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話唐人近體詩(二)
1.唐有近體的仄韻詩嗎? 甲. 王力先生云:”近體詩是以押平韻為原則的,所以凡用仄韻的詩一般都是古風,仄韻律絕是極其罕見的例外”。 雨夢按:”凡用仄韻的詩一般都是古風”,既云一般,故有例外。(只是先生太懶,就說先生發動學生在全唐詩找孤平句,先云絕無,后改口僅一二例,而事實絕非如此.)近日查[萬首唐人絕句],仄韻達七百余首,(一至十卷 五言合計 2724首 其中仄韻詩485首 十一至四十卷 七言合計 7786首 其中仄韻詩240首 )豈能說仄韻律絕是極其罕見的例外?先生大儒也,自是明白,故言”凡用仄韻的詩一般都是古風”,然不知從何人不明白起,將”一般”誤解作”一律”,竟將先生認為的”例外”均打入古風.更有信口開河者將其劃入古絕,古律,樂府。能讓先生瞑目乎? 乙, 百度百科:近體詩-特點 最基本的格律包括:字數、句數、平仄、押韻和對仗(絕句不要求對仗)幾個方面,主要有三點: 1、每句必須平仄相間,同聯的兩句必須平仄相對,聯與聯之間必須平仄相粘,即“句內相間,聯內相對,聯間相粘”; 2、除首尾二聯外,中間幾聯必須對仗; 雨夢按:前不該省”律詩”二字 3、一般來說,詩韻必須押同部到底的平聲韻。 雨夢按:既云一般,復云必須,前后矛盾也。 丙, 搜搜百科:近體詩 【近體詩】亦稱“今體詩”。詩體名。唐代形成的律詩和絕詩的通稱,同古體詩相對而言。句數、字數和平仄、用韻等都有嚴格規定。 2、除首尾二聯外,必須要對仗; 3、一韻到底的平聲韻。 雨夢按:[搜搜百科]一言斷定,未免武斷。 丁, 互動百科:近體詩 ,又叫今體詩(“近”和“今”都是就唐代而言的),講求嚴格的格律。是唐代形成的律詩和絕句的通稱,句數、字數和平仄、用韻等都有比較嚴格的規定。近體詩從句式上說有五言、七言之分;從篇幅上說有律詩、絕句兩種。律詩分五律、七律兩種。全詩共四聯,頭兩句叫首聯,三、四句叫頷聯,五、六句叫頸聯,七、八句叫尾聯。中間兩聯要求對仗。二、四、六、八句尾要押韻,通常押平聲韻。 雨夢按:通常押平聲韻。言外有不通常的.這樣表達是無懈可擊的 戊. 仄韻近體詩是當前我國學術界尚未引起注意的領域。本文提出研究仄韻近體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五言仄韻近體詩產生于六朝、七言仄韻近體詩產生于唐代,擬出五、七言仄韻近體詩的四種平仄格式,說明仄韻近體詩拗救的原則和方法以及押韻、對仗的規則,展望. 雨夢按:想是好教材,可惜我等電腦掃盲級的打不開,難以窺其奧妙。但可以肯定的是屬于仄韻近體的力挺派。 己. 洛橋晚望——孟郊 關于仄韻律詩是否屬于律詩范疇,是個嶄新課題。既往有關詩詞理論著作中,很少有關于仄韻詩律的專論。有的則將凡押仄韻的五絕和七絕,統通歸入古風類,而不屬律詩。 我以為,這從理論到創作實踐上都講不通。 先從理論角度看,我以為,有律可循之詩即為律詩。詩詞理論來源于詩詞創作實踐。唐律是根據大量詩作,對其字數、用韻方式、句型、結構以及對偶等五個方面要素加以歸納和總結而形成的。即:唐律皆屬“齊言詩”,或五言或七言或六言,句數和字數有定;須押同部之韻并一韻到底;句式要求“一句之內平仄交錯”;結構規律為“兩句之間平仄相對,兩聯之間平仄相粘”;絕句可無對偶,而五律和七律則中間二聯以對偶為常。 這五個要素中,認定是否律詩的起碼條件,關鍵在于所用是否律句、結構組合是否合乎粘對規則、是否一韻到底。那么,完全采用律句、并按粘對規則組合、且一韻到底,只是韻腳由平變仄的詩作,何以便非律詩?宋詞有平韻仄韻不同體式和韻格,律詩中有平韻和仄韻的不同韻格存在,也是理所當然。 詩詞理論絕非任人設想的東西,是創作實踐的產物。既往,所以把仄韻律詩一概打入古風行列,主要原因是,合乎律詩規范的仄韻律詩之作,較平韻者少得多,典型代表佳作更少。但再少也是客觀存在。
雨夢按:頗贊成先生觀點.但不能排除變格詩.
