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絕五十六法的學習與練筆(第11法) 文/周慎(長沙) 【習作】 一、烏鎮泛舟 一溪青綠映星天,耀閃霓虹水底懸。 試問烏蓬搖棹過,漫游銀漢在誰邊? 二、九曲溪 層巒積翠順江流,九曲回環映水幽。 或問青溪漂筏客,幾時同醉一屏收。 三、包公祠 蒼松翠竹擁高賢,正大光明匾額懸。 試問當今參謁客,進門誰個不交錢。 四、小友中風有感 滿腸酒肉益肥身,麻將嬉游鬧拂晨。 試問中風床上臥,此時后悔怨誰人? 【原法】 第三句亦用 “為問”、“試問”等字作起,以三四兩句作連屬詰問語,故“無”、“幾”、“何”、“誰”等字著在第四句,而不在第三句。 【原例】 一、唐杜牧《秋浦途中》 瀟瀟山路窮秋雨,淅淅溪風雨岸浦。 為問寒沙新到雁,來時還下杜陵無。 二、宋蘇軾《又和景文韻》 牡丹松檜一時栽,付與春風自在開。 試問壁間題字客,幾人不為看花來。 【要點】 ①四句要呼應極緊,一氣轉下。 ②第三四兩句作連屬詰問。 ③第三句用 “為問”、“試問”等字作起,開始詰問。 ④第四句用“無”、“幾”、“何”、“誰”等字,進一步補充第三句的詰問內容。請注意,不是回答問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