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東省收藏家協會主席陳少湘: 展覽開幕第二天,觀眾仍然絡繹不絕。正在陳少湘先生即將接受記者采訪時,一名女觀眾請求與陳少湘合照。他遲疑了一下,略顯為難,并非因為不愿意,而是感覺展廳燈光不太適宜合照。拍了幾張后,他依然不滿意,最后挑選了一個光線相對較好的位置才“收貨”。就是這么嚴謹的人。他說,自己碩士讀的是法律專業,雖然說話讓人感覺大大咧咧,但每一句話都經過深思熟慮。他很低調,藏齡三十年,卻第一次如此全面地把藏品呈現給觀眾,但又毫不諱言“在廣東近現代中國書畫收藏領域中,我應是第一的,不管是數量還是質量”。 ■收藏周刊記者 梁志欽 實習生 賴欣怡 90幅近現代大家名作匯聚 藏品三分之一是畫家贈與 5月26日,近千人分批聚集廣州市國家檔案館,這也許是該館自去年搬到大學城以來,第一次迎來如此多客人。他們都是奔著當天開幕的“曜湘居藏畫展”而來。幾百平方米的展廳,展出了90幅包括傅抱石、齊白石、張大千、徐悲鴻、林風眠、李可染、黃胄、黎雄才、關山月、潘天壽、啟功等數十位近現代藝術大家的精品。同時展現如此多名家作品的展覽在近年確為少數,而對于藏品的主人陳少湘而言,更是首次舉辦這樣規格的藏品展。 “這次展覽我自定了兩個原則,一是中國近現代書畫名家;二是作者均已故。”陳少湘告訴記者,適逢自己從事收藏三十周年,在廣州市委宣傳部的鼓勵下,把作品在檔案館展出一個月,讓市民能零距離接觸大家真跡。 層高所限,現場展出的均為小幅精品,但依然涵蓋掛軸、楹聯、扇面等多種形式。數量近100幅,但其實僅占陳少湘藏品的不到十分之一。記者注意到,不少作品的上款寫有“小湘”二字,稱謂略有不同,如“小湘同志”“小湘賢友”“小湘先生”等。原來,在陳少湘的眾多藏品中,來自畫家直接贈與的占三分之一有余。 “這些藏品跟我均有幾十年的情結,既有收藏情結,也有與畫家相交的情結。因為我當時年紀尚輕,所以很多畫家都稱我‘小湘’。我跟畫家均亦師亦友,甚至可稱忘年交。”陳少湘說。 當藏畫從五百張變成五十張
“我就是大收藏家了” 上世紀八十年代,在陳少湘正式跟啟功先生學習鑒定之前,他們早已交情甚篤,每有閑暇時間,陳少湘均會拜候啟功。有一次,啟功問陳少湘“你有多少張藏畫?”陳少湘回答500張,“你已看了多少張畫?”“1000張!” 啟功語重心長地說“所謂看畫是指每一張畫的內容如何描繪,畫面內容的用意、手法,印章如何雕刻,雕刻的內容是什么,都要看懂。以每天一張的速度來看,看累了則在茶余飯后再看,反反復復地看,才算看過。此外,當你的藏畫從五百張變成五十張的時候,當你看完兩萬張畫的時候,才能在收藏界有發言權。” 陳少湘認為,啟功先生當年是勉勵和警戒自己,“讓我沉下來做學問,不要浮躁,因為學無止境。”他后來參照歷史上的大藏家,深有體會,“張伯駒也是只有幾十件藏品,可單一張的價值就無法估量,‘傾國傾城’。所以,當我的藏品到五十張的時候我就是大收藏家了。” 對話 蓋棺定論的藝術品更靠譜 收藏周刊:有的人會“以畫養畫”,賣掉一些再買進一些,您也會這樣做嗎? 陳少湘:我是一張都不賣,但會以畫易畫,用幾張換一張。 收藏周刊:您會收藏什么樣的畫家作品? 陳少湘:主要是公認的一二線畫家,至少要在某地域有一定名氣,像一個地域的前兩名就值得收藏。