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條 |
問曰:病咳逆,脈之何以知此為肺癰?當有膿血,吐膿則死,其脈何類? |
|
師曰:寸口脈微而數,微則為風,數則為熱;微則汗出,數則惡寒。風中于衛,呼氣不入;熱過于榮,吸而不出。風傷皮毛,熱傷血脈。風舍于肺,其人則咳,口干,喘滿,咽燥不渴,多唾濁沫,時時振寒。熱之所過,血為之凝滯,畜結癰膿,吐如米粥,始萌可救,膿成則死。 |
|
原文分析:肺癰的病因病機脈證及預后。感受風熱病毒之邪,實熱壅盛在肺,膿成肺潰。 |
|
①表證期,風傷皮毛,風中于衛。寸口脈浮——風,數——熱。發熱惡寒,汗出,脈浮數,胸痛,咳時加重,口干舌燥。 |
|
②釀膿期,風舍于肺,其人咳,口干,喘滿,多唾濁沫,咽燥不渴,時時振寒(發熱),脈滑數(實數有力)。 |
|
③成膿期,熱之所過,血為之凝滯,蓄結癰膿,吐如米粥。 |
|
表證期治療:辛涼解表劑(如銀翹散)加魚腥草、桑白皮、連翹、蘆根類。 |
肺癰證治 |
|
第十一條 |
肺癰,喘不得臥,葶藶大棗瀉肺湯主之。 |
|
原文分析:肺癰實證,喘甚證。喘不得臥:①郁實氣閉證;②表證已解;③形證俱實;④肺癰初期病程短,正氣未傷。 |
第十五條 |
肺癰,胸滿脹,一身面目浮腫,鼻塞,清涕出,不聞香臭酸辛,咳逆上氣,喘鳴迫塞,葶藶大棗湯主之。 |
|
原文分析:有表證先解表,再用葶藶大棗瀉肺湯。 |
|
1.葶藶大棗瀉肺湯(葶藶熬令色黃,搗丸如彈子大、大棗12枚)開肺逐邪 |
第十二條 |
咳而胸滿,振寒,脈數,咽干不渴,時出濁唾腥臭,久久吐膿如米粥者,為肺癰,桔梗湯主之。 |
|
原文分析:肺癰已成膿證治。 |
|
2.桔梗湯(桔梗1兩、甘草2兩)排膿解毒 |
|
分析:主治肺癰已成膿證。桔梗,排膿;甘草,解毒。 |
|
(黃芪、白及)藥對,能修復胃、肺組織損傷。可加入。 |
|
也可以用葦莖湯加減方 |
|
3.《千金》葦莖湯(葦莖2升、薏苡仁半升、桃仁50粒、瓜瓣半升)清肺化痰,活血排膿。治咳有微熱,煩滿,胸中甲錯,是為肺癰。 |
|
分析:葦莖,清熱排膿;薏苡仁,排膿;桃仁,化瘀;瓜瓣,排膿。 |
|
釀膿期,加相關清熱解毒藥。成膿期與桔梗湯合方,加魚腥草、貝母等。 |
應用 |
初期有表證,銀翹散合葦莖或蘆根(去掉三仁),加桑白皮,公英,地丁等,加強清熱解毒。釀膿階段,以清肺、解毒、消癰為主,去桃仁,加五味消毒飲(金銀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合方治之。當膿已成,清肺解毒,祛瘀排膿為主,加桔梗湯合方,并酌加魚腥草、貝母等。恢復期,清肺解毒化痰,養陰益氣為主,去桃仁,加潤肺益氣養陰類藥。 |
|
4.《外臺》桔梗白散(桔梗3分、貝母3分、巴豆1分,熬研如脂)為散,強人半錢匕,羸者減之。病在膈上者吐膿,病在膈下者瀉出,若下多不止,飲冷水一杯則定。治咳而胸滿,振寒脈數,咽干不渴,時出濁唾腥臭,久久吐膿如米粥者,為肺癰。 |
肺痿證治 |
|
第五條 |
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遺尿,小便數。所以然者,以上虛不能制下故也。此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湯以溫之。若服湯已,渴者,屬消渴。 |
|
原文分析:虛寒肺痿。(①素體陽虛,乃從寒化;②虛熱肺痿,失治轉歸,陰虛及陽)——“上焦陽虛肺中冷,上虛不能制下故也”肺氣虛弱,冷則氣沮而虛,熱則氣爍而痿。 |
|
吐涎沫而不咳——陽虛不能化氣。上焦有寒,其口吐涎。稀痰或泡沫樣痰。不咳,喘重而咳輕。 |
|
1.甘草干姜湯(炙甘草4兩、炮干姜2兩) |
|
