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 id="cqywy"></del>
  • <ul id="cqywy"></ul>
  • <ul id="cqywy"></ul>
  • <del id="cqywy"></del>
  • <strike id="cqywy"><rt id="cqywy"></rt></strike>
    <ul id="cqywy"></ul><cite id="cqywy"><input id="cqywy"></input></cite>
    <tfoot id="cqywy"></tfoot>
    <ul id="cqywy"></ul>
    • <ul id="cqywy"></ul>
    • 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甲狀腺機能——內分泌病(甲亢、甲減)【轉】

       晚晴999 2014-03-09
       甲狀腺機能亢進癥
              全面的中醫對 甲狀腺機能亢進癥(簡稱“甲亢”)的病因病機認識,中醫辨證分型治療 甲狀腺機能亢進癥(簡稱“甲亢”),中醫治療 甲狀腺機能亢進癥(簡稱“甲亢”)的療效標準、分型治療、專方治療、老中醫經驗等,中藥治療 甲狀腺機能亢進癥(簡稱“甲亢”)的用藥規律等。     甲狀腺機能亢進癥(簡稱“甲亢”),是因為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所致的一種常見內分泌病。臨床以甲狀腺腫大、食欲亢進、體重減輕、心動過速、情緒易于激動、怕熱多汗、手抖、突眼等癥狀為主。以女性多見,其發病率甚高,近年似有增長趨勢,其確切病因不明。現代西醫學在治療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且可產生不良反應和副作用。  
          甲亢一病,與中醫癭病中的“憂癭”、“氣癭”非常類似。隋代《諸病源候論》指出:“癭者,憂圭氣結所生,亦日飲沙水,沙隨氣入于脈搏頸下而成之。”闡明了癭的發生與情志內傷和水土因素相關。唐代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中介紹了治癭氣的方藥和灸法。至宋代,《圣濟總錄》指出:癭癥“貞彐人多有之,緣憂圭有甚于男子也。”首先觀察到本病的發病具有女多于男的特點。清代《雜病源流犀燭》認為癭之發生乃氣血凝滯而成。至今對中醫證治仍有一定指導意義。近代1934年就出現針灸治療本病的文章。50~60年代已有用中藥治療本病的臨床觀察報道,但多以個案為主,治法傾向于清胃膽之腑熱。70年代加強了對本病的治療研究,并主張疏肝化痰、益氣養陰為主,重視運用昆布、海藻、黃藥子等含碘豐富的藥物。80年代以來,隨著對本病認識的深化,辨證分型漸趨完善,專方治療也日益增多。特別是通過實踐發現,碘劑有緩解持續時間不持久、容易復發加重的缺點,故自80年代中期以來,逐漸突破傳統治療甲亢所沿用的含碘豐富的中藥。最近有人統計與分析了目前中藥治療甲亢的情況,結果發現含碘較少的藥物有效率最高。
          甲亢合并突眼癥在治療上是一個難題,目前多主張從肝論治,采用清肝明目,滋陰清熱等法;也有人在理氣治肝方藥中,注重桂枝的運用,獲比較好的療效。值得一提的是,近10年來,針灸治療本病也獲得滿意療效,無論在臨床與原理研究上,都獲得了較大的進展,應用體針、水針及電針、光針等,各種穴位刺激法,取得良好的效果。為甲亢的治療開拓了一個新的領域。據所收集的有療效分析的文章共30篇統計,治療1707例,結果治愈714例,顯效468例,有效423例,無效102例,總有效率為94%。
          近幾年來,在機理研究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通過對甲亢腎陰虛患者外周血rk細胞活性,血漿cAMP含量變化與辨證分型關系,陰虛陽亢病機與頭發微量元素變化關系,陰虛火旺患者尿羥脯氨酸排量等觀察,在一定程度上闡明了不同證的生化基礎。對針刺后患者血液流變性、心血管功能、體內激素代謝、甲皺微循環以及內分泌功能的影響等也作了系統觀察,初步證實了針刺主要是通過調整內分泌系統功能而達到治療目的的。  
          通過大量臨床實踐,比較一致的意見是,本病病因主要是情志內傷、體質因素、飲食和水土失宜。而肝郁氣滯,氣血運行失常,痰濕凝聚,壅結頸前是甲亢基本病機。本病初起多實,久病多虛。
          痰 飲食失調或因水土失宜,影響脾胃運化功能,脾失健運,聚濕生痰,復因肝氣郁結,氣血運行不暢,痰與氣結,壅于頸前而成癭腫。
          邪 長期忿郁惱怒,情志不舒,致肝郁氣滯,津液為之不運,凝聚成痰,痰氣交阻而漸成本病。若氣郁日久,或患者素體陰虛,易于化火而成肝火亢盛之勢;若痰結日久,氣血運行失常,造成氣滯血瘀,可使癭腫堅硬。
          虛 肝火亢盛,燔灼肝經,耗傷陰血,加之婦女經、帶、胎、產、乳等特點也易致陰血不足,成陰虛火旺之體;又因“壯火食氣”,火旺日久則傷氣,導致氣陰兩虛之證。 
          上述病因病機往往是相互聯系的。
        
      可歸納為以下四型

          1.肝邪痰結 性情急躁,心煩易怒,胸悶不舒,失眠多夢,手指震顫,甲狀腺腫大,眼周酸脹,眼球突出不能完全閉合。舌質紅,苔薄白或薄黃,脈弦滑。
          2.肝火充盛 面紅目赤,煩躁易怒,口干口苦,頭痛眩暈,食欲亢進,或皮膚瘙癢,肢體震顫,眼球突出,甲狀腺腫大。舌質紅,苔黃,脈弦數。      
          3.陰虛火旺 消谷善饑,面赤形瘦,惡熱易怒,五心煩熱,口干咽燥,眼干睛脹,少寐多夢,肢端震顫,心悸氣短,可見甲狀腺胂大,眼球突出。舌質紅,苔微黃,脈弦細數。  
          4.氣陰兩虛 心慌氣短,乏力自汗,頭暈失眠,腹瀉便溏,肢體身重,抑郁善憂,手顫,可有甲狀腺胂大,突眼等癥。舌紅少苔,脈沉細而數或有結代。

          
      除以上四型外,臨床尚有肝郁血虛、脾虛肝旺、肝胃火旺、肝腎陰虛、心肺兩虛等分型報道。
         
      中醫治療甲亢的療效評定標準不完全一致。現綜合如下:
          治愈:臨床癥狀消失,甲狀腺腫、突眼及有關體征基本恢復正常,甲狀腺功能恢復正常。
          顯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甲狀腺腫、突眼及有關體征明顯減輕,甲狀腺功能檢查接近正常。 
          有效:臨床癥狀明顯好轉,甲狀腺胂、突眼及有關體征有所減輕,甲狀腺功能檢查有所好轉。
          無效:經2個月的治療,臨床癥狀和體征無改善,T3,T4無變化,甲狀腺功能檢查無改變。

