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轉載]《傷寒論》是五運六氣的高級運用(理法篇)

     思考的螞蟻qq 2016-03-18

            一千八百多年來,醫壇學子都在經方的辯證論治上下功夫,而對于方論原理則眾說紛紜,一塌糊涂。《傷寒論方解》:“讀《傷寒論》者,只喜讀方,最怕讀文。文無理路可尋,方有病證可按也。雖有病證可按,仍無理路可尋。” 其實傷寒論》與五運六氣有關,《傷寒論序》說:“天布五行,以運萬類,人稟五常,以有五藏。”而《天元紀大論》開篇即言:“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濕風。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思憂恐。”這說明張仲景是看過運氣大論的,并把五運六氣的思想融入了《傷寒論》里。《傷寒論序》提到撰用了《陰陽大論》,而林億等人猜測運氣大論就是《陰陽大論》,其實《陰陽大論》的全稱為《太乙陰陽大論》,太乙又稱太一,《史記·天官書》:“中宮天極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太乙是北天極中宮大星,為天帝星,屬紫微垣,在天龍座。太乙又是一種術數。術數古三式是:太乙(天元)、遁甲(地元)、六壬(人元),后世的各種術數皆源于此三式,而太乙之法其傳尤古,號稱三式之首,產生于黃帝戰蚩尤之時。《奇門五總龜》:“昔黃帝命風后作太乙,雷公作九宮法,以靈龜洛書之數……”太乙式用于預測天地氣象、國運政事、天災人禍等,在古代禁止民間習用,只掌握在皇家司天官員之手(黃帝時代有鬼臾區、大撓、容成等)。五運六氣之術就屬于太乙式。

    金元時期,運氣學說盛行,金·成無己首以五運六氣注解《傷寒論》,至元代,馬宗素著《傷寒鈐法》,用五運六氣理論對《傷寒論》進行了比較系統的整理,并記載了一種根據患者的出生年和發病日地支推求六經病證、相應經方和轉歸預后的醫算術數(其《汗瘥棺墓法》正是《注解傷寒論》卷首《圖解運氣鈐》的最后部分圖表)。在醫史上,明·高昶(1481-1556)精研《鈐法》并為之注釋,且用鈐法算病治病,影響很大;薛己(1487-1559)在《薛氏醫案》中也有運用鈐法診斷為少陽病小柴胡湯證的案例;清·曹樂齋(1800-1880)及其弟子胡乾元應用鈐法也是名貫一方。

    但事實上,《傷寒鈐法》未得真傳,其體系雜亂,口訣繁多,難學難用,《至真要大論》:“知其要者,一言以終,不知其要,流散無窮,此之謂也。”《鈐法》還用手足經脈、六氣的概念來理解三陰三陽六病,《傷寒論》雖然與五運六氣有關,但并不是對運氣理論的直接運用,否則《傷寒論》就應該出現五運六氣的術語。《傷寒論》三陰三陽的本質既不是六經,也不是六氣,故黃元御的《六氣解》還稱不上“四圣心源”。那么《傷寒論》的真諦究竟在哪里?答案是在河圖洛書里。

    山西民間研究《傷寒論》的學者李保柱先生搜歧黃之秘,探傷寒之源,博極群書,歷時寒暑十五載,花費三十萬,足跡走遍大半個中國,方獲傷寒之秘,得仲景真傳——傷寒醫算心法《三元九宮太乙數》。我根據李保柱博客的論述和其學員公布的部分資料,經過一番廢寢忘食的研究,終于破解了其中的原理,并用于解讀《傷寒論》,茅塞頓開,由對傷寒論的疑惑不解轉為刮目相看、拍案叫絕。三元九宮太乙數是河洛數理、五運六氣的結合,接通三才之道,是傷寒論的編寫原理,是打開《傷寒論》大門的金鑰匙,并配有一套生年推病法,與傷寒鈐法異曲同工,但比鈐法簡便。三元九宮太乙數還能解釋溫病學,奧妙無窮。現我將自己的學習研究成果公布出來,供同道參研。

     

