1、拳不能盲目地練,要在理解的基礎上去練,否則永遠靠近不了太極的大門。多讀拳經,多體悟。 2、練太極拳就像讀文章,花時間將文章背得滾瓜爛熟不懂得具體含義、也只是囫圇吞棗;每個人理解的程度不同,見仁見智,體悟也不一樣,對字、詞、句以及修辭結構、語法逐一理解,才會越嚼越有味道,每讀一遍,都會產生新的認識,故認識最難、也最有趣。 3、在任何情況下,人體始終有一個樁;要吸、會拔,要滿(有鼓蕩之氣)、守中、求圓。 4、先要全身通,也可以說貫穿,在此基礎上,脫開各關節,松肩、松背、松腰、松胯等道理其實都是一樣的,能夠體會毫不費力的那種“沒有”,才拉近真太極的距離。 5、對丹田的理解。一般情況下,練拳的丹田指小腹部包括氣海、關元等部位,丹田的松讓小腹部松開,指上下、內外、前后、左右等四面八方,是立體的;又說,全身無處不丹田,身上的任何一點、任何時候都是矛盾的統一體,是立體的球。 6、人與地球融為一體,對方推不著你,一推就是地;不可忽視百會、尾閭、命門、涌泉、醫風等穴位的作用。 7、站樁、練拳架、推手等都須將各關節練活,又是自然的,不是死樁,不是僵勁。 8、拳架的關鍵是站樁與起式,一通百通,拳不在多而在于精。 9、越練越輕松,越練越自然,意念控制肢體。 10、領。任何情況下,百會要始終領著,如同鏈條,領住一個頭才能垂直掛下來,否則就癱在地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