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七言絕句作法舉隅》 第十一法: 親墳 故園東望淚模糊,煙樹巒山景物殊。 為問春來雙燕子,慈親墳上草生無。 … 別后 相逢一笑舊醅開,別后情牽莫浪猜。 試問天涯倚欄處,幾時明月送君來。 … 附《七言絕句作法舉隅》第11法: 第三句亦用 “為問”、“試問”等字作起,以三四兩句作連屬詰問語,故“無”、“幾”、“何”、“誰”等字著在第四句,而不在第三句。如: 唐·杜牧《秋浦途中》: 瀟瀟山路窮秋雨,淅淅溪風雨岸浦。 為問寒沙新到雁,來時還下杜陵無。 … 宋·蘇軾《又和景文韻》: 牡丹松檜一時栽,付與春風自在開。 試問壁間題字客,幾人不為看花來。 …… 學《七言絕句作法舉隅》 第十二法 : 青眸 風拂桃溪碧水柔,落紅如雨映青眸。 何當了卻心中愿,以沫相濡到白頭。 … 圓夢 惜別春江不盡愁,浮萍浪跡逐沙鷗。 幾時得遂團圓夢,朝暮情長笑女牛。 朝暮情長笑女牛--反秦觀詞意: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 附《七言絕句作法舉隅》第12法:以第三句作詰問語,用“何”、“誰”、“幾”、“安”、“那”等字作起,或以第四句作答,如: 唐·白居易《魏王堤》: 花寒懶發(fā)鳥慵啼,信馬閑行到日西。 何處未春先有思,柳條無力魏王堤。 … 或并第四句亦承上句一氣作問,如: 明·陸容《題畫》: 林屋重重枕野塘,水花千頃一歸航。 何年了卻公家事,來趁山人幾日涼。 …… 學《七言絕句作法舉隅》 第十三法: 花氣 一見心中涌浪狂,入簾花氣襲人香。 而今漂泊知何處,回首依依欲斷腸。 … 蟻夢 又憑秋水憶瀟湘,緣淺難酬人影雙。 心事凄涼誰可訴,風搖蟻夢亂西窗。 ...... 附《七言絕句作法舉隅》第13法:亦以第三句作詰問語,但“何”、“誰”等字不著在句首而在句中。如: 唐·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 荊吳相接水為鄉(xiāng),君去春江正淼茫。 日暮征帆泊何處,天涯一望斷人腸。 … 明·鐘順《清夜聞笛》: 小樓人醉月初斜,歸思迢迢隔海涯。 短笛誰吹斷腸曲,滿庭香雪落梅花。 …… 學《七言絕句作法舉隅》 第十四法: 雁足 東望群山起暮煙,舊時情重隔遙天。 如何借得雁兒足,猶送心箋湘水邊。 雁足--書信可以系于雁足。唐 權(quán)德輿 《寄李衡州》詩:“主人千騎東方遠,唯望衡陽雁足書”。 … 心事 心事纏魂年復(fù)年,相攜猶覺夢凝煙。 如何挽得韶光返,不再拳拳怨薄緣。 拳拳--眷愛貌。 漢 劉向 《列女傳·魏芒慈母》:“拳拳若親。” …
附《七言絕句作法舉隅》第14法: 第三、四兩句作連屬詰問語,而但于第三句冠以“如何”二字。如: 唐·李商隱《無題》: 紫府仙人號寶燈,云漿未飲結(jié)成冰。 如何雪月交光夜,更在瑤臺十二層。 … 宋·朱熹《之德化宿劇頭鋪,夜聞杜宇》: 王事賢勞只自嗤,一官今是五年期。 如何獨宿荒山夜,更擁寒裘聽子規(guī)。 …… 學《七言絕句作法舉隅》 第十五法: 上元 上元燈火識紅妝,忐忑冰眸猶自傷。 豆蔻年華水樣骨,如何禁得浪言狂。 冰眸--清澈明凈的眼睛。 唐 李曄 《巫山一段云》詞之一:“翠鬢晚妝煙重,寂寂陽臺一夢。冰眸蓮臉見長新, 巫峽 更何人。” … 微寒細雨裹星城,攜手流連戀慕傾。 自別天涯常惦念,如何忘得舊時盟。 星城--長沙別稱 戀慕--留戀愛慕。亦指留戀愛慕之情。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愛奴》:“別歸,懷思頗苦,敬往祝之,殊無影響。乃市櫬發(fā)冢,意將載骨歸葬,以寄戀慕。” … 附《七言絕句作法舉隅》第十五法: 但以第四句作詰問語,故“如何”二字,即冠其句首。如: 宋·項安世《夜雨》: 夜窗疏雨不堪聽,獨坐寒齋萬感生。 