          
      (1)肝邪痰結  
          治法:舒肝解郁,消癭破氣。 
          處方:黃藥子15克,海浮石25克,海蛤粉15克,廣木香7.5克,醋三棱15克,醋莪術15克,陳皮10克,大黃7.5克,生牡蠣25克,夏枯草25克,漏蘆25克。
          加減:血虛加當歸、丹參;白細胞減少加生黃芪、雞血藤、鹿角膠;喉部阻塞感加射干;氣滯較甚加青皮、烏藥;內熱較甚加玄參、生地;陰虛火旺加玄參、黃柏;心悸明顯加棗仁、遠志。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五海散癭湯、蒿芩清膽湯。  
          
      (2)肝火充盛 
          治法:清肝瀉火,散結消癭。 
          處方:夏枯草25克,玄參15克,生地15克,昆布15克,海藻15克,連翹15克,生牡蠣24克。
          加減:手抖明顯者加白芍、珍珠母、鉤藤;肝火亢盛者加
      黃連、山梔;胃火盛者加石膏、知母;甲狀腺腫大明顯者加炮甲珠、瓜蔞、炒莪術;口干明顯,舌紅少津者加麥冬、天花粉;多汗者加浮小麥、五味子。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龍膽瀉肝湯等。
          
      3)陰虛火旺   
          治法:滋陰降火,軟堅散結。  
          處方:知母15克,黃柏15克,生地24克,山藥15克,茯苓15克,丹皮12克,桑椹子30克,白芍24克,夏枯草30克,牡蠣30克,黃藥子15克,蚤休15克,玄參15克。
          加減:陰虛眩暈加
      枸杞子、何首烏;回艮球突出加草決明、青葙子;心悸失眠多汗加酸棗仨、五味子、生龍牡;口渴心煩加烏梅、石斛;肝陽上亢加珍珠母、鉤藤;甲狀腺腫大加漏蘆、炮山甲、海螵蛸;白細胞減少加虎杖、龜版、杞子。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當歸六黃湯、二至丸、右歸丸等加減。
          
      (4)氣陰兩虛   
          治法:益氣養陰,散結平氣。  
          處方:黃芪15克,生地12克,白芍12克,當歸9克,丹參12克,玄參18克,麥冬12克,黃藥子9克,酸棗仁12克,生牡蠣30克。  
          加減:頭暈加杞子、
      菊花;陰虛風動加龜版、鱉甲、珍珠母;腰困肢軟加黨參、山藥;月卑虛便溏加黨參、白術、山藥,去生地、麥冬;氣虛自汗加白芍、太子參。
          用法: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常用成方:蒿芩龍牡湯合四君子湯,生脈散合牡蠣散等加減。
          療效:按上述分型和處方,共治療甲亢323例,痊愈117例,顯效103例,有效77例,無效26例,總有效率為91.9%。
          
      (1)甲亢專方 
          組成:黨參15克,黃芪15克,生地12克,首烏12克,龜版10克,山藥12克,香附10克,夏枯草15克9白芍12克
          加減:脾氣虛減輕,減少養陰藥用量或藥物,加白術、陳皮、建曲;突眼腫脹加杞子、白芥子、澤漆、瓦楞子;夜寐不安加酸棗仁;心悸劇加生龍齒、遠志。
          用法: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療效:用上方共治療56例。治愈18例,顯效10例,有效26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6.4%。
          
      (2)甲亢方 
          組成:
      Ⅰ號方:桂枝、白芍、桃仁、赤芍、柴胡各10克,生龍骨、蜜生牡蠣、苡仁各20克,炙甘草9克,茯苓12克,半夏、青皮各6克,生姜2片,紅棗3枚。
          
      Ⅱ號方茯苓、丹皮、梔子、桂枝、浙貝各10克,生龍骨、生牡蠣各20克,天花粉15克,夏枯草12克,白芍9克,當歸8克,青皮6克。 
          加減:甲狀腺腫大明顯加香附、夏枯草、浙貝;心煩加麥冬、玄參、蓮子心。
          用法:上述Ⅰ號方適用于心肝火旺或胃熱熾盛之陰虛陽亢證;Ⅱ號方適用于心腎陰虛或胃陰耗損之虛證。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療效:共治療30例,治愈16例,有效13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6.7%。
          
      3)平癭復方  
          組成:玄參、白芍、丹皮、生地、
      當歸、茯苓各12克,山萸肉、浙貝、青陳皮、三棱、莪術各9克,生龍牡各20克,夏枯草15克,瓦楞子12克。
          加減:氣虛去青皮、陳皮,加黨參、黃芪、
      白術;突眼明顯加青葙子、菊花、車前子;消渴證重加花粉、知母、石膏、葛根,重用生地、山藥;心悸失眠較重加夜交藤、代赭石、炒棗仁、珍珠母。
          用法: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療效:用上方共治療110例,治愈及顯效共98例,有效9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7.3%。
          
      (4)甲亢平 
          組成:太子參、生牡蠣各30克,麥冬、玄參各10克,生地、生蛤殼各15克,石斛、浙貝、夏枯草各12克。 加減:甲狀腺腫大有結節加丹參、山慈姑;突眼加石菖蒲;汗多加浮小麥;心悸甚加朱砂。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療效:用上方共治療40例,治愈24例,顯效9例,好轉7例,總有效率為100%。 
          
      (5)柴胡龍牡湯   
          組成:柴胡10克,黃芩、法半夏、生鐵落、鉤藤各15克,龍骨、牡蠣、生石膏各30克,葛根20克,僵蠶10克,朱砂3克,甘草5克。
          加減:大便秘結加大黃。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須堅持服藥1~3個月,不宜隨意更改處方。
          療效:用上方共治療100例,顯效50例,有效41例,無效9例,總有效率為91%。
          
      (6)甲亢丸   
          組成:桔紅、三棱各100克,半夏、茯苓、海藻、昆布、煅牡蠣、浙貝母各150克,夏枯草200克,黃藥子50克,甘草50克,琥珀10克,朱砂10克。  
          用法:上藥研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15克。每日服2次,每次1丸。 
          療效:用上方共治療125例,治愈65例,顯效24例,好轉23例,無效13例,總有效率為89.6%。 
          
