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用中藥配制方法
一、地榆油 處方:地榆100克,紫草50克,冰片4克。 制法:以上3味,地榆、紫草粉碎呈細粉;冰片用少量乙醇溶解,加加麻油適量調為油膏外用。 功能主治:用于亞急性濕疹、皮炎、帶狀皰疹及化膿性皮膚病等上藥共研細粉。 主成分作用:地榆具有涼血止血,解毒斂瘡。
二、苦參煎液 苦參30克,蛇床子30克,蒼術30克,百部30克,明礬15。 治外陰瘙癢、念珠菌性陰道炎、陰囊皮炎及肛周瘙癢等每日1劑,早晚水煎后外用,熏洗患處,亦可坐浴。
三、地榆藥水 地榆30克,蒼術30克,黃柏20克。 治急性濕疹、接觸性皮炎、脂溢性皮炎、陰囊濕疹及小腿潰瘍等。 每日1劑,水煎后過濾去渣取藥液,濕敷外用。
四、疣特洗劑木賊草 香附 川芎 丹參薏仁 紫草 板蘭根 鴨膽子紅花 治尖銳濕疣、跖疣、多發性尋常疣每日1劑,水煎后熏洗患處或浸泡,每日2次,每次20~30分鐘。
五、桃紅酊 桃仁30克,紅花12克,桂枝15克,赤芍6克,川芎10克,純樟腦10克,40%~60%乙醇適量。 治凍瘡、結節性紅斑等浸泡1周外用。
六、百部酊 百部 50克,60%乙醇100毫升。 治頭虱、陰虱及神經性皮炎等百部入乙醇浸泡7日后去渣外搽洗。每日2次~3次
七、三黃酊 黃連20克,黃柏20克,大黃20克,冰片10克,雄黃10克 75%乙醇150--200毫升。 治夏季皮炎、痱子、毛囊炎等上藥入乙醇中浸泡7日后去渣外用,每日2次~3次。
八、補骨脂酊 補骨脂30克,75%乙醇100毫升。 治白癜風、扁平疣補骨脂入乙醇中浸泡7日后外用,每日2次~3次。
九、川椒酊 川椒100克,毛姜(切片) 100克,60%乙醇 400毫升。 治斑禿、脂溢性禿發上藥入乙醇中浸泡5~6日過濾去渣外搽脫發處(搽藥后可輕輕拍叩患處數分鐘)。
十、濕疹散 生地榆 30克,黃蓮 30克。 治嬰兒濕疹共研細末,調麻油或氧化鋅油外用。
十一、 三黃酊治療Ⅱ度燒傷172例 自制三黃酊治療Ⅱ度燒傷 172例,獲得滿意療效。1 三黃酊的配制和應用方法用干燥粉碎的黃連、黃芩、黃柏各 10 0 g ,兒茶、地榆各 5 0g,冰片 30 g,置于 75 %乙醇 10 0 0ml中,浸泡 72h后過濾裝無菌瓶中備用。
十二、生肌玉紅膏 配方:白芷、甘草、當歸、血竭、輕粉、白蠟、紫草、麻油組成,用于Ⅲ期褥瘡。用法:用生理鹽水沖洗瘡面后,用無菌棉球將瘡面分泌物擦拭干凈,然后將生肌玉紅膏紗條緊貼瘡面覆蓋,外墊1~2 層無菌紗塊,用脫敏膠布固定,每天早晚各換藥1 次。治愈率達100 %。創面愈合時間為2~7天。
十三、祛腐生肌膏 配方:赤芍、當歸、生地、乳香、沒藥、白及、大黃、珍珠、紫草、黃芪、象皮、黃丹、麻油組成,使用于各期褥瘡。 用法:①常規清洗傷口。②敷貼膏藥:傷口清洗后,根據創面大小,選好將制備好的黑膏藥,給予加溫軟化貼于患處,根據傷口肉芽生長情況可每天或者隔1天換藥1 次,10d 為1 療程,用此藥期間無需要在給任何抗生素藥品。治愈率達100 %。 十四、藤黃酊(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