今夜故人江上宿,如何禁得打篷聲。 … 清·何紹基《無園種菜》: 五更風露有精神,浩蕩天恩處處勻。 菜色青蔥真可愛,如何比擬到饑民。 …… 學《七言絕句作法舉隅》 第十六法: 夢思 別后傷心怕寄詩,江頭江尾聚無時。 何如舊日不曾見,也免今生勞夢思。 江頭江尾--卜算子(宋·李之儀)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 飛燕 自與伊人深巷別,關(guān)山迢遞水云遮。 何如梁上雙飛燕,猶解春來返舊家。 … 附《七言絕句作法舉隅》第16法: 以“何如”二字冠第三句者。如 元·唐朝《五無吟六首之一》 云在空中變態(tài)奇,風來江上浪漪漪。 何如風定云開后,秋水長天一色時。 … 明·王世貞《題溪山深隱圖》 古木寒流一兩家,柴門晝掩待歸鴉。 何如只向人間住,與客攜壺踏落花。 …… 學《七言絕句作法舉隅》 第十七法: 落花 尤憶相攜細雨斜,呢喃語軟靨飛霞。 不知一別今何處,無那春深嘆落花。 … 鄉(xiāng)心 草長鶯飛菀柳斜,鄉(xiāng)心寂寞繞天涯。 不知風雨黃昏后,幾樹深情猶著花。 菀柳--語出《詩·小雅·菀柳》:“有菀者柳,不尚息焉。”后以“菀柳”指枝葉茂盛的柳樹。 … 附《七言絕句作法舉隅》第17法: 第三四兩句作連屬詰問語,故第三句必用“不知”二字作起,而第四句必用“何”、“幾”、“那”、“無”等字以足之。如: 唐·王翰《春日思歸》 楊柳青青杏發(fā)花,年光誤客轉(zhuǎn)思家。 不知湖上菱歌女,幾個春舟在若邪。 … 明·劉鉉《題沈孟淵所藏王叔明竹》 煙雨苕溪憶舊游,畫圖遺墨見風流。 不知黃鶴飛歸后,又是山中幾度秋。 …… 學《七言絕句作法舉隅》 第十八法: 逝波 花發(fā)那禁風雨磨,人生無奈別離多。 不知心事誰堪訴,魂夢漂零逐逝波。 … 流言 乍見嬋娟喜欲狂,相親情定共存亡。 不知何事流言起,吹散盟緣各一方。 盟緣--婚盟的緣分。《再生緣》第一回:“才子佳人偕伉儷,多應(yīng)前世有盟緣。” … 附《七言絕句作法舉隅》第18法: 第三句皆用“不知”二字作起,以用作詰問語,故其下必用“誰”、“何”、“多少”等字。如: 唐·賀知章《柳枝詞》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 金·黨懷英《立春》 水結(jié)東溪凍未漪,風凌枯木怒猶威。 不知春力來多少,便有青蠅負暖飛。 …… 學《七言絕句作法舉隅》 第十九法: 夭桃 還憶夭桃籬畔開,小園香徑久徘徊。 不知舊日相攜處,拆作瓊樓入眼來。 … 雨狂 月上寒窗染鬢霜,老來舊事總難忘。 不知還怨薄情否,只怪流言似雨狂。 … 附《七言絕句作法舉隅》第19法: 第三句亦用“不知”二字作起,但非用作詰問語,故其下不用“誰”、“何”、“多少”等字。如: 唐·王涯《塞下曲》 年少辭家從冠軍,金鞍寶劍去邀勛, 不知馬骨傷寒水,惟見龍城起暮云。 … 清·孫原湘《蕉窗聽雨圖呂生乞題》 滴盡殘窗碎雨聲,破人秋夢到天明。 不知一夜詩情好,轉(zhuǎn)在瀟瀟葉上生。 …… 學《七言絕句作法舉隅》 第二十法: 桃花 一番夢雨細如紗,潤物無聲滌歲華。 病里不知春已逝,還思豋驛看桃花。 驛--成都龍泉驛桃花久負盛名。 … 農(nóng)家 竹籬柴柵掩農(nóng)家,流水無聲小徑斜 桃樹不知人面去,春來還著舊時花。 …
附《七言絕句作法舉隅》第20法 “不知”二字,用在第三句三四二字,以非詰問語,故其下無“誰”、“何”、“多少”等字,而第四句則或用“猶”、“還”、“又”等字以呼應(yīng)之。如: 唐·杜牧《泊秦淮》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 明·田僧《題福教寺詩》 殘山剩水一荒基,古寺煙籠白塔低。 燕子不知身是客,秋風還戀舊巢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