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導讀:站樁是中華武術練習的一種基本功,其中以梅花樁最為人所知。那么站樁的種類有哪些,如何站樁,站樁的練習口訣是什么呢?下面養生之道網為您介紹關于站樁,包括站樁的練習口訣、種類、站姿和放松等。 什么是站樁? 樹從根鋸斷,枝杈砍掉,上節細尖鋸掉,成上下幾乎一般粗的圓木,栽在地上,稱為樁。前人許多土木工程,都離不開樁。站樁形如樁栽地上,故而得名。 少林有少林的站樁,如騎馬蹲襠式,還有好幾種基本樁,一時叫不上名字了。形意拳有三體式樁。樁有高有地,有繁有簡,有難有易。大概要數清有多少種樁,同要明了有多少種拳術一樣困難。實際上,任何一種站姿凝固不動,都可叫樁。人在某一瞬間定格了,同照片一樣靜止了,固定在某一個固定的姿勢中,這就是樁。 樁功的自我感覺的最好境界是天人和一,微微閉上眼睛,也有睜眼的,由于全身各個部位,所有的肌肉群體放松了,思想意念全部放松了,在意識中的感覺是身體與天地合為了一體。 怎樣站樁? 1、身似滿弓懷抱月 頭腳與肩胯微微撐起(肩和胯向后靠)好似拉滿的弓箭,使身體內部的筋微微拉起來,而盡量減少肌肉的用力。懷中好似抱著月亮,這種虛幻的月亮是用意念形勢訓練身體內部的筋來保持間架。 2、四稍如爪五心收 四稍指兩手的手指頭與兩腳的腳趾頭如同爪子一樣微微抓起來,同時手心與腳心內收,加上本心內收,叫做五心內收。 3、膝肘微頂腳似犁 膝肘微頂是指向外微微外撐,后腳與前腳好像農村犁地的(犁),后腳向后下踩蹬,前腳向前豁到地下。 4、尾閭微扣內中提 尾閭向內微扣,臀部好像坐在凳子上,這時再將尾閭有內部向上作輕微的內提,這種內提必虛有下顎的回收幫助來完成,使身體自百匯到尾閭形成了自然的垂直狀態(脊柱中正)。 站樁的口訣是什么? 站樁功,極容易,自然立,腳平行,腳距寬,與肩齊,膝關節,微彎曲, 小腹松,腰背直,胸微含,眼平視,眼半閉,也可以,兩手抬,腋半虛, 手高處,不過肩,手低處,不過臍,手離胸,一卡距,兩手間,一卡齊, 手指間,夾煙似,嘴微閉,鼻呼吸,先定神,后立意,麻熱脹,手部起, 守住它,莫著急,感覺到,再用意,順肢延,走遍體,全身有,不為奇。 兩膝放松意上提,身形穩固不傷膝,舒腰你先想尾閭,松腹就去想肚臍, 坐跨再來想環跳,函胸意在膻中穴,拔背大椎貼衣領,晃動身體找感覺, 脊椎逐節向上拔,頭正頸直目平視,百會接天虛靈頂,眉心舒展面帶笑。 站樁的種類有哪些? 1、守中土 定之方中足有根,先明四正進退身。 抨捋擠按四正手,須費功夫得天真。 身形腰頂皆可以,粘黏連隨意氣勻。 運動知覺來相應,神是君來骨肉臣。 分明火候七十二,天然乃武并乃文。 2、無極樁 腳踩大地頭頂天,立腰豎項胸微含。 心靜體松無雜念,天人合一樂安然。 3、太極樁 無極一動太極生,兩臂園撐抱前胸。 開中寓合陰陽勁,松靜沉穩坐如鐘。 4、開合樁 相吸相系細揣摩,向外抨開向里合。 開時吸氣小腹鼓,合時呼氣盡收合。 5、升降樁 心靜體松排雜念,升降如同水與船。 水漲船高緩緩起,水落船低徐徐按。 6、虛步樁 升降開合陰陽間,三尖相對力求嚴。 吸沉丹田呼貼脊,手揮琵琶用心彈。 7、行功 兩手相背貼命關,屈膝正身頭頂懸。 步若貓行輕如鴻,如履薄冰臨深淵。 怎樣站樁更輕松呢? 顯然,那種擺出很大架勢的站姿,尤其是膝蓋彎曲度大的低姿,顯然站的時間不容易持久且容易疲勞的。道理明擺著,越接近自然站立,其越容易站立持久,越容易放松。 軍人立正站立,很有精氣神,但相對來說也容易累,立正的時候,挺胸抬頭,相關的肌肉就要處于緊張狀態。這種姿勢顯然也不適宜。官長要訓話了,喊一聲稍息。這種稍息的姿勢,大家站著就輕松多了。稍息是一條腿主要支撐身體自然下墜的力量,這樣站久了也要累,很想換換腿。站樁是要長久不動的,所以采取兩腿平行站立,兩腿平均支撐身體重量,這樣就舒服多了。兩腳平行,成11字,兩腳間距與肩同寬。這樣的要求,比較合乎自然。 由立正,到稍息,兩腳平行,與肩同寬,兩臂自然下垂,膝蓋微有彎曲。頭要放正,兩目平視,這樣站立比較中正。胸部不能挺,背不能弓,胸腔里的五臟六腑自然下垂,放于舒適的狀態。身體的重心放于中軸線上,中軸線在兩腳之間。 坐在椅子上,也可以練,后背不靠,很容易感覺到后脊椎是直的,在站立起來后,保持上身坐姿,脊椎就是直的。開始站樁時,可不必急于調整脊椎,到站到一定程度,再調整,逐漸的,在整個站樁的過程中,始終保持脊椎直的狀態。 站樁時怎樣放松? 常用的有默想法,守意法,暗示法。聽比較輕松的音樂也不錯。眼睛微閉,如閉目養神,把身體分為由上到下的五條線,用暗示的方法,一節一節放松。如,頭放松,脖子放松,胸放松,依次向下想,直到腳。前面一線完了,再想后腦放松,后背放松,依次向下,也是到腳,再兩側,再中部,中部由百會開始,腦子中部,脖子中部,胸腔。全身放松后,可以意守丹田,丹田就是肚臍下面的小肚子,想著小肚子和后腰之間的中間。 1、腳部到小腿的放松 這里完全放松的話,就會感覺全身的重量都壓在腳上,而感覺不到腳。如果能感覺到腳上的肌肉,就沒有完全放松腳。而腳的放松是基礎,若總是喜歡晃來晃去,重心不在一處,然后再糾正,再晃,再糾正,時間就浪費了。不如剛開始就調整好姿勢,找到一個重心點,讓全身都像撐在骨頭上一樣,肌肉不用力。之后就不要再晃動了,如果真的放松了,馬上就會感覺到口水迅速增加。 2、腰的放松 脊椎最后一節讓它自然的掉下去,肌肉稍微一用勁,就會把它給收上來。掉下去后,要注意脊椎的正直,不能腰也彎下去了。這樣整個腰部就感覺不到了,就會很舒服,站的時間就能延長很久,氣也不會往上沖,腰部放松不夠的話氣就會往胸口沖。 3、肩膀的放松 經常在站了很久突然發現肩膀很緊張,呼吸很急促。在以上兩個放松之后,再把肩膀放松掉,全身就完全放松了。不過放松肩膀的同時,很容易導致劍指彎曲或者腋下貼住了。要注意腋下要空出一點出來,這樣不會壓迫呼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