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高一常用文言文用法

     云卷舒hu 2014-07-23

    常用文言文用法 

     

    為:

    “為”在文言中經常用作動詞和介詞,也可以用作助詞。用作動詞,意思是“做”。還可作判斷詞“是”用。這些都屬于實詞范圍。下文介紹作虛詞用的幾種用法。

     

    1. 用作介詞。除表被動外,一般讀去聲。

    (一)表示動作、行為的對象。可譯為“向”“對”等。例如:

    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桃花源記》)

     

    (二)表示動作、行為的替代。可譯為“替”“給”等。例如:

    當橫行天下,為漢家除殘去穢……(《赤壁之戰》)

    公為我獻之。(《鴻門宴》)

     

    (三)表示動作、行為的時間。可譯為“當”“等到”等。例如:

    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晏子使楚》)

     

    (四)表示動作、行為的目的。可譯為“為著”、“為了”。例如: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史記·貨殖列傳序))

     

    (五)表示動作、行為的原因。可譯為“因為”“由于”。例如:

    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庖丁解牛》)

     

    (六)表示被動關系。讀陽平聲,可譯為“被”。“為”所引進的是動作行為的主動者;有時亦可不出現主動者;有時跟“所”結合,構成“為所”或“為……所”。例如:

    有決瀆于殷周之世者,必為湯武笑矣。(《五蠹》)

    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鴻門宴》)

    今不速往,恐為操所先。(《赤壁之戰》)

     

    2. 用作助詞。讀陽平聲,放在疑問句之末,表示詰問,前面有疑問代詞跟它呼應。可譯為“呢”?例如:

    如今人方為刀俎……何辭為?(《鴻門宴》)

     

    惟(唯、維):

    1. 用作副詞。

    (一)表示限于某個范圍,相當于“只”。例如:

    天下健者,惟有足下。(《譚嗣同》)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琵琶行》)

     

    (二)表示限于某個范圍,相當于“只有”“只是”。如:

    今數雄已滅,惟孤尚存。(《赤壁之戰》)

    原其理,當是為谷中大水沖激,沙土盡去,唯巨石巋然挺立耳。(《夢溪筆談》)

     

    (三)表示祈使或命令,相當于“希望”或“請”。如:

    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廉頗藺相如列傳》)

     

    (四)表示動作行為的根據與緣由,相當于“正因為”“只因為”。

    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資餼牽竭矣。(《殽之戰》)

     

    2. 用作助詞,常與“是”搭配成固定結構“唯……是……”。如:

    其以義理相咨訪,孜孜焉唯進修是急,未之多見也,況流俗乎?(《問說》)

    “惟”“唯”“維”作為虛詞使用時,古時可以通用。

     

    因:

    1. 用作介詞。介紹動作、行為發生的原因、依據、方式,可分別譯為“因為”“由于”,“趁著”“憑借”,“經過”“通過”。例如:

    振聲激揚,伺者因此覺知。(《后漢書·張衡傳》)

    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廉頗藺相如列傳》)

     

    2. 用作連詞。表示順接上文,可譯為“于是”“便”。例如:

    因拔刀斫前奏案……(《赤壁之戰》)

    相如因持璧卻立……(《廉頗藺相如列傳》)

     

    蓋:

    1. 用作副詞。“蓋”用在句首,作副詞,表示下邊說的一些話,是帶有推測性的斷定,相當于現代漢語中“大概”“推想”的意思。如:

    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游褒禪山記》

    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季氏將伐顓臾》)

    表示這種意思的“蓋“,也有用于句中的。如:

    吾之意蓋謂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與妻書》)

     

    2. 用作連詞。連接上文,起說明原因的作用,也含有不十分確定之意。如:

    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游褒禪山記》)

    謝靈運為永嘉守,凡永嘉山水,游歷殆遍,獨不言此山,蓋當時未有雁蕩之名。(《雁蕩山》)

     

    所:

    1. 用作助詞。

    經常放在動詞前,同動詞結合,組成“所”字結構。“所”字結構是名詞性短語,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況”等。如:

    于眾人廣坐之中,不宜有所過,今公子故過之。(《信陵君竊符救趙》)

    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送東陽馬生序》)

    余在患難中,間以詩記所遭。(《〈指南錄〉后序》)

    “所”和動詞結合,后面再有名詞性結構,則所字結構起定語的作用。如:

    夜則以兵圍所寓舍。(《〈指南錄〉后序》)

    臣所過屠者朱亥,此子賢者,世莫能知,故隱屠間耳。(《信陵君竊符救趙》)

     

    2. 在有些句子中,“為”和“所”呼應,組成“為……所……”的格式,表示被動。如:

    賈家莊幾為巡徼所陵迫死。(《〈指南錄〉后序》)

    嬴聞如姬父為人所殺。(《信陵君竊符救趙》)

     

    3. 復音虛詞“所以”。“所”和“以”連用,文言中也常見。用法主要有兩種:一種表示原因,一種表示手段和目的。表示原因的,如: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出師表》)

    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表示手段或憑借的如:吾所以待侯生者備矣,……(《信陵君竊符救趙》)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師說》)

     

    者:

    助詞,主要有兩種用法。一種是附在別的詞或短語之后,組成名詞性短語。如:

    將藏之于家,使來者讀之,悲予志焉。(《〈指南錄〉后序》)

    用葉者取葉初長足時,用芽者自從本說,用花者取花初敷時,用實者成實時采。(《采草藥》)

    “者”的另一種用法是放在一個詞或一組詞后邊,起提頓作用:先用“……者”提出要說明的事物,稍微停頓一下,然后說明或論斷。如:

    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五人墓碑記》)

    古之讓天之者,是去監門之養而離臣虜之勞也。(《五蠹》)

    “者”有時放在時間詞之后,起語助作用,可不譯。如:

    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鴻門宴》)

    “者”有時放在數詞后邊,可譯為“個”“樣”之類。如:

    此數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赤壁之戰》)

     

    安:

    1. 用作疑問副詞。

    出現在疑問句中,置于動詞之前。作狀語。相當于“怎么”“怎樣”。

    君安與項伯有故?(《鴻門宴》)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發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記》)

     

    2. 用作疑問代詞。

    在疑問句中作賓語,置于動詞之前。相當于“什么”“哪里”。

    皮之不存,毛將安傅(附)。(《左傳·僖公十四年》)

    沛公安在?(《鴻門宴》)

     

    何:

    1. 用作疑問代詞。

    單獨作謂語,問原因,后面常有語氣助詞“哉”“也”,可譯為“為什么”“什么原因”。

    何者?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岳陽樓記》)

    作賓語,主要代處所和事物,可譯為“哪里”“什么”。譯時,“何”要后置。

    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戰》)

    大王來何操?(《鴻門宴》)

    作定語,可譯為“什么”“哪”。然則何時而樂耶?(《岳陽樓記》)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琵琶行》)

     

    2. 用作副詞。

    用在句首或動詞前,常表示反問,可譯為“為什么”“怎么”。

    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戰》)

    徐公何能及君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用在形容詞前,表示程度深,可譯為“怎么”“多么”“怎么這樣”。

    至于誓天斷發,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傳序》)

     

    3. 復音虛詞“何如”“何以”。

    (一)“何如”常用于疑問句中,表疑問或詰問,相當于“怎么樣”或“什么樣”。如:

    樊噲曰:“今日之事何如?”(《鴻門宴》)

    今單車來代之,何如哉?(《信陵君竊符救趙》)

    君以袁某為何如人哉?(《譚嗣同》)

     

    (二)“何以”即“以何”,介賓短語,用于疑問句中作狀語,根據“以”的不同用法,分別相當于“拿什么”“憑什么”等。

    榮祿遇足下素厚,足下何以待之?(《譚嗣同》) 

    何以戰?(《曹劌論戰》)

     

    故:

    1. 用作連詞。

    表示因果關系,可譯為“所以”“因此”。

    臣觀大王無意償趙王城邑,故臣復取璧。(《廉頗藺相如列傳》)