    一、《傷寒論》六病篇目的真正排序

    張仲景是《傷寒論》的傳承者而不是撰著者,《傷寒論》古抄本稱其“張仲景述,王叔和集”,述而不作,其意已明,所以《傷寒論》絕非仲景個人所創作,也絕非個人經驗,因為個人經驗不可能如此豐富而準確,更不是個人推想和杜撰,如果是杜撰,那是經不起考驗的。張仲景師從同郡張伯祖,其承傳有序,而王叔和既非仲景之徒,僅僅以魏太醫令的特殊身份,有緣獲得《傷寒論》殘簡,于是以己之意重新編撰和加注《傷寒論》,傷寒條文中,多夾雜著王叔和的注文,自此首開以《素問·熱論》強解《傷寒論》的先例,用三陰三陽逆序編排《傷寒論》的六病篇目,從此誤導后學兩千年之久,這是王叔和的最大過錯,后學不明《傷寒論》三陽三陰之理,焉知叔和編撰之過。若非師門親傳口授,則得書不得訣,得訣不得法,這是后學讀不懂《傷寒論》的原因。

    萬物有象亦有數,以數可以定象,因數可以明象,臟有臟象,腑有腑象,病有病象,證有證象,一三五七九是臟象,二四六八十是腑象,天地之數相結合就是《傷寒論》的三陰三陽六病之象。《傷寒論》篇目真正的排序是:太陽→太陰→少陰→厥陰→少陽→陽明,“陽明居中主土,萬物所歸,無所復傳”,它所依據的就是天地大道——河洛數理。而三陰逆序,三陽順序,正是六氣病機19條客氣加臨于主氣的次序

     

    二、《傷寒論》的術數原理

    1.混天數、圖

    《名醫錄》評張仲景:“時人言,識用精微過其師,所著論,其言精而奧,其法簡而詳,非淺聞寡見者所能及。”傷寒論為什么沒有長篇大論的廢話,而以條文的形式來編寫,與一般醫書大有不同,這是因為《傷寒雜病論》原著十六卷是用方數結合的形式寫成的,其方的部分依據的是《湯液經法》,而數的部分是采用《三元九宮太乙數》加以推算編寫而成的396條方論。仲景仙逝后,其親傳弟子衛汛(山西河東人)和魏太醫令王叔和(山西高平人)開始收集整理仲景遺論,將396條方論撰次為《傷寒雜病論》十五卷流傳于世,而千古不傳之秘——《三元九宮太乙數》一卷秘不示人。(三元:三陰三陽;九宮:河洛九宮;太乙數:五運六氣。)故皇甫謐《甲乙經序》言:“自仲景于今八百余年,惟王叔和能學之,其間如葛洪、陶景、胡洽、徐之才、孫思邈輩,非不才也,但各自名家,而不能修明之。”《醫學源流》則評《傷寒論》“自晉以來,傳之既久,方證訛謬不論,歷代名醫雖學之,皆不得仿佛,惟孫思邈粗曉其旨,亦不能修正之,況其下者乎。

    《傷寒論》的傳變次序不是三陽三陰逆序,而是三元九宮太乙數逆推的次序。現公布《三元九宮太乙數》部分內容:

    “乾三陽,坤三陰,三陽為父,三陰為母,三陽三陰者人也。三陽從地生,三陰從天長,天地之道,不離乎五太,五太者,有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極。太易者,清濁未分也。太初者陰陽之初也,氣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天地之本也,質之始也,本立道生。太極者,萬物之極也。否極泰來,陽極陰生,陰極陽生,物極則反,極者,終也,終而復始。太極者,氣形質之本也。無極而有極也,自無歸有,有必歸無。無能生有,有無相生,無有盡時。氣形質具,而未相離,故曰混淪。混淪者,萬物混淪而未相離也,視之不見,聽之不聞,循之不得,故曰易也。易無形狀,易變而為一,一變而為二,二變而為七,七變而為九,九變者究也,乃復變而為一,一者形變之始也。太素者,本于五太,五太者即五行,五行即五太也,五行者陰陽也。陰陽則一,極而必反,終而復始,動極而靜,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之妙。陰為陽母,陽為陰父,故陽生于子,陰生于午,陽根于陰,陰根于陽。河圖,十月懷胎,先天生成,無為自然之道也,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蓋奇偶之數,而以為類分。一、三、五、七、九,天數之中五,二、四、六、八、十,地數之中六,天五地六合成十一,五臟六腑之數也。奇數屬陽,天之象也,偶數屬陰,地之象也。天一者,坎也,腎也,冬至也,地六者,乾也,大腸也,立冬也,天一、地六交而生一六陽明-水,地二者,坤也,胃也,立秋也,天七者,兌也,肺也,秋分也,地二、天七交而生二七太陰-火。天三者,震也,肝也,心包也,春分也,地八者,艮也,膀胱也,小腸也,立春也,天三、地八交而生三八太陽-木,地四者,巽也,膽也,三焦也,立夏也,天九者,離也,心也,夏至也,地四、天九交而生四九少陽-金。天五者,不配卦,中也,脾也,地十者,物極必反,十變為一,終而復始,天五、地十交于中而生五十少陰-土。以此類推,六二陽明-金,七三厥陰-木,八四太陽-水,九五少陰-土,此陰陽交合,生成、變化之道也。人受生于胞胎之中,三元養育,九氣結形,九月神布,氣滿能聲,十月神具,九天稱慶。九氣者,一六水,二七火 ,三八木,四九金,五十土 ,六二金,七三木,八四水,九五土。人稟天地,命屬陰陽,天之氣,地之質,合而成人。”

     

    以上文字涉及混天數圖,即河圖與洛書的合體。混天是先后天混合的意思。怎么混合呢?如圖:

    少陰

    陽明

    陽氣合

    少陽

    9

    1

    6

    4

    5

    2

    太陽

    8

    3

    7

    陽氣開

        陰氣開

    陰氣合

    太陽

    厥陰

     

     

    在九宮里按先天五行之序,順時針排布五行數對1-6水,2-7火,3-8木,4-9金,土5(太乙)在中央不動,洛書返河圖,后天返先天,就得到混天數圖。河圖是天眼仰視銀河系所看到的景象,洛書是俯視的景象,而混天數圖是銀河系的立體全息景象。再根據三元九宮太乙數的描述,把混天數對配上三陰三陽和先后天五行,就得到混天陰陽五行數:

    1-6:陽明-寒水

    2-7:太陰-熱火

    3-8:太陽-風木

    4-9:少陽-燥金

    5-1:少陰-濕土

    6-2:陽明-燥金

    7-3:厥陰-風木

    8-4:太陽-寒水

    9-5:少陰-君火或濕土

     

    1-6至5-1配的是先天五行,6-2至9-5配的是后天五行;

    從8-4太陽傷寒逆推至7-3厥陰風木,每隔一位形成三陰三陽逆序。讀者應該發現了,前5位數對的陰陽五行配屬與六氣不同,后4位相同(由于9-5連及中宮,又屬濕土,以配完后天五行),這是因為六氣為洛書后天五行所化,故我們平時所用的六氣是混天陰陽五行數的后半部分,而混天氣數把河圖五運混進了洛書六氣里,是五運與六氣的混合表達形式,故保留隱藏有洛書地支所化的陰陽次序。

     

    混天數與含山玉版

    1987年6月安徽含山縣凌家灘遺址出土了兩件在科學文化史上有著特殊意義的文物——含山玉版和玉龜,年代距今5300年到5600年。

    玉版四周方,中間圓,是古人天圓地方蓋天說思想的反映,外圓與玉版四角之間的四個箭頭,表示冬至日太陽從東偏南方向升起,向西偏南方向落下,以后逐漸北移,到夏至日太陽從東偏北方向升起,向西偏北方向落下,以后又逐漸南移,太陽的這種循環往復的視運動是由地球的自轉和公轉造成的,即一個回歸年,四時八節七十二候的變化也盡在玉版上。兩端短邊各鉆5個圓孔,上下兩長邊,一邊對鉆9個圓孔,另一邊在兩端各對鉆4個圓孔,一共23個圓孔,表示的是河圖生成數和洛書變化數的九種組合,從左上角第一個圓孔順時針開始數,依次是1-6 → 2-7 → 3-8 → 4-9 → 5-10 → 6-2 → 7-3 → 8-4 → 9-5,始于1-6,終于9-5,復歸原處。玉版上的圖案還表示連山易八卦,《黃帝內經》所暗藏的易理不是周易,而是連山易和歸藏易。