例如近現代一線畫家有“三石(廣州音同碩)兩虹(廣州音同鴻)”,“三石”是吳昌碩、齊白石、傅抱石;“兩虹”是黃賓虹、徐悲鴻;“一大千”是張大千。然后就是潘天壽、林風眠、李可染、吳湖帆、陸儼少、黃胄、吳冠中、黃秋園、石魯等,均屬一線。一線書法家則有:于右任、郭沫若、沈尹默、林散之、沙孟海、舒同、章士釗、啟功、謝無量、趙樸初等。 收藏周刊:在世畫家的作品您會收藏嗎? 陳少湘:很少買,因為里面有很多“水分”,很多地方可以人為操作,蓋棺定論的藝術品更靠譜些。當然,收藏家也要“交學費”,如果有人說自己從來沒有買到過假的東西,那就不用跟他談下去了,浪費時間,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收藏周刊:您買到假畫之后會怎么處理? 陳少湘:我就掛在家里,警鐘長鳴。中國的書畫收藏史就是一部真偽博弈史,自從有了書畫,真與假便形影不離。買到假畫就要接受一個現實:自己的眼力不行。 廣東近現代書畫收藏我第一 收藏周刊:您怎么看廣東收藏界的現狀? 陳少湘:我認為廣東的收藏界很理性,這個理性體現在領域的劃分。例如書畫、瓷器、玉器等領域各自分開,而且水平很高。 收藏周刊:目前省收藏家協會有多少會員? 陳少湘:幾萬會員,是全國最多的了,很多省份只有幾千人。 收藏周刊:據了解,在拍賣市場上,廣東的藝術品拍賣總額只占全國的2%左右,有這么龐大的收藏群體,為什么拍場成交卻如此“蕭條”? 陳少湘:實際上,廣東很多藏家喜歡直接到畫家手里或在藏友間買畫。拍賣環節的成交數據并未能真實反映廣東藏家的藝術品交易情況。 收藏周刊:在您的收藏觀念里最重要的是什么? 陳少湘:最重要的是“緣分”。跟藝術品有緣分才能收藏到喜歡的東西,緣分很重要的。有錢不一定能買到好藏品。 收藏周刊:現在有種現象就是追名氣,不管怎樣的作品,只要是名家都會受捧。 陳少湘:追名氣是對的,一開始從事收藏,最普遍的是看名,然后才找精,因為收藏的程序是這樣的:名、真、精、新(品相)。 收藏周刊:您現在到了哪個階段? 陳少湘:我已經完成了這個程序,并且要以這個標準來決定之后的藏品。我已經完成了第一次的積累。在廣東收藏界,近現代書畫收藏我應是第一的,不管質量和數量。 收藏周刊:如果要給自己在鑒定收藏方面打分,您會打多少分? 陳少湘:六七十分吧,這已經很不錯了。現在努力達到八十、九十分。慢慢進步,買到假的作品不丟人,丟人的是一直都在買假的。 心聲
陳少湘呼吁:
建議畫家每年出作品年鑒 對藝術品鑒定:第一,讓收藏、鑒定回歸民間、回歸市場。一件藏品的真與假,應該由市場來檢驗,市場檢驗是唯一標準。第二,建立健全的經紀人制度。由經紀人代理藝術家在藝術市場的事務,負擔起鑒定作品真偽的責任。第三,建議畫家把自己的所有作品拍照存檔并印刷出版,每年出一本作品年鑒。 勿把投資和收藏混為一談 對收藏者:第一,要有平靜的心態,切勿急功近利,把投資和收藏混為一談。應該把收藏看作一件怡情養性的事,通過收藏結交朋友,忘卻煩惱。第二,不必為了購買藏品而變賣房子或四處借錢,沒錢的去博物館看看也很好。第三,要循序漸進,先從普通作品入手,而且要做到——常看畫冊和美術史相關書籍,為讀萬卷書;多游覽博物館、檔案館、圖書館,逛古玩街,即行萬里路。 本版所有圖片由藏家提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