    今事有急,故幸來告良。(《鴻門宴》)

    有時用“是故”“以故”: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師說》)

     

    2. 用作副詞。

    有“從前”“故意”的意思。

    燕太子丹者,故嘗質于趙。(《史記·刺客列傳》)

    公子往,數請之,朱亥故不復謝。公子怪之。(《信陵君竊符救趙》)

     

    且:

    1. 用作連詞。

    且表示遞進關系、并列關系。

    彼所將中國人不過十五六萬,且已久疲……(《赤壁之戰》)

    且將軍大勢可以拒操者,長江也……(《赤壁之戰》)

    河水清且漣漪。(《伐檀》)

    有時相當于“尚且”,先讓步,后推進一層。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鴻門宴》)

    古之圣人,……猶且從師而問焉……(《師說》)

     

    2. 用作副詞。

    相當于“將”“將要”,“暫且”“姑且”。

    不出,火且盡。(《游褒禪山記》)

    驢一鳴,虎大駭,遠遁;以為且噬己也,甚恐。(《黔之驢》)

    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石壕吏》)

    卿但暫還家,吾今且報府。(《孔雀東南飛》)

     

    莫:

    1. 用作無指定代詞,充當主語。

    (一)代人時,相當于“沒有人”“沒有誰”。 

    宮婦左右莫不私王……(《鄒忌諷齊王納諫》) 

    縉紳、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計所出。(《〈指南錄〉后序》) 

     

    (二)代物時,相當于“沒有什么”。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魚我所欲也》) 

    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倚,砉然向然,奏刀然,莫不中音……(《庖丁解牛》) 

     

    2. 用作否定副詞。 
    (一)放在動詞或形容詞之前,表示否定,相當于“不”。 
        今為君計,莫若遺腹心自結于東,以共濟世業。(《赤壁之戰》) 
        近世寇萊公豪侈冠一時,然以功業大,人莫之非。(《訓儉示康》) 

    (二)放在動詞前面,表示勸戒或禁止,相當于“不要”“不能”。 
        愿早定大計,莫用眾人之議也!(《赤壁之戰》) 
        貧富之道,莫之奪予,而巧者有余,拙者不足。(《貨殖列傳序》) 

        也:

    語氣助詞。經常用在句末,表示各種語氣。 
    1. 表示判斷語氣的,如: 

    死生,晝夜事也。(《〈指南錄〉》后序)) 
    吾師肺肝,皆鐵石所鑄造業。(《左忠毅公逸事》) 

     

    2. 表示肯定語氣的,如: 

    昔人云:“將以有為也。”(《〈指南錄〉后序》

    吾上恐負朝廷,下恐愧吾師也。(《左忠毅公逸事》) 
    就是有否定詞的句子,仍然是一種表否定的肯定。如: 
    眾曰:"若所為誠快,然使君冤未白,猶無益也。"(《書博雞者事》) 



    3.表示疑問語氣的,如: 

    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鼓樂也?(《莊暴見孟子》) 
    公子畏死邪?何泣也?(《信陵君竊符救趙》) 

     

    4. 表示感嘆語氣的,如: 

    吾王之好田獵,夫何使我至于此極也!(《莊暴見孟子》)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也”表示疑問語氣和感嘆語氣,句中一般要用疑問代詞。 

     

    5. 用在句中,表示停頓,以舒緩語氣。如: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送東陽馬生序》)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師說》) 

     

    哉:

    語氣助詞,經常用在句末。

    1. 表示感嘆語氣的,如: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指南錄〉》后序)) 
    嗚呼,亦盛矣哉!(《五人墓碑記》) 
    嘻,善哉!技蓋至此乎!(《庖丁解牛》) 

     

    2. 表示疑問語氣的,如: 

    譬若以肉投餒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竊符救趙》) 

    而此獨以鐘名,何哉?(《石鐘山記》) 

    表示反問語氣的,如: 

    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廉頗藺相如列傳》) 

     

    矣:

    語氣助詞

    1. 用于陳述句尾。或助肯定語氣,有的可譯為“了”,有的可不譯;或助已然語氣,說明事情已實現,可譯為“了”;或助將然語氣,說明事情將要實現,可譯為“了”。 

    此為長江之險已與我共之矣。(《赤壁之戰》)

    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伶官傳序》)

    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項脊軒志》) 

    事急而不斷,禍至無日矣!(《赤壁之戰》) 

     

    2. 用于感嘆句。助感慨、諷刺、贊頌語氣,可譯為“了”“啊”。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嗚呼,烈矣!(《譚嗣同》) 

     

    3. 用于祈使句,助請求、勸勉、禁止語氣,可譯為“吧”。 

    愿君即以遂備員而行矣。(《毛遂自薦》) 

    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從。(《信陵君竊符救趙》) 

     

    4. 用于疑問句末,助疑問語氣。 

    年幾何矣?(《觸龍說趙太后》) 

     

    爾:

    1. 用作代詞。

    (一)第二人稱代詞,相當“你”“你們”“你的”“你們的”。 

    爾何知!(《殽之戰》) 

    中壽,爾墓之要拱矣!如有營,(《殽之戰》) 

    且爾言過矣(《季氏將伐顓臾》) 

    胡瞻爾庭有縣貆兮(《伐檀》) 

     

    (二)指示代詞,相當于“此”“如此(這樣)”“那”。 

    同是被逼迫,君爾妾亦然。(《孔雀東南飛》)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飲酒》) 
    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出師表》) 



    2. 用作副詞,用來修辭動詞,相當“這樣(地)”。 
    長嘆空房中,作計乃爾立。(《孔雀東南飛》) 



    3. 用作助詞。

    作形容詞、動詞的詞尾,和“然”的用法相似:相當于“的”“地”“著”。 
    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子路率爾而對曰:……(同上) 
    聞兩童子音瑯瑯然,不覺莞爾……(《祭妹文》) 
    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魚我所欲也》) 
    作語氣助詞,用于句末,同虛詞“耳”的用法相同。 
    表限止語氣,相當于“罷了”“而已”,如: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爾。(《唐雎不辱使命》) 
    表敘述語氣,相當于“了”或不譯。 
    非死則徙爾。(《捕蛇者說》) 



    焉:

    語氣助詞。常用在句末,一般可不譯出。

    于是余有嘆焉。(《游褒禪山記》) 
    有時用于反詰語氣,可譯為“呢”。萬鐘于我何加焉!(《魚我所欲也》) 



    1. 用作語氣助詞。 

    (一)表疑問語氣。可譯為“嗎”“呢”。 

    兒寒乎?欲食乎?(《項脊軒志》) 
    豈有相公此時出見客乎?(《報劉一丈書》) 
    欲安所歸乎?(《赤壁之戰》) 



    (二)表測度語氣,可譯為“吧”。 

    王之好樂甚,則齊其庶幾乎。(《莊暴見孟子》) 



    (三)用于感嘆句,可譯為“啊”“呀”等。

    嗚呼!熟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說》)

     

    (四)用在句中的停頓處。

    胡為乎遑遑何之?(《歸去來辭》) 

     

    2. 用作介詞。
    相當于“于”。 
    生乎吾前……(《師說》) 
    此外,可作詞尾。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 



    已:

    “已”當作虛詞,可作副詞、連詞與助詞。 
    1. 用作副詞。 

    (一)表動作行為、事情的完成或時間的過去,相當于“已經”。 

    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過秦論》)

    故不戰而強弱勝負已判矣。(《六國論》) 

    牛困人饑日已高。(《賣炭翁》) 



    (二)表兩件事之間相隔時間短暫,常用“已而”,相當于“不久”“一會兒”。 

    有間而身寒,已熱如火,至今不可以見寒。(《史記·扁鵲倉公列傳》) 

    已而相如出,望見廉頗,相如引車避匿。(《廉頗藺相如列傳》) 
    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指南錄〉后序》) 



