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號脈入門知識(詳細圖解,簡單易學)

     建華1968 2014-08-10

    把脈捷徑

    號脈入門知識(詳細圖解,簡單易學)

    教您從十五個方面學習診脈脈診學幾招

    把脈捷徑

    我們的手上,以枕后高骨為關脈,前面為寸,后為尺脈,然后浮,中,沉取,左手,寸脈主心,小腸,關脈主肝膽,尺脈主膀胱,腎右手,寸脈主肺與大腸,關脈脾胃,尺脈腎與命門。

    中醫怎樣把脈

    在寸,關,尺,上分寸為陽,尺為陰,浮為陽,沉為陰,這樣結合浮沉遲數,我們就可以對人體的陰陽,表里,寒熱,大致分清了。在結合有力,無力,有力為實,無力為虛,然后看脈形長短,長為有余,短為不足。這樣就可以把,陰陽表里,寒熱虛實分清了。最后結合部位,看所體現的脈,在臟器分部屬于何臟就可以斷病了。

    診脈四步曲

    1、讓被診者呈正坐位或仰臥位,前臂自然向前平展,大約與心臟處于同一水平,手腕伸直,手掌向上,自然放松,在腕關節下墊一松軟的脈枕。

    2、醫生先以中指定關部,然后將食指和無名指分別按在寸部和尺部。若是給小兒診脈,由于寸口部脈位比較短,常以拇指或食指“一指定三關”,不必細分寸、關、尺三部。若給自己診脈時,常常把診脈的那只手從要被診手的下方繞上來,再用三指按照上述順序確定寸、關、尺三部的位置。

    3、切按時,三指略呈弓形,讓“指目”(指尖和指腹交接處)的部位緊貼于脈搏搏動處,因為這個部位的觸覺比較靈敏。注意要根據被診者的高矮、手臂的長短及診者手指的粗細適當調整三個手指間的距離。

    4、布指之后,運用輕、中、重三種不同的指力,結合上下左右的推尋,以辨識脈象。一般來說,多是用三個手指同時摸脈。用輕指力按在皮膚上稱“浮取”或“舉”;用重指力按至筋骨間,稱“沉取”或“按”;用手指不輕不重地移動或改變力道仔細求取脈象,稱“中取”或“尋”。

    最全把脈秘籍

    脈法,可真不容易學,尤其是沒有跟師,自學中醫的人,很多都無可奈何的對脈法敬而遠之,因為書中所說的浮沉尺數,甚至是二十八脈,可以說但凡認識字的都能看懂,可是看懂不等于“摸”懂……

    一把起脈了來,根本就不識得是何脈,更別說憑脈象去判斷身體五臟六腑,表里上下的病癥了,這可怎么辦?難道脈法就不學了?

    我這么說吧,我打算寫這一篇章文章,就是為了讓你完完全全的掌握脈法,你信嗎?

    別瞎想了,我都不信!憑一篇文章,就掌握脈法,那古人還費什么勁的寫一大堆書留給我們研究啊

    但是呢,雖然這一篇脈法內容,不可能讓你完全掌握脈法,卻可以讓你敲開脈法之門,算是一條捷徑吧,這條捷徑對于自學中醫的人來說,是一條不可多得的鑰匙……

    這條“鑰匙”是什么呢?快關上門,認真看下去:

    其實切脈呢,古人無非就是想通過我們平時把脈的地方,也就是寸口,去判斷人身陰陽的盛衰,往簡單了看,所謂的脈,在血管里,無非就是兩種東西,一是氣,二是血,一陰一陽是也,而所謂的陰陽盛衰是什么呢?

    真真的把脈捷徑 任何人都能掌握的脈法

    注意看下面這兩句話:

    盛衰,我們這樣來理解,盛者,氣之盛衰,氣之大小、盈余,當我們把脈時,是脈動有力的,也就是陽態之脈,如洪大,有力,長實等,這些脈證明了什么?就是陽氣太過,火太旺了。

    那么反過來,是脈靜無力時,就是陰態之脈,如遲脈、沉脈,細脈等,這樣的脈,就是陽氣不足,或者說陰氣太過。

    那么從這兩句話,你有沒有悟到什么呢?

    我們舉個例子吧,你就知道這兩句話,有多么實用了:

    (舉例前,先講一下左右三部的定位,我們把脈看作真氣的一氣周流,左手三部為氣之升,右手三部為氣之降,左尺為腎,左關為肝脾,左寸為心,右寸為肺,右關為胃膽,右尺為命門)

    比如一個患者,通過把脈,左右六部脈,我們先判斷整體再判斷局部,整體,就是左右三部的整體有力與否?如果整體來看是有力的,我們就初步往陽熱太過去分析,如果整體是無力的,我們就往陽氣不足去分析。

    真真的把脈捷徑 任何人都能掌握的脈法

    然后再細細判斷寸、關、尺三部,左手六部的脈之有力無力,比如患者整體是無力的,然后偏于右寸一個部位是比較有力而洪大的,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情況呢?

    也就是說,整體無力,陽氣不足,右寸有力,右寸為胃膽下降之路,這說明什么,說明患者是整體陽氣不足,而胃膽之氣不降,胃膽有陽火太過之證。

    真真的把脈捷徑 任何人都能掌握的脈法

    掌握了這個脈的情況了,但好像還太模糊了,還不好用藥啊,怎么辦?

    假如,當我們掌握了患者的脈象情況時,還不能完全得出診斷,其實我們是不是漏掉了什么?漏掉了其他辨證方法啊,比如患者的癥狀,舌診,問診,等等,把這些結合在一起……

    怎么結合,最后就留給你自行領悟了,有了一個綜合的脈象判斷,再結合其他診斷,往這方面細細體悟一下吧!

    金華佗特約作者鄧遠杰自述:數載前,吾因病四處尋醫,幾經醫治,不了了,后決心自治,而邂逅于我國人醫學,而后自治而愈,幸甚也,吾本學易,粗通陰陽五行,轉而學醫,因我國人之中醫,乃合于陰陽之術,釋自然萬物之根源,不敢獨留,妄以綿薄之力,傾吾所學,述于網絡,只盼可助我國醫之術發揚光大,則心感欣慰也。

    常見中醫把脈情景:醫生手指往患者手腕上一搭,即刻屏息凝神,不消片刻就開方了。小編每次看到這種場景心中都有千萬頭草泥馬飛馳而過:“你到底把出來個啥?你是咋把出來的?統統略過一個字不說是鬧哪樣啊親!”還好,小編有幸結識了優酷中醫節目《小道經方》的主講人,己安先生“先生,您給我講講把脈唄”!

    把脈究竟是怎么回事?

    把脈又稱為切脈,是中醫用手按病人的動脈,根據脈象,以了解疾病內在變化的診斷方法。切脈具有悠久的歷史,它反映了中醫學診斷疾病的特點和經驗。脈象,可以理解為脈搏的形象。

    把脈是由動脈搏動的顯現部位(深、淺)、速率(快、慢)、強度(有力、無力)、節律(整齊與否、有無歇止)和形態等方面組成的。脈象是中醫辨證的一個重要依據,對分辨疾病的原因,推斷疾病的變化,識別病情的真假,判斷疾病的預后等,都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由于脈為血之府,貫通全身,所以體臟腑發生病變,往往反映于脈,有時在癥狀還未充分顯露之前,脈象已經發生了改變。所以,把脈作為中國的傳統文化流傳至今。

    一分鐘學會把脈!

    把脈究竟把哪兒

    臨床主要運用“寸口診法”,即切病人橈動脈的腕后部分。

    《內經》中曾有“遍診法”和“三部診法”的記載,近代臨床很少運用,故不介紹。

    脈診獨取寸口的理論根據有二:

    一是肺朝百脈,脈會太淵。即人體各經脈均會集于肺,而寸口為手太陰肺經的循行部位,其上之太淵穴,是脈會之處,所以有“脈會太淵”之說。

    二是脾胃為各臟腑氣血之源,各臟腑氣血之盛衰,與脾胃功能之強弱有著密切的關系,而手太陰肺經亦起于中焦睥功能之狀況。因此,全身臟腑經絡氣血之盛衰,都可以從寸口脈上反映出來。

    一分鐘學會把脈!

    究竟如何把脈

    1、把脈運用指腹的力量,而非指尖。這也是大家在圖片或者電視節目中常見到的錯誤。

    如下:

    一分鐘學會把脈!

    2、醫生下指時,先以中指按在橈骨莖突內側(手腕拇指側骨節凸出處)動脈處,稱為中指定關,然后用食指按在關前定寸,用無名指按在關后定尺,布指疏密適當。

    一分鐘學會把脈!

    把脈究竟反應哪兒的問題

    1、寸口又稱氣口或脈口。寸口脈又可以分為寸、關、尺三部。通常以腕后橈骨莖突為標記,其內側部為關,關前為寸,關后為尺。寸關尺三部又可施行浮、中、沉三候。這就是寸口診法的的三部九候。

    2、臟腑在寸關尺上的分布,文獻記載有許多不同的說法,現在臨床上一般是根據《內經》“上竟上”、“下竟下”的原則,來劃分寸口三部所分候的臟腑:左寸候心,右寸候肺,并統括胸以上及頭部的疾病;左關候肝膽,右關候脾胃,統括膈以下至臍以上部位的疾病;兩尺候腎,并包括臍以下至足部疾病。

    一分鐘學會把脈!

    有哪些脈象呢?

    《內經·素問》對脈的記載共二十余種:即大、小、滑、澀、浮、沉、遲、數、緊、急、緩、弦、長、弱、細、虛、實、代、短等包括后代補充,大約為二十八種,想要全部掌握,短時間內是不太可能的。那么最重要的是哪幾種呢?浮、沉、遲、數(shuo四聲)即基本掌握位置和速度。

    各脈分別描述如下:

    浮脈:浮脈惟從肉上行,如循榆莢似毛輕。三秋得令知無恙,久病逢之卻可驚

    沉脈:水行潤下脈來沉,筋骨之間軟滑勻。女子寸兮男子尺,四時如此號為平。

    遲脈:遲來一息至惟三,陽不勝陰氣血寒。但把浮沉分表里,消陰須益火之原。

    數脈:數脈息間常六至,陰微陽盛必狂煩。浮沉表里分虛實,惟有兒童作吉看。

    一分鐘學會把脈!

    把脈真的有那么重要嗎?

