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煙穴,中指肚下就是 。 能緩解煙癮,改變煙口味,煙癮來時掐掐有暫時緩解效果。適合不抽煙場合。 ——針灸匠張寶旬 足跟痛的特效按摩點,經常按摩三分鐘,可以緩解足跟痛。足跟痛早期可以治愈。足跟痛時在標記出找最痛點按摩,用牙簽壓迫效果更快。 ——針灸匠張寶旬 通乳妙穴,缺乳少乳讓嬰兒全家焦慮的事,在現在奶粉這么不靠譜的時代,那就是給孩子斷糧了。下邊這個穴位下來手術臺就要開掐有很大好處,晚幾天也可以,長掐多掐,乳通也會足,可以嘗試。 ——針灸匠張寶旬 咽部不適,比如疼干癢異物感都可以按摩此處一站式解決,效果很不錯的,給各位辛苦在教學教課老師們的禮物。 ——針灸匠張寶旬 眼睛干澀或者見風流淚,用上面圖的穴位,對流淚效果快,對干澀要按摩一會兒。送給在電腦前奮斗的盆友。糾正眼功能失調有卓越效果。每日按按,眼睛保健。 ——針灸匠張寶旬 心率不齊按摩內關:地球人都知道的常識,心臟不舒服尤其心率不齊,按摩內關超級有效,非原創但需要傳播給家有心臟病老人的盆友,平時保健天天按摩更好。不根治但控制。 ——針灸匠張寶旬 嬰兒受驚嚇,掐掐老龍。嬰兒由于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經常有受到驚嚇而身體失衡的情況,最常見就是腹瀉青色便和兩眼之間青筋明顯。這種驚嚇處理就是掐掐老龍,就是如上圖。每次五百下,直到青筋消失。必須處理驚嚇,后來的多動注意力不集中學習困難都起源于此。 百會穴:是解決脫發煩惱第一要穴。“頭為諸陽之會,百脈之宗”。百會穴位于頭頂,為各經脈氣匯聚之處。每天下午三四點,工作感到疲憊的時候,可用木質梳或牛角梳順著頭發生長的方向往下梳100下,既提神醒腦,又按摩了頭部經絡,可以說一舉兩得。 血海穴:是生血和活血化淤的要穴。用掌心蓋住患者的膝蓋骨(右掌按左膝,左掌按右膝),五指朝上,手掌自然張開,大拇指端下面便是此穴。血海穴具有健脾化濕、調經通血的作用,主治血病、婦科病。午飯前按摩血海穴,利于祛除臉上雀斑。 內庭穴:內庭次趾外,本屬足陽明,能治四肢厥,喜靜惡聞聲,癮疹咽喉疼,數欠及牙疼,瘧疾不能食,針著便惺惺?!眱韧パㄓ幸粋€特別的作用就是抑制食欲,想減肥的人士一定要記住,食欲大,很大一個原因就是胃火旺盛,燒灼能力太強了。刺激內庭,可以將胃里面過盛的火氣降下來,從而降低食欲。 陽陵泉穴:人身上有一個部位,經常點揉按摩,可以讓你口氣清新,它叫陽陵泉。任意時間,兩手拇指指腹按住兩側的陽陵泉穴,逐漸用力揉壓5分鐘,以局部產生酸脹或微疼痛為宜。然后兩膝并攏,用兩手掌掌根部貼緊陽陵泉,上下快速摩擦,使局部產生熱量,熱透穴內,約5分鐘。一天做2次。日久見效。 陽陵泉穴對脂肪肝有輔助的治療作用。有的人脾氣不好,乳房脹痛、兩脅脹痛,肋間神經痛,經常選的穴位也是陽陵泉穴。支溝穴,在前臂背側,腕背橫紋直上3寸。取穴時把前臂水平放在桌面上,立起手掌,會看到腕背橫紋。從腕背橫紋中點處直上量取四橫指就找到了??缮舷聦Π础?/p> ![]() 極泉穴:是手少陰心經的第一要穴,它位于腋動脈搏動處,經常彈撥極泉穴,有流通氣血,養護肺部,寬胸理氣的作用。固定食指、中指并使指尖輕輕上扣,一前一后地來回彈撥條索狀物就可以了。彈撥時力度應柔和。 ![]() 大抒穴:口腔潰瘍怎么辦?可以用一個一招制敵的辦法,就是按壓背上的大抒穴,效果明顯,但需要別人幫忙,口腔馬上會有舒緩的感覺。