如李杜等的順風體,
《登金陵鳳凰臺》李白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
《詠懷古跡·其二》杜甫 王維等的折腰體,例:
雨夢按:上錄為唐詩三百首中的折腰體律絕。
以及如華夏戎狄先生說的廣義律絕。
《送孟浩然之廣陵》 作者: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從網上搜得仄韻律詩:
例1:《關山月》崔融 月生西海上,氣逐邊風壯.
萬里渡關山,蒼茫非一狀. 漢兵開郡國,胡馬窺亭障. 夜夜聞悲笳,征人起南望. 例2:《丁香》杜甫
例7:《閑步》 韓偓
雨夢按:除例1例2外,其它只能算是廣義仄律.唐詩中究竟有多少仄律呢?全唐詩浩如煙海,要查實在是勞神費力的事.倒是希望那些講授文學的學院組織學生分卷查閱,網絡發達,學生于電腦皆駕輕就熟,實非難事。
2.什么是仄韻近體詩? 個人認為: 甲:凡符合平仄對粘規律和對仗要求的仄韻詩均可稱作仄韻正格近體詩; 乙:凡基本符合平仄對粘規律和對仗要求,和別體要求的仄韻詩均可稱作仄韻別體近體詩; 丙:基本由律句組成,但不盡符甲乙要求的可稱作仄韻廣義近體詩。 正格近體詩其格式如下 仄韻七絕 平起仄收式 廚煙半逐白云飛,當晝老僧來灌頂。
平起入韻,尾句押鄰韻 平起平收式
舟行懷閻士和 皎然 二月湖南春草遍,橫山渡口花如霰。 相思一日在孤舟,空見歸云兩三片。
夜巖謠 施肩吾 獅子座中香已發,西方佛偈南僧說. 惠風吹盡六條塵,清凈水中初見月.
仄起入韻,說字押鄰韻
羅袖動香香不已,紅蕖褭褭秋煙里。 倒想不到,我們的楊美人留下了這么純正的仄韻七絕,首句還符合所渭孤仄拗救哩.(即首句的第一字應仄而平,第三字應平改仄救拗) 仄起平收式 仄起平收式:
仄韻五絕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駐馬欲分襟,清寒御溝上。
前山景氣佳,獨往還惆悵。 仄起仄收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 河伯憐嬌態,馮夷要姝妓。 寄言游戲人,莫弄黃河水. 石宮秋氣清,清氣宜山谷。 落計逐霜風,幽人愛松竹。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新家孟城口,古木余衰柳。 來者復為誰,空悲昔人有。 班婕妤三首其一王 維 (首句不入韻) 玉窗螢影度,金殿人聲絕。 秋夜守羅帷,孤燈耿不滅。 月生西海上,氣逐邊風壯. 萬里渡關山,蒼茫非一狀. 漢兵開郡國,胡馬窺亭障. 夜夜聞悲笳,征人起南望.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四)當首句仄收時,可以不入韻,也可以押鄰韻。 (五)正格近體詩可平可仄遵循135不論,246分明.只是和平韻詩不同,強調仄音了。 小結:唐人仄韻近體詩不可否認其存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