    時常見患者為考驗醫生水平,一言不發只讓把脈以斷醫生水平。當代脈神許躍遠把脈技術高超,能精準的把出患者體內是否有結石、肌瘤等,并可判斷大小,然而其治療水平卻一般。

    在大家紛紛以把脈水平來判斷醫術水平的時代,殊不知,“望而知之謂之神”若能一望而知其病,何須再把脈以判斷身體?《難經》曰:“望而知之謂之神,聞而知之謂之圣,問而知之謂之工,切而知之謂之巧”不可不察也。

    我國中醫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經過幾千年的積累和沉淀,在孕產方面也是形成自己獨特的診斷治療方式。本期【知識大爆炸】就為大家介紹怎么把喜脈。

    一、首先要認識懷孕的脈象:滑脈

    把脈是中醫最重要的診斷方法,是“望聞問切”中的切,即用手指放在被診斷者的手腕上,通過對動脈搏動來判斷被診斷者的身體狀況。

    脈象一般分為平脈、浮脈、沉脈、遲脈、數脈、虛脈、實脈、滑脈、洪脈、細脈、弦脈、促脈、結脈、代脈。正常人脈象,又稱平脈,常脈。懷孕的脈象通常是滑脈。

    “滑脈,即脈往來流利,應指圓滑,如珠滾玉盤之狀。”把脈時,如果是滑脈,就像有一排氣泡,或者一個個小鐵珠依次經過把脈者的無名指、中指和食指,速度較快,一個接著一個。滑脈脈象跳動有力,因為懷孕后孕婦體內的血流量比平常增加20%以上,因此脈搏的跳動會比普通人的有力,這是最明顯的區別,因此懷孕的脈象通常是滑脈。

    二、要找準把脈的位置:寸、關、尺

    把脈的部位一般是寸口脈,寸口脈分為寸、關、尺三部。把手平伸出來,自然的放在桌子上,手腕的地方會看到一個突起的骨頭,在大拇指的一側,另一只手的手指放在這個突起上,在突起的內側邊緣上,能感覺的到動脈波動,這個部位就是“關”,關上(指尖方向)就是寸,關下就是尺。具體如下圖所示。

    中醫把脈看男女 教你把脈So Easy

    三、關鍵時刻來了:懷孕脈/滑脈怎么把?

    “按之流利,圓滑如按滾珠。”按照上述方法把食指,中指,無名指放在被把脈者的寸、關、尺三部部位,無名指按的地方是“寸”,中指是“關”,食指是“尺”。這里的寸和尺暗含離手掌最近的是“寸”,最遠的是“尺”。

    中醫把脈看男女 教你把脈So Easy

    滑脈的脈象,寸關尺都跳

    中醫把脈看男女 教你把脈So Easy

    非滑脈脈象,“尺”無跳動

    如果懷孕了,無名指,中指和食指三個指頭都能清晰的把到跳動得很歡快的脈象,而且從“寸”至“尺”有如行云流水,依次跳來。如果沒有懷孕,那“尺”的脈象一般把不到。

    用通俗易懂的話說就是:如果懷孕了,無名指,中指和食指三個指頭都能清晰的感覺到很歡快的跳動脈象,如果三個手指有一個沒感覺到跳動,就不是懷孕的脈象。

    四、把脈能知道胎兒性別?

    我國古典醫書有記載,“胎息之脈……左疾為男,右疾為女。如是以脈辯人則,男女脈同,唯尺各異,陽弱陰盛,左主司官,右主司府,左大順男,右大順女。”其中“左疾為男,右疾為女”大概意思就是左邊的脈象跳動得比較明顯的,是男孩,右邊脈象跳動比較明顯的是女孩。

    也有說法是“寸”的脈象跳動比其它的更明顯的話呢,那懷的就是兒子,不然懷女兒的機率就大一些。一般說法認為懷孕3個月內把脈判斷胎兒性別是比較準的。

    但中醫把脈判斷胎兒性別的方法一直被包括一些中醫專家在內的人質疑,這個方法是否靠譜,現在也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

    五、把喜脈注意事項

    1、把脈時間

    最好是早晨,還沒吃飯,還沒運動,并且在安靜的環境進行,脈象能更好反映身體的狀況,有利于診斷。

    2、把脈體位

    要讓被診斷人正坐著或平躺,手臂放平和心臟近于同一水平,直腕,手心向上,并在腕關節背墊上布枕,以便于切脈。不正確的體位,會影響局部氣血的運行而影響脈象。

    3、懷孕的脈象是滑脈,滑脈不一定就是懷孕。

    滑脈除可能為懷孕外,正常情況或者某些疾病也可能出現,因此它并不能肯定是懷孕。青壯年血氣方剛,也可能是滑脈。

    號脈入門知識(詳細圖解,簡單易學)

    漂亮女孩2 - 開心陽光 - 開心陽光的博客

    在臨床中,基本上來個病人就把手脖伸到診桌上讓我號脈,因為我們都有學過中醫,有關醫者名譽我不能拒絕,老師教了我比較容易理解的方面。 

    人體的五臟,就是說,左手的寸、關、尺對應人體的心、肝、腎,右手的寸、關、尺對應人體的肺、脾,命門 

    從這個角度入手比 沉浮滑容易多了

    號脈中左手寸脈能摸到 代表心脈正常 摸不到說明心血不足 大多都有心悸 接不上氣的現象 

    左手關脈 正常為不強不弱 太強說明肝氣太盛 , 太弱 也不行 大多有胃炎一類的病

    左手尺脈 太弱 頭上不是頭暈就頭痛或頭腦不清醒,,有時我分不清就說患者頭有問題 

    右手寸脈 太弱為肺虛 一般有咳嗽現象 太強也不行

    右手關脈 太弱為脾弱 有便溏 腹痛一類 太強 左手關脈弱的話胃炎是跑不掉的

    右手尺脈弱 大多腰痛 身上沉困 

    脈理兮,用心細,三法四中要熟記。人脈難,需勤理,察形辨象非容易,浮沉遲數力為中,擴充各脈真消息,此理需明未診前,免之新醫,吃脈記,經為一貫用心機,指下回聲診妙記。

    號脈入門知識(簡單易學) - 理睬 - .

    浮脈:輕尋有、按無有,浮脈漂然肉上游,水帆木浮未定向,浮脈中間仔細究,有力惡風見表實,無神無力指虛浮,浮脈里有七瓣(浮緊、浮緩、浮滑、浮數、、浮遲、浮虛、浮洪),其中理性要經驗。

    洪脈:洪脈滿指波濤似,來時力狀去自然。脈洪陽盛雖夏旺,非是火盛治災凡。

    實脈:實畢畢更屬長,舉按充實力最強,新病逢時是火盛,久病逢時或氣痛。

    號脈入門知識(簡單易學) - 理睬 - .

    長脈:長脈直過本位前,迢迢自弱類長桿,心腎身強氣本狀,實脈相聯似劍長。

    短脈:短脈象形似龜,藏頭露尾脈中筋,寸尺可憑關不診,澀微動結似相隨,主病逢之為難治,概似真元氣多虧。

    號脈入門知識(簡單易學) - 理睬 - .

    芤脈:兩邊實中間空,芤形脈似軟如蔥,寸陽見芤血上溢,芤現遲脈下流紅,芤形浮細須輕診,睡眠浮脈像得診,氣血傷耗精神損,自汗陽虛骨蒸深。

    號脈入門知識(簡單易學) - 理睬 - .

    散脈:散脈形浮無沉候,如尋至數拘不定,滿指散亂似揚先,按之分散難歸整,產是生早胎為墮,久病脈散必喪命。

    號脈入門知識(簡單易學) - 理睬 - .

    沉脈:沉脈壯重迎指,如石投水往下沉,按之無力真元弱,有力為痛滯氣侵,中寒其脈均沉類,沉緊、沉滑、沉弦、沉細、沉數、沉遲、沉微,數頭機關勿誤人。

    號脈入門知識(簡單易學) - 理睬 - .

    微脈:細微小至如弦,沉而極細最不斷,春夏少年均不宜,春冬老弱確為善。

    號脈入門知識(簡單易學) - 理睬 - .

    伏脈:沉之深,伏脈游,下指推筋靠骨求,真氣不行癥痞結,脈喪瀉之不出頭。

    號脈入門知識(簡單易學) - 理睬 - .

    弱脈:沉細軟綿似弱脈,輕尋無板重采知,元氣耗損精血虛,少年可慮白頭矣。

    虛脈:虛脈舉指遲大軟,按之無力又空洞,精神氣血都傷損,病因虛法,汗多中。

    號脈入門知識(簡單易學) - 理睬 - .

    牢脈:沉而伏力很強,牢形實大{MOD}長,勞傷微疾真精損,氣喘腹疝,七情傷。

    號脈入門知識(簡單易學) - 理睬 - .

    革脈:革脈肢體自浮急,象診真似按鼓皮,女人半產并崩漏,男子血虛或“夢遺”。

    遲脈:尋肉內至來三,來往極慢微遲脈,浮遲表寒是表證,沉遲里冷必定見。緩、結、代、澀居遲類,不究詳細莫輕談。

    號脈入門知識(簡單易學) - 理睬 - .

    緩脈:緩四至通不偏,和風楊柳裊自然,欲從脈里求神氣,只在從容和緩間,緩遲氣血皆傷損,和緩從容為氣安。

    號脈入門知識(簡單易學) - 理睬 - .

    結脈:緩一指復又來,結脈肢體記在懷,悲慮積中成郁結,五芤交攻為痞災。(五芤:氣、血、痰、飲、食)

    代脈:緩之不能隨手知,良久方來是代脈,代是氣衰兇且甚,妊娠奉同生機存。

    澀脈:脈道澀難疏通,細遲短散何成形,來往濕滯似刮竹,病蠶食葉慢又難,思虛交愁里積久,不但損血又傷精。

    號脈入門知識(簡單易學) - 理睬 - .

    數脈:來往速數脈形,一息六至仔細憑,數脈屬陽熱可知,只把虛實火來醫,實要涼瀉虛溫補,肺病秋深卻畏之。急、緊、弦、滑、動、促都從數脈安排定。

    號脈入門知識(簡單易學) - 理睬 - .

    疾脈:快過數者脈名疾,載陽又可陽兇升。

    號脈入門知識(簡單易學) - 理睬 - .

    緊脈:數又弦疾和成緊,舉如轉索切繩形。浮緊表寒身體痛,沉緊逢見腹疼痛。

    號脈入門知識(簡單易學) - 理睬 - .