    兩塊玉龜上也有鉆孔,龜背鉆孔數8,龜腹鉆孔數5。如果上下疊加,中間是5,兩側各是4,這與真實烏龜背甲分布數完全一致,烏龜背甲中間5塊,兩側各4塊,一共13塊。發掘時玉版藏于玉龜腹中,并置于墓主胸部,這是“元龜銜符”的鐵證。

     

     

    水族象形文字“山"            連山易八卦圖 

    4000多年前的夏代陶尊飯碗、酒杯上也有這種八角星紋

      

    凌家灘的雙豬龍(8000多年前)     大溪文化八角星紋

     

    2、混天氣數與臟腑的對應關系

    根據洛書九宮數與后天八卦的配屬,得到與臟腑的對應關系:

    4

    膽、三焦

    9

    2

    3震卦

    肝、心包

    5不配卦

    7

    8

    小腸、膀胱

    1

    6

    大腸

    其中四正和中宮配五臟,即河圖,心包與肝同屬厥陰居東宮,4屬少陽配膽和三焦,6屬乾金配大腸,8屬太陽配小腸、膀胱,2屬坤土配胃。由此得到混天氣數詳表:

    數對

    陰陽

    五行

    病機

    涉及臟腑

    用藥舉例

    代表方

    1-6

    陽明

    寒水

    陽明中寒

    1

    6大腸

    1附子、吳茱萸

    6大黃、麻仁

    吳茱萸湯

    麻子仁丸

    五苓散

    2-7

    太陰

    熱火

    肺胃有熱

    2

    7

    2麥冬

    7石膏、黃芩

    茯苓白術厚樸石膏黃芩甘草湯

    3-8

    太陽

    風木

    太陽中風

    3肝、心包

    8膀胱、小腸

    3芍藥

    8桂枝

    桂枝湯

    4-9

    少陽

    燥金

    心膽燥熱

    4膽、三焦

    9

    4柴胡

    9半夏

    柴胡湯

    5-1

    少陰

    濕土

    脾腎陽虛

    5

    1

    5人參、甘草、

    1附子、吳茱萸

    四逆湯

    6-2

    陽明

    燥金

    胃腸燥實

    6大腸

    2

    6大黃、芒硝石膏、知母

    2粳米

    白虎湯

    承氣湯

     

    7-3

    厥陰

    風木

    寒熱錯雜

    7

    3肝、心包

    7 桂枝

    3芍藥、當歸、烏梅

    桂枝當歸湯

    烏梅丸

    8-4

    太陽

    寒水

    太陽傷寒

    8膀胱、小腸

    4膽、三焦

    8麻黃

    4桂枝

    麻黃湯

    9-5

    少陰

    君火

    心脾虛熱

    9

    5

    9阿膠、雞子黃、黃連

    5附子、細辛

    黃連阿膠湯

    其中陰陽表示表里、虛實,五行表示病性,臟腑表示病位。

     

    3、三陰三陽的表里、離合及開合樞原理:

    表里

    如上圖,太陽和陽明相對,各為表里,太陰、少陰在里,少陽、厥陰半表半里。對應人體經脈,背為太陽,則前為陽明,左為少陽,即陽蹺脈,右為厥陰,即陰蹺脈。

    離合

    所謂陰陽之離合,在《傷寒例》中有論述:“冬夏二至,陰陽合也;春秋二分,陰陽離也。”冬至對應坎卦(中男),天道左旋,夏至對應離卦(中女),地道右旋,故陰陽合;春分對應震卦(長子),天道左旋,秋分對應兌卦(幼女),地道右旋,故陰陽離。故《素問·陰陽離合論》是照著混天數圖來闡發的,“陰陽之變,其在人者,亦數之可數”就是九宮占病法。

    開合樞

    如圖,少陽、少陰為樞(門軸),往太陽方向推門為開放陽氣(太陽為開),往陽明方向推門為關閉陽氣(陽明為合)。反之,往太陰方向推門為開放陰氣(太陰為開),往厥陰方向推為關閉陰氣(厥陰為合)。

    混天數圖是人體氣數結構圖,為千古不傳之密,它初成于先秦而完善于漢,是打開《傷寒論》大門的金鑰匙,只有掌握了混天數和圖才能步入仲景方術的殿堂。可以說沒有混天數、圖就沒有傷寒論,不懂混天數、圖就別談傷寒論!