    (三)表程度很高或過分,常放在形容詞之前,相當于“太”。 

    夫十月一月之中,凡富貴之子,慷慨得志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沒不足道者,亦已眾矣……(《五人墓碑記》)

    2. 用作連詞,“已”同“以”,和“來”“后”“東”“西”“上”“下”等結合,表示對時間、范圍等的限定。

    自董卓已來,豪杰并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隆中對》) 
    五代時始印五經,已后典籍皆為板本(《活板》) 



    3. 用作助詞。“已”放在句末表示動作行為的既成狀態,表示明確的肯定或否定語氣,相當于“了”;有時“也已”連用,加強語氣。有時也表感嘆,相當于“啊”。

    是善惡之分也已。(《荀子·惡性》) 
    雖以史遷之善傳游俠,亦不能為五百人立傳,滋可痛已。(《〈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 



    夫:

    “夫”當作虛詞,可用作代詞和助詞。

    1. 用作代詞。

    “夫”作代詞常放在名詞或名詞短語之前,表近指與遠指。

    (一)表近指,相當于“這”或在“這”后加適當的量詞。

    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游褒禪山記》)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岳陽樓記》) 



    (二)表遠指,相當于“那”或在“那”后加適當的量詞。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游褒禪山記》)

    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捕蛇者說》) 



    2. 用作助詞。 
    (一)用在句子開頭,表示議論或敘述的開端,稱為“發語詞”,也可用復音虛詞“且夫”,不必譯出。

    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眾,眾數雖多,甚未足畏。(《赤壁之戰》)

    且夫不好問者,由心不能虛也;心之不虛,由好學之不誠也。(《問說》)

     

    (二)用在句末,表示感嘆。相當于“啊”或“了”。

    聞之:一人飛升,仙及雞犬。信夫!(《促織》)

    然則古人所深恥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為恥者多矣,悲夫!(《問說》)

    嗟夫!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五人墓碑記》)

     

    【模擬試題】

    第一組

    1. 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與例句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例: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

        A. 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B. 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

        C. 若從君惠而免,三年將拜君賜。   D. 頃之,煙炎張天。

     

      2. 下列句子中的“其”意義、用法完全相同的兩項是(    )

    A. 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B. 秦王恐其破璧   

    C. 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D. 與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                    

    E.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3. 對下列句中加點字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 攻不克,圍之不繼                  之: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B. 以夭梅病梅為業求錢也              以:連詞,相當于:“來”

        C.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          乃:副詞,可譯為“竟”

        D. 人益之,人或損之,胡可得而法?    或:連詞,可譯為“或者”

     

    4. 下列句子中的“而”用法與其它三項不同的是(    )

        A.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B. 秦不哀吾喪而伐吾同姓

        C. 而翁長銓,遷我京職,則汝朝夕侍母          D.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5. 比較下列各句中“乎”字的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①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②懷信傺,忽乎吾將行兮

        ③旦余濟乎江湘                               ④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

    A. ①③相同,都是介詞    

    B. ①②相同,都用作詞尾   

        C. ④中兩個“乎”用法不同,前一個是介詞,后一個是副詞

        D. ③④不同,③是助詞,④是副詞

     

    6. 填入下列文字空白處的虛詞,正確的一組是(    )

        平原君已定從__________歸,歸至_________ 趙,曰:“勝不敢復相士。勝相士,多_________千人,寡_________百數,自以為不失天下__________士;今_______于毛先生__________失之________。……”

        A. 以 于 者 者 之 則 以 也             B. 而 之 者 者 之 乃 而 也

    C. 而 于 者 者 之 乃 而 也             D. 而 于 之 之 / 乃 而 哉

     

      7. 翻譯下列句中劃橫線的虛詞:

        (1)無乃不可乎            譯為:

        (2)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邪  譯為:

     

    第二組

    1. 下列句子中“以”字用法歸類正確的一項是(    )

    ①令以責之里正②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 ③夫夷以近,則游者眾④且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 ⑤獨是成氏子以蠹貧 ⑥有道之士,貴以近知遠⑦雖以史遷之善傳游俠, 亦不能為五百人立傳⑧以至晉鄙軍之日北鄉自剄 

