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光明大道 人生抉擇—迷茫—無智—造業 光明—皈依、行善 何為三寶—佛、法、僧 人生抉擇 人從出生成長、以至成人,一生中經歷了各種不同的抉擇,年青時代要面臨抉擇學校及就讀的科系,畢業后要抉擇不同行業中謀生活,結婚又必需抉擇配偶,中年要為家庭事業應付各種的計劃,老年要抉擇下半生的晚年生涯,雖然有這些多種的抉擇關卡,但歸納起來不外乎是精神與物質兩者,物質上的包涵太廣了,暫且不深入研究,我們要從佛教信仰上來談精神上的抉擇,我們也將要說明佛教為何是人生光明的大道,及皈依三寶后有些什么利益等。以佛教的立場來看,精神上及宗教信仰的抉擇只有昏暗或光明兩面,但因一般人對于人生的真相認識不夠,以致于在一生中迷惑于煩惱而造業,因此才有了無始無終的輪回與痛苦。如果人真能接受佛法,那么我們可以確信這是人生的一大轉機,對于行善積德充滿活力的生涯中必有踏實的感受。 人在人生旅程上往往迷失于自我心境幻化下而不知反省覺悟,一般人往往沉迷在五欲之中,他們沒有覺悟到財產是會銷散的,色欲是一切罪惡的根源,名譽終會隕落的,食欲是一切病苦之因,睡欲是昏怵之本,就因為五欲的蒙蔽致使人們一再地墮入生死輪回而難以自拔。除了五欲之外,還有其他四種是為一般人精神上所祈求依怙的,但可惜它們卻都不是永恒不滅的。(一)眷屬雖可做為精神暫時的依怙,卻無法永遠與我們相處在一起。(二)生命雖可為一生的依怙,但死亡也難以避免。(三)國家的興盛與建設雖可做為奉獻之處,但它也非永久的。(四)社會的進步雖可做為人生服務的宗旨,但一切總有毀壞的一天。由此我們可知五欲及以上四種都不可做人們永恒的依怙處。可是,在物質文明昌盛的時代中,為了追求精神上的依怙,各種宗教才因此產生。譬如:鬼神、欲天神,獨梵天神等……,而一般鬼神大都是好殺,欲天神?著于五欲,獨梵天不平等的貢高我慢,這一切也都非確實的依怙處,所以只有有福報的人可以找到三寶做為他究竟的依怙處,為什么呢?因為,三寶是一切精神依怙中最吉祥的。?何為三寶 現在我們既知三寶是究竟又吉祥的依怙處,我們應該認識什么是三寶,所謂三寶是——佛、法、僧——佛寶是人天中的導師,是覺者,法寶是解脫的法門,是正知正見,僧寶是和合的僧團,是清凈的代表;佛有法身、報身、化身,稱為三身如來,法在事上而言有大、小乘的經典,在理上而言是寂滅的正法,僧是僧團之意,因為只有僧團能做眾生的依范,所以稱為——僧寶——。現在您已大略了解了三寶的意思,我們繼續研討對三寶應當持守的態度。 一但身為佛弟子對於三寶應當持有十種態度: 一、信仰心:對於佛法要具有信仰。 二、希有心:對於佛法要生起希有難遇之心,正如經典上說: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 三、歡喜心:對於佛法的實踐與契證當產生無限敬仰的歡喜心。 四、殷重心:對所得的佛法要生起至誠殷重心。 五、真實心:有修持佛法的契證,對所信仰的佛教必能生起真實心。 六、堅固心:對於佛法的信仰產生堅固心。 七、清凈心:有了堅固心,而產生起清凈心。 八、智慧心:由於內外身心的清凈,智慧就能漸漸開發出來。 九、永恒心:有了智慧,對佛道上求下化的永恒心即油然而生。 十、廣大心:即有了永恒心,對佛菩薩的廣大愿心必能互相契合合了。 以上是佛弟子對三寶當持的十種態度。下面讓我們共同來研討皈依三寶的利益。 一個人今生能夠和佛法有緣且能皈依三寶,這是多生累劫修來的善根福報。皈依三寶能得到許多利益,但主要利益有以下幾點: 一、常遇佛法:皈依過的居士、生生世世會生活在有佛法的世界。 二、為眾所依:皈依過的居士是一切眾生中最尊且貴的人。 三、惡業清凈:皈依了三寶即可懺悔又消滅宿生所造之業。 四、不為障損:皈依三寶的居士,必得佛光加被、一切障礙無法損及。 五、所作成辦:皈依三寶的居士,所作一切善行福德定可成辦。 六、具大福德:皈依后如能依教奉行,則德業與福報必增。 七、不墮惡趣:皈依過三寶的居士,此世命終后不會墮三惡道。 八、速證菩提:因皈依三寶的利益,必使佛道的修學順利完成。 現今您已知道皈依三寶的利益,緊接著有幾件事是應當學的。 今后學處 從皈依三寶后我們有幾點必需隨分隨力認識的。首先,身為佛弟子應該對於護持三寶有熱誠心,正因三寶是出世間的福田,三寶住世,眾生才有依怙與解脫的機會。其次,對三寶的功德要從內心生起至正至誠的仰幕心,由深知逢遇三寶的尊貴,誓愿盡形壽護持三寶,世世不棄三寶。再其次,應當立愿從此以后學習諸佛菩薩的大慈悲愿力,不再做損害眾生、傷害眾生的工作。另外,除了皈依后對三寶要生起恭敬心,對佛像、經典、及僧眾也都應當要有恭敬虔誠心。以上幾點是一個身為三寶弟子的人應當認識學習的。 眾生流轉輪回生死是無始無終,三寶是眾生脫離生死輪回的唯一依靠,不良的念頭習慣從佛法的薰陶得以消除,所有的善法從皈依三寶后得以增長,一切的災難、痛苦和坎坷能漸漸地消滅,福報與智慧從此增長。 因此,我們認為: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對一個歸依三寶的居士而言,不但是選擇了一條光明大道,更因佛法加被的原故,而有無上的福報。 請常念: “南無觀世音菩薩” |
|
來自: 淡定之妙湛精舍 > 《《佛學基本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