    弦脈:舉迎手按不轉,弦長端直若絲弦,受病輕重如何認,指在弦上軟硬看。

    滑脈:滑脈如珠滾滾來,往來流利卻還前,停食痰氣胸中瘀,婦女滑緩定是胎。

    號脈入門知識(簡單易學) - 理睬 - .

    動脈:動脈搖搖數在關,沒頭沒尾豆形圈,動主驚悸心空虛,汗出發熱陰陽參。

    號脈入門知識(簡單易學) - 理睬 - .

    促脈:數又止促脈乎,進必無生退可生,促脈三焦火焱盛,原因有五細推求。血、氣、痰、食、飲停留一種治病由。

    號脈入門知識(簡單易學) - 理睬 - .

    濡脈:浮取極不力,按之隨手又空空,主病血虛陽虛癥,汗多夜間骨熱蒸。憑脈驗證如明鏡,學者用心都精通。

    漂亮女孩1 - 開心陽光 - 開心陽光的博客

    中醫把脈方法精心收集的把脈口訣以及圖表【轉】 - xing_fu8868 - xing_fu8868 的博客

    把脈口訣

    有些脈,浮沉兼,浮統五脈(濡、革、洪、微、散)要明勘,沉含四脈(伏、細、牢、弱)重方得,浮中沉里四脈焉。(虛、實、芤、長)(郭按:焉字在這里是其中的意思) 

    浮脈:浮輕取,重按無,浮如木在水中浮,浮而有力多風熱,浮而無力是血虛。 

    沉脈:沉重按,脈才顯,如石投水必下潛,沉而有力為冷痛,沉而無力是虛寒。 

    遲脈:遲脈來,一息三,脈來極慢記心間,遲司臟病或多寒,虛實之間仔細研。 

    數脈:數脈來,息六至,脈來快速用心記,浮沉虛實須分別,君相之火不同治。 

    虛脈:虛脈形,皆無力,浮大而軟無根砥,脈虛身熱為中署,氣虛正虧身無力。 

    實脈:實脈形,大而長,三候充實力最強,新病見實邪氣盛,久病見之病主殃。 

    滑脈:滑脈狀,頗費猜,如盤走珠應指來,宿食痰熱胸中滿,女脈調時應有胎。 

    澀脈:澀脈狀,刮竹形,細遲短滯似欲停,血少津枯氣血痹,女人非孕即無經。 

    洪脈:洪滿指,似波瀾,來時雖盛去悠然,洪主病進邪氣盛,脹滿胃反治頗難。 

    微脈:微如絲,按若無,欲絕非絕微脈呼,五勞六極諸虛病,猝病有生久難圖。 

    緊脈:緊如索,是脈形,拘急彈指切如繩,寒傷內外病主痛,浮沉表里要分明。 

    緩脈:緩四至,是脈形,從容和緩號為平,或因脾虛風濕病,是病非病仔細評。 

    濡脈:濡脈形,浮柔細,水面浮棉弱無力,產后病中見猶可,平人無根須憂慮。 

    弱脈:弱脈形,沉柔細,如棉在水力不濟,陽氣衰微精血虛,老人猶可少壯忌。 

    長脈:長迢迢,過本位,指下按之柔為貴,長主心腎根本壯,長大急硬火之罪。 

    短脈:短縮縮,喻如龜,藏頭縮尾脈中推,短主諸病皆難治,蓋因真元氣多虧。 

    芤脈:芤脈形,中間空,芤脈按之軟如蔥,火犯陽經血上溢,熱傷陰絡下流紅。 

    弦脈:弦脈形,脈挺然,弦脈端直似琴弦,弦應肝膽痰飲痛,大小單雙分輕重。 

    散脈:散脈候,浮而亂,中候漸無按不見,產為生兆胎為墮,久病逢之魂欲斷。 

    細脈:細脈候,細如線,沉取極細終不斷,憂勞過度氣血虧,濕邪郁結也常見。 

    伏脈:伏脈狀,仔細求,下指推筋著骨頭,氣郁寒凝食內結,欲吐不吐邪閉由。 

    動脈:動脈跳,數在關,無頭無尾豆形園,動脈主病痛與驚,少陰動甚妊子焉。 

    革脈:革浮取,脈繃急,革脈形如按鼓皮,女人半產并崩漏,男子營虧或夢遺。 

    牢脈:牢沉取,脈堅強,牢形實大合弦長,積聚內結寒疝痛,奔豚痃癖氣為殃。 

    促脈:促脈數,時一止,如馬急行偶失蹄,炎炎火盛亡津液,喘嗽狂斑毒最急。 

    結脈:結脈緩,時一止,結脈形狀記心里,疝瘕郁結寒氣盛,情志不遂也致之。 

    代脈:代脈止,不即還,良久方來是真傳,久病見代病難治,孕者生兮癇者安。 

    疾脈:疾脈來,躁而急,脈來一息七八至,亢陽無制真陰竭,喘促聲嘶病危矣

    這個表豎著去記,橫著去用。

    春季脈稍弦,夏季脈稍洪,長夏脈稍緩,秋季脈稍浮,冬季脈稍沉。你說的那個口訣我不知道,把這個五行歸類表給你截過去,希望對你有用。

    正常的脈象是什么,一個正常人一呼一吸4至,和緩均勻,即為有神,為常脈,其余即為病脈,當然也要考慮特殊人群,如老人脈略弦,小孩脈數,胖瘦,春夏秋冬,相信書里也不泛記載。

    知道了常脈,下一步就是要知道4種脈象,即浮,沉,遲,數,

    浮脈輕輕搭手既得,沉脈需重按方得,小于4至的為遲脈,大于4次的為數脈,

    浮脈在人體主什么病呢,多主表證,沉脈主里證,遲脈主寒,數脈主熱,也有例外的,如浮脈,如果陰分虛極,陽亢于外,也現浮脈,且多浮而有力,多屬重病。

    下一步,需要回到我們的手上,以枕后高骨為關脈,前面為寸,后為尺脈,然后浮,中,沉取,左手,寸脈主心,小腸,關脈主肝膽,尺脈主膀胱,腎右手,寸脈主肺與大腸,關脈脾胃,尺脈腎與命門。

    在寸,關,尺,上分寸為陽,尺為陰,浮為陽,沉為陰,這樣結合浮沉遲數,我們就可以對人體的陰陽,表里,寒熱,大致分清了。在結合有力,無力,有力為實,無力為虛,然后看脈形長短,長為有余,短為不足。這樣就可以把,陰陽表里,寒熱虛實分清了。最后結合部位,看所體現的脈,在臟器分部屬于何臟就可以斷病了。

    知道了這些,我們再把這些脈象再重新組合,因為臨床會有很多脈象組合在一起,如,浮遲,浮數,浮長,浮細,同樣,沉脈也是,沉短,沉而有力,沉數,都需要我們結合起來細細分析。

    舉個例子,如左寸沉短而無力,寸關平脈。

    首先,左寸主心,病位在心。短主不足,無力也主不足心脈不足會導致什么病呢,心的功能心主血,心的搏動輸送血液到全身,他的不足首先會導致腦供血不足,會出現頭暈,記憶力減退,健忘。全身無力,每天懶洋洋的。

    如左尺脈見沉數,沉主里證,主陰,數主熱證,在病位在腎與膀胱,那么就是腎與膀胱有熱,會出現小便黃,熱,手腳發熱,腰膝酸軟,盜汗等癥狀。

    再如,寸脈浮數,尺脈沉細,寸脈主陽,數 主熱,浮脈也主陽,尺為陰細為不足,結合起來就是陰虛不制陽,陽浮于上,這樣的病人必然會頭暈,用藥也可補陰潛陽為治。

    再一個就是,要多實踐,我們周圍有很多人,我們的朋友親人,我們都可以作為實習對象,每個人都有這個條件,多練才會出成績。我剛開始時,一天有時看幾十人, 看完之后對比一下,看哪對了哪錯了,總結,慢慢的就熟練了。診脈的時候一定要綜合分析,分部,分臟器,每個臟器的功能都是什么,出現了寒熱,表里,陰陽,虛實會有哪些毛病,另外也切莫持一診而診病,古人的四診合參是很有道理的。

    再說就是生男生女的問題,書上說左手脈疾為男,反之為女,老師也這么講的,我的經驗是在40天左右時很準幾乎不差,過了4,5個月準確率就不那么高了,也就6,7成準吧,也許還要提高水平,

    漂亮女孩2 - 開心陽光 - 開心陽光的博客

    脈診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它是我國古代醫學家長期醫療實踐的經驗總結。《史記》中記載的春秋戰國時期的名醫扁鵲,便是以精于望、聞、問、切的方法特別是以脈診著名的。要有效地治療疾病,首先必須有正確的診斷。現代醫學利用科學技術的有關成就,診斷疾病的手段越來越多了。但在古代,醫生診病主要靠眼望、口問、耳聽、鼻聞、手摸等方法。這在古代世界許多國家幾乎都是這樣,而且各國都有自己豐富的經驗。我國古代醫學在診斷疾病方面采用的脈診,是一項獨特診法。脈診又叫切脈,是中醫“四診”(望、聞、問、切)之一,也是辨證論治的一種不可少的客觀依據。 

    脈診最簡單 只需要分辨

    1 有力無力——辨陽氣足不足

    2 脈體大小——辨陰血足不足

    3 脈位浮沉——辨陽氣在表在里

    如此而已 就足夠辨證了

    脈浮:為陽氣在表攻邪(有力),或者陽氣不足(無力),或者夏天陽氣行表;

    脈沉:為陽氣在里攻邪(有力),或者陽氣不足(無力),或者冬天陽氣行里。

    脈浮而陽氣不足(無力)者,氣不收斂,發散在外;

    引用 引用 引用 中醫把脈方法精心收集的把脈口訣以及圖表【轉】 - dupeilin626 - 快樂人生

    脈沉而陽氣不足(無力)者,氣不外散,能歸本位。

    辨證要點,其實就是:

    1 能量的多少(足不足);

    2 能量的方向(升或降)。

    和《萬病至簡論》所論六經實質是一致的

    上為總論 以下分論之————

    分者 分部以論:左手侯陰血 右手侯陽氣 或謂:左手侯能量的儲存 右手侯能量的制造

    左手【寸】心【關】肝【尺】腎陰 心運血 肝藏血 血之精華入腎陰

    右手【寸】肺【關】脾【腎】腎陽 肺運氣 脾生氣 腎之陽化精為氣

    男為陽 氣盛 故右手脈盛于左手脈

    女為陰 血盛 故左手脈盛于右手脈

    ——此為男女之常脈

    有婦女右脈強于左脈 當作何論?

