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性格豪爽開朗,喜合群好熱鬧,凡屬新年來臨、龍抬頭、太陽生日、東岳大帝誕辰、屈原投江日、兔兒爺下凡時,都要熱熱鬧鬧娛樂一通,歡騰幾日。一年到頭,從神到人,從人到植物幾乎都有節可過。在好客好玩的北京人面前,連鬼都不例外,在陰歷七月十五這天被安排了一個節日 ——鬼節。 確切地說,鬼節并非中國土產,而是來源于佛教的盂蘭盆會,目連救母的一個故事。據說,有一個叫目連的青年和尚,篤信佛祖如來。外出云游前,叮囑母親道:如若有和尚造訪,務必使之湯足飯飽,萬萬不可怠慢。不料其母對佛的態度遠不如兒子虔誠,竟將兒子的叮嚀丟到腦后,讓上門的佛門弟子餓著肚子走了。于是佛祖勃然大怒,將其母打入地獄,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罰她不能進食。盡管她饑腸轆轆,但只要食物一接近嘴邊,喉嚨里就噴火冒煙,使之不能吞咽。目連母親備受煎熬。 目連在外得佛真缽,大做善事,已引導五百個餓鬼走上幸福之路,于是想到自己的生身父母,也想讓他們過上舒適安逸的生活,以報哺乳養育之恩。不想一看,自己的親生母親,竟在地獄里遭受如此不堪忍受的痛苦。目連不敢抱怨釋迦牟尼的殘酷,只能哀求佛祖慈悲為懷,寬恕母親。于是佛祖大慈大悲,指點迷津,讓目連在七月十五這一天,準備好一百種美味佳肴,邀請各方和尚們前來就餐,其母罪衍自消。 目連照辦,佛不食言,其母果然跳出苦海。目連感激涕零,稱道佛祖法力無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目連從自己母親遭受的倒懸之苦,推想到鬼世界中還不知道會有多少餓鬼孤魂嗷嗷待哺,于是進言釋迦,年年舉辦進食會。佛祖認為這是極好的善舉,便將七月十五日命名為盂蘭盆會——梵語即為“解救倒懸”之意,各方要舉辦佛事,施食于餓鬼幽靈。 公元六十七年,東漢的那匹白馬將佛教的經典著作從天竺國馱回來,同時也就將佛國的這一盛會儀式馱進了中國。外來佛一立足于這塊有著豐厚文化傳統的土地上,就被聰慧的華夏子孫加以改進,融進了中國人的風俗習慣和神鬼概念,使盂蘭盆會演變成具有中國特色的一個救助鬼而實則娛樂人的鬼節盛會。 土生土長的中國道教,見外來的佛搬來這么一個有名有目的隆重節日,不甘寂寞也不甘落后,于是創出三元之說:上元,正月十五日天官誕辰;中元,七月十五日地官誕辰;下元,十月十五日水官誕辰。 慶賀七月十五日中元節的依據是:地藏王過生日,要大赦孤魂游魄,這無疑是鬼魂們的盛大節日。于是陽間的老道門要忙忙碌碌為陰間的幽靈服務,“打焰口”(讀作“打諺嗬兒”)、做法事、燒法船,擺渡那些漂泊了一年的孤鬼野魂度過苦海,趕赴地藏王的宣赦會,以免錯過登極樂世界的機會。這一慈航普渡的善舉無疑與佛教的解倒懸之苦有異曲同工之妙。 但是不管你是佛教的盂蘭盆會也好,還是道教中的中元節也罷,作為對生活在光明世界里的北京人來講,這是一個調節精神的活動日。 陰歷七月十五日,這時節正值陽歷八月,秋高氣爽,綠意濃濃,瓜果累累,鳥語蟬鳴,是出游的好時機。各家各戶走出城門,到郊外為故去的先人點上一把香燭,供上幾件食品,寬慰對方,表示子孫后代未敢忘先祖恩德。祭祀之后,并不急于回家,拿出一個紗布口袋,就地在老墳塌墓的洞穴里掏蟋蟀,掏足了玩夠了,撅一根秫秸稈,將裝著蟋蟀的口袋往肩上一搭,回城。 日落西山,當晚霞布滿天際時,京城呈現出濃郁的節日氣氛,滿街兒童拿著各樣各色的彩燈嬉戲。各寺廟及各街口、各渡口那些容易發生由生轉死的場點均設臺扎棚,由僧道聯手打焰口,做法事,演念經卷,超度亡靈。儀式的最后一項是燒法船。那是用秫秸稈兒和彩色高麗紙扎糊的一只大紙船,船上倉櫓槳舵齊全。在熊熊烈火中,檣櫓灰飛煙滅,大有紙船明燭照天燒的氣勢。消逝的船載著活著的人們的良好愿望,和冥冥世界中的那些流離失所無依無靠的孤鬼幽靈,駛向極樂世界。 當年的慈禧雖然在人世間是炙手可熱的大清皇太后,是中國第一號尊貴人物,但每年在頤和園住的時候,卻很害怕那種無名無形的野鬼蕩魂之輩。便也入鄉隨俗,在七月十五日這晚,也要在昆明湖畔焚燒一只法船,希冀帶走那些在園子里閑逛的另一個世界的人。送佛到西天,好事做到底,這時她很像一位慈愛的老祖母,很體貼宮女,主動開口,讓身邊的那些年輕的女孩在紙船上為自己故去的親人捎上一只紙包袱。“每逢佳節倍思親”,更何況此日正是人鬼兩隔的親人們的節日呢。那些父母亡故的太監們得到此消息,無不想方設法,托關系走后門,拉攏這些受恩寵的宮女子,把自己的一件小小的衣物包袱塞進皇家法船里,給那些把自己送進人間地獄的親人們捎去些許安慰。 想那法船啟航時,已不知帶走了多少太監淚宮女怨,一定是“載不動,許多愁”。 慈禧在生前為鬼魂們送去了許多只華麗的法船,死后更不能虧待自己的靈魂,她的后代兒孫深諳其意。1909年就是她口傳圣諭親立的中國最后一代皇帝登基的那一年七月十五日,清廷在紫禁城神武門外沙灘附近,為慈禧焚燒了一艘華貴無比的十八丈長、兩丈多寬的巨大法船。 這艘巨船,用上等木料做架,用綾羅綢緞,糊制了店堂樓閣,殿內供有一尊救苦救難大慈大悲的法力無邊的觀世音菩薩。建筑物精美,內裝修豪華富麗,桌案幾榻、帳幕擺設一應俱全。船上各部位還扎有數十個絹制的童男仕女、船工舵手,生生把一座宮殿城堡搬上了船臺,載著她到極樂世界去繼續享受那唯我獨尊的天堂生活。 |
|
來自: 老北京的記憶 > 《中元燈節 荷葉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