      (7)甲亢煎
          組成;白芍、烏梅、木瓜、沙參、麥冬、石斛、扁豆、蓮肉各10克,柴胡、桑葉、黑山梔各6克
          加減:眼脹、眼突出明顯者加白蒺藜、草決明、茺蔚子;甲狀腺腫硬者加山慈姑、生牡蠣;心率增快明顯者加炒棗仁、生龍齒。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病情穩定后,按上述處方配制成蜜丸,每丸重9克,早晚備服1丸。 
          療效:用上方共治療60例。治愈28例,顯效10例,有效19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5%。  
          
      (8)甲亢靈  
          組成:煅龍骨、煅牡蠣、淮山藥、旱蓮草、夏枯草、紫丹參各15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1個月為一療程。或制成片劑,每片O.25克,每次7片,每日3次口服。    
          療效:用上方共治療41例。治愈5例,顯效12例,有效18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為85.4%。
          
      (9)消癭湯      
          組成:生牡蠣、夏枯草各30克,象貝、黃藥子各10克,白芍、玄參、生地、麥冬各15克,地龍9克,甘草5克。
          加減:氣郁明顯加柴胡、郁金;心悸甚加珍珠母、丹參;出汗加五味子;手震顫加鉤藤;肝火亢盛加梔子、龍膽草;甲狀腺腫大加海浮石;質硬加三棱、山甲;突眼甚加蚤休、白花蛇舌草。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療效:用上方共治療42例。治愈18例,顯效12例,有效9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2.9%。  
          
      (10)復方甲亢膏
          組成:黃芪、黨參、麥冬、白芍、夏枯草各15克,生地、丹參、生牡蠣各30克,蘇子、五味子、制香附各10克,白芥子6克。 
          用法:上方制成膏劑,每次1匙,每日3次,3個月為一療程。 
          療效:用上方共治療本病50例,結果:癥狀、體征緩解好轉率達91%。 
          夏少農醫案  
          俞×,女,43歲。患“甲亢”癥已7年,曾作吸碘試驗3小時40%,24小時54%,經用西藥治療癥狀未見好轉。癥見兩眼突出,甲狀腺胂大,形容消瘦,消谷善饑,煩躁乏力,心悸,雙手震顫,怕熱,易出汗。脈細數(120次/分),舌質紅嫩。此氣陰兩虛,痰凝氣滯,故治以益氣養陰,疏肝豁痰法。 
          處方:黃芪15克,黨參12克,白芍12克,生地12克,淮山藥12克,首烏12克,龜版12克,鱉甲12克,夏枯草30克,制香附12克。服14劑。 
          服上方后癥狀有所好轉,尤以心悸、震顫改善較速,前法既合,毋庸改弦易轍,再連進之。治療10個月后,乏力、善饑、突眼、甲狀腺腫大等癥狀消失。吸碘試驗3小時6.3%,24小時18.9%已轉正常。隨訪6年,形體增胖,精力亦振,恢復工作后無不良感覺。 
          按:“甲亢”屬中醫“癭瘤”及“中消”范圍,一般用化痰、軟堅、消散癭瘤之法來治療,往往效果欠佳。夏老通過細致的辨證求因,認為乏力、自汗屬氣虛;口干、煩熱、心悸、震顫、善饑等屬陰虛火旺;甲狀腺腫及腫塊屬痰凝氣滯,故可用益氣養陰為主,化痰疏氣為佐的治則。若病人大便溏薄每日3次以上,須減少養陰藥如生地、首烏,待大便正常后再加白術、陳皮等藥治療。 
          我們將近年來25篇病例數多于20例,療效在80%以上文獻資料的用藥情況作一歸納,共使用藥物近100昧,常用和較常用的達40余味,見下表:  
      應用頻度(例)
      報道文獻(篇)
      藥  物
      ≥500
      ≥10
      生牡蠣、夏枯草、生地、玄參、白芍。
      5~9
      黃藥子、柴胡、丹皮、茯苓、黃芪、象貝、香附、甘草、半夏、石斛、知母、生石膏、龍骨、當歸、山藥。
      100~499
      3~4
      三棱、莪術、陳皮、鱉甲、黑山梔、黨參、鉤藤、大黃、僵蠶、丹參、扁豆、五味子、首烏、朱砂。
      10~99
      1~2
      黃連、黃柏、木香、太子參、沙參、玉竹、胡黃連、蓮肉、銀柴胡、枳殼、天花粉、熟地、漏蘆、海蛤粉、白術、瓜蔞、蚤休、棗仁、桂枝、海浮石。
          從上表觀察,使用最多的是軟堅散結、養陰生津藥物;其次為疏肝解郁、涼血清熱藥和益氣健脾養陰藥;活血化瘀及苦寒清熱等藥亦占一定比例。傳統藥物除黃藥子外,昆布、海藻等消痰結、散癭罩 瘤藥,目前已應用不多。提示甲亢證的藥物使用以軟堅散結、理氣化痰、益氣養陰等為首選藥,癭腫質地較硬且有結節者,可酌加活血化瘀藥。 
          (1)針灸  
          
       ①體針(之一) 
          取穴:主穴:a.氣癭、三陰交、復溜。b.上天柱、風池。配穴:a.陰虛火旺配間使、神門、太沖、太溪;氣陰兩虛配內關、足三里、關元、照海。b.攢竹、絲竹空、陽白、魚腰。 
          氣癭穴位置:相當于天突穴,視甲狀腺腫大程度而稍有出人。 
          上天柱穴位置:天柱穴直上5分。 
          操作:主穴和配穴之第1組用于甲亢之高循環動力、高代謝癥狀;第2組用于內分泌突眼癥。每次選用3~4穴,氣癭穴進針后,針體作45°角,刺人腺體1/2以上,再在兩側各刺1針;四肢穴均用捻轉和提插補瀉;上天柱穴和風池穴,針尖向鼻尖作70°內斜,進針1.3~1.5寸,用徐出徐入手法,使針感到達眼區;攢竹、絲竹空、陽白,三針齊刺,透向魚腰,均留針30分鐘,每日或隔日1次,50次為一療程。  
          療效:共治療51例,其中陰虛火旺33例,氣陰兩虛18例,顯效22例,有效17例,無效12例,總有效率為76.5%。另治療甲亢突眼癥76只眼,治愈16只眼,顯效8只眼,有效26只眼,無效26只眼,總有效率為65.8%。 
         
      ②體針(之二)  
          取穴:主穴:人迎穴。配穴:突眼配絲竹空、攢竹、睛明、風池;心悸配內關;高代謝癥配足三里、神門、三陰交。
          操作:針刺人迎穴可根據腺體腫大的情況選擇一個刺人最佳點,無論針從哪點刺入,針尖必須刺到胂大腺體或結節中心為準。手法采用提插補瀉法,刺人后提插6次即出針,配穴一般采用平補平瀉,不留針,不重刺。 
          療效:用上法共治療112例,治愈72例,顯效30例,有效10例,總有效率100%。
         