    服藥前 當辨證為用陽過度 不能收斂 寸尺多浮

    服藥后 當辨證為陽氣得助 加快運化中 寸尺多沉

    同時可見 兩手關脈最強

    右關為脾胃 主能量吸收加強【脾主運化】

    左關為肝脈 主能量收藏加強【肝主藏血】

    前提很重要 是否服藥 同樣的證 辨證意義完全不同

    陽之要 在于能降 寸脈位于上【表】 陽位 當以收斂沉降為順 中取可得

    陽之要 在于能斂 尺脈位于下【里】 陰位 當以收斂固密為順 重取可得

    陽之要 在于能運 關脈位于中【中】 中位 當以鼓蕩滑暢為順 輕取可得

    簡言之 兩頭小 中間大——現代社會最佳之財富【能量】結構 謂之:橄欖形

    辨證運用——————

    首辨能量足不足 再辨能量是否收藏 【相火是否歸位 陽明降與否 升降調與否】

    能量足否 脈管之大小 有力無力而已 不必詳論

    相火者 根于腎 先發動于肝 故 相火不位者 肝脈必弦多兼緊有力【氣攻之象】

    相火歸位兼能量充足者 肝脈雖弦 但有柔和節律之象 【猶將軍之不怒自威】

    但越用力下按 反彈之力越盛 【猶太極高手 表面柔和 內里剛勁 敵強我愈強】

    用陽者 寸脈必浮 相火不位者 寸脈亦浮【陽氣不斂上散故也】 如何區別?

    短時用陽者【說話 運動 用神等等】 短時靜養休息寸脈即可歸于收斂

    相火不位者【長期陽散 類于用陽】 短時靜養寸脈亦不會收斂

    相火根于腎 則相火不位者 尺脈多偏浮 【 腎水為母 肝木為子 子敗家揮霍不夠用 就必須調用母親的存款了】

    若靜坐后 寸脈仍浮 即為陽明不降 相火不位 即可推斷:失眠多夢 情緒焦躁 眼干喉癢耳鳴——脈而知之

    寸脈浮 同時尺脈亦浮 相火不位即可確診無疑 尺脈浮為長期陽氣外散的確鑿證據

    左手尺脈【腎陰】無者 絕經 閉經 斷經 輕者 經量少

    右手尺脈【腎陽】無者 陽痿 性冷淡 不孕 流產 痛經 手足冰冷 抑郁癥 失憶癥 肌無力 尿頻

    其余根據所屬臟腑功能類推 至簡者 不論臟腑 但以陽虛諸證推斷即可。

    女明星動圖 - 開心陽光 - 開心陽光的博客

    教您從十五個方面學習診脈脈診學幾招

    圖片

    圖片

    古代中醫篩選制定的二十六種常用脈象,是一個嚴謹而科學的組合,每一種脈象都有一定針對性,其診斷作用不能互相替代。其中,任何一種脈象的脈形規范和實際意義被埋沒或被誤解,都會影響對脈象的診察,甚至影響脈診的適用范圍和診斷作用。因此,二十六種脈象中的任何一種都不能偏廢,必須熟煉掌握二十六種常用脈象的診察技術。?

    在診療實踐中,一般是以二十六種常用脈象及其相兼脈概括臨床錯綜復雜的脈象變化。因此,必須弄清每一種脈名是診察寸口脈哪一方面的變化。否則,對脈象的診察就缺乏依據。比如,滑澀二脈都是診察脈的流利程度,若不明確這一點,對滑澀二脈的診察就沒針對性。再如動脈,其實際意義是診察非竇性心律的脈形,若不明確這一點,對動脈所主病證的分析很容易與其實際意義相悖。特別是代脈和革脈,由于近代脈書誤解了這兩種脈象的實際意義,對其所主病證的分析已離題太遠。這些實例說明,必須弄清每一種脈名是診察寸口脈哪一方面的變化,才能充分體現脈診的診斷作用。?

    脈的變化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脈體的大小、脈的長短、頻率、脈位、節律、氣勢、張力、幅度、流利程度、和緩程度等。錯綜復雜的脈象,主要是這些方面發生變化。古代醫家篩選制定的二十六種常用脈象,就是針對這些方面的變化。其中,由一種條件構成的脈象,針對一個方面的變化。由兩種或兩種以上條件構成的脈象,針對兩個或兩個以上方面的變化。二十六種常用脈象再加相兼脈,基本上概括了對脈象進行診察的主要方面。因此,對錯綜復雜的脈象進行診察,必須掌握二十六種常用脈象的診察方法,這是診脈的入門技術。最簡便的方法是:根據每一種脈象的構成條件和脈形規范,熟識二十六種常用脈象分別涉及寸口脈哪些方面的變化。然后,按脈象的構成條件對寸口脈相關方面的變化逐

    一進行診察。對初學者來說,這是簡便易學的診脈方法。?

    1,察至數?

    在察至數的過程中,主要辨別遲脈和數脈。一般是用“呼吸定息”的方法。一呼一吸為一息。一息脈動四、至之間為正常。一息三至或三至以下者,是遲脈。一息六至或六至以上者,是數脈。?

    2,察脈位?

    在察脈位的過程中,主要辨別浮脈、沉脈和伏脈。具體方法是:先將寸口部位“按之至骨”,并將所用指力看成是“總指力”。然后,再用相應指力診察脈位。凡所用指力小于“總指力”的“五分之二”便觸及寸口脈,都是浮脈。凡所用指力大于“總指力”的“五分之三”才觸及寸口脈,都是沉脈。不浮不沉之脈,所用指力相當于“總指力”的“五分之二”與“五分之三”之間。若用“總指力”不能觸及脈體,需大于“總指力”才能觸及者,則是伏脈。?

    3,察脈體大小?

    在察脈體大小的過程中,主要辨別洪脈和細脈。其具體方法是:按寸口脈劃分“五部”的理論,寸口脈不論居于何部,其脈體以充盈本部為正常。在這種理論指導下,凡比正常脈體“大”者,都是洪脈。凡比正常脈體“小”者,都是細脈。這是獨取寸口脈法的特殊規定,雖不必拘泥,但有一定指導意義,可靈活掌握。?

    4,察脈體長短?

    在察脈體長短的過程中,主要辨別長脈和短脈。其具體方法是:按劃分“三關”的理論,寸口脈的長短以“一寸九分”為正常。在這種理論指導下,若寸口脈超過“一寸九分”,寸、尺兩端過于本位,則為長脈。若寸口脈達不到“一寸九分”,寸、尺兩端不及本位,則為短脈。這也是獨取寸口脈法的特殊規定,雖有一定指導意義,但可靈活掌握。?

    5,察脈體張力或彈性?

    在察脈體張力或彈性的過程中,主要辨別弦脈、緊脈和緩脈。其具體方法是:若只是脈體張力增強,按之如弓弦狀,為弦脈。若脈體“緊張”或“拘急”,按之“左右彈人手”或如“切繩狀”,為緊脈。若脈體“舒緩”或“緩縱”,按之有脈體“張力”或“彈性”低下的指感特征,為緩脈。?

    6,察脈律?

    在察脈律的過程中,主要辨別結、動、促三種脈象。結脈的辨別比較簡單,凡脈有間歇即是結脈。若數脈而有間歇則是促脈。動脈是非竇性心律的脈形,在實際表現時比較復雜,可根據正常竇性心律脈形的基本特點進行辨別。?

    7,察脈的流利程度?

    在察脈的流利程度的過程中,主要辨別滑脈和澀脈。具體方法是:觸及脈體時,先將指目按在脈的脊部,細心體察脈管內血液運行的流利程度,若脈管內的血液運行滑利,較正常流利程度更流利,則為滑脈。若運行艱澀,流利程度不及正常,則為澀脈。?

    脈的流利程度沒有具體指標,可結合脈的形體變化綜合體會。因此,必須加強基本功練習,多根據正常脈象體察正常脈的流利程度,然后,可掌握滑澀二脈的脈形特點和指感特征。 ?

    第1樓?

    8,察脈的圓斂程度和脈管與周圍組織的界限?

    在這一過程中,主要辨別散脈。散脈有生理性散脈和病理性散脈之分。生理性散脈是脈體“大”而表現出的“散漫”之象,但脈體圓斂,無其他不適。病理性散脈的脈形是:脈體不圓斂、過度散漫或形體過度寬泛,甚至脈管與周圍組織的界限模糊不清。?

    9,察脈的力度?

    在察力度的過程中,主要辨別脈的有力無力。一般說,這是對主要脈象進行詳細診察的附加條件。因此,對每一種脈象的診察,都需要進一步診察脈的有力無力。如,數脈有力、數脈無力、沉脈有力、沉而無力等。?

    10,察特殊脈形?

    在這一過程中,主要辨別比較特殊的脈形或二十六種常用脈象不能概括的脈形。古代醫家制定的二十六種常用脈象,芤脈即是一種比較特殊的脈形。其脈形特點是“中央空、兩邊實”。除芤脈以外,古文獻記載了很多特殊脈形,如:釜沸脈、解索脈、雀啄脈、麻促脈、蝦游脈、魚翔脈、屋漏脈、彈石脈、轉豆脈、偃刀脈等。這些脈形雖然少見,但可預示異乎尋常的病變,對提供特殊診斷依據,及時判測病情,確有一定意義。所以,不應棄而不用。?

    11,察復合脈或相兼脈?

    復合脈是兩種或兩種以上構成條件復合而成的脈象,因有固定專名,稱為復合脈。相兼脈兩種或兩種以上脈象相兼,沒有固定專名,故稱相兼脈。比如,浮脈和數脈相兼,稱為脈浮數;沉脈和弦脈相兼,稱為脈沉弦;這都是相兼脈。?

    需要在察復合脈或相兼脈過程中辨別的常用脈象主要是微脈、濡脈、弱脈、虛脈、實脈、促脈等,除此之外,若兩種或兩種以上脈象相兼,都是相兼脈。如,脈浮數、脈沉數、脈弦滑、脈遲緩等。對這一類脈象的診察,可根據每一種脈象的構成條件,按相關方面的變化逐一辨別。凡復雜脈象,都在這一過程詳細診察。?

    12,察脈的更代?

    察脈的更代,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診察脈象變化是否符合季節脈或體質脈的變化規律,二是診察由一種脈象更代為另一種脈象是否符合正常規律。因此,必須掌握正常脈象的變化規律,才能診察脈的更代。?