分析:溫肺復氣。治中焦,培土生金。干姜或炮姜,守而不走。 |
第十條 |
火逆上氣,咽喉不利,止逆下氣者,麥門冬湯主之 |
|
原文分析:虛熱肺痿。火逆上氣,咽喉不利——肺胃津傷,咽燥癢,咯痰不爽。 |
|
2.麥門冬湯(麥門冬7升、半夏1升、人參2兩、甘草2兩、粳米3合、大棗12枚)麥冬與半夏7:1,半夏去性取用。本方仍屬培土生金治法。 |
介紹 |
麥門冬湯+消瘰丸,治肺淋巴腫大,咽喉不利,火逆上氣,結節病。 |
附 |
消瘰丸(牡蠣10兩、黃芪4兩、三棱2兩、莪術2兩、血竭1兩、乳香1兩、沒藥1兩、龍膽草2兩、玄參3兩、浙貝2兩)主治痰火凝結之瘰疬痰核,具有清潤化痰,軟堅散結之功效。 |
咳嗽上氣 |
病機,肺氣上逆。癥狀,氣喘氣急。病因病機,素有內飲,復感外邪,內外合邪,肺氣脹滿。 |
第三條 |
上氣,面浮腫,肩息,其脈浮大,不治,又加利尤甚。 |
第四條 |
上氣喘而躁者,屬肺脹,欲作風水,發汗則愈。 |
第六條 |
咳而上氣,喉中水雞聲,射干麻黃湯主之。 |
|
原文分析:寒邪郁肺——咳而上氣,喉中水雞聲。咳而上氣,(病機)肺氣脹滿,上逆;(病癥)咳喘;喉中水雞聲,痰礙其氣,氣觸其痰,喉中痰鳴。 |
|
3.射干麻黃湯(射干13枚、麻黃4兩、生姜4兩、細辛3兩、紫苑3兩、款冬花3兩、五味子半斤、大棗7枚、半夏半升)散寒宣肺,降逆化痰 |
|
分析:本方由小青龍湯化裁而來。功用:散寒,宣肺,降逆,化痰。寒飲射肺輕證。 |
|
小青龍湯去桂枝——表證輕。 |
|
去芍藥、甘草——不利于病邪祛除。 |
|
換干姜為生姜+細辛+五味子+半夏——辛散,酸收,降逆,化飲。 |
|
加射干——開痰結,配合麻黃宣肺平喘。 |
|
加紫苑、款冬花——增強化痰力量。 |
|
加大棗——安中,調和胃氣,調和藥性。 |
|
化痰飲配活血化瘀藥同用。 |
第七條 |
咳逆上氣,時時唾濁,但坐不得眠,皂夾丸主之。 |
|
原文分析:痰濁壅肺的喘咳證治。 |
|
4.皂夾丸(皂夾8兩酥炙)蜜丸梧子大,以棗膏湯服三丸,日三夜一服。清滌痰濁 |
|
分析:皂夾,祛痰,開竅,散結,消腫。 |
第八條 |
咳而脈浮者,厚樸麻黃湯主之。 |
第九條 |
咳而脈沉者,澤漆湯主之。 |
|
分析:寒飲挾熱。脈浮——偏在上在表。脈沉——偏在里在下。 |
|
5.厚樸麻黃湯(厚樸5兩、麻黃4兩、石膏如雞子大、杏仁半升、半夏半升、干姜2兩、細辛2兩、小麥1升、五味子半升) |
|
6.澤漆湯(半夏半升、紫參(紫菀)5兩、澤漆3斤、生姜5兩、白前5兩、甘草3兩、黃芩3兩、人參3兩、桂枝3兩) |
|
分析:(紫菀、澤漆)清熱,利水,化瘀。澤漆,大戟的苗,肺癌的必用藥。本方配相應的清熱解毒,抗腫瘤藥,對肺癌有效。 |
介紹 |
藥物介紹:鼠婦抗癌,外用生鼠婦對扁平疣的治療作用。 |
第十三條 |
咳而上氣,此為肺脹,其人喘,目如脫狀,脈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湯主之。 |
|
原文分析:飲熱郁肺。熱重于飲,喘重于咳。 |
|
7.越婢加半夏湯(麻黃6兩、石膏半斤、生姜3兩、大棗15枚、甘草2兩、半夏半升)宣肺清熱,降逆平喘。 |
第十四條 |
肺脹,咳而上氣,煩燥而喘,脈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龍加石膏湯主之 |
|
原文分析:寒飲挾熱,飲重于熱,咳喘并重。 |
|
8.小青龍加石膏湯(麻黃3兩、芍藥3兩、桂枝3兩、細辛3兩、干姜3兩、甘草3兩、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石膏2兩)解表化飲,清熱除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