      ③艾灸 
          取穴:大杼、風門、肺俞、風府、大椎、身柱、風池。 
          操作:分別采用著膚灸(每穴7壯),火針(小號平頭火針點灸穴位1~2次),艾卷實按灸(每穴5~7壯)三法治療。  
      療效:用上法共治療30例,治愈4例,顯例11例,好轉15例,總有效率100%。  
         
      ④穴住激光照射  
          取穴:主穴:扶突。配穴:耳門或睛明。
          操作:用低功率氦氖激光治療儀(波長632A,功率25mw)。激光聚焦照射穴位,主穴每次5~7分鐘,配穴每次3~5分鐘,每次一側,10次為一療程。   
          療效:用上法共治療14例,治愈6例,顯效6例,有效2例,總有效率為100%。
          
      (2)單方驗方
          組成:中草藥酸蕎菱和家禽氣管制劑。
          用法:每次口服4~5片,每天3~4次,15天一療程,可連續3~4療程。  
          療效:用上方共治療90例,治愈45例,顯效25例,有效15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為94.4%。 
          一般措施:治療初期,予以適當休息和各種支持療法。解釋安慰,減輕精神緊張,避免情緒波動。  
          手術治療:當藥物治療效果不明顯時,甲狀腺次全切除術,是較好的治療方法之一,但須注意本手術的適應癥、禁忌癥和并發癥。
      ----------------------------------------------------------------------
      五法合一甲狀腺功能亢進癥湯

        [組成]白芍9克、烏梅9克、木瓜9克、柴胡6克、沙參9克、麥冬9克、石斛9克、白術6克、蓮肉9克、桑葉6克、黑山梔6克

              [主治]甲狀腺機能亢進(癭證)。

        [功能]以酸瀉肝木為主,兼有強金、培土、滋水、和陽熄風之效。

        [用法]每日1劑,水煎兩次,早晚各服一煎。3個月為一療程。俟病情穩定后(化驗檢查恢復正常或接近正常),當按所服處方,劑量加3~4倍配制丸劑,每丸重9克,日2丸。服用九劑時間,不少于4~6個月,這對鞏固療效、防止復發至為重要。

        [方解]

        “甲狀腺功能亢進癥”一病,屬于祖國醫學“癭”證范疇。本文所指五法,即酸瀉肝木,強金制木,培土榮木,滋水涵木,和陽熄風。用此五法是由本病病機要點在肝所決定的。“諸風掉眩,皆屬于肝”、“肝主怒”,由于肝木亢盛,故本病患者多表現情緒急躁、易怒、手顫;肝開竅于目,肝之經脈“……循喉嚨之后,上入吭顙,連目系,上出額……”,故突眼、甲狀腺腫大均與肝經有關;消谷善饑是由于肝膽陽亢,灼傷水谷精微之氣,所以引食自救;腸鳴腹瀉、肢體倦怠乏力是由肝木乘脾所致;“陽加于陰謂之汗”,由于陽氣亢盛,迫津外泄,故煩熱汗出;木火相生,心火亦甚,以致心悸、失眠、面紅驚惕、脈數。

        總之,其病機要點在于肝陽亢盛,木橫土衰,木火相生,灼傷陰液。故本方以白芍、木瓜、烏梅酸瀉肝木為主,因白芍、木瓜、烏梅既無苦寒傷中之弊,且有斂陰止瀉之益;柴胡配白芍,疏肝斂陰;沙參、麥冬、石料強金制木,以抑肝亢;蓮肉、白術培土榮木;桑葉、黑山桅清熱平肝,和陽熄風;白芍、麥冬又可柔肝涵木。

        臨床應用此方時,可據患者之陽亢、脾虛、陰傷的孰輕孰重加減劑量,但酸瀉肝木之法通用不變。

        [加減運用]

        一、關于突眼治療:突眼明顯的患者,在運用上述諸法治療時,隨病情好轉,多數患者不但自覺眼突、眼脹有所改善,而且眼裂增寬現象亦有所改觀。但在用丸劑調理時,需加白蒺藜、生牡蠣、夏枯草以加強療效。

        二、緩解心率問題:單純中藥治療“甲狀腺功能亢進癥”,心率的緩解較諸癥為慢。可在方中酌加沙參、太子參、麥冬、生地、生甘草、生龍齒、生牡蠣、棗仁等味,以益氣養陰、安心神。

        三、關于含碘藥物的應用:現代醫學認為含碘藥物不能根治甲狀腺功能亢進癥

        臨床觀察,對重癥甲狀腺功能亢進癥或心率明顯加快的患者,開始治療時,于上述辨證論治諸法中,酌加海藻、昆布各9克,能有效地控制病情,提高療效。但此類藥不宜長期服用,使用時間不宜超過三個月。若單用或大量使用,有可能出現甲狀腺變硬的不良后果。

      ----------------------------------------------------------

      【2】治甲狀腺功能亢進妙方
      1育陰制亢湯  【來源】 杜懷棠《中國當代名醫驗方大全》(章真如方)
      【歌訣】 育陰制亢用玄參,歸芍生地海藻昆,牡蠣貝母黃藥子,麥冬浮石廣郁金。
      【組成】 生地、玄參各15克,麥冬、黃藥子、貝母、昆布、海藻、當歸、白芍、郁金、海浮石各10克,生牡蠣20克。
      【用法】 上藥用冷水浸泡30分鐘,再煎煮30分鐘,每劑煎2次。每日1劑,頭兩煎分早晚服。亦可加倍劑量,作成成藥。
      【功效】 軟堅散結,化痰消癭。
      【方解】 中醫稱“甲亢”為“癭氣”,其病機為肝郁化火,肝陽上亢,氣結血郁,治應育陰潛陽,制其亢奮之氣,軟堅散結,化其脈絡之瘀。本方以生地、玄參、麥冬養陰制陽;黃藥子、牡蠣、昆布、海藻、貝母、海浮石軟堅化瘀;伍以當歸、白芍、郁金引藥入肝生血解郁,使肝氣舒展,瘀去結散,陽平陰復,而病告愈。
      【主治】 甲狀腺功能亢進(癭氣),癥見陰虛陽亢、煩擾不安、善怒、目突、善食而瘦、手顫、失眠等。
      【加減】 甲狀腺腫大或腺瘤,可加三棱、莪術或小金丸。
      【附記】 服藥期間,應囑患者注意情緒勿激動,飲食忌發物,如公雞、鯉魚等。多吃海帶,避免復發。