    古代醫家診脈,脈的更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但是,近代脈書誤解了代脈的實際意義,誤將代脈認為是“脈來一止,止有定數,良久復來”的脈象,因此,察脈的更代被忽視了。現已證實:代脈的實際意義并不是“脈來一止”,更不是“止有定數”或“良久復來”,而是專指脈的更代,這是對脈象變化進行診察和分析的一個重要方面。?

    察脈的更代,首先要掌握季節脈和體質脈的變化規律,若脈的更代不符合季節脈或體質脈的變化規律,表明脈的更代不正常,這對辨別脈象是否主病及其疾病的發展轉歸具有重要意義。比如,按季節脈的變化規律,春季之脈應顯弦象,秋季之脈應顯浮象。若春季其脈不弦,秋季其脈不浮,說明脈的更代不正常,這對分析脈象的變化是否主病具有重要意義。再如,女子妊娠三月,其脈應顯滑象。若妊娠三月其脈不滑而澀,說明脈的更代不正常,胎元失養。又如《脈經》說:“熱病七八日,其脈微細,小便不利加暴口燥,脈代……其脈代絕者死。”這些實例說明,察脈的更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3,察革脈?

    察革脈主要是診察在疾病過程中脈象的變化和轉變,這是古代醫家對脈象進行診察和分析的一個重要方面。但是,后人誤解了革脈的實際意義,使其診斷作用未能充分體現出來。據考證,古代醫家診脈,既診察脈的更代,又診察脈象在疾病過程中的變化和轉變。這兩個方面的診察,既可診斷脈象變化是否主病,又可診斷脈象變化與病癥的內在聯系,還可診斷疾病的發展變化及其轉歸。后世脈書誤解了革脈的實際意義,是脈診的重大損失。應該提倡按病變規律診察和分析脈象的變化和轉變。這是充分發揮脈診診斷作用的一個重要方面,絕不可忽視。?

    14,察獨?

    在察獨過程中,主要診察脈象在某一“部”或某一“關”出現的異常變化,這是診察病脈的具體方法之一。如《素問.三部九候論》說:“察九候,獨小者病,獨大者病,獨疾者病,獨遲者病,獨熱者病,獨寒者病,獨陷下者病。”這是根據發生“獨變”的脈象辨別病脈。后世醫家繼承和發揚了這種辨別病脈的方法,將“察獨”作為發現病脈或辨別病脈的主要手段。這是一種實用性很強的方法,深受后世醫家推崇,如張景岳說:“此獨字,即醫中精一之義,診家綱領莫切于此。”?

    古代醫家積累了很多“察獨”的具體方法,其一是從脈的形象變化入手,以一部之脈的形象異于其余各部為獨。如《診家樞要》說:“一部之內,獨大獨小,偏遲偏疾,左右強弱相反,四時男女之相背,皆病脈也。”《醫原》說:“六脈之中,有一脈獨乖者,即當于獨乖之一脈求之。”這是因某一部脈的形象變化異于其余各部,故為“獨變”,“獨”則為病脈。其二是從脈在各部的顯現入手,以脈體獨顯于某部為“獨”。如《脈理求真》曰:“有以五臟五脈各應互見,而六部六脈偏見一臟之脈者,是其病根伏是,而更可以獨名也。”以上兩種方法,是根據脈體的顯現部位和脈體的形象變化“察獨”,確有一定診斷意義。張景岳的方法略有不同,他認為可以從三個方面察獨,其曰:“獨之為義,有部位之獨也,有臟氣之獨也,有脈體之獨也。部位之獨,謂諸部無恙,惟此稍乖,乖處藏邪,此其獨也。臟氣之獨者,不得以部位為拘也,如諸見洪者,皆是心脈;諸見弦者,皆是肝脈;肺之浮,脾之緩,腎之石,五臟之中各有五脈,五脈互見,獨乖者病,乖而強者,即本臟之有余,乖而弱者,即本臟之不足,此臟氣之獨也。脈體之獨者,如經所云:獨小者病,獨大者病。”顯然,張景岳對察獨的方法又有所創新。?

    總之,察獨是對脈象進行診察的一個重要方面,但是,首先要掌握正常脈象的普遍規律和不同體質的脈象特點,在同中求異,在常中求變。這種方法,若能運用自如,不失為診察病脈的捷徑。?

    15,察胃、根、神?

    古代醫家認為,胃、根、神是脈的三要素,是正常脈象必須具備的三個方面。因此,察脈的胃根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察胃根神的具體方法,非常復雜,且因字數太多,請大家參見其他脈書,具體內容沒太大出入。故從略。?

    以上是對脈象進行診察的十五個方面,從診察這些方面的變化入手,首先掌握二十六種常用脈象的診察方法,然后,循序漸進,觸類旁通,抓關鍵,識要領,逐漸積累診察復雜脈象的經驗,再圖精益求精。

    脈診學幾招,中醫能過招  轉自:手道

    脈診最簡單 只需要分辨  

    1 有力無力——辨陽氣足不足  

    2 脈體大小——辨陰血足不足  

    3 脈位浮沉——辨陽氣在表在里  

    如此而已 就足夠辨證了  

    脈浮:為陽氣在表攻邪(有力),或者陽氣不足(無力),或者夏天陽氣行表;  

    脈沉:為陽氣在里攻邪(有力),或者陽氣不足(無力),或者冬天陽氣行里。

    脈浮而陽氣不足(無力)者,氣不收斂,發散在外;  

    脈沉而陽氣不足(無力)者,氣不外散,能歸本位。  

    辨證要點,其實就是:  

    1能量的多少(足不足);  

    2 能量的方向(升或降)。

    和《萬病至簡論》所論六經實質是一致的

    上為總論   以下分論之

    分者  分部以論:左手侯陰血    右手侯陽氣    或謂:左手侯能量的儲存   右手侯能量的制造

    左手【寸】心【關】肝【尺】腎陰         心運血    肝藏血    血之精華入腎陰

    右手【寸】肺【關】脾【腎】腎陽         肺運氣    脾生氣    腎之陽化精為氣

    男為陽  氣盛    故右手脈盛于左手脈

    女為陰  血盛    故左手脈盛于右手脈

    ——此為男女之常脈

    陽之要   在于能降    寸脈位于上【表】   陽位   當以收斂沉降為順     中取可得

    陽之要   在于能斂    尺脈位于下【里】   陰位   當以收斂固密為順     重取可得

    陽之要   在于能運  關脈位于中【中】   中位   當以鼓蕩滑暢為順     輕取可得

    簡言之   兩頭小   中間大——現代社會最佳之財富【能量】結構     謂之:橄欖形

    脈位之浮沉  可以四季【本質就是溫度的變化】以簡述之:

    —— 夏【輕觸即得 浮脈:熱則陽氣升散  熱證表證或夏季常脈之位】 脈體最大  洪

    —— 秋【稍重可得 氣漸降斂 熱漸退  秋季常脈】                 脈體稍小  濡

    —— 春【再重可得 氣漸升散 熱漸盛  春季常脈】                 脈體再小  弦

    —— 冬【沉按始得 沉脈:寒則陽氣降斂寒癥里證或冬季常脈之位】  脈體最小  細

    夏見秋冬春脈  為不及  熱病見秋冬春脈  為漸愈

    冬見春秋夏脈  為太過  寒病見春秋夏脈  為漸愈

    脈氣運行簡述————

    飲食之入,始于右關【脾胃】,主運化,可理解為賺錢部門,當最強【有力,脈位秋】為好。運化之物化為血液儲藏——土養木,肝主藏血,存錢部門,右關之脈【肝】,當最強【有力,脈位秋】為好。血之精華為精,下輸于腎陰——精血同源,主藏精,脈當最沉【有力,脈位冬】

    腎陰若水【能源】,腎陽若熱【能量】,水熱合為一體共存——陰陽互根互用。心腎同屬少陰,心念動,引發腎陽的點火,腎精化為氣血,循肝【左關】上行——水生木,至心【左寸】——木生火,心火炎炎,心為能源-能量轉化器,轉化能量供應全身。一條線路直上供應腦部——心主神明、經過肺【右寸】斂降;

    另一條線路直下腎陽,腎是皇宮,先天之本【右尺】,供養輸送能量到后天之本脾胃【右關】,脾胃屬土,土生金,能量供養輸送到肺【右寸】,與心路匯合。

    最后,金生水,肺【右寸】引導氣血能量輸送回歸到腎陰【左尺】,以肝作為運輸途徑。由此完成一個圈的循環。

    辨證運用——————

    首辨能量足不足    再辨能量是否收藏 【相火是否歸位  陽明降與否  升降調與否】

    能量足否   脈管之大小   有力無力而已   不必詳論

    相火者  根于腎   先發動于肝   故   相火不位者   肝脈必弦多兼緊有力【氣攻之象】 

    相火歸位兼能量充足者    肝脈雖弦    但有柔和節律之象 【猶將軍之不怒自威】

    但越用力下按  反彈之力越盛  【猶太極高手  表面柔和  內里剛勁  敵強我愈強】

    用陽者  寸脈必浮   相火不位者   寸脈亦浮【陽氣不斂上散故也】   如何區別?

    短時用陽者【說話  運動  用神等等】  短時靜養休息寸脈即可歸于收斂

    相火不位者【長期陽散  類于用陽】    短時靜養寸脈亦不會收斂

    相火根于腎   則相火不位者   尺脈多偏浮 【  腎水為母  肝木為子  子敗家揮霍不夠用   就必須調用母親的存款了】  

    若靜坐后  寸脈仍浮   即為陽明不降  相火不位 即可推斷:失眠多夢   情緒焦躁   眼干喉癢耳鳴——脈而知之

    寸脈浮  同時尺脈亦浮   相火不位即可確診無疑   尺脈浮為長期陽氣外散的確鑿證據

    左手尺脈【腎陰】無者   絕經  閉經  斷經   輕者  經量少

    右手尺脈【腎陽】無者   陽痿  性冷淡  不孕   流產  痛經  手足冰冷  抑郁癥  失憶癥  肌無力  尿頻

    其余根據所屬臟腑功能類推   至簡者  不論臟腑   但以陽虛諸證推斷即可

    有婦女右脈強于左脈  當作何論?

