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中把三陰三陽依據河圖數配九宮后天八卦,可參考李保柱先生《九宮臟腑配八神用藥法要圖》:
![]() 此圖中以河圖四正之數1234統四維之數6789得16,27,38,49,5(10),又以四維之數統四正之數,得62,73,84,91而分別配以三陰三陽 ,又根據九宮數配后天八卦,最終得到了傷寒論中六種病的傳變數理化模型.如下圖: ![]() 上圖中貪巨祿文練武破輔弼就是九星就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以貪狼起中宮依照九宮路徑進入六宮-七宮-八宮-九宮-一宮-二宮-三宮-四宮-中宮。由此得:陽明(1/6,2/6),厥陰(3/7),太陰(2/7),少陰(5/9),少陽(4/9),太陽(3/8,4/8),少陰(5/1). 六氣傳變依據五行的相生流轉圖如下: ![]() 五運順時針相生,六經傳變逆時針。所謂少陽相火就是太陽之火,所謂少陰君火是來自天上的五運之火,故而少陽之火不入五行流轉。我們知道五運六氣運轉也是依照九宮八風是有固定規律的,所以通過九宮洛書,傷寒論把六經傳變配合五運六氣運轉從而建立了傷寒論病變模型,是對天地運氣在人身體上的推演。從前篇文章,我們知道三陰三陽就是六子卦模型,內經的六氣演變就是建立在此模型上的,我們來推演印證一下傷寒六病傳變與內經五運六氣的結合規律。六子卦中震為首卦,古人云:長子繼父體,因母立兆機。因此這里我們用震巽兩卦來推演一下: ![]() 上圖是震卦的納甲,只納陽支并且從初爻庚子往上,根據六氣排列規律,初氣配太陽然后一直到庚子陽明。而陰支不顯示。而巽卦納陰支從丑支辛丑往上。我們可以把十二地支全部列開然后采用數字來表示六氣的傳變。數字方式采用山西李寶柱先生的表示方式。我們只需要定義一個起點就行了。這里依照仲景傷寒論條例排列,選用太陽為首記為8/4,因為8/4太陽為艮卦為開門。開門是五運六氣的進入點(請參看博文《依八門,定五運》),所以張仲景首列太陽病,所有的外感病都必然從開門而入,因此太陽病治療為第一。然后排列六病轉變順序排列如下: ![]() 另外,對應的巽卦排列如下: ![]() 通過這種縱橫排列方式,可以看到這種矩陣形式十分工整的排列出三陰三陽的傳變方式并且符合內經六氣流轉線路。大家還可以推演其他卦。至此,可以看出傷寒論是從河圖洛書,八卦類像結合內經五運六氣而建立的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是一種十分古老而又符合天地之道的醫術。 以這種六經六氣傳變模式規律解讀傷寒論將會條分縷析,歷歷在目。例如仲景在《傷寒論》第4條云“傷寒一日,太陽受之,脈若靜者,為不傳,若欲吐,若躁煩,脈急數者,為傳也”。緊接著第5條仲景云“太陽病二三日,其二陽證不見者,為不傳”。太陽病8/4其內傳路線是一日為甲日太陽8/4,二日為乙日厥陰7/3,三日為丙日陽明6/2,四日丁日少陰5/1,五日戊日少陽4/9......,“二陽者”陽明6/2是也,病傷寒已兩三天即從甲日到了丙日,對于男子(震卦)而言傷寒8/4首傳半表半里厥陰7/3,繼傳陽明6/2,對于女子而言傷寒4/8,首傳少陰5/9,再傳陽明6/1,兩者二三日邪均傳里入二陽即陽明6/2或6/1,若絲毫不見陽明征候出現,就可判斷為不傳,此二條有證無方是仲景大論。當然這里的傳變是常理,由于個人體質差異,有傳和不傳的現象出現,但是我們只要做到知變守常即可。 三陰三陽理論模型同于《黃帝內經》,但是張仲景采用湯液經法用湯藥來治病,所以在傷寒論中即講經絡的傳變也以八卦之象對應臟腑。三陰三陽是中國醫學的根本框架,在這個理論模型下結合不同治療手段會產生不同的醫學流派,比如后世對傷寒論五運六氣的用法進一步演算形成了《傷寒鈐法》一種特殊的數理化治療方式,是一種非常優秀的傷寒論的運用模式,一些醫家其實大可因為自己不理解 |
|
來自: johnney908 > 《經方論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