      2甲亢湯  【來源】 張夢儂《臨癥會要》
      【歌訣】 甲亢湯用夏枯草,牡蠣公英黃藥子,橘貝銀柴天葵子,藻昆甘丁野菊花。
      【組成】 牡蠣粉24克,夏枯草60克,蒲公英30克,黃藥子10克,炒橘核10克,浙貝母10克,天葵子15克,銀柴胡10克,海藻15克,昆布15克,地丁30克,野菊花10克,甘草10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劑,分3次服。
      【功效】 清熱化痰,軟堅散結。
      【方解】 本病為肝膽火郁,灼津為痰,凝聚頸項前所致。故方中以昆布、海藻咸寒,消痰結,散癭瘤,為治本病主藥;夏枯草清熱散結,貝母化痰散結,橘核理氣散結,牡蠣軟堅散結,合之共助昆布、海藻消痰結,散癭瘤之功;黃藥子涼血降火,散瘀解毒;銀柴胡清肝熱;蒲公英、天葵子、地丁、野菊花皆有清熱解毒,消瘀散腫之功;甘草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清熱瀉火,理氣化痰,軟堅散結之效。
      【主治】 癭瘤(甲狀腺功能亢進),癥見頸項前一側或兩側腫大、常覺心慌煩熱、容易激動、汗多口渴、飲食倍增、甚則眼球作脹、外觀明顯突出。
      【附記】 屢用效佳,一般進服30劑左右可愈。
      前人有海藻、昆布反甘草之說,但用于臨床,不僅沒有不良反應,而且能提高療效。如個別病人有不良反應,則甘草可以不用。

      【3】治甲狀腺腫大妙方
      1夏枯草膏         【來源】 清·吳謙《醫宗金鑒》
      【歌訣】 夏枯草膏甘桔梗,歸芍紅花昆布芎,玄參香附象貝母,陳僵烏藥蜂蜜收。
      【組成】 夏枯草700克,當歸45克,甘草15克,桔梗15克,白芍30克,紅花30克,陳皮30克,昆布50克,川芎30克,玄參30~50克,香附50克,象貝母50克,僵蠶50克,烏藥30克,蜂蜜適量。
      【用法】 上藥(蜂蜜除外)加水先浸泡2~3小時,再煎30分鐘,水煎濃汁2~3次,將2~3次煎出液混合,再慢火濃縮成稠膏狀,再入蜂蜜(約250克左右),收膏。每次服9~15克,日服2次,用開水化服。
      【功效】 化痰活血,軟堅散結。
      【方解】 方用夏枯草、昆布、貝母、僵蠶、陳皮清熱化痰,軟堅散結;配以當歸、紅花、川芎、白芍活血行瘀;香附、烏藥理氣解郁;桔梗、甘草消腫利咽;玄參滋陰瀉火。諸藥合用,共奏化痰活血,軟堅散結之功。
      【主治】 癭瘤、瘰疬、痰核。可用于單純性甲狀腺腫大、甲狀腺腺瘤、淋巴結結核等病癥。

      2海藻玉壺湯 【來源】 明·陳實功《外科正宗》
      【歌訣】 海藻玉壺貝母陳,當歸川芎與青皮,昆布半夏配海帶,連翹獨活甘草節。
      【組成】 海藻、貝母、陳皮、昆布、青皮、川芎、當歸、半夏、連翹、甘草節、獨活各3克,海帶1 5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效】 化痰行氣,消癭散結。
      【方解】 方用海藻、海帶、昆布、貝母、半夏化痰軟堅消癭;配以青皮、陳皮行氣化痰;當歸、川芎活血調血;連翹、甘草節、獨活清熱除濕。綜觀全方,可使痰消濕除,氣血通暢而癭瘤漸消,尤其方中甘草反海藻,兩藥同用于一方,取其相反相激,使癭散瘤消而不傷正。
      【主治】 癭瘤初起、或腫或硬、或赤或不赤、但未破者。可用于單純性甲狀腺腫大、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腺腺瘤、甲狀腺炎、甲狀腺囊腫、石癭(甲狀腺癌)、乳腺增生病等病癥。
      【加減】 若見胸悶不舒,加香附、郁金;脈數心悸易汗,加茯神、酸棗仁、熟地黃;舌震顫,加鉤藤、珍珠母、白芍;能食善饑,加生石膏、知母;消瘦乏力便溏,加白術、山藥、扁豆;月經不調,加鹿角、肉蓯蓉、益母草、菟絲子;腫塊堅塊,加赤芍、露蜂房、蛇六谷;病久虛弱者,宜配補養之品。

      3四海舒郁丸  【來源】 清·顧世澄《瘍醫大全》
      【歌訣】 四海舒郁海藻昆,海帶海螵海蛤粉,陳皮再配青木香,行氣化痰散結良。
      【組成】 青木香15克,陳皮9克,海蛤粉9克,海帶60克,海藻60克,昆布60克,海螵蛸60克。
      【用法】 上藥共研細末,水泛為丸。每次服6~9克,日服3次,溫開水送服。亦可改用飲片作湯劑水煎服,各藥用量按常規劑量酌定。并用藥渣外敷患處。
      【功效】 行氣化痰,散結破癭。
      【方解】 方用海帶、海藻、海螵蛸、昆布、海蛤粉化痰軟堅散結,助以陳皮、木香行氣和中。綜觀全方,既有行散之力,又具健脾和中之功,共奏行氣化痰,散結消癭之功。
      【主治】 肝氣郁滯、痰氣凝結所致之癭瘤、瘰疬等,癥見頸前腫大、皮色如常、按之柔軟。可用于單純性甲狀腺腫大、甲狀腺結節、甲狀腺腫瘤以及乳腺增生、乳房纖維腺瘤等病癥。
      【加減】 若見患者為青春發育期、妊娠期、哺乳期、兼有頭暈、腰酸、神疲乏力者,加菟絲子、補骨脂、制首烏、肉蓯蓉;伴有結節及表淺靜脈明顯擴張者,加當歸、赤芍、丹參;伴有甲狀腺功能亢進、體重減輕、脈率變快、心情不暢,加炙黃芪、黨參、生地、玄參、鉤藤、珍珠母、生石決明;為加強療效,還可加入黃藥子煎服;若兼肝氣郁結,可合逍遙散同用。