    服藥前  當辨證為用陽過度   不能收斂        寸尺多浮

    服藥后  當辨證為陽氣得助   加快運化中    寸尺多沉

    同時可見  兩手關脈最強  

    右關為脾胃  主能量吸收加強【脾主運化】  左關為肝脈  主能量收藏加強【肝主藏血】

    前提很重要     是否服藥    同樣的證   辨證意義完全不同教你中醫是怎么把脈的

    教你中醫是怎么把脈的 - 緣水禪心 -

    脈診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它是我國古代醫學家長期醫療實踐的經驗總結。《史記》中記載的春秋戰國時期的名醫扁鵲,便是以精于望、聞、問、切的方法特別是以脈診著名的。要有效地治療疾病,首先必須有正確的診斷。現代醫學利用科學技術的有關成就,診斷疾病的手段越來越多了。但在古代,醫生診病主要靠眼望、口問、耳聽、鼻聞、手摸等方法。這在古代世界許多國家幾乎都是這樣,而且各國都有自己豐富的經驗。我國古代醫學在診斷疾病方面采用的脈診,是一項獨特診法。脈診又叫切脈,是中醫“四診”(望、聞、問、切)之一,也是辨證論治的一種不可少的客觀依據。

    我們的手上,以枕后高骨為關脈,前面為寸,后為尺脈,然后浮,中,沉取,左手,寸脈主心,小腸,關脈主肝膽,尺脈主膀胱,腎右手,寸脈主肺與大腸,關脈脾胃,尺脈腎與命門。

    在寸,關,尺,上分寸為陽,尺為陰,浮為陽,沉為陰,這樣結合浮沉遲數,我們就可以對人體的陰陽,表里,寒熱,大致分清了。在結合有力,無力,有力為實,無力為虛,然后看脈形長短,長為有余,短為不足。這樣就可以把,陰陽表里,寒熱虛實分清了。最后結合部位,看所體現的脈,在臟器分部屬于何臟就可以斷病了。

    知道了這些,我們再把這些脈象再重新組合,因為臨床會有很多脈象組合在一起,如,浮遲,浮數,浮長,浮細,同樣,沉脈也是,沉短,沉而有力,沉數,都需要我們結合起來細細分析。

    舉個例子,如左寸沉短而無力,寸關平脈。

    首先,左寸主心,病位在心。短主不足,無力也主不足心脈不足會導致什么病呢,心的功能心主血,心的搏動輸送血液到全身,他的不足首先會導致腦供血不足,會出現頭暈,記憶力減退,健忘。全身無力,每天懶洋洋的。

    如左尺脈見沉數,沉主里證,主陰,數主熱證,在病位在腎與膀胱,那么就是腎與膀胱有熱,會出現小便黃,熱,手腳發熱,腰膝酸軟,盜汗等癥狀。

    再如,寸脈浮數,尺脈沉細,寸脈主陽,數 主熱,浮脈也主陽,尺為陰細為不足,結合起來就是陰虛不制陽,陽浮于上,這樣的病人必然會頭暈,用藥也可補陰潛陽為治。

    再一個就是,要多實踐,我們周圍有很多人,我們的朋友親人,我們都可以作為實習對象,每個人都有這個條件,多練才會出成績。我剛開始時,一天有時看幾十人, 看完之后對比一下,看哪對了哪錯了,總結,慢慢的就熟練了。診脈的時候一定要綜合分析,分部,分臟器,每個臟器的功能都是什么,出現了寒熱,表里,陰陽,虛實會有哪些毛病,另外也切莫持一診而診病,古人的四診合參是很有道理的。

    脈診最簡單 只需要分辨

    1 有力無力——辨陽氣足不足

    2 脈體大小——辨陰血足不足

    3 脈位浮沉——辨陽氣在表在里

    如此而已 就足夠辨證了

    脈浮:為陽氣在表攻邪(有力),或者陽氣不足(無力),或者夏天陽氣行表;

    脈沉:為陽氣在里攻邪(有力),或者陽氣不足(無力),或者冬天陽氣行里。

    脈浮而陽氣不足(無力)者,氣不收斂,發散在外;

    脈沉而陽氣不足(無力)者,氣不外散,能歸本位。

    辨證要點,其實就是:

    1 能量的多少(足不足);

    2 能量的方向(升或降)。

    和《萬病至簡論》所論六經實質是一致的

    上為總論 以下分論之————

    分者 分部以論:左手侯陰血 右手侯陽氣 或謂:左手侯能量的儲存 右手侯能量的制造

    左手【寸】心【關】肝【尺】腎陰 心運血 肝藏血 血之精華入腎陰

    右手【寸】肺【關】脾【腎】腎陽 肺運氣 脾生氣 腎之陽化精為氣

    男為陽 氣盛 故右手脈盛于左手脈

    女為陰 血盛 故左手脈盛于右手脈

    ——此為男女之常脈

    有婦女右脈強于左脈 當作何論?

    服藥前 當辨證為用陽過度 不能收斂 寸尺多浮

    服藥后 當辨證為陽氣得助 加快運化中 寸尺多沉

    同時可見 兩手關脈最強

    右關為脾胃 主能量吸收加強【脾主運化】

    左關為肝脈 主能量收藏加強【肝主藏血】

    前提很重要 是否服藥 同樣的證 辨證意義完全不同

    陽之要 在于能降 寸脈位于上【表】 陽位 當以收斂沉降為順 中取可得

    陽之要 在于能斂 尺脈位于下【里】 陰位 當以收斂固密為順 重取可得

    陽之要 在于能運 關脈位于中【中】 中位 當以鼓蕩滑暢為順 輕取可得

    簡言之 兩頭小 中間大——現代社會最佳之財富【能量】結構 謂之:橄欖形

    辨證運用——————

    首辨能量足不足 再辨能量是否收藏 【相火是否歸位 陽明降與否 升降調與否】

    能量足否 脈管之大小 有力無力而已 不必詳論

    相火者 根于腎 先發動于肝 故 相火不位者 肝脈必弦多兼緊有力【氣攻之象】

    相火歸位兼能量充足者 肝脈雖弦 但有柔和節律之象 【猶將軍之不怒自威】

    但越用力下按 反彈之力越盛 【猶太極高手 表面柔和 內里剛勁 敵強我愈強】

    用陽者 寸脈必浮 相火不位者 寸脈亦浮【陽氣不斂上散故也】 如何區別?

    短時用陽者【說話 運動 用神等等】 短時靜養休息寸脈即可歸于收斂

    相火不位者【長期陽散 類于用陽】 短時靜養寸脈亦不會收斂

    相火根于腎 則相火不位者 尺脈多偏浮 【 腎水為母 肝木為子 子敗家揮霍不夠用 就必須調用母親的存款了】

    若靜坐后 寸脈仍浮 即為陽明不降 相火不位 即可推斷:失眠多夢 情緒焦躁 眼干喉癢耳鳴——脈而知之

    寸脈浮 同時尺脈亦浮 相火不位即可確診無疑 尺脈浮為長期陽氣外散的確鑿證據

    左手尺脈【腎陰】無者 絕經 閉經 斷經 輕者 經量少

    右手尺脈【腎陽】無者 陽痿 性冷淡 不孕 流產 痛經 手足冰冷 抑郁癥 失憶癥 肌無力 尿頻

    其余根據所屬臟腑功能類推 至簡者 不論臟腑 但以陽虛諸證推斷即可。

    我們的手上,以枕后高骨為關脈,前面為寸,后為尺脈,然后浮,中,沉取,左手,寸脈主心,小腸,關脈主肝膽,尺脈主膀胱,腎右手,寸脈主肺與大腸,關脈脾胃,尺脈腎與命門。

    正常的脈象是什么,一個正常人一呼一吸4至,和緩均勻,即為有神,為常脈,其余即為病脈,當然也要考慮特殊人群,如老人脈略弦,小孩脈數,胖瘦,春夏秋冬,相信書里也不泛記載。

    知道了常脈,下一步就是要知道最基礎的4種脈象,即浮,沉,遲,數,浮脈輕輕搭手既得,沉脈需重按方得,小于4至的為遲脈,大于4次的為數脈。

    浮脈在人體主什么病呢,多主表證,沉脈主里證,遲脈主寒,數脈主熱,也有例外的,如浮脈,如果陰分虛極,陽亢于外,也現浮脈,且多浮而有力,多屬重病。

    在寸,關,尺,上分寸為陽,尺為陰,浮為陽,沉為陰,這樣結合浮沉遲數,我們就可以對人體的陰陽,表里,寒熱,大致分清了。在結合有力,無力,有力為實,無力為虛,然后看脈形長短,長為有余,短為不足。這樣就可以把,陰陽表里,寒熱虛實分清了。最后結合部位,看所體現的脈,在臟器分部屬于何臟就可以斷病了。

    知道了這些,我們再把這些脈象再重新組合,因為臨床會有很多脈象組合在一起,如,浮遲,浮數,浮長,浮細,同樣,沉脈也是,沉短,沉而有力,沉數,都需要我們結合起來細細分析。

    舉個例子,如左寸沉短而無力,寸關平脈。

    首先,左寸主心,病位在心。短主不足,無力也主不足心脈不足會導致什么病呢,心的功能心主血,心的搏動輸送血液到全身,他的不足首先會導致腦供血不足,會出現頭暈,記憶力減退,健忘。全身無力,每天懶洋洋的。

    如左尺脈見沉數,沉主里證,主陰,數主熱證,在病位在腎與膀胱,那么就是腎與膀胱有熱,會出現小便黃,熱,手腳發熱,腰膝酸軟,盜汗等癥狀。

    再如,寸脈浮數,尺脈沉細,寸脈主陽,數 主熱,浮脈也主陽,尺為陰細為不足,結合起來就是陰虛不制陽,陽浮于上,這樣的病人必然會頭暈,用藥也可補陰潛陽為治。

    再一個就是,要多實踐,我們周圍有很多人,我們的朋友親人,我們都可以作為實習對象,每個人都有這個條件,多練才會出成績。我剛開始時,一天有時看幾十人, 看完之后對比一下,看哪對了哪錯了,總結,慢慢的就熟練了。診脈的時候一定要綜合分析,分部,分臟器,每個臟器的功能都是什么,出現了寒熱,表里,陰陽,虛實會有哪些毛病,另外也切莫持一診而診病,古人的四診合參是很有道理的。

    再說就是生男生女的問題,書上說左手脈疾為男,反之為女,老師也這么講的,我的經驗是在40天左右時很準幾乎不差,過了4,5個月準確率就不那么高了,也就6,7成準吧,也許還要提高水平,

