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爬樓梯是一種很好的無氧健身和有氧健身有機結合的運動,有氧健身對改善心血管健康有所幫助,而無氧健身則能夠起到增加力量、塑造體型的作用。從塑型的角度來說,主要是對下肢起作用,但最根本的目的是,保持機體荷爾蒙的平衡,從而提高新陳代謝的速率,再結合均衡飲食,最終達到永久減肥的目的。 如果每天都爬樓梯的話,要看你的健身強度了,一般來說,每周進行消耗約2000熱卡的健身,機體將達到一個長壽的水平,健身對身體最大的裨益是一周進行消耗約3500熱卡的運動。
有人測試將一位體重150斤的男性數據指標輸入電腦后,采用每天登樓梯的健身方式,每天上下樓梯各20分鐘,電腦里立即計算出其能量消耗量為202.25千卡。
由于工作的繁忙和生活節奏的加快,許多人因此而放棄了鍛煉。可是爬樓梯倒是項新的健美鍛煉形式。尤其是人過中年,由于活動相對減少,如能經常上下樓梯則可增強冠狀動脈的血流量,有助于預防冠心病的發生。
說起來,爬樓梯時其身子勢必略須前俯,包括手的擺動、跨步,從而能夠增強下肢肌肉和韌帶的力量,保持下腳關節的靈活性,且能增強內臟功能。每當爬樓梯時其呼吸頻率和脈搏次數無疑會加快,這對增強人體的呼吸,加強心臟、血管系統的機能皆有極好促進作用。
豈不知,美國自1978年以來,每年都要在紐約高449米共102層的摩天大樓――帝國大廈舉辦爬樓梯比賽,連62歲的老人都樂意參加。其最佳成績已列入了吉尼斯世界紀錄。也難怪在國外早有人將爬樓梯的有益活動稱之為"運動之王"呢。
據運動醫學家的測定,人每登高1米所消耗的熱量,相當于散步走28米。其所消耗的能量是靜坐時的10倍、走路的5倍、跑步時的1.8倍、游泳時的2倍、打乒乓球的1.3倍、打網球時的1.4倍。如果沿著6層樓的樓梯上下跑2-3趟,則相當于平地慢跑800-1500米的運動量。
由此可見,爬樓梯運動強度較大。只不過爬樓梯鍛煉貴在持之以恒,方可收到成效。爬樓梯猶如登山活動確具有極好的健身作用,假如能夠做到經常從事登山活動,那應該說是很幸運的。然而并非人人都具有這種優越鍛煉條件。可是您若有幸喬遷新樓后,即可體驗到住高樓、爬樓梯,果然是居家過日子的簡便鍛煉方法。有趣的是,老人每登一級樓梯可延長預期壽命4秒鐘。如果上年紀的人每星期登5000級樓梯,抑或每日登714級,相當于在6層高的樓房上下3次,這么一來每再多活30年就可多延長生命一年。無怪乎世界各國近年來很快興起了"爬樓梯熱"。
對女子來說要想使身材變得苗條起來,那么爬樓梯乃是一項簡便便可行的減肥之舉。一位40千克體重的婦女,上10分鐘的樓梯所消耗的熱量為200熱卡,下樓梯所消耗的熱卡剛為上樓梯的1/3.平時上樓梯所消耗的熱量要比通常散步多4倍,比晨跑鍛煉還多29%。一位體型較胖的婦女,要是住在三樓上,每天堅持步行上、下樓5-6次的話,那么一年之內其體重便可減輕3千克。看來,爬樓梯對防治肥胖亦有所助益。
一位美國女士每天總是驅車到汽車修理廠上班。而且一到地點接著就上電梯,從未到車間以外任何地方。后來,她為了想方設法補救運動不足的缺陷,開始自覺從工作間下面的兩層離開電梯,這樣每天早上和中午都能堅持爬樓梯走完其余的路程,想不到最后她終于收到了滿意的減肥、增美、健體的預期效果。可見對肥胖者來說,爬樓梯的確是一項明智之舉。
 爬樓梯
爬樓梯可以在室內或室外進行,城市居民可以利用高樓建筑物內的樓梯進行運動鍛煉;而農村居住平房的群眾,因缺少樓梯則不能做此項運動。
1.運動特點 (1)對運動場地要求簡單,有樓梯就可以進行,安全性高。 (2)室外樓梯視野好、光線佳、寬敞,應為老年首選場地。 (3)跑樓梯是連續性運動,不需要特殊技能,運動的部位主要是雙下肢。 2. 生理作用 (1)提高心血管功能,強壯心肌,增強心肌收縮力和心臟冠狀動脈系統的供血能力,改善心肌血液循環,防治冠心病。 (2)改善下肢大血管壁的彈性,增強下肢靜脈瓣膜的功能,對下肢靜脈曲張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3)提高肺功能,增加肺活量,改善肺組織彈性,提高肺血氣交換效率,進而提高血氧飽和度,促進全身的新陳代謝。 (4)發展下肢肌肉力量,強壯骨骼,促進骨組織的新陳代謝,防治骨質疏松癥。 (5)提高膝關節部位軟組織的韌性,增加膝關節面軟夠的抗摩擦力和抗壓力。如果運動量過大,會相應加大膝關節面軟骨的磨損。 3.注意事項 (1)跑樓梯運動時膝關節部位承受負荷較大,有膝關節部位損傷和疾病的人不宜參加此項運動,否則不利于傷病的康復。 (2)上下樓梯要把握好節奏,速度不能過快,以防止摔倒。適宜的速度應控制在20~50階梯/分鐘,體力好的人和年輕人可以速度快些,體力虛弱的人和老年人可以速度慢些。運動中根據體能情況及時停下來休息,防治疲勞過度。 (3)根據體能和下肢力量,可以一步一階梯或一步數階梯運動,階梯的高度14~15厘米為宜,運動時間控制在5~10分鐘以內。 (4)初試-跑樓梯運動者的身體協調性和運動節奏還沒有掌握,應手扶護欄進行運動;經一個時期的鍛煉,掌握技巧后再脫離護欄進行運動。 4.適宜人群 適宜能完成動作的所有人群,但患有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疾病的人不能參加此項運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