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發展,互聯網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進入千家萬戶。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發布了《第29次中國互聯網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顯示截止2011年12月底,中國網民數量達到5.13億,手機網民規模達到3.56億。互聯網的高速發展,讓中國進入“大眾麥克風時代”。越來越多的民眾通過互聯網來表達民意,維護自身權益。加強互聯網管理,不僅是積極應對信息網絡時代背景下社會管理領域中新情況新問題的重要舉措,也是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必然要求。 如何因勢利導,形成正確、健康、積極向上的輿論環境,是當前互聯網管理工作中的一項長期研究的課題和挑戰。通過在江蘇鎮江考察學習互聯網管理的經驗,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主動應對網絡輿情。 一、加強網絡建設,推進政務公開 互聯網傳播具有快速、方便、自由、隱蔽的特性,已經成為廣大民眾表達意愿、尋求訴求的一個重要途徑,它從一定程度上真實地反應了社情民意。對于政府應當多層次、全方位地收集和處理網絡輿情,積極地關注和解決公眾反應的熱點、難點問題。要以政府門戶網站為平臺,加強新聞網、政府論壇、官方微博等傳播媒介的建設,積極推行政務公開制度,主動公開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涉及到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一些決策的結果,并做好解釋工作。 “流言止于信息公開”。去年,日本海嘯導致核電站爆炸,引發核輻射泄露。我國部分地區刮起了“搶鹽”風波。政府及時通過網絡等發布權威信息,化解了這場危機。事實證明,及時公開信息,發布事件真相,做到“止之于始萌,絕之于未形”。對于消除矛盾、化解危機、構建和諧社會起著積極而有效的導向作用。 二、創新管理機制,科學應對輿情 依據國家《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互聯網信息服務的審批、備案和監管職責由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信管理機構履行。互聯網管理在地市一級沒有明確的規定,而互聯網快速地發展,民間網站、論壇、博客、微博等網絡媒體的迅速涌起,省級主管部門根本忙不過來,給屬地管理的互聯網主管部門帶來很大困難和壓力。 在互聯網管理中,宣傳、公安、文化等部門都有一定的職權,但在工作協調上存大問題。如何破解互聯網管理中的機構、機制、職權三大難題,建立起一套科學、及時、有效、正確的網絡輿情應對管理辦法。 一是要建立網絡輿情監測機制。要發展建立起一批由各部門組成的隊伍,拓展網絡收集渠道,加強與各網站、媒體的聯系和溝通。二是要建立網絡輿情研判機制。建立和落實輿情研判聯席會議制度,網絡輿情管理部門協同具體職能部門共同開展網上輿情研判工作,及時發現熱點、難點、敏感、傾向性等問題,提出應對對策及建議。三是要建立網絡輿情預警機制。針對各類重大、突發事件,各相關部門要相互協作、相互溝通,制定比較詳盡的判斷標準和預警方案。四是要建立網絡輿情應對機制。建立網絡輿情突發事件應急中心,確保出現重大突發事件的網絡輿情時,短時間內能調動和整合各種力量,科學有效的應對處置。 三、完善組織機制,加強隊伍建設 由于互聯網的信息發布具有開放性、虛擬性、隱蔽性、發散性和隨意性等特點,越來越多的人通過這個平臺來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訴求。甚至有一部分人借助互聯網發布虛假信息,散發謠言,混淆視聽。就需要加強網上輿情信息的監管和引導,有效掌握網上輿論的話語權和主動權,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維護社會穩定和形象。 一是建立隊伍。針對日益復雜的網絡輿論環境,建立一支政治質素過硬、敏銳度高、責任心強,業務本領好的隊伍,定時定向掌握網上動態,開展網上宣傳,網上評論,進行網上輿論引導。特別是針對重大突發事件、重大典型案件,尤其是負面、歪曲報道和惡意炒作,撰寫、帖發網評文章澄清事實真相,矯正視聽,引導輿論,維護形象。二是建立網絡發言人制度。在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等全面設立網絡發言人,主要職責是發現網絡輿情,立即展開調查,再實名發帖公開調查結果,回復網民相關疑問。同時規定一則網絡輿情從發帖起,做到3個小時回應受理,5個工作日辦結回復,7個工作日解釋說明。三是健全新聞發言人制度。新聞發言人制度加快了政治公開化進程,掃除了政治封閉性、神秘化的色彩,新聞發言人制度已經成為政府管理和服務的必要和有效方式,在政府與公眾溝通中體現了它的實際價值和效能。如,在面對各種突發事件、國際局勢、國內外事務等方面,政府新聞發言人基本能夠迅速及時地作出反應,為媒體提供權威性的信息,保持與公眾的信息通暢,滿足公眾的知情權,引導社會輿論,促進社會穩定。 四、唱響主旋律,加強正面輿情宣傳 互聯網已成為覆蓋廣泛、快捷高效、影響巨大、發展勢頭強勁的一種大眾傳媒,針對當前互聯網迅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多種輿論工具開展重大主題宣傳,唱響宣傳思想主旋律,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積極主動地引導網上熱點,形成昂揚向上、團結奮發的網上主流思想輿論,打好主動仗,營造良好的網上輿論氛圍。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掌控網絡輿情猶如治水,在“堵截”的同時,“疏導”尤為必要。按照“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確保安全”的方針,需要我們高度重視、強化領導,對群眾反映的問題要第一時間回復、第一時間解決。要著力完善管理機制,在各自范圍內及時妥善處置網絡輿情事件,未雨綢繆,及時應對。切實用好管好互聯網,來推動科學發展、構建社會和諧。(劉和平) [責任編輯:羅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