    把脈口訣

    浮脈:浮輕取,重按無,浮如木在水中浮,浮而有力多風熱,浮而無力是血虛。

    沉脈:沉重按,脈才顯,如石投水必下潛,沉而有力為冷痛,沉而無力是虛寒。

    遲脈:遲脈來,一息三,脈來極慢記心間,遲司臟病或多寒,虛實之間仔細研。

    數脈:數脈來,息六至,脈來快速用心記,浮沉虛實須分別,君相之火不同治。

    虛脈:虛脈形,皆無力,浮大而軟無根砥,脈虛身熱為中署,氣虛正虧身無力。

    實脈:實脈形,大而長,三候充實力最強,新病見實邪氣盛,久病見之病主殃。

    滑脈:滑脈狀,頗費猜,如盤走珠應指來,宿食痰熱胸中滿,女脈調時應有胎。

    澀脈:澀脈狀,刮竹形,細遲短滯似欲停,血少津枯氣血痹,女人非孕即無經。

    洪脈:洪滿指,似波瀾,來時雖盛去悠然,洪主病進邪氣盛,脹滿胃反治頗難。

    微脈:微如絲,按若無,欲絕非絕微脈呼,五勞六極諸虛病,猝病有生久難圖。

    緊脈:緊如索,是脈形,拘急彈指切如繩,寒傷內外病主痛,浮沉表里要分明。

    緩脈:緩四至,是脈形,從容和緩號為平,或因脾虛風濕病,是病非病仔細評。

    濡脈:濡脈形,浮柔細,水面浮棉弱無力,產后病中見猶可,平人無根須憂慮。

    弱脈:弱脈形,沉柔細,如棉在水力不濟,陽氣衰微精血虛,老人猶可少壯忌。

    長脈:長迢迢,過本位,指下按之柔為貴,長主心腎根本壯,長大急硬火之罪。

    短脈:短縮縮,喻如龜,藏頭縮尾脈中推,短主諸病皆難治,蓋因真元氣多虧。

    芤脈:芤脈形,中間空,芤脈按之軟如蔥,火犯陽經血上溢,熱傷陰絡下流紅。

    弦脈:弦脈形,脈挺然,弦脈端直似琴弦,弦應肝膽痰飲痛,大小單雙分輕重。

    散脈:散脈候,浮而亂,中候漸無按不見,產為生兆胎為墮,久病逢之魂欲斷。

    細脈:細脈候,細如線,沉取極細終不斷,憂勞過度氣血虧,濕邪郁結也常見。

    伏脈:伏脈狀,仔細求,下指推筋著骨頭,氣郁寒凝食內結,欲吐不吐邪閉由。

    動脈:動脈跳,數在關,無頭無尾豆形園,動脈主病痛與驚,少陰動甚妊子焉。

    革脈:革浮取,脈繃急,革脈形如按鼓皮,女人半產并崩漏,男子營虧或夢遺。

    牢脈:牢沉取,脈堅強,牢形實大合弦長,積聚內結寒疝痛,奔豚痃癖氣為殃。

    促脈:促脈數,時一止,如馬急行偶失蹄,炎炎火盛亡津液,喘嗽狂斑毒最急。

    結脈:結脈緩,時一止,結脈形狀記心里,疝瘕郁結寒氣盛,情志不遂也致之。

    代脈:代脈止,不即還,良久方來是真傳,久病見代病難治,孕者生兮癇者安。

    疾脈:疾脈來,躁而急,脈來一息七八至,亢陽無制真陰竭,喘促聲嘶病危矣。

    這個表豎著去記,橫著去用。

    春季脈稍弦,夏季脈稍洪,長夏脈稍緩,秋季脈稍浮,冬季脈稍沉。

    脈訣

    作者:崔嘉彥

    朝代:宋

    年份:公元1189年

    <目錄>

    <篇名>正文

    屬性:

