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聞網訊 記者8日從教育廳獲悉,《關于推進縣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校際交流工作的意見》已出臺,《意見》對我省縣域內師資交流工作進行了規定和說明。 我省將實施校長教師校際交流制度。交流對象包括:在同一所學校任職達兩屆(每屆3年~5年)的校長(含副校長,下同);在同一所學校任教達6年的教師,每年交流人數要達到應交流對象的10%以上。其中,每年參與交流的特級教師、縣級以上名師、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上述人員簡稱“骨干教師”)要達到應交流骨干教師的10%以上。 交流范圍為:校長教師校際交流原則上在本縣(市、區)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進行。校長教師校際交流應先易后難,先實行分片區交流,以縣域內優質學校為龍頭,分別聯合周邊農村學校、薄弱學校,形成若干個片區,在片區內進行交流。 校長一般在縣域內進行交流,教師一般在就近片區內進行交流,鼓勵城區學校教師跨片區交流。交流形式包括指導性交流、崗位競聘交流、校際協作交流、個人申請交流等。 據悉,我省將完善“以縣為主”的義務教育教師管理體制,將縣域內公辦學校教師人事關系“收歸縣管”,統一縣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教師工資待遇制度、編制標準、崗位結構比例、招考聘用、考核辦法、退休教師管理和服務。其中,在農村學校任教累計滿25年且仍在農村學校任教教師,可不受崗位職數限制直接聘任相應職務??h域內新任教師實行統一公開招聘,縣級教育行政部門根據轄區內各校教師的學科、年齡、性別等結構,對新任教師進行統籌配置,重點向農村學校和薄弱學校傾斜。參與過校際交流的教師退休時,由縣級教育行政部門協調其在當地曾任教的一所學校,為其提供具體退休管理和服務。 據介紹,我省將完善校長選拔和教師評先評優機制。新任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應有在2所及以上學校(含教學點,下同)工作的經歷,且每所學校工作時間不少于3年。2017年起,評選特級教師、名師名校長、學科帶頭人,須有2所及以上學校工作經歷,且每所學校工作時間不少于3年,或在農村學校有6年及以上的工作經歷。 同時,教師到農村學校、薄弱學校任(支)教作為晉升高級教師職稱的必備條件。校長教師交流到異校工作,保留其在原學校所聘教師職務等級;具備中、高級教師職稱資格未聘相應職務的教師交流到農村學校、薄弱學校,可優先聘任相應職務。城區學校交流到農村學校的教師,在農村學校任教滿3年,表現突出的,可在同一專業技術崗位等級內高聘一級。 據悉,我省將加快建設教師周轉房,保證參與交流校長教師使用。將給予參與交流的校長教師一定的交通補貼;參與校際交流的教師,符合當地農村教師補貼范圍的,可享受當地農村教師補貼。 (福州日報記者 鄭雪) 相關報道 我省今年推進縣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校際交流 任教6年 公辦教師要交流輪崗 東南快報訊(記者齊榕)今后,在同一所學校任職達兩屆(每屆3~5年)的校長(含副校長)和任教達6年的教師應進行交流。這是記者從省教育廳日前下發的《關于進一步推進縣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校際交流工作的意見》中了解到的消息。此舉是我省繼2009年在全省的臺江區、閩侯縣等11個縣(區、市)試點教師“縣管校用”之后教師人事改革的又一大舉措,這意味著今后縣域內公辦教師人事關系收歸區域管,而不再屬于單個學校。 按照規定,在同一所學校任職達兩屆(每屆3~5年)的校長(含副校長)應進行交流。在同一所學校任教達6年的教師為應交流對象,每年交流人數要達到應交流對象的10%以上,其中每年參與交流的特級教師、縣級以上名師、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要達到應交流骨干教師的10%以上。不過,任職不滿一屆的校長、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的教師,原則上不參與交流。