大抒穴找法:找到頸椎下部最高的骨頭尖,再往下摸一個骨頭尖,旁開大約兩橫指的肌肉凹陷處。 ![]() 遇到不順心的事,生氣發怒,有些人會氣得胃疼,于是趕快揉揉肚子,其實他的病根是肝。情緒郁怒、緊張焦慮,造成肝氣郁結,此時疏肝理氣,使經絡暢通,胃自然就不疼了。方法:用手指點按膻中(兩乳頭連線中點)、天突(胸骨上窩正中凹陷處) ,每穴按壓1分鐘 ,以有酸脹感時為度。 ![]() 治療腰疼的穴位--委中穴。用雙手拇指端按壓兩側委中穴,力度以稍感酸痛為宜,一壓一松為1次,一般可連續按壓20次左右,同時與腿部的屈伸相配合。按壓時,如能搽上一點刮痧油或藥酒更好。這樣不僅可以治腰痛,還能有效解除腿部酸麻疼痛,對一些下肢疾病也有保健作用。 ![]() 夏季按摩穴位可止癢祛濕熱。勞宮穴有“清心火,除濕熱,涼血息風,理氣和胃,鎮靜安神”之功。經常按摩勞宮穴,可以強壯心臟功能。手法:用左手大拇指指端頂住右手掌心的勞宮穴,垂直向下按壓,其余的手指則按壓在手背上,力度由輕到重,持續1~2分鐘即可。 有些朋友們平時愛發脾氣,有些女性朋友會月經不調,可用三七切成片或打成粉,外貼于兩側太白穴,也可同時用人參和三七,一起外貼,補脾又益肝。或者用按摩,以穴位處微微感到脹痛為度,不必用太大力,每天堅持3~5分鐘。《經絡養生秘訣》 中醫認為,用掌搓腰眼,不僅可強壯腰脊,還能聰耳明目、固精益腎和延年益壽。中年人常搓腰眼,到了老年可保持腰背挺直,還能防治風寒引起的腰痛癥。兩手對搓發熱后,緊按腰眼處,稍停片刻,然后用力向下搓到尾閭部位(長強穴)。每次做50~100遍,早晚各一次?!督】瞪钚“倏啤?/p> ![]() 列缺穴:是我們修復頭部疾病的工具。《黃帝內經》記載,列缺穴主要治療偏頭疼、頭疼、落枕等疾病。“頭項尋列缺”就是說脖子往上的病都可用這穴位來治療。手法主要是彈撥,在穴位做橫向推搓揉動,使肌肉、筋腱來回移動,以有酸脹等感覺時,不適感就會迅速減輕。 轉入秋季大家會感覺咽干唇燥,緩解秋燥成了我們關心的問題,除平時多飲水,多食水果蔬菜。在這里給大家介紹一組具有生津潤燥組穴,列缺和照海穴。多多點按即可。 ![]() 豐隆穴:配合承山穴可以祛除痰濕。豐隆穴位于人體小腿前外側,外踝尖上8寸處,按摩豐隆穴,每天用大拇指采用點按式的方式按摩此穴1~3分鐘即可。承山穴位于人體小腿后面正中,肌肉浮起的尾端極,用指按住此穴,堅持1~2分鐘,或揉此穴亦可。 ![]() 身體疲倦,但躺在床上卻無法入睡,早上醒來神不清、氣不爽,身體倦怠,一點精神也沒有,這種癥狀在30~40歲的中年人中非常普遍。指壓大敦穴是個好方法,它能治療昏睡,使你神清氣爽。強壓7~8秒鐘,慢慢吐氣,每日就寢前重復10次左右,第二天起床時效果明顯。大敦穴位于大拇趾甲根邊緣約二毫米處。 ![]() 如何才能有清醒的頭腦?須除去腳脖子的淤血。腦部運動和腳有密切關系。如果腦部功能遲鈍,工作效率降低,多因腳部淤血引起。換句話說,是由于腳部活動不足而產生血液循環停滯。治療腳部淤血最有效的穴位是丘墟穴,將肌肉放松邊按摩邊深呼吸,多做幾次就會出現效果。 ![]() 中醫認為,晚間陽氣下降,這時吸煙對人體危害較大,如不能控制,可按摩合谷穴和翳風穴。合谷穴在虎口處,拇指按揉3分鐘,感覺酸脹難忍效果較好;翳風穴位于耳后隆起部位的前下方平耳垂后下緣的凹陷中。按摩時較疼痛,不宜用大力。常按摩這兩個穴位可以減少吸煙的欲望。 ![]() 魚際,胰俞和太溪:用力按揉雙側魚際,產生酸痛感為適;然后在兩側胰俞上拔罐十分鐘,起罐后按揉穴位兩分鐘;最后按揉兩側太溪穴各三分鐘左右。魚際屬肺經,可降肺火。太溪屬腎經,能滋補腎陰。胰俞是經外奇穴,是治療糖尿病的經驗效穴。此法適合口渴多飲型的糖尿病。 ![]() 孩子總也坐不住,做事情不專心,而且脾氣越來越大,沒有消停的時候,這一定讓家長傷透腦筋!每天堅持10分鐘的推拿,解決小兒多動、注意力不集中!——揉小天心100次。方法:用拇指尖在寶寶掌根大、小魚際交接處旋轉揉動。兩只手各揉100次,頻率大約每秒3次。要領:操作時用力要輕柔、均勻。 ![]() 孩子總也坐不住,做事情不專心,而且脾氣越來越大,沒有消停的時候,這一定讓家長傷透腦筋!每天堅持10分鐘的推拿,解決小兒多動、注意力不集中!——開天門50次。方法:在兩眉中間至前發際的直線上,兩拇指指肚自下而上交替直推,推50次。頻率大約每秒2次。要領:用力要柔和均勻、有節律。 ![]() 關元穴:位于臍下3寸處。它相當于儲存能量的能量庫,將人體元氣關在體內不泄漏,是我們固氣保健的要穴。艾灸此穴,使人的元氣源源不絕。施灸時機最好在每年夏秋之交,7月底到9月中,隔日灸1次,每次15~30分鐘,每月10次。 刺激關元穴,可以補養腎氣。元氣就像是父母留給我們的一筆財產,它是定量的,我們每天都取出一筆使用,時間一長這筆財產就被使用殆盡了。怎么讓它不至于減少太快呢?一個重要的方法就是努力掙錢,存一些錢供自己使用。刺激關元穴的作用就相當于給自己存錢,自己存的錢多了,對父母遺產的使用才能減少。 ![]() ![]() 太溪穴:是腎經的原穴,是腎經元氣經過和留止的部位,是人體中元氣旺盛而又尊貴無比的地方,所以古人稱太溪穴為“回陽九穴之一”,認為它具有很強的回陽救逆之功。古代很多醫家面對垂危的病人,多用這個穴“補腎氣、斷生死”,如果在這個穴位上能摸到跳動的動脈,說明病人腎氣未竭,還可救治;如果沒有跳動,就說明病人陰氣纏身,比較危險了。 太溪穴位于足內側,內踝后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太溪穴還是全身的大補穴。與足三里穴相比,足三里偏重于補后天,太溪穴偏重于補先天。所以,要補先天之本,建議從太溪穴開始。 ![]() 俗話說"人老腿先衰",申脈穴通暢,可有效延緩這一過程。平時用艾灸或點揉刺激此穴,點按時會感到微微酸脹。灸的時候,以感覺微微發熱即可,有時能明顯感覺到有一股暖流自腳下緩緩升起,瞬間就會舒展許多。長期按摩申脈穴,能使人增加穩定感,集中精力做事,更具耐性。 ![]() 極泉穴:小孩子之間喜歡互相撓癢癢,就是撓對方的胳肢窩。其實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從中醫的角度看,撓癢癢能夠刺激到腋窩處的一個重要穴位———極泉穴。這個穴位是為手少陰心經第一要穴,位于腋窩頂點,腋動脈搏動處。經常彈撥極泉具有使氣血流通的作用,因此可以寬胸理氣,養護心肺。撓撓胳肢窩護心肺。 ![]() 外關穴,可預防老年人聽力下降、耳鳴耳聾、腰背酸痛等癥狀,還可用于治療急性腰扭傷。中醫認為,出現暫時性聽力問題,是人體陽氣不足的表現。按摩此穴,具有充實三焦的元陽之氣,并引導元氣出納運化于一身的作用。對于經常坐飛機或火車出差旅行的人;急性腰扭傷、關節炎、肩周炎患者有效。 ![]() 人中穴,民間稱其為救命穴,位于鼻子下面的鼻唇溝正中,堪稱人體的120。