      4消癭五海飲  【來源】 明·龔信《古今醫鑒》
      【歌訣】 消癭五海烏賊骨,海藻海帶海蛤粉,三棱莪術與昆布,辛附木香豬胰方。
      【組成】 海藻105克,烏賊骨105克,昆布105克,海帶105克,海蛤殼105克,三棱60克,莪術60克,木香60克,細辛60g,香附60g,豬胰7個。
      【用法】 上藥共研細末。每服2~3克,每日2次,米湯送服。
      【功效】 化痰破瘀,消癭化堅。
      【方解】 方用海藻、昆布、海帶、海蛤殼、烏賊骨化痰消癭,軟堅散結;配以三棱、莪術祛瘀消癥;香附、木香理氣解郁;細辛溫經通絡。諸藥合用,共奏化瘀破瘀,消癭化堅之功。
      【主治】 癭瘤、瘰疬、乳結腫塊等處皮色不變、逐日增大、按之堅硬、推之不動、不痛不癢。可用于單純性甲狀腺大、甲狀腺腺瘤、乳腺增生病、淋巴結核等病癥。
      【附記】 孕婦忌服。在服藥期間勿食生冷油膩之物。

      --------------------------------------------------------------------

      甲狀腺機能減退癥(簡稱甲減)

                  全面的中醫對甲狀腺機能減退癥(簡稱甲減)的病因病機認識,中醫辨證分型治療甲狀腺機能減退癥(簡稱甲減),中醫治療甲狀腺機能減退癥(簡稱甲減)的療效標準、分型治療、專方治療、老中醫經驗等,中藥治療甲狀腺機能減退癥(簡稱甲減)的用藥規律等。     甲狀腺機能減退癥(簡稱甲減),是由于血循環中缺乏甲狀腺激素,體內代謝過程減低而引起的疾病。可發生在任何年齡,隨發病年齡之不同而有不同的病名,如呆小癥、幼年甲狀腺功能減退癥、成人甲狀腺功能減退癥。臨床上稱為甲減的一般多指后者。據國外調查報告,男女的總體發病率分別占0.1%與1.9%,女性明顯多于男性。其病因可分為原發性(先天性)及繼發性(獲得性)兩類,近年來繼發于甲狀腺切除或碘治療者居多。甲減是一難治之癥,目前現代西醫學仍以替代療法為主,尚難根治,且多副作用。
          
      甲減癥在中醫學中無專門病名,基于甲減臨床主要表現為元氣虧乏,氣血不足,臟腑受損的癥狀,故多主張應歸屬于中醫學“虛勞”的范疇。但也有的學者認為甲減由甲亢行甲狀腺次全切除或進行碘治療后所導致者,當屬于“虛損”之列。究中醫經典之病名,則有的學者認為甲減與《素問?奇病論》之“腎風”及《靈樞?水脹篇》之“膚脹”相似,蓋腎風者“有病龐然如有水狀”,“膚脹者,寒氣客于皮膚之間,蔞鎏然不堅,腹大,身盡腫,皮厚”,皆頗似粘液性水腫之狀。
          
      單純以中醫藥治療甲減的臨床報告,始見于1980年。實際上早在60年代研究的“陽虛”動物造型,所表現的即為甲減臨床癥狀。近來也有報道陽虛證患者血清甲狀腺素含量偏低,進一步證實了陽虛與甲減的內在關系,由此可以認為中醫藥對甲減癥的研究是實驗先于臨床治療。近十年來,隨著臨床實踐的增多和實驗研究的深入,己基本肯定了中醫藥的療效,并初步探索出中醫藥配合小劑量甲狀腺片的有效劑量,在一定程度上闡明了溫腎助陽益氣中藥治療甲減的藥理作用。它不同于激素的替代治療,不僅可在臨床癥狀上改善甲減的陽虛征象,而且在病理上有所逆轉。因此可以斷言,以中醫藥治療甲減的深人研究是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的。  
          
      甲減屬中醫“虛勞”或“虛損”范疇。稟賦不足,后天失調,體質薄弱或病久失治,積勞內傷等因素均可導致臟腑機能減退,氣血生化不足。其主要病機乃是正虛,涉及腎、脾、心三臟,并有部分痰濁之表現。
          腎虛 腎為先天之本,甲減有始于胎兒期者,可見與腎虛關系密切。且其臨床主癥為元氣虧乏,氣血不足之神疲乏力,畏寒怯冷等,乃是一派虛寒之象,除此以外,尚可見記憶力減退、毛發脫落、性欲低下等癥,也是腎陽虛的表現。據實驗報告,凡陽虛證患者,血清中甲狀腺素含量偏低,也反證了甲減患者必具陽虛之表現。但甲減所呈現的虛寒征象乃是源于甲狀腺激素的分泌不足,故本病實系腎之陰精不足,由“陰損及陽”,呈現“無陰則陽無以生”的病理表現,腎陰虛乃是甲減內在之病理因素。  
          
      脾虛 脾為后天之本,脾虛攝食量少,飲食不周,攝碘減少,后天給養來源虧乏,更有損于機體功能發揮。且因腎虛,脾陽亦衰,脾虛與腎虛形成惡性循環。脾又主肌肉、四肢司統血之職,據觀察,甲減患者有肌無力者占61%,并伴有感覺障礙,手足麻木,肌肉痛,僵硬或痙攣,此為“脾主肌肉”之功能減退,且有32%~82%患者合并不同程度之貧血。同時,甲減婦女常有月經紊亂,嚴重時引起持續大量失血,均系脾不統血之征象。
          心虛 甲減患者以心動過緩,脈沉遲緩為主要見癥,此乃心陽不振之臨床表現,乃因“腎命不能蒸運,心陽鼓動無能”所致,故病草 初雖不涉及心臟,但基于腎陽衰微,心陽不振,心腎陽虛而進一步加重臨床陽虛之見癥。      
          痰濁 甲減病人臨床以陽虛為主要表現,但在病情嚴重時可出現粘液性水腫,是為痰濁之病理,此痰濁仍源于脾腎陽虛不能運化水濕,聚而成痰。甲減患者部分可呈現甲狀腺腫大,“乃五臟瘀血、濁氣、痰滯而成”。實驗室檢查甲減患者普遍存在血清膽固醇升高的現象,從中醫而論,乃是“濁脂”,也屬痰濁之范疇,故本病與痰濁關系密切。
          
      在個案報道中多為陽虛,在15例以上的臨床資料中也多按陽虛之輕重分為2~4型。而對痰濁之表現,由于其并非甲減之主要癥候,故臨床上未見以此立型的。綜合各家報道,

      分為以下五型
          
      1.腎陽虛衰 形寒怯冷,精神萎靡,頭昏嗜睡,動作緩慢,表情淡漠,神情呆板,思維遲純,面色蒼白,毛發稀疏,性欲減退,月經不調,體溫偏低。舌淡體胖,脈來沉緩細遲。本型是甲減癥的主要臨床表現,系中醫分型中之主型。   
         
