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巴格馬蒂河畔,感悟生命的價值
尼泊爾是世界上惟一一個以印度教為國教的國家。距離加德滿都五公里左右,巴格馬提小河的西岸有一座帕蘇帕提寺,奉祀濕婆神,建于13世紀;為尼泊爾建筑藝術之極致表現,也是尼泊爾印度教最重要的圣地。
帕蘇帕提寺還是信奉印度教的人們火葬的地方,一切進行的極為自然。巴格馬蒂河河畔設有一座座長方形的的平臺,是用來舉行火葬的河壇。一些自知死期不遠的虔誠教徒也會要求親友將他們抬到最近的巴格馬蒂河或其支流的河岸,將雙腳浸河中直到斷氣,再予以火葬。
信奉印度教的人認為:人來自大自然,死后回歸大自然,是很自然的事。死者的遺體經過各種儀式后,在露天架起的柴火上經過6、7個小時的焚燒,骨灰再撒入帕蘇帕提寺外的巴格馬蒂河回歸大自然(巴格馬蒂河有尼泊爾恒河之稱),這樣靈魂才能脫離軀體而升華并且與大梵合一,這種形式已經進行了千百年。
印度教相信因果輪回,毀滅是重生的開始,今生只是性靈進化的過渡階段,死亡是舍棄舊皮囊進入更高精神層面的路途,所以用莊重之心看待死亡。

2、下午時分,我來到了巴格馬蒂河畔,一河相隔,對岸有兩家人在進行離別前的準備

3、鏡頭拉近,看見其中一人的家屬在用手機拍攝,記錄死者最后一刻的真容

4、鏡頭再拉近一點,看見死者安詳的面容及死者母親悲哀的表情

5、另一邊去世的長者,家人將他抬到巴格馬蒂河畔的平臺上

6、長子捧起河水灑在老人的腳上

7、緊接著,還要將融化了的紅色的液體淋到死者的臉上,家人也用手機做同步記錄

8、儀式結束,至親將它抬往火葬的場所予以火葬

9、奇怪的是,那些孩子扔了兩張紙片到河水中,河水長時間的冒煙,不知何故,有知道的請告之

10、還有兩個小男孩上了老人的棺材,順水而下(攝影老師也是頭回見此情景)

11、他們從黑暗駛向光明,繼而消失在畫面之外

12、當我的鏡頭再轉回來,只見,年輕的死者已移動河邊的平臺,家人在他的身體撒上糧食,頭上戴花,嘴里放著錢幣,而他的雙腳卻仍舊裹在布里,浸入水中
他們都實現了生前的愿望——沐浴著圣河的水,仰望著碧藍的天,去到靈魂的歸息處

13、走進他棺材里的兩個小男孩非常不情愿,往前劃了不多久就跳入水中

14、燒尸臺堆滿了柴火

15、隨著這一縷縷青煙飄逝而去,塵歸塵,土歸土

16、尼泊爾人的生死觀與我們不同,他們會專程帶著孩子來觀看
苦行僧是印度教的另類群體,苦行是一種修煉,是印度教推崇的一種重要的修煉方式,已有數千年的歷史。
印度教認為,苦行可以使人達到梵我如一的境界,擺脫輪回之苦。苦行僧以自我放逐的形式進行修行,以折磨和虐待自己的身體來減輕罪孽,以獲得心靈的解脫,得到神的庇護和恩賜。
在加德滿都,苦行僧大都聚居在巴格馬蒂河畔的帕蘇帕提寺附近。

17、苦行僧中的藝術家

18、雖然沒有拍到眼神光,但那略帶憂郁的神情,還是蠻吸引人

19、打坐中

20、河邊一景

21、野猴也喜歡看美女
博達納持大佛塔,至今已有1500年歷史,佛塔內安放佛祖釋迦牟尼的弟子摩珂迦葉佛的遺骨,塔身繪有彩色慧眼的“柴特亞”式佛塔。
在帕蘇帕提寺看完火葬的場面,要到大佛塔轉三圈,可以擋煞。
在大佛塔轉悠轉悠,我們尋找合適位置的咖啡屋,一杯咖啡在手,看夕陽西下,看佛塔閃金光

22、佛眼時時刻刻都在看著我們,警示世人“佛的眼睛永遠在你的左右,多做善事,戒除惡心”

23、曾幾何時,月亮已悄悄爬了上來,大佛塔在夕陽下泛著金光,這束光也照亮了天空中飛翔而過的飛機,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