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佗,姓華名佗,字元化,東漢末,譙縣人。以擅長外科手術而名垂史冊,據《魏志-華佗傳》“其治病,手脈之候,其驗若神”的記載,則其亦精通脈法。目前能見到的畢f陀著作有《中藏經》、《華佗神醫秘傳》(兩書內容大致相同)、《內照法》,一般認為,這些書非華佗親筆所著,皆出自其他人或后人之手。盡管如此,華佗的醫學成就與經驗仍可有部分賴之得以保留與傳播。從現存的文獻中可以看出,華佗主要是師承扁鵲脈法。如《脈經·扁鵲診緒反逆死脈要訣》篇末附有“華佗效此”四個小字,以及在《華佗神醫秘傳。論脾臟虛實寒熱生死道順脈證之法》中大段引用扁鵲脈法等,都是明證。因此,其診法亦為獨取寸口法。此外,華佗脈尚有如下特點: 區分寸關足 目前能夠見到的,將寸關尺三部法,用于實際診脈的文獻中,較早的要算華佗脈法了(《難經》僅提出寸關尺法,具體應用記載尚少)。在華佗脈法中,“關”已不再僅是寸與分界之意,而是做為一部脈被用于臨床診察,如《論肝臟虛實寒熱生死逆從脈證之法》副:“肝中寒……其脈左關,曰遲們澀者是也。”寸關尺與某些臟腑之間已經有了明確的對應關系。如:左寸屬心,小腸,左關屬肝、膽、左尺屬腎,右寸屬肺,右關屬脾。關于其他臟腑的分屬、胃脈則但日:“關”未明確指出其在左在右。大腸、膀胱、三焦三脈則未注明當分屬何部。并且亦未提及右尺當主何臟何腑。這些現象小知是由于文獻缺漏所致,還是由于寸關尺三部法尚不完善,而遺有草創之痕跡的結果。倉公脈法,雖亦獨取寸,但其不分寸關尺之部,其用指或二指或三指齊按,即今之總按法。其指法僅有浮沉之舉按變化。而華佗脈法,則用三指以分三部,既有總按法,又有單獨診察各部的單按法。而且,后世所記載與使用的脈象,在華佗脈法中基本齊備。可見,華佗脈法,較前也有了很大的發展。 陰陽日脈法 與《內經》、扁鵲脈法不同,華佗是以脈象分陰陽。《論脈要》日:“短、澀、沉、遲、伏皆屬陰、數、滑、長、浮、緊皆屬陽。陰得陰者從、陽得陽者順,違之者逆,陰陽消息,以經而處之。”與仲景脈法有相似之處,然而,其陰陽逆順之判定,則叉在脈與色、證型之符與不符。如《論五色脈》日:“而白無左關脈,肝絕金克木。”《論脈病外內正訣》日:“病氣人,一身悉腫,四肢不收,喘無時,厥逆不溫,脈候沉小者死,浮大者生。”《論脈要》日:“長人脈長,短人脈短,性急則脈急,性緩則脈緩,反此者逆,順此者從。”這些論述都較前更豐富而深入。 臟腑脈法 華佗在《華佗神醫秘傳》中分別列舉了肝心脾肺腎,膽小腸胃大腸膀胱三焦等臟腑,虛實寒熱生死逆順的脈法。其中的主要內容與《內經》大體一致。如“心脈來如連珠如循瑯汗日平脈,來累累連屬其中微曲日病,來前曲后倨如操芾鉤日死”等與《素問·平人氣象論》大同。如脾脈“急甚則瘼縱,微急則膈中不利,食人而還出。脈緩甚則痿厥,微緩則風痿,四肢不持,大甚則寒熱作,微大則消癉。滑甚則頹疝,微滑則蟲毒,腸脈鳴中熱。澀甚則腸潰,微澀則內潰下膿血”。則與《靈樞·邪氣臟腑病形篇》大致相同。 華佗除了與《內經》一樣從整體上把握五臟之脈,如肝脈“弦軟”、心脈“鉤”、脾脈“緩”、肺脈“浮而毛”、腎脈“沉濡”外,還從寸關尺各部所主之臟腑脈象的變化上進一步加以體察,使臟腑脈法,更趨完善。 八綱脈法 八綱辨證的提出,是中醫學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而八綱辨證的思想早在華佗脈法中已充分地得到了體現。 1、陰陽脈除了前面介紹過的內容外,華佗在《論明陽大要》中還提出:“陰家脈重,陽家脈輕,陽病陰脈則不永,陰病陽脈則不成。”并且,還用陰陽來規范寒熱虛實,表里上下。如《論寒熱》日:“數在上,則陽中之陽也;數在下,則陰中之陽也。遲在上,則陽中之陰也;遲在下,則陰中之陰也。” 2、表里脈尚未見到明確的論述,只是在《華館神醫秘傳中》中,有《論脈病外內訣》一篇,以論述內外病證之診斷,這也是八綱辨證尚未完全確立所致。 3、寒熱脈《論脈要》日:“氣血熱則脈數,氣血寒則脈遲。”明確地提出了“諸數為熱、諸遲為寒”的寒熱脈法。 4、虛實脈華佗的論述較多,但基本上是以滑、短脈為虛;盛、長脈為實。如《論脈要》日:“諸滑為虛”,“諸長為實,諸短為虛”。并且,進一步提出了臟與腑的虛實脈法,如《論虛實大要》日:“按之沉小弱微,短澀軟濡、俱為臟虛。”“舉按俱盛者實也,叉長浮數疾、洪緊弦大俱日實”,是臟實。而腑虛則“輕按則滑、重按則平”,腑實則“浮而實大”。另外還有關于上下虛實之診法,即分別候之于寸與尺。如果上述這些論述的確出于華佗或其門人之手,那么,這就是最早的較為系統的有關八綱脈法的論述了。 怪脈 《內經》與扁鵲、倉公等都已論及怪脈,但至元代的危亦林《世醫得效方》才將其集為“十怪脈”并且一直傳喻至今。然而,華佗在《內照法》中,將怪脈與五臟傷損結合在一起,用以判斷五臟之敗亡的診法,則無疑具有承先啟后的作用。其日:“傷腎,尺脈如屋、解索、雀啄、彈石”;“傷脾,右關如蝦游,雞足踐地,魚翔”;“傷心、左寸如斷索,雀啄,屋漏”;“傷肺,右寸屋蔭之狀,亦如彈弦之狀”;“傷肝,左關如系弦之狀”。由于怪脈的出現是正氣衰敗的結果,所以,叉稱之為“五傷脈不療”。統計一下怪脈之名,恰恰亦為十數。 總之,華佗脈法已經與今日脈法十分相近了,凡今日較重要的診法,在華佗脈法中均已具備。而且,其中亦廣泛地運用了五行學說,與扁鵲、倉公等脈法又有顯著的區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