      2.腎陰陽兩虛 頭昏目花,皮膚粗糙,干燥,少汗,動作遲緩、呆板,面色蒼白,頭發干枯、稀疏、脆弱,聲音低嗄,大便秘結。舌淡苔少,脈來遲細。 
          
      3.脾腎陽虛 面浮蒼黃或咣白無華,形如滿月,神疲乏力,肢軟無力,手足麻木,少氣懶言,頭昏目眩,四肢不溫,納差腹脹,口淡無味,畏寒便溏,男子陽痿,女子月經不調或見崩漏。舌質淡胖,舌苔白滑或薄膩,脈弱或沉遲無力。
          
      4.心腎陽虛 形寒肢冷,心悸怔忡,面恍虛浮,動作懶散,頭昏目眩,耳鳴失聰,肢軟無力,嗜睡息短,或有胸悶胸痛。脈沉遲微弱,或見結代,舌淡色暗,苔薄白。
         
      5.肝旺脾虛 神疲乏力,浮腫惡寒,納食腹脹,遺精多夢,健忘失眠,口苦心煩。舌紅苔薄,脈來弦緩。本型較為少見,可能是甲亢向甲減演變過程中之殘存的過渡性表現,不是本病的主要證型。
          基本恢復:臨床癥狀基本消失,化驗指標恢復正常或基本正常。
          好轉:臨床癥狀有所改善,尤其是虛寒型癥狀明顯改善,化驗指標好轉(T3、T4、FT4、FT9有所增高,TSH有所下降)但尚未達到正常水平。  
          無效:臨床癥狀改善不明顯。
          
      (1)腎陽虛衰
          治法:溫腎助陽,益氣祛寒。
          處方:黨參20克,黃芪30克,仙茅10克,仙靈脾10克,菟絲子10克,熟地10克,桂枝10克。  
          加減:陽虛甚者加附片、肉桂;性功能減退明顯加巴戟天、淫羊藿;浮胂明顯加茯苓、澤瀉;大便秘結加蓯蓉、黃精;頸部癭瘤加鱉甲、龍骨、牡蠣、浙貝。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   
          常用成方:附桂八味丸、有歸丸、斑龍丸。
          
      (2)腎陰陽兩虛
          治法:補腎益氣,滋陰潤燥。  
          處方:生地10克,山萸肉6克,黃精10克,菟絲子10克,蓯蓉10克,首烏10克,當歸10克,枸杞10克,黨參10克,菱冬10克,五味子6克,黃芪10克。   
          加減:皮膚干燥加白芍、生芪;大便秘結加火麻仁、蜂蜜;陽虛明顯加附子、肉桂;浮腫明顯加澤瀉、赤小豆。
          用法:每日劑,水煎服。
          常用成方:六味地黃丸、左歸丸。
          (3)脾腎陽虛 
          治法:溫腎益氣,健脾助運。 
          處方:黃芪30克,黨參20克,白術10克,當歸10克,升麻6克,巴戟天10克,桂枝10克,陳皮10克,干姜4片,紅棗4枚。
          加減:納少加木香、砂仁;腹脹加大腹皮;下肢浮腫加茯苓、車前子;頭昏目眩加川芎、黃精;形寒肢冷加附子、淮山藥。 
          常用成方:斑龍丸合香砂六君丸、真武湯、保和丸、五苓散。 
          (4)心腎陽虛   
          治法:溫補心腎,強心復脈。
          處方:附子10克,肉桂6克,黨參10克,黃芪30克,生地20克,當歸10克,川芎10克,白芍12克,麥冬10克,五味子8克,炙甘草15克。  
          加減:脈沉遲弱加麻黃、細辛;脈微結代加人參、枳實;頭昏肢軟加升麻、柴胡、桂枝。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
          常用成方:桂附八味丸、獨參湯、生脈散、炙甘草湯。 
          (5)肝旺脾虛  
          治法:健脾平肝,軟堅利濕。  
          處方:柴胡6~10克,白芍15克,黨參15克,白術10克,茯苓15克,甘草3克。 
          加減:口苦失眠煩燥加丹皮、龍膽草、茵陳、梔子;腹脹加陳皮、砂仁;浮腫加車前子、澤瀉;便秘加瓜蔞、火麻仁;口干加生地。
          療效:按上述分型加減治療共51例,基本恢復14例,好轉35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6.2%。
          
      (1)助陽溫腎益氣湯
          組成:黨參10~30克,炙黃芪15~30克,仙茅9克,仙靈脾9~15克,菟絲子9~12克,熟地9~12克。
          加減:陽虛甚加熟附塊6~9克,肉桂6~9克,桂枝6~9克;浮腫明顯加茯苓15~30克,澤瀉15~30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連服2~4個月。  
          療效:以上方為主,結合部分西藥治療,共觀察19例,結果多在不同程度上顯示療效。
       
       (2)甘草人參湯   
          組成:生甘草10克,人參8克。
          用法:每日1劑,煎至150毫升,早晚2次分服。30天后改為隔日1劑,人參減為6克,3個月為一療程。同時服甲狀腺素片15mg/次,早晨1次頓服,以后每周增加劑量1次,15mg/次,連用3個月。 
          療效:治療6例,顯效4例,有效2例,總有效率100%。 
          
      潘文奎醫案    
          胡××,女,44歲。1989年9月20日初診,5年前起感神疲力乏,肢軟無力,并在無意中發現頸前甲狀腺腫大,曾作甲狀腺機能測定:T3、T4明顯下降,確診為橋本氏甲狀腺炎繼發甲減。曾服甲狀腺素片,但未見明顯改善。近測F4為15pmol/L(正常值45~130)。刻下仍感神疲肢軟,上樓時下肢沉重酸軟,常瞼垂作盹,平素形寒怯冷,厚衣裹身,納臧便溏,經少而閉。視之面龐虛浮,鬢稀蒼黃,頸前癭瘤狀似鵝蛋,隨吞咽上下,肌膚千燥。苔少,舌偏紅,脈來濡軟細遲,心率65次/分。證屬脾腎兩虛,兼有陰虛之兆。治以補益脾腎,兼顧滋養腎陰。   
          
      處方:生地10克,山萸肉6克,菟絲子10克,蓯蓉10克,黃精10克,附子10克,肉桂6克,鹿銜草10克,炙黃芪20克,太子參15克,扁豆10克,苡仁10克,鱉甲20克,煅龍牡各20克,浙貝母10克。  
          