    A. ①④⑥/②⑤⑦/③/⑧ B. ①②⑥⑦/⑧/④⑤/③  

    C. ①⑥/②⑦/④⑤/③⑧ D. ①②⑥⑦/④⑤⑧/③ 

     

    2. 下列句中“為”字的意義、用法完全相同的兩項是(    )

    A. 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B. 遂為猾胥報充里正役    

    C. 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

    D. 草木為之含悲,風云因而變色       

    E. 既痛逝者,并以為國人之讀茲編者勖 

     

    3. 對于下列句中加點虛詞的解說,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 或僅存姓名而無事跡,甚者且姓名不可考         且:連詞,表選擇關系 

    B.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也:副詞,表示程度 

    C. 成顧蟋蟀籠虛,則氣斷聲吞         則:連詞,表順承,相當于“就” 

    D. 其疾病而死,死而淹沒不足道者,亦已眾矣     已:副詞,已經 

     

    4. 下列各句中的“若”字的意義、用法與例句相同的是(    )  

    例:小蟲伏不動,蠢若木雞 

    A. 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B. 若翁廉,若輩得無苦貧乎 

    C. 若能以吳、越之地與中國抗衡  D. 若夫淫雨霏霏…… 

     

    5. 對下列句子的翻譯有誤的一項是(    )  

    A. 得無教我獵蟲所耶

    譯文:莫非指點我捉蟋蟀的地方吧? 

    B. 由是之揚,之杭,之金陵,名達于縉紳間 

    譯文:因此(柳敬亭)就到揚州、金陵,名聲顯揚于達官貴人之中。 

    C. 于敗堵叢草處,探石發穴,靡計不施,迄無濟 

    譯文:在破敗的墻壁下和雜草叢生的地方,探石縫、挖土洞,沒有什么辦法不采用,終究沒有找到(蟋蟀)。 

    D. 得十九人,余無可取者,無以滿二十人 

    譯文:選出十九人,其余沒有可以選取的了,無法湊足二十人。 

     

    6. 下列句中加點字,與現代漢語中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 因為長句,歌以贈之  B. 否則不能繼述先烈遺志且光大之 

    C. 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  D. 敬亭退而凝神定氣,簡練揣摩 

     

    7. 下列句子中其它三句句式不同的一句是(    ) 

    A. 邑有成名者,操童子業,久不售         B. 臣之所好者,道也 

    C. 柳敬亭者,揚之泰州人,本姓曹         D. 劉備天下梟雄 

     

    8. 下列句子中不是倒裝句的是(    ) 

    A. 古之人莫余欺也  B.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否焉 

    C. 唯才是舉  D. 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 

     

    9. 下列句子中句式相同的兩項是(    ) 

    A. 成歸,聞妻言,如被冰雪。

    B. 暴見于王,王語暴以好樂,暴未有以對也。 

    C. 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

    D. 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第三組

    1. 下列八句中的“之”“其”全部用作人稱代詞的一組是(    ) 

    ①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      

    ②蔣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將哀而生之乎?”

    ③項王則受璧,置之座上。        

    ④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 

    ⑤五人者,蓋當周公之被逮,激于義而死焉者。   

    ⑥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⑦吾見師之出而不見其入也。           

    ⑧會其怒,不敢獻。 

    A. ③④⑥⑦ B. ②③⑥⑧ C. ③⑤⑦⑧ D. ①④⑤⑧ 

     

    2. 下面句中加點的詞,有的是人稱代詞,有的不是,各句中分別屬于ABCD的哪一種? 