    人身之脈 本乎榮衛 榮者陰血 衛者陽氣 榮行脈中 衛行脈外 脈不自行 隨氣而至 氣動脈應 陰陽之義 

    氣如橐 血如波瀾 血脈氣息 上下循環 十二經中 皆有動脈 手太陰經 可得而息 此經屬肺 上系吭嗌 

    脈之大會 息之出入 初持脈時 令仰其掌 掌后高骨 是謂關上 關前為陽 關后為陰 陽寸陰尺 先后推尋 

    寸關與尺 兩手各有 揣得高骨 上下左右 男女脈同 惟尺則異 陽弱陰盛 反此病至 調停自氣 呼吸定息 

    四至五至 平和之則 三至名遲 遲則為冷 六至為數 數即熱證 轉遲轉冷 轉數轉熱 在人消息 在人差別 

    遲數即得 即辨浮沉 浮表沉里 深淺酌斟 浮數表熱 遲數里熱 浮遲表虛 沉遲冷結 察其六部 的在何處 

    一部兩經 一臟一腑 左寸屬心 合于小腸 關為肝膽 尺腎膀胱 右寸主肺 大腸同條 關則脾胃 尺命三焦 

    不特臟腑 身亦主之 上下中央 三部分齊 寸候胸上 關候膈下 尺候于臍 直至跟踝 左脈候左 右脈候右 

    病隨所在 不病者否 浮沉遲數 有內外因 外因于天 內緣于人 天則陰陽 風雨晦明 人喜怒憂 思悲恐驚 

    外因之浮 則為表證 沉里遲寒 數則熱盛 內因浮脈 虛風所為 沉氣遲冷 數躁何疑 表里寒熱 風氣冷燥 

    辨內外因 脈證參考 浮沉之脈 亦有當然 浮為心肺 沉屬腎肝 脾者中州 浮沉之問 肺重三菽 皮毛相得 

    六菽為心 得之血脈 脾九菽重 得于肌肉 肝與筋平 重十二菽 惟有腎脈 獨沉之極 按之至骨 舉指來疾 

    脈理浩繁 總括于四 六難七難 專衍其義 析而言之 七表八里 又有九道 其名乃備 浮而無力 是名芤脈 

    有力為洪 形狀可識 沉而有力 其脈為實 無力微弱 伏則沉極 脈遲有力 滑而流利 無力緩澀 退同一例 

    數而有力 脈名為緊 小緊為弦 疑似宜審 合則為四 離為七八 天機之秘 神授之訣 舉之有余 按之不足 

    泛泛浮浮 如水漂木 芤脈何似 絕類慈蔥 指下成窟 有邊無中 滑脈如珠 往來轉旋 舉按皆盛 實脈則然 

    弦如張弦 緊如細線 洪較之浮 大而力健 隱隱約約 微渺難尋 舉無按有 便指為沉 似遲不遲 是謂之緩 

    如雨沾沙 澀難而短 遲則極緩 伏按至骨 濡則軟軟 弱則忽忽 既知七表 又知八里 九道之形 不可不記 

    諸家九道 互有去取 不可相無 可以相有 過于本位 相引曰長 短則不及 來去乖張 形大力薄 其虛可知 

    促結俱止 促數結遲 代止不然 止難回之 三脈皆止 當審毫厘 牢比弦緊 轉堅轉勁 動則動搖 厥厥不定 

    細如一線 小而有力 弦大虛芤 脈曰改革 渙漫不收 其脈為散 急疾曰數 脈最易見 即脈求病 病無不明 

    病參之脈 可決死生 然有應病 有不相應 此最宜詳 不可執定 人安脈病 是曰行尸 人病脈和 可保無危 

    中風脈浮 滑兼痰氣 其或沉滑 勿以風治 或浮或沉 而微而虛 扶危溫痰 風未可疏 寒中太陽 浮緊而澀 

    及傳而變 各狀難悉 陽明則長 少陽則弦 太陰入里 遲沉必兼 及入少陰 其脈遂緊 厥陰熱深 脈伏厥冷 

    在陽當汗 次利小便 表解里病 其脈實堅 此其大略 治法之正 至于大法 自有仲景 傷寒有五 脈非一端 

    陰陽俱盛 緊澀者寒 陽浮而滑 陰濡而弱 此名中風 勿用寒藥 陽濡而弱 陰小而急 此非風寒 乃濕溫病 

    陰陽俱盛 病熱之極 浮之而滑 沉之散澀 惟有溫病 脈散諸經 各隨所在 不可指名 暑傷于氣 所以脈虛 

    弦細芤遲 體狀無余 或澀或細 或濡或緩 是皆中濕 可得而斷 瘧脈自弦 弦遲多寒 弦數多熱 隨時變遷 

    風寒濕氣 合而為痹 浮澀而緊 三脈乃備 香港腳之脈 其狀有四 浮弦為風 濡弱濕氣 遲澀因寒 洪數熱郁 

    風汗濕溫 熱下寒熨 腰痛之脈 皆沉而弦 兼浮者風 兼緊者寒 濡細則濕 實則閃肭 指下既明 治斯不忒 

    尺脈虛弱 緩澀而緊 病為足痛 或者痿病 澀則無血 厥寒為甚 尺微無陰 下痢逆冷 熱厥脈伏 時或而數 

    便秘必難 治不可錯 疝脈弦急 積聚在里 牢急者生 弱急者死 沉遲浮澀 疝瘕寒痛 痛甚則伏 或細或動 

    風寒暑濕 氣郁生涎 下虛上實 皆暈而眩 風浮寒緊 濕細暑虛 涎弦而滑 虛脈則無 治眩暈法 尤當審諦 

    先理痰氣 次隨證治 滑數為嘔 代者霍亂 微滑者生 澀數兇斷 偏弦為飲 或沉弦滑 或結或伏 痰飲中節 

    咳嗽所因 浮風緊寒 數熱細濕 房勞澀難 右關濡者 飲食傷脾 左關弦短 疲極肝衰 浮短肺傷 法當咳嗽 

    五臟之嗽 各視本部 浮緊虛寒 沉數實熱 洪滑多痰 弦澀少血 形盛脈細 不足以息 沉少伏匿 皆是死脈 

    惟有浮大 而嗽者生 外證內脈 參考秤停 下手脈沉 便知是氣 沉極則伏 澀弱難治 其或沉滑 氣兼痰飲 

    沉弦細動 皆氣痛證 心痛在寸 腹痛在關 下部在尺 脈象顯然 心中驚悸 脈必代結 飲食之悸 沉伏動滑 

    癲癇之脈 浮洪大長 滑大堅疾 痰蓄心狂 乍大乍小 乍長乍短 此皆邪脈 神志昏亂 汗脈浮虛 或澀或濡 

    軟散洪大 渴飲無余 遺精白濁 當驗于尺 結芤動緊 二證之的 鼻頭色黃 小便必難 脈浮弦澀 為不小便 

    便血則芤 數則赤黃 實脈癃閉 熱在膀胱 諸證失血 皆見芤脈 隨其上下 以驗所出 大凡失血 脈貴沉細 

    設見浮大 后必難治 水腫之證 有陰有陽 察脈觀色 問證須詳 陰脈沉遲 其色青白 不渴而瀉 小便清澀 

    脈或沉數 色赤而黃 燥屎赤溺 兼渴為陽 脹滿脈弦 脾制于肝 洪數熱脹 遲弱陰寒 浮為虛滿 緊則中實 

    浮則可治 虛則危急 胸痞脈滑 為有痰結 弦伏亦痞 澀則氣劣 肝積肥氣 弦細青色 心為伏梁 沉芤色赤 

    脾積痞氣 浮大而長 其色脾土 中央之黃 肺積息賁 浮毛色白 奔豚屬腎 沉急面黑 五臟為積 六腑為聚 

    積在本位 聚無定處 緊浮牢    小而沉實 或結或伏 為聚為積 實強者生 沉小者死 生死之別 病同脈異 

    氣口緊盛 為傷于食 食不消化 浮滑而疾 滑而不勻 必是吐瀉 霍亂之候 脈代勿訝 夏月泄瀉 脈應暑濕 

    洪而數溲 脈必虛極 治暑溫瀉 分其小便 虛脫固腸 罔或不痊 無 不痢 脈宜滑大 浮弦急死 沉細無害 

    五疽實熱 脈必洪數 如或微澀 證其虛弱 骨蒸勞熱 脈數而虛 熱而澀小 必殞其 如汗加咳 非藥可除 

    頭痛陽弦 浮風緊寒 風熱洪數 溫細而堅 氣虛頭痛 雖弦必澀 痰厥則滑 腎厥堅實 癰疽浮數 惡寒發熱 

    若有痛處 癰疽所發 脈數發熱 而疼者陽 不數不熱 不疼陰瘡 發癰之脈 弦洪相搏 細沉而滑 肺肝俱數 

    寸數而實 肺癰已成 寸數虛澀 肺痿之形 肺癰色白 脈宜短澀 死者浮大 不白而赤 腸癰難知 滑數可推 

    數而不熱 腸癰何疑 遲緊未膿 下以平之 洪數膿成 不下為宜 陰搏于下 陽別于上 血氣和調 有子之象 

    手之少陰 其脈動甚 尺按不絕 沉為有孕 少陰屬心 心主血脈 骨為胞門 脈應于尺 或寸脈微 關滑尺數 

    往來流利 如雀之啄 或診三部 浮沉一止 或平而虛 當問月水 男女之別 以左右取 左疾為男 右疾為女 

    沉實在右 浮大在右 右女左男 可以為    離經六至 沉細而滑 陣痛連腰 胎實時脫 血瘕弦急 而大者生 

    虛小弱者 即見死形 半產漏下 革脈主之 弱即血耗 立見傾危 診小兒脈 浮沉為先 浮表沉里 便知其源 

    大小滑澀 虛實遲 容根據脈形 以審證治 大凡婦人 及夫嬰稚 病同丈人 脈即同例 惟有婦人 胎產血氣 

    小兒驚疳 變蒸等類 各有方法 與丈夫異 要知婦孺 貴識證形 問始之詳 脈難盡憑 望聞問切 神圣工巧 

    愚者脈脈 明者了了 病脈診法 大略如斯 若乃持脈 猶所當知 謂如春弦 夏名鉤脈 秋則為毛 冬則為石 

    實強大過 病見于外 虛微不及 病決在內 四脈各異 四時各論 皆以胃氣 而為之本 胃氣者何 脈之中和 

    過與不及 皆是偏頗 春主肝木 夏主心火 脾土乘旺 則在長夏 秋主肺金 冬主腎水 五臟脈象 與五運配 

    肝脈弦長 厭匕聶匕 指下尋之 如循揄葉 益堅而滑 如循長竿 是謂太過 受病于肝 急如張弦 又如循刀 

    如按琴瑟 肝死之應 浮大如散 心和且安 累匕如環 如循瑯    病則益數 如雞舉足 死操帶鉤 后踞前曲 

    浮澀而短 藹匕如蓋 此肺之平 按之益大 病如循羽 不下不上 死則消索 吹毛 匕   沉濡而滑 腎乎則若 

    上大下銳 滑如雀啄 腎之病脈 啄啄連屬 連屬之中 然而微曲 來如解索 去如彈石 已死之腎 在人審識 

    脾者中州 平和不見 然亦可察 中大而緩 來如雀啄 如滴漏水 脾臟之衰 脈乃見此 又有肥瘦 修長侏儒 

    肥沉瘦浮 短促長疏 各分診法 不可一途 難盡者意 難窮者理 得之于心 應之于指 勉旃小子 日誦瑯瑯 

    造道之玄 

    脈象口訣歌

    脈理兮,用心細,三法四中要熟記。人脈難,需勤理,察形辨象非容易,浮沉遲數力為中,擴充各脈真消息,此理需明未診前,免之新醫,吃脈記,經為一貫用心機,指下回聲診妙記。

    浮脈:輕尋有、按無有,浮脈漂然肉上游,水帆木浮未定向,浮脈中間仔細究,有力惡風見表實,無神無力指虛浮,浮脈里有七瓣(浮緊、浮緩、浮滑、浮數、、浮遲、浮虛、浮洪),其中理性要經驗。

    洪脈:洪脈滿指波濤似,來時力狀去自然。脈洪陽盛雖夏旺,非是火盛治災凡。

    實脈:實畢畢更屬長,舉按充實力最強,新病逢時是火盛,久病逢時或氣痛。

    長脈:長脈直過本位前,迢迢自弱類長桿,心腎身強氣本狀,實脈相聯似劍長。

    短脈:短脈象形似龜,藏頭露尾脈中筋,寸尺可憑關不診,澀微動結似相隨,主病逢之為難治,概似真元氣多虧。

    芤脈:兩邊實中間空,芤形脈似軟如蔥,寸陽見芤血上溢,芤現遲脈下流紅,芤形浮細須輕診,睡眠浮脈像得診,氣血傷耗精神損,自汗陽虛骨蒸深。

    散脈:散脈形浮無沉候,如尋至數拘不定,滿指散亂似揚先,按之分散難歸整,產是生早胎為墮,久病脈散必喪命。

    沉脈:沉脈壯重迎指,如石投水往下沉,按之無力真元弱,有力為痛滯氣侵,中寒其脈均沉類,沉緊、沉滑、沉弦、沉細、沉數、沉遲、沉微,數頭機關勿誤人。

    微脈:細微小至如弦,沉而極細最不斷,春夏少年均不宜,春冬老弱確為善。

    伏脈:沉之深,伏脈游,下指推筋靠骨求,真氣不行癥痞結,脈喪瀉之不出頭。

    弱脈:沉細軟綿似弱脈,輕尋無板重采知,元氣耗損精血虛,少年可慮白頭矣。

    虛脈:虛脈舉指遲大軟,按之無力又空洞,精神氣血都傷損,病因虛法,汗多中。

    牢脈:沉而伏力很強,牢形實大和弦長,勞傷微疾真精損,氣喘腹疝,七情傷。

    革脈:革脈肢體自浮急,象診真似按鼓皮,女人半產并崩漏,男子血虛或“夢遺”。

    遲脈:尋肉內至來三,來往極慢微遲脈,浮遲表寒是表證,沉遲里冷必定見。緩、結、代、澀居遲類,不究詳細莫輕談。

    緩脈:緩四至通不偏,和風楊柳裊自然,欲從脈里求神氣,只在從容和緩間,緩遲氣血皆傷損,和緩從容為氣安。

    結脈:緩一指復又來,結脈肢體記在懷,悲慮積中成郁結,五芤交攻為痞災。(五芤:氣、血、痰、飲、食)

    代脈:緩之不能隨手知,良久方來是代脈,代是氣衰兇且甚,妊娠奉同生機存。

    澀脈:脈道澀難疏通,細遲短散何成形,來往濕滯似刮竹,病蠶食葉慢又難,思虛交愁里積久,不但損血又傷精。

    數脈:來往速數脈形,一息六至仔細憑,數脈屬陽熱可知,只把虛實火來醫,實要涼瀉虛溫補,肺病秋深卻畏之。急、緊、弦、滑、動、促都從數脈安排定。

    疾脈:快過數者脈名疾,載陽又可陽兇升。

    緊脈:數又弦疾和成緊,舉如轉索切繩形。浮緊表寒身體痛,沉緊逢見腹疼痛。

    弦脈:舉迎手按不轉,弦長端直若絲弦,受病輕重如何認,指在弦上軟硬看。

    滑脈:滑脈如珠滾滾來,往來流利卻還前,停食痰氣胸中瘀,婦女滑緩定是胎。

    動脈:動脈搖搖數在關,沒頭沒尾豆形圈,動主驚悸心空虛,汗出發熱陰陽參。

    促脈:數又止促脈乎,進必無生退可生,促脈三焦火焱盛,原因有五細推求。血、氣、痰、食、飲停留一種治病由。

    濡脈:浮取極不力,按之隨手又空空,主病血虛陽虛癥,汗多夜間骨熱蒸。憑脈驗證如明鏡,學者用心都精通。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清国产MV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精品一卡2卡3卡4卡|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V在线观看| 人妻大战黑人白浆狂泄|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226114| 狠狠做五月深爱婷婷伊人| 无码H黄肉3D动漫在线观看| 亚洲最大日韩精品一区| 色一乱一伦一图一区二区精品| 在线涩涩免费观看国产精品| 又爽又黄又无遮挡的激情视频| 亚洲精品爆乳一区二区H| 漂亮人妻中文字幕丝袜| 日日摸夜夜添无码AVA片| 強壮公弄得我次次高潮A片 | 人妻少妇精品视中文字幕国语| 无码人妻斩一区二区三区|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二区 | 国内少妇偷人精品免费| 69久久夜色精品国产69| 亚洲人成小说网站色在线| 精品玖玖玖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自在拍首页视频8| 中文字幕AV无码人妻| 欧美熟妇性XXXX欧美熟人多毛| 性奴sm虐辱暴力视频网站| 少妇富婆高级按摩出水高潮| 国产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专区不卡| 成人网站免费观看永久视频下载|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综合| 成人无码午夜在线观看| 国产另类ts人妖一区二区| 精品熟女少妇AV免费观看| 日本一高清二区视频久二区| 国产另类ts人妖一区二区| 欧美性色欧美A在线图片| 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九月天| 亚洲精品免费一二三区| 天天夜碰日日摸日日澡| 中文字幕AV无码一二三区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