當人中風、中暑、中毒、過敏以及昏迷、呼吸停止、血壓下降、休克時,用拇指端按于唇溝的中上處頂推,行強刺激。以每分鐘20-40次,每次連續0.5~1秒為佳,可使患者很快蘇醒。 ![]() ![]() 頭上的“撒氣穴”——角孫穴、風池穴和太陽穴。按壓這些穴位能起到明目醒腦、舒緩疲勞、焦慮的作用,可治療頭痛,眩暈等病癥。有些人在按摩完角孫穴后會打嗝,說明按摩起到作用,這個穴位對于著急生氣后兩肋脹痛、乳房脹痛的人更有益。 ![]() 下肢的“撒氣穴”——太沖穴和足三里。按摩太沖穴對愛發火和憂郁的人都有舒緩作用,尤其對高血壓、頭痛、乳房脹痛、月經不調等患者效果更好。如果配合著按摩足三里,在舒肝理氣的同時,還對便秘、腹瀉和胃病有改善。 ![]() 胸肩部“撒氣穴”——膻中穴和肩井穴。前者(位于兩乳之間)有寧心神、除悶的作用。按摩時用大拇指腹稍用力揉壓穴位,每次揉壓5秒,休息3秒。生氣時往下捋100下,可以順氣,對岔氣也有很好的作用。用拳頭敲打肩井穴可緩解頸疲勞、使大腦供血充足、治療頭痛。此穴還可以改善乳房脹痛、乳腺增生、乳腺炎。 ![]() 俗話說"人老腿先衰",申脈穴通暢,可有效延緩這一過程。平時用艾灸或點揉刺激此穴,點按時會感到微微酸脹。灸的時候,以感覺微微發熱即可,有時能明顯感覺到有一股暖流自腳下緩緩升起,瞬間就會舒展許多。長期按摩申脈穴,能使人增加穩定感,集中精力做事,更具耐性。 ![]() 在我們的拇指上有三個相鄰接的穴道,分別是明眼、鳳眼、大空骨。明眼、鳳眼能夠改善眼睛疲勞和急性結膜炎,大空骨則可改善一切有關眼睛的癥狀。平時眼睛容易疲勞的人,每天刺激這三個穴道兩次,特別適合經常上網的朋友。對抑制老年性的白內障也有效果。 ![]() 腰痛委中求:用雙手拇指端按壓兩側委中穴,力度以稍感酸痛為宜,一壓一松為1次,一般可連續按壓20次左右,同時與腿部的屈伸相配合。按壓時,如能搽上一點刮痧油或藥酒更好。這樣不僅可以治腰痛,還能有效解除腿部酸麻疼痛,對一些下肢疾病也有保健作用。 ![]() 太白穴是人體健脾要穴,能治各種原因引起的脾虛,并有雙向調節作用,如揉此穴,腹瀉可止,便秘可通。點揉太白穴還可調控血糖,高者可降,低者可升。太白穴的健脾功能,相當于山藥薏米粥,太白穴位于足內側緣,當第一跖骨小頭后下方凹陷處。 ![]() 針灸治療兒童近視效果佳,推薦可以按摩治療近視的相關穴位:包括攢竹、魚腰、睛明、絲竹空、太陽、四白等穴。家長在為患兒按摩的同時,還可以購買艾條,每天對著眼部灸20分鐘到半個小時左右。請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操作。 ![]() 治腰疼、痔瘡,按摩長強穴。長強穴位于尾骨尖端與肛門連線的中點處。此穴屬于督脈,可治療痔瘡、脫肛、便秘、腰疼等疾病。常按摩,配合承山穴治痔瘡效果更好。按摩方法:患者俯臥,雙腳稍稍分開,用手指揉、按壓長強穴,每次揉4分鐘,雙手交替按摩。每日2次。 ![]() 月經期間,情緒往往會莫名低落,甚至煩躁易怒,該怎么處理?養心安神,按摩心俞、神門穴就可以了。心俞是心的背俞穴,能調心養血。神門是安神的要穴。每個穴位按摩3~5分鐘,每天1~2次,心情不好時就可以按按。也可以事先預防,經前1周開始每天按揉1次,直到結束。 ![]() 陽陵泉,是膽經的一個重要穴位,這個穴位一定要多刺激,很多人光揉,這個穴位很不好揉,要撥動,像撥動琴弦一樣,一撥動會感覺里面有很多小經,會有電麻感,直接竄到腳底去,只有這種效果才最佳,如果你經常能撥動這個,膽經的郁結之氣會被散出來。 ![]() 【八大瘦臉穴】很多朋友身材不錯,但臉上很多肉,怎么辦呢?跟大家分享幾個瘦臉的穴位吧,它們分別是:承泣、攢竹、太陽、迎香、頰車、地倉、承漿、下關。平時在家可以多按揉一下這些穴位,操作時用指腹適當用力點按,有酸脹感為宜,每穴1-2分鐘即可。每天堅持,可以到瘦臉的效果。 ![]() 【脾為氣血生化之源】關注以下幾個穴位能使脾氣血充沛。1、隱白穴:艾條溫灸,能有效去除脾胃濕寒,消除腹脹,同時能治療月經過多和痛經;2、大都穴:能治療脾虛乏力,對于腿腳易抽筋者也有效;3、太白穴:能治療便秘和腹瀉;4、公孫穴:可治療脾胃氣血虧虛引起的嘔吐腹痛等,也是婦科要穴。 ![]() 交信穴,在內踝上2寸(相當于兩個半橫指)。是專為調理女子月經準備的一個大穴。當女性月經不調或者有崩漏、淋漓不止等情況時,揉按此穴,可以得到很大改善。 ![]() 去毒要穴:筑賓穴,內裸上5寸,是補腎不可或缺的穴位。人體內,毒素最喜歡生長在有濕、淤血、痰濁多的地方,筑賓穴能排除像煙毒及油漆味等污染空氣的氣毒,還可以解吃藥后淤積在體內的毒素。夏季酷熱,出現煩躁不安,失眠易怒等“心理中暑”癥狀時,按壓或艾灸此穴瀉火除煩。 ![]() 中暑、中風、虛脫等原因會讓人突然暈厥,可用拇指掐捏患者合谷穴,持續2-3分鐘,暈厥將很快消失?;蛴冒茨蚬勿鸱绞?,刺激中指尖端的中沖穴、頭頂部的百會穴及足底心前1/3處的涌泉穴,均可令病人盡快蘇醒。 ![]() 照海穴:足內側,內踝尖下方凹陷處。此穴是治療眼疾的要穴,也是治療咽喉痛的要穴,不論是急慢性扁桃體炎,還是咽炎、鼻咽管炎,都有很好的療效。此穴有很好的安神鎮定之功,配合膀胱經的申脈穴,治療失眠和神經衰弱效果極佳。 轉入秋季大家會感覺咽干唇燥,緩解秋燥成了我們關心的問題,除平時多飲水,多食水果蔬菜。在這里給大家介紹一組具有生津潤燥組穴,列缺和照海穴。多多點按即可。 ![]() 讓你始終保持好胃口的神奇穴位---然谷穴,腳內側,足弓弓背中部靠前,可以摸到一個骨節縫隙,這就是然谷穴,按摩此穴,可以很快產生饑餓感;還能治療過度飲食后的不適及因減肥造成的節食癥,具有雙向調節的功能,每天堅持按摩,可以讓你的腸胃一直保持正常的敏感和活力。 ![]() 暑濕天氣中,認識祛濕大穴"承山穴",是去除人體濕氣的最好穴位。膀胱經主人體一身之陽氣,而承山在膀胱經上.所以,通過振奮膀胱經的陽氣,排出人體濕氣。按揉承山一段時間后,會感覺身上微微發熱,這就是膀胱經上的陽氣在起作用,身上的濕邪,正隨著微微升高的體溫向外散逸。 ![]() 治療口腔潰瘍的好穴位-巨闕穴。中醫說舌為心之苗,心火旺盛時,會在口腔和舌頭上有所反應。每天按摩巨闕3~5分鐘,堅持兩三天就可以將這股邪火驅逐出去!腹部往上,胸口兩塊骨頭的交叉處,從這個接口處往下2寸的地方就是巨闕穴。 ![]() 頸椎不適找后溪。后溪穴雖在手上,但它最擅長治療脖子的疾病,如頸椎。晚上睡覺不注意姿勢,受了涼,早上起來會突然發現脖子不能動了。這時可以用小按摩棒先在后溪穴上輕輕按摩,同時試著輕轉脖子,直到脖子可以輕松轉動時停下來,然后輕輕按摩懸鐘穴來鞏固療效。 ![]() 十人九痔,這句話大家早已不陌生,緊張忙碌的工作容易造成我們的心理壓力,不良的情緒也會影響消化系統的正常工作,久之成了便秘痔瘡的導火索。今天和大家說一個預防緩解痔瘡的穴位。