      10月25日二診:藥后精神轉振,已能堅持工作,無打盹之情,食欲旺盛,大便漸趨正常。唯近日溫課迎考,上樓又感兩腿沉重,此乃藥后脾隅見振,原法進治。原方去太子參、扁豆,加仙靈脾10克,巴戟天10克。  
          1
      2月11日三診:天已轉寒,但無畏寒怯冷之感,身披兩件毛衣即適,精神尚振,經事已行,經量正常,唯勞累久后微感頭昏,癭瘤縮小,已不明顯。舌苔薄少,脈來濡軟,脈率76次/分。化驗:TSH68MU/ml,T398mg/dl,T43.9mg/dl,FT3.1pmol/L,FT421.5pmol/L,病情已有明顯好轉,重用滋養腎陰之劑,復腎元以善后。 
        
        處方:熟地10克,山萸肉6克,黃精15克,菟絲子10克,蓯蓉10克,附片6克,肉桂6克,仙靈脾10克,炙黃芪20克,黨參10克,茯苓20克,鱉甲20克,白芍10克,枸杞10克,桑寄生10克,牛膝10克。 
          
      按:患者系中年婦女,病經5年之久,緩慢漸起,兼有甲狀腺腫大,甲狀腺功能減退,橋本氏甲狀腺炎繼發甲減之診斷可以成立。從中醫而論,初診除一派腎陽虛見證外,尚有納減便溏,顯系脾腎兩虛,且其有膚干,苔少,舌偏紅之象,是為腎陰不足,故用六味合四君化裁,納菟絲子、蓯蓉、黃精滋養腎陰。伍附子、肉桂助陽益氣,佐鱉甲、龍牡、浙貝以消其癭。二診時,脾陽虛證已不復見,藥已奏效。然“勞則氣耗”,故處方中刪去健脾之劑而增溫腎助陽之品。三診之際,甲減之形寒力怯等陽虛癥狀已不明顯,精神已振,能正常工作,化驗T4、FT4、TSH已趨正常,治已顯效,故重用滋養腎陰之品,以祈復其甲狀腺萎縮之腺體。 
          據11篇臨床報道,共95例用藥情況分析,共涉及66味藥物,用藥相對集中,茲將其中用藥5例以上者列表如下:
      應用頻度(例)
      報道文獻(篇)
      藥  物
      >70
      6~10
      黨參、附子、肉桂。
      40~69
      2~7
      黃芪、茯苓、干姜、澤瀉。
      20~39
      2~6
      仙茅、仙靈脾、菟絲子、白術、桂枝、甘草、車前、砂仁、熟地、陳皮、赤小豆、火麻仁。
      5~19
      2~4
      補骨脂、枸杞子、生地、玄參、當歸、紅棗、苡仁、瓜蔞、白芍、丹皮、雞內金、山楂、神曲、柴胡、龍膽草、茵陳、梔子。

          從上表分析,臨床主要用藥為溫補腎陽,此與陽虛之動物模型呈甲減表現之理論研究相吻合,其次是健脾利濕之劑,顯然是為粘液性水腫所設,由此也證實了甲減與陽虛及腎、脾之關系。 
          中藥治療甲減的藥理作用,通過近年來以助陽藥對動物“陽虛”模型的實驗研究,已初步予以闡明,首先,中藥治療甲減不同于激素的替代療法,因為中藥并不含有甲狀腺激素,且甲減患者臨床療效的呈現往往在血中甲狀腺激素水平恢復正常之前;其次,中藥并不能使殘存的甲狀腺組織分泌增加,而是具有提高甲狀腺素的作用。 
          
      (1)針灸 
          ①體針 
          取穴:人迎。
          操作:選用迎隨補瀉和《神應經》中論述的“三飛土進”為補的方法:進針至人迎穴部位靜候5分鐘,用指甲輕彈針柄3次,以喉頭為中心,往喉頭方向向上向內搓針3下(名為飛法),再把針推進0.5~1cm,將針向喉頭方向撥一下(此為一進)。每日1次,10次一療程。  
          療效:共治療14例,基本恢復6例,顯效1例,有效6例,療效不明1例。
         
      ②艾灸
          取穴:腎俞、脾俞、命門。 
          操作:用二味溫補腎陽中藥研粉,鋪在穴位上,厚度為lcm,然后將直徑為5cm的空心膠木圈放在藥粉上,以大艾炷(直徑4cm)在藥粉上施灸,每穴3~5壯,每周3次,4個月為一療程。
          療效:共治療7例,基本恢復3例,好轉2例,無效2例。  
          本病的預防十分重要。對于呆小病的預防,應給孕婦以足量碘化物;成人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的預防措施,在于適當掌握碘劑量及甲狀腺體手術切除的多少,以防止甲狀腺機能亢進或腫瘤患者于治療后并發機能減退癥。 
          癥情嚴重的病人,應中西醫結合治療。

      甲亢方:
       處方:海藻、法半夏、白芥子、貝母、南星各10克;茯苓17克;高麗參10克;昆布、桔梗、甘草各4克;  制附子7克;以上為一副水煎服 ,吃7天看病情,最多10天就差不多治好了。   忌食芋頭  魚腥 豆類  茶葉半年
      甲狀腺腫大效方!
      甲狀腺腫大效方
      藥物:仙人掌(新鮮的一片)、雞頭腳一副。
      用法:仙人掌去刺、皮,切3~5片(約20克),雞頭雞爪洗干凈,一起加適量清水煲湯服用。此為一次服用量,一天內服完。隔2~3天服用一次,一般服用3次即可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天堂av日韩精品| 深夜av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福利深夜在线播放| 色爱综合激情五月激情| 久久99精品国产99久久6尤物| 精品人妻av区乱码| 国产日产欧产美韩系列麻豆| 亚洲码欧美码一区二区三区 | 性刺激的欧美三级视频中文字幕| 精品国产精品午夜福利| H无码动漫在线观看| 东方av四虎在线观看| 韩国V欧美V亚洲V日本V| 丁香五月亚洲综合在线国内自拍|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AV电影网| 国产一区二区日韩经典| 欧美黑人又大又粗XXXXX| 国产成人高清亚洲综合| 18禁男女爽爽爽午夜网站免费| 精品午夜久久福利大片| 丰满少妇内射一区| 亚洲伊人久久精品影院| 国产稚嫩高中生呻吟激情在线视频| 婷婷成人丁香五月综合激情 | 亚洲精品国产一二三区|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AVAPP| 人人人澡人人肉久久精品| 国产又粗又猛又黄又爽无遮挡| 少妇高潮水多太爽了动态图| 日本阿v片在线播放免费|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瑜伽| 亚洲中文字幕日产无码成人片|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自产观看 | 亚洲香蕉网久久综合影视|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播放 | 亚洲夂夂婷婷色拍WW47 | 少妇厨房愉情理9仑片视频| 韩国无码AV片午夜福利| 草草影院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免费1卡2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