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通道(Truth-Innovation-Law Ideas) 思維是人類最本質的一種資源,是一種復雜的心理現象,心理學家與哲學家都認為思維是人腦經過長期進化而形成的一種特有的機能,并將思維定義為:人腦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屬性和事物之間內在聯系的規律性所做出的概括與間接的反應。我們所說的思維方法就是思考問題的方法,是將思維運用到日常工作、學習、生活中,用于解決問題的具體思考模式。 思維,作為一種能力和品質,作為人智力的核心,是人智慧的集中體現。一切科學的發明和創造,都是靠人的思維來實現的。 人的一生中,從衣食住行到事業前途,從情感問題到人際關系,時時刻刻都要面臨一些大大小小的問題和矛盾。要想讓自己的生活順利進行,我們必須解決這些問題和矛盾。解決問題和矛盾需要開動我們的大腦,需要進行積極的思考,需要借助有效的思維方式。美國心理學家馬科斯威爾·馬爾茨說過:“所有人都是為成功而降臨到這個世界上,但是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沒有,那是因為每個人使用頭腦的方法不同。”雖然每個人都有思維,但是思維的質量卻不同。思維的質量直接影響人們做事的質量和生活的質量,決定了一個人是富有還是貧窮,是健康還是多病,是強大還是弱小,是幸福還是不幸。 與動物相比,人類的肢體構造并沒有什么特別優越的地方:人的手掌,比不上虎豹的利爪;人的眼睛,比不上鷹隼眼睛的銳利;人的雙腳,追不上奔跑的糜鹿;人的耳朵,聽不見許多小動物都能感知的超聲波……用生物學家的話來說,人的每一種生理器官都不具有“特異性”,即都不是用來專門做某一件事情的;人的器官似乎適合做任何事情,因而任何事情都做得不是十分好,至少與某些動物相比是如此。這種生理器官的“非特異性”為人類的、發展和進化提供了無窮的可能性,但是,如果僅僅依靠這些平常的器官,不用說征服自然,就連人類自身的生存,也會遇到很大的困難。 很顯然,人類的神奇力量并非來自肢體,而是來自頭腦,來自人類頭腦所獨有的思維功能。 法國思想家帕斯卡曾經說過:“人不過是一株蘆葦,是自然界中最脆弱的東西;可是,人是會思維的。要想壓倒人,世界萬物并不需要武裝起來;一縷汽,一滴水,都能致人于死地。但是,即便世界萬物將人壓倒了,人還是比世界萬物要高出一籌;因為人知道自己會死,也知道世界萬物在哪些方面勝過了自己。而世界萬物則一無所知。” 確實,人類利用思維的力量,看到天然的森林大火而想到保存火種,進而鉆木取火;利用思維的力量,人類只需挖一個陷井,在陷井口上蓋些茅草,便能讓最兇猛的野獸束手就擒(如果野獸也有想法的話,它們肯定是老大地不服氣);利用思維的力量,人類首先在頭腦中設計出千萬種自然界并不存在的奇妙玩意兒,并把這些玩意兒變成實實在在的東西,才得以把整個地球折騰得天翻地覆…… 人類的每一種行為,每一種進步,都與自己的思維能力息息相關;離開了思維,人也就不成其為人了。正是在這種意義上,歷史上的許多學者,都把“思維能力”理所當然地包括在“人”的定義里邊。 在古代希臘,、有一位思想家在回答“什么是人”這個問題時,把“人”說成是“無毛的兩足動物”。這種回答遭到另外一些思想家的非議,有人把一只公雞的羽毛拔光,指著雞對眾人說:“看看,這就是他所說的‘人’!” 人具有思維能力,這一點與其他動物相比就顯得特別突出。迄今為止,我們在其他動物身上沒有發現類似的思維能力;某些較高級的哺乳動物,像猩猩海豚之類,雖然也具有一定程度的知覺、學習和推論的能力,但遠遠不足以和人相比,無法稱之為“思維能力”。這也許是造物主的有意安排,是對人類的無比恩寵;請假設一下,如果多數動物具有與人類相仿的思維能力,那地球上的情形將會怎樣?且不說豺狼虎豹之類的大動物,即使一只小小的蚊子或者牛虻具有了思維能力,也足以把人類攪得終日不得安寧。 既然我們被自然賦予這樣神奇的力量,我們就應該開發我們的大腦,腦子是不會被塞滿而不會動的,腦子只會越用越靈,所以我們每一次的思維都是在給腦子加油,經過潤滑的大腦更能適應自然的變化,人類也才會更強大地生存。 愛因斯坦說:“思維世界的發展,在某種意義上說,就是對驚奇的不斷擺脫。”如果我們不去探索未知世界,不對思維進行訓練,就好像明明知道云霧繚繞的后面有美麗的桃花源,卻站在遠方觀望。因此我們需要不斷的學習和反省,不斷的提高思維的品質。要想提高思維的品質,除了積極開發自己的大腦外,還必須學習一些先進的思維方式。擁有先進的思維方式才能在面對復雜的事務和困難的問題時應對自如,才能更好地規劃自己的人生。尤其是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我們必須以一種全新的思維方式來適應新環境,解決新問題。 思維通道(Truth-Innovation-Law Idea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