     

    4、《傷寒論》的傳變規律

       后學皆以為《傷寒論》的傳變次序是《素問·熱論》的“計日傳經”之序,太陽之后是陽明,陽明之后是少陽,但你們想想,既然太陽為表,陽明為里,少陽為半表半里,那為什么不是太陽→少陽→陽明?現在的學院派就是這樣自作聰明地篡改的。《傷寒論》中所描述的xx病多少多少日的情況,用《熱論》的計日傳經去推算也不符合。 

    《熱論》所述確為臟腑經脈(為針灸治療立論),其傳變規律是洛書地支所化三陰三陽的逆序,而由前文可知,《傷寒論》的三陰三陽不是六氣的三陰三陽,而是混天氣數的三陰三陽,是綜合了天地五運六氣的人體氣數模型,是病證的綱領(不能稱為六經辨證,應該叫“六病辨證”),既適用于外感病,也適用于內傷雜病。故《傷寒論》的傳變規律是混天氣數,《傷寒論》的“計日傳變”要按混天氣數推算。

    與現在泛泛而談的“辨證論治”不同,《傷寒論》的理論體系是“六病九證”,病為綱,證為目,以辨病為主,觀其脈癥,知犯何逆,隨證治之”,結合病證立方用藥,步步為營、絲絲入扣,理法嚴謹。所謂“逆”,是指氣數逆推,即外感邪氣內傳的氣數次序。從混天數、圖可知,8-4太陽傷寒首傳7-3厥陰,厥陰也是半表半里,其次才到6-2陽明里;陽明再傳是5-1少陰里,少陰之后是4-9少陽,復出半表半里,邪氣欲出,至3-8太陽表則邪去欲解。而溫病的傳變氣數是3-8太陽溫病~9-5少陰熱化,不經過半表半里的階段。下面列舉一些條文來解讀:

     

    ⑴太陽病篇:

    第6條 :“太陽病,發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若發汗已,身灼熱者,名風溫。”  

    外感溫病首發3-8太陽風木(風為溫邪),故名風溫。

     

    第23條:“太陽病(3-8),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發,脈微緩者,為欲愈也。脈微而惡寒,此陰陽俱虛,不可更發汗、更吐下也。面色反有熱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癢,宜桂枝麻黃各半湯。”

    3-8太陽中風,第九天傳到4-9少陽,故發熱惡寒如瘧狀,為何欲愈,因為再傳就又到3-8太陽表,邪氣出表則解。太陽中風八日傳至5-1少陰寒化,故脈微而惡寒。五日傳至8-4太陽傷寒,用桂枝麻黃各半湯。

     

    第74條:“中風發熱,六七日不解而煩,有表里證,渴欲飲水,水入則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3-8太陽中風,六七日傳至傳至6-2陽明燥金,表里同病,6-2主燥,故渴欲飲水,2是胃,故水入則吐。故“水逆”的機理不是所謂的“太陽蓄水”,傷寒論根本沒有這個說法。故只有掌握混天數圖才能正確解讀傷寒論。

     

    第279條:“本太陽病,醫反下之,因爾腹滿時痛者,屬太陰也,桂枝加芍藥湯主之;大實痛者,桂枝加大黃湯主之。”

    3-8太陽中風誤下,則傳2-7太陰,倍加芍藥緩急止痛,大實痛為傳至陽明1-6,故加大黃。

     

    (2)少陰病篇:

    少陰病(9-5),得之二三日(傳8-4太陽寒水、7-3厥陰半表半里),麻黃附子甘草湯微發汗,以二三日無里證,故微發汗也。

     