處于孕期、哺乳期,或患病經當地教育行政部門指定醫院診斷不宜交流的教師,在校內公示后,可不納入交流。學校傳統項目、特色課程的領銜教師,經縣級教育行政部門批準,可暫不參與交流,但延長時間原則上不超過3年。 據介紹,校長教師校際交流原則上在本縣(市、區)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進行。校長教師校際交流應先易后難,先實行分片區交流,在此基礎上,不斷完善校長教師校際交流工作機制,逐步擴大交流范圍。以縣域內優質學校為龍頭,分別聯合周邊農村學校、薄弱學校,形成若干個片區,教師一般在就近片區內進行交流,鼓勵城區學校教師跨片區交流;校長一般在縣域內進行交流。 焦點解讀 昨日,就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問題,省教育廳人事處相關人士就該政策的幾大焦點進行了詳細解讀。 焦點一 人事改革能否破解擇校難題? 昨日,省教育廳人事處相關人士表示,近年來,我省義務教育師資整體素質不斷提升,但城鄉之間、校際之間師資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教師隊伍結構性矛盾仍較突出。實施校長教師校際交流,能夠讓師資統籌管理,讓優質校、骨干校的優秀老師向薄弱校和農村校流動。這樣一來,對于學校而言,可以帶來新的教學理念和教育方式。對于學生而言,可以開拓不同的思維。優秀的教師對于提升學校的教學質量大有好處。同時,這樣的做法也能優化教師隊伍學科結構、職稱結構、年齡結構,推進骨干教師合理分布,縮小師資校際差距、城鄉差距,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焦點二 教師怎么進行校際交流? 據了解,此次實行的校際交流和以前的教師輪崗不同的是,人事關系將跟著動。交流后的教師不再屬于單個學?;蛘呤悄乘鶎W校,而是人事關系屬于某個區域,在區域內統一調配。 在交流形式上,也分為三種。一是指導性交流??h級教育行政部門根據轄區內校長和教師隊伍情況,制定校長教師交流計劃和方案,指導學校開展交流工作。二是崗位競聘交流??h級教育行政部門確定部分中、高級崗位,統一組織縣域內符合條件的教師參加崗位競聘,實施交流。三是校際協作交流。學校按照教師交流的有關規定,根據片區內教師隊伍情況及教學工作需要,制定交流方案,進行片區內教師交流。四是個人申請交流。校長教師自愿申請參與交流的,經學校和縣級教育行政部門批準后實施交流。 焦點三 如何促進教師積極性? 據介紹,此次將通過職稱和晉升等方式,讓老師和校長們動起來。 按照規定,新任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應有在2所及以上學校(含教學點)工作的經歷,且每所學校工作時間不少于3年。2017年起,評選特級教師、名師名校長、學科帶頭人,須有2所及以上學校工作經歷,且每所學校工作時間不少于3年,或在農村學校有6年及以上的工作經歷。 同時,還將通過教師職稱評聘來引導教師流動。教師到農村學校、薄弱學校任(支)教將作為晉升高級教師職稱的必備條件。校長教師交流到異校工作,保留其在原學校所聘教師職務等級;具備中、高級教師職稱資格未聘任相應職務的教師交流到農村學校、薄弱學校,可優先聘任相應職務。城區學校交流到農村學校的教師,在農村學校任教滿3年,表現突出的,可在同一專業技術崗位等級內高聘一級。 焦點四 交流后老師待遇怎么算? 據了解,交流后將統一縣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教師工資制度和政策、社會保險和住房公積金等待遇;落實教師績效工資政策,逐步提高農村學校教師補貼,并向小規模學校和邊遠山區、海島學校傾斜。 同時,教師編制標準也將統一。將縣鎮、農村學校教職工編制標準提高到城市水平,落實小規模學校(教學點)的編制最低保障數。在農村學校任教累計滿25年且仍在農村學校任教教師,可不受崗位職數限制直接聘任相應職務。 另外,還將實行“國標、省考、縣管、校用”的教師職業準入和管理制度??h域內新任教師實行統一公開招聘,縣級教育行政部門根據轄區內各校教師的學科、年齡、性別等結構,對新任教師進行統籌配置,重點向農村學校和薄弱學校傾斜。此外,參與過校際交流的校長教師退休時,由縣級教育行政部門協調其在當地曾任教的一所學校,為其提供具體退休管理和服務。 本報記者齊榕 |
|
來自: 昵稱12879733 > 《福建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