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古稱長安,地處關中平原,渭水之濱,是我國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文化悠久,古跡繁多。20世紀的60年代,一個以趙望云、石魯為代表的西安美術團體,在北京等地組織了一次巡回展,他們以表現黃土高原古樸倔強為特征的山水畫和表現勤勞淳樸的陜北農民形象的人物畫,在中國畫壇引起轟動,人稱“長安畫派”。
其主要創始人有石魯、趙望云,重要畫家還有何海霞、方濟眾、黃胄等人。他們自40年代就生活在陜西,并從事藝術創作。他們的繪畫題材以山水、人物為主,兼及花鳥,作品多描繪西北,特別是陜西地區的自然風光和風土人情,其中尤鐘情于陜北黃土高原的山山水水。在創作手法上,他們致力于中國畫的繼承與創新,以巧妙的構思和蒼厚質樸的筆墨,表現渾樸蒼茫的西北風光,在當時的中國畫壇上產生了極大反響。之后“文化大革命”爆發,中斷創作。80年代以后,在長安畫派老一代畫家創作的基礎上,又涌現出新的一代,如劉文西、王子武、催振寬、王寶生、徐義生、王西京、王有政、王金嶺、苗重安、羅平安、趙振川等,他們在題材內容的開拓和表現形式的創新中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陜西曾在中國歷史上涌現出不少杰出的大畫家,尤其是唐代畫壇出現了一批像閻立本、張萱、韓干等陜西籍代表性畫家,并把中國繪畫推向高潮。長安畫派元老趙望云,石魯,蔡鶴汀、蔡鶴洲兄弟,工筆畫家鄭乃光,安徽的王子云,北京的何海霞,河南的康師堯,黃胄、方濟眾、羅銘以及劉文西、王寶生、王子武、王西京、王金嶺、王有政、催振寬、苗重安等陜西近現代書畫家,陣容強大、精益求精,使得陜西畫壇空前活躍。京津畫派、海上畫派、新金陵畫派,長安畫派及嶺南畫派,中國畫壇的五大畫派,交映生輝。
長安畫派是國畫現代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其中主要畫家20世紀中后期居住在西安(古稱長安)一帶,因而得名。長安畫派初起于1940年代的趙望云,60年代后石魯等將其進一步發揚光大。流派中的知名大師還有何海霞、黃胄、方濟眾、鄭乃耶、徐庶之、康師堯等以及當代的趙振川、王子武、王西京、催振寬、王寶生、徐義生、王金嶺、王有政、羅平安、苗重安、江文湛等。其風格或氣勢磅礴、或者雄渾厚重,或生動活潑。在20世紀后期曾名滿天下,其作品受到強烈追捧。
眾所周知,1977年和1982年,趙望云、石魯兩位繪畫大師過早辭世,風火中國畫壇二十年的長安畫派漸呈由盛至衰的態勢。不幸的是長安畫派第二代掌門人方濟眾也于1987年英年早逝,畫派頓時群龍無首,加之畫派的精英紛紛南下北上,長安畫派幾乎到了強弩之末。后來,黃胄、何海霞、徐庶之三位大師相繼與世長辭,畫派出現了青黃不接的景象。但長安畫派一路走到今天,大旗并未倒下,趙振川、王子武、王西京、王金嶺、羅平安、苗重安、崔振寬、王寶生、徐義生、江文湛等一大批中青年畫家活躍陜西畫壇,他們繼承發揚“長安畫派”的優良傳統,立足黃土,扎根生活,反映現實,憑籍著深厚的文化積淀,濃郁的鄉土風情,以新的審美情懷和語言方式,構成了鮮明的藝術風貌。
長安畫派的創始人趙望云、石魯,其成員還有方濟眾、何海霞等人。長安畫派:中國畫現代畫派之一,建國初,由長安畫家或寄居在長安一派的畫家趙望云、石魯、何海霞、方濟眾、康師堯、黃胄、羅銘、劉文西、王子武、王西京、王金嶺、王有政、催振寬、王寶生、徐義生、趙振川、苗重安、羅平安,等,一反清末,民國年間中國畫壇摹古不化之風,大膽走向生活,大量寫生創作,給當時較為死沉的中國畫注入了新感覺。形成陜北風味特殊畫風。
目前,“長安畫派”畫家中石魯和何海霞的作品價格最為堅挺。以石魯為例,由于石魯的作品個性強烈、風格鮮明,他的作品在上個世紀80年代就受到海內外藏家的青睞和追捧。1989年他的《峨嵋積雪》在蘇富比拍賣中以165萬港元成交,創下當時石魯作品海外最高成交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