    ①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    )

    ②若備與彼協心,上下齊同,則宜安撫,以結盟好。(    ) 

    ③予我千金,吾生若。(    )

    ④翁歸,自與與汝復算耳。(    ) 

    A. 兩個都是人稱代詞  B. 兩個都不是人稱代詞 

    C. 前一個是人稱代司,后一個不是  D. 后一個是人稱代詞,前一個不是 

     

    3. 下列句中的“則”與例句中“則”意義、用法相同的是(    ) 

    例句: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A. 居則具一日之積,行則備一夕之衛        

    B. 復之以掌,虛若無物;手裁舉,則又超忽而躍 

    C. 公使陽處父追之,及諸河,則在舟中矣    

    D.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4. 下邊“安”字用作賓語的是(    ) 

    A. 安能辨我是雄雌         B. 沛公安在        

    C. 風雨不動安如山         D. 安之若素 

     

    5. 下列句中加點的“而”意義、用法相同的兩項是(    ) 

    A. 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  

    B.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 

    C. 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D. 蟹六跪而二螯 

     

    6. 下列句中的“既”字的意義、用法與其它三項不同的是(    ) 

    A. 既泣之三日,乃誓療之               

    B. 既而得其尸于井          

    C. 既入宮中,舉天下所貢蝴蝶……一切異狀遍試之,無出其右者 

    D. 既來之,則安之

     

    7. 下列各句中的“且”字按用法分類正確的一項是(    ) 

    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

    ②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③且將軍大勢可以拒操者,長江也

    ④不出,火且盡

    ⑤河水清且漣漪

    ⑥卿暫但還家,吾今且報府 

    ⑦且庸人尚羞之,況于將相乎 

    A. ①③⑤⑦/②④⑥ B. ①②④⑥⑦/③⑤  

    C. ①②④⑥/③⑤⑦ D. ①③④⑤⑦/②⑥ 

     

    8. 下列句中“乎”用作介詞的是(    ) 

    A. 王之好樂甚,則齊其庶幾乎  B.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C. 今之墓中全乎為五人也  D.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 

     

    9. 下列各句中“乃”字的用法與例句相同的是(    ) 

    例句:今其志乃反不能及 

    A. 失敗乃成功之母  B. 家祭無忘告乃翁  C. 良乃入,具告沛公 

    D. 度我至軍中,公乃入  E.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 

     

    10. 下列句中“已”用作動詞的是(    ) 

    A. 舟已行矣,而劍不行 B. 庭中始為籬,已為墻 

    C. 未必不過此已忘 D. 學不可以已  E. 可以已大風




    【試題答案】

    第一組

    1. B       2. BE      3. A      4. C      5. B        6. C

    7. (1)恐怕……吧 (2)(既然)這樣,那么

     

    第二組

    1. B          2. B        3. C       4. A      5. B

    6. B          7. A        8. D      9. BC 

     

    第三組

    1. B       2. ①B  ②D  ③D  ④C     3. A        4. B   5、CD 

    6. B       7. A         8. BD          9. E        10. E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欧美亚洲综合久久| 国产明星精品无码AV换脸| 亚洲国产在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超碰色中文字幕超清| 免费无码成人AV在线播放不卡| 下面一进一出好爽视频| 亚洲色欲色欱WWW在线| 欧美无人区码一码二码三码的区别|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制服|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影视| 宝贝腿开大点我添添公视频免| 一本大道久久东京热AV| 亚洲中文字幕无线无码毛片| 免费网站看V片在线毛| 亚洲AV无码之国产精品网址| 国产福利萌白酱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无卡在线播放| 欧美大屁股流白浆XXXX| 性色欲情网站iwww九文堂| 无码毛片一区二区本码视频| 久久精品久久电影免费理论片 | 人妻 日韩 欧美 综合 制服| 欧美老少配性行为| 国产精品亚洲LV粉色| 久久无码中文字幕免费影院| 免费无码黄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日韩欧| 成人拍拍拍无遮挡免费视频 | 在线视频中文字幕二区| 免费吃奶摸下激烈视频青青网|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品| 亚洲 都市 无码 校园 激情| 欧美白妞大战非洲大炮| 美女乱子伦高潮在线观看完整片| 免费无码一区无码东京热| 性刺激的欧美三级视频中文字幕 | 亚洲 都市 无码 校园 激情| 中文字幕日韩有码国产|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一区发布| 在线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