    少陰病(9-5),得之一二日(傳8-4太陽),口中和(9-5脾),其背惡寒者,當灸之(太陽經),附子湯主之。

     

    少陰病(5-1),下利六七日(傳9-5少陰心火),咳而嘔渴,心煩,不得眠者,豬苓湯主之。

     

    少陰病(9-5),得之二三日(6-2陽明燥金),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3)陽明病篇:

    第189條 : “陽明中風,口苦,咽干,腹滿,微喘,發熱,惡風,脈浮而緩,若下之,則腹滿,小便難也。”

    陽明中風是6-2陽明病的變證,涵蓋了傳變過程的4-9少陽證口苦咽干,3-8太陽證的發熱惡風,脈浮緩,2-7太陰證腹滿、微喘,若誤下則傳至1-6腎水,小便難。宋本中此條為“惡寒,脈浮而緊”,不符合氣數規律,桂林古本才是正確版本。

     

     

    篇幅有限,更多條文解讀不再贅述,讀者理解掌握了混天氣數后可以自行解讀。值得指出的是,溫病學理論也符合混天氣數

     

    衛氣營血理論的混天氣數層次:

    3-8太陽風木(表)對應衛分,

    2-7太陰火熱(里)對應氣分,

    1-6陽明對應營分,

    9-5少陰君火對應血分。

    溫邪上受”即3-8太陽-風木(太陽主上部,風為溫邪);

    首先犯肺”即2-7太陰肺,2-7為熱證,陸子賢說:“疹為太陰風熱”,風熱犯肺,肺主肌表故出疹;

    接下來到1-6陽明,“斑為陽明熱毒”,陽明多氣多血,故皮下出血,形成血斑;1-6為腎、大腸,陽明里熱,煎熬津液,耗損腎陰,腸腑燥實;

    逆傳心包”不是3-8的心包,而是氣數逆推至9-5少陰心,病入膏肓,病情危急。此時熱入血分,迫血妄行,心神昏聵;溫病后期少陰熱化,陰虛火旺。

    故葉天士自己都說“辨營衛氣血與傷寒同”。此處解讀或許不完全符合《溫熱論》,但符合客觀的氣數規律,是溫病傳變過程的真實本質。溫病學不是根據術數構建起來的,是前人理論和臨床經驗的總結,卻如此接近氣數規律,這恰恰是一種絕妙的互證,也說明氣數規律具有普遍性。

     

    三焦傳變理論的混天氣數層次:

    9-5-脾

    8-4:膀胱、小腸—膽、三焦

    7-3-肝

    6-2:大腸-胃

    5-1-腎

    4-9:膽、三焦—心

    3-8、心包—膀胱、小腸

    2-7:胃-肺

    1-6-大腸

    從9-5逆推至1-6,形成三焦傳變的象:心肺→脾→肝腎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推油少妇久久99久久99久久| 国产成A人片在线观看视频下载| 国内熟妇人妻色在线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不卡电影| 少妇熟女久久综合网色欲| 国产欧美在线一区二区三| 国内大量揄拍人妻精品視頻 | 日韩国产精品中文字幕| 日日摸夜夜添夜夜添无| 女上男下激烈啪啪无遮挡| 午夜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视频| 波多野结衣在线精品视频| 暖暖 在线 日本 免费 中文| 国产亚洲精AA在线观看SEE | 国产亚洲综合欧美视频| 四虎成人精品无码| A男人的天堂久久A毛片|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三级国不卡顿| 四虎影视国产精品永久在线|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天堂久久| 第一精品福利导福航| 日韩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亚洲AV永久无码天堂网一线| 日韩精品人妻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久久蜜芽| 我国产码在线观看av哈哈哈网站| 美女乱子伦高潮在线观看完整片 | 爆乳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午夜电影福利免费| 日韩精品有码中文字幕| 天干天干天啪啪夜爽爽AV| 天天做天天爱夜夜爽导航| 大陆精大陆国产国语精品| 日本55丰满熟妇厨房伦| 巨胸美乳无码人妻视频漫画| 国产麻豆成人传媒免费观看| 成在线人视频免费视频| 国产一卡2卡3卡4卡网站精品| 中文字幕av国产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