二白穴;位于我們腕橫紋和肘橫紋連線的前1/3和中1/3交點處,在靠近拇指一側我們可以摸到一條肌腱,點按肌腱左右即可。 ![]() 不按時吃飯,饑一頓飽一頓等不良飲食習慣也會導致胃痛的發生。另外,天氣炎熱,吃個冰糕吧。可往往是嘴舒服了,肚子就開始鬧騰了:絞痛難忍。胃痛怎么辦?中醫認為,梁丘穴是治療胃痛的要穴,屈膝成90度,在髕骨外上緣直上約三橫指處,就是梁丘穴。該養生穴位為人體足陽明胃經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 腰部贅肉很多、有將軍肚的朋友,一定要注意帶脈和它的核心穴位--帶脈穴,帶脈穴在腰側兩旁。每天晚上睡覺前,沿著帶脈橫向敲擊30-50圈,重點在帶脈穴上敲擊50-100下,對于恢復帶脈的約束能力,減除腰腹部的脂肪,作用明顯。 ![]() 孩子不強壯,試一下三陰交。常揉這個穴位,調理肝、脾、腎。肝管理人體氣機,具疏泄功能,揉三陰交可以疏肝;脾為后天之本,是氣血生化的源頭,揉三陰交可增強小兒脾胃功能,吃得好,睡得安,營養跟得上;腎主骨生髓,腦為髓之海,揉這個穴位還可促進小兒大腦發育。 ![]() ![]() 秋天很多人會容易咳嗽,嚴重者甚至咳出血來。大拇指上的少商穴是治咳嗽的特效穴。少商在拇指的指角,在這里放血可減輕咽喉疼痛。刺血時,先用酒精將針和皮膚都消毒,然后捏起一點點少商處的皮膚,用針快速在皮膚上刺兩下,擠3到5滴血,迅速用棉棒按住,以便止血。 拇指指甲根的少商穴(潤喉片)主要治療:急性咽炎所致的咽喉腫痛、干燥灼熱、聲音嘶啞。長期服用潤喉片會導致腹瀉,加重炎癥等不良反應。刺激大拇指指甲根的少商穴,對治療嗓子疼痛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若只是咽喉輕微疼痛,可用指甲掐揉2分鐘,每天5次。 ![]() 口干舌燥,眼睛干澀的,可以捏捏液門,在無名指和小指縫間。顧名思義,津液之門,最善治津液虧少的問題。 ![]() 每天敲打膻中穴100下,氣郁體質會得到很好的改善。膻中能寧心神,開胸除悶,氣順則心開,覺得不開心,胸有悶氣時,用敲打或者按揉(每次揉壓1分鐘)的方式,即可寬胸解郁,心花怒放。膻中穴位于兩個乳頭連線的中點。 ![]() 食指橈側的商陽穴(開塞露)主要治療:便秘。長期使用開塞露會產生依賴性,并使治療效果下降。食指橈側的商陽穴是專門治療便秘的要穴。每次排便前揉按該穴位3~5分鐘,即相當于使用一次開塞露。 手腕內側的大陵穴(嗎丁啉)主要治療:消化功能減退、飽脹、燒心、噯氣等。長期服用嗎丁啉可出現哮喘發作、大便失禁等副作用。手腕內側有大陵穴,揉此處可起到加強胃動力的作用。每天飯后半小時揉按3~5分鐘,以產生酸脹感為宜。 夏季一旦不幸被雷擊,實施急救時,須將傷者就地平臥,松解衣扣、腰帶,立即口對口呼吸和胸外心臟擠壓,直到病人蘇醒,針刺人中穴、十宣穴、涌泉穴以及命門穴。雷雨天,在室外者感到頭發豎立,皮膚刺痛,肌肉發抖,即有將被閃電擊中的危險,應立即臥倒或原地,可避免雷擊。 冬病夏治的方法有中藥外敷、艾灸、拔火罐等。對于一些皮膚過敏等不適宜采用中藥外敷治療的人可采用艾灸方法,神闋穴在腹中部,臍中央;氣海穴位于下腹部正中線上,臍下1.5寸處;關元穴在下腹部正中線上,臍下3寸。艾條點燃對準穴位,每日一次。復蘇固脫、溫補元陽、健運脾胃、理氣和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