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一新角度看老師——老師只是家長請的裝修師傅 每次有孩子作業不做,或者打架扯皮,老師請家長來,開場白總是:感謝您來……感謝您支持老師的工作,感謝您配合老師教育孩子…… 很多家長也相信這個道理。教育孩子是老師的事情,家長只是配合者……如果家長很忙,還會對老師解釋很多……我家特殊情況……我們夫妻工作地點很遠,回家很晚了……爺爺奶奶慣孩子,沒辦法…… 其實,這個邏輯很奇怪。打個比方。 您的孩子,是你傾注全家幾十年繼續購買的一套房子,這房子的所有權是您的,裝修的好,您住幾十年,舒心放心有面子…… 裝修師傅,肯定也想把房子裝修好,這是責任所在。 對應到小學教育,如果房主來看裝修效果,應該是什么態度?會不會是裝修師傅說,感謝您百忙之中來關心您的房子? 義務教育階段,不管房型區別,肯定會出現有的房子材料過剩,有的房子材料不足,或者有特殊要求的材料需要補充…… 裝修師傅給你打電話說:“您家的水龍頭型號不對(作業質量差),要不要來看看,考慮換一個”? 您是不是應該馬上買個新的送過去?(加緊督促孩子作業) 您會不會和裝修師傅說,我很忙,麻煩你把水龍頭勉強安上去就行? (不管是抄作業還是在培訓班糊弄作業,有作業就夠了,家長就簽字檢查) 如果你這樣,會如何? 會繼續安裝不好的水龍頭,等你將來住進去了,隔三岔五出問題……淹水的是你的房子,煩心的是房主……裝修師傅會如何?無奈搖搖頭,早說過了,房主不管嘛…… 如果經常這樣,裝修師傅就知道房主的個性……不在乎,反正把房子裝完就行。 包工包料的工程,六年級畢業了,你再想糾正什么,好難好難……一些埋在地板墻壁里的水電工程(個性品質),已經成型,如果要改動,那是破釜沉舟的大工程了。 絕大部分裝修師傅肯定是負責的,希望把工程做好,自己面子有光。僅僅是榮辱和職業素質。(包工包料嘛,也不多拿一分錢)尤其是水電過程,憑良心和手藝。沒幾年,看不出好。 最重要的是,誰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責任人? 是家長,不是老師! 最近一直在處理幾套房子的漏水問題(幾個淘氣孩子每天都有新麻煩讓我解決),等到工期接近尾聲,無法大的改動了,只能修修補補…… 哎,有的房子,真是水電皆名牌(個性好,習慣好),軟裝有品味(課外書有層次)…… 有的房子,估計房主是想著不自己住,出租的?(不繼續讀書,想送其他途徑) 這筆裝修工程,還剩兩年不到,希望房主們多關心你們自己的房子的裝修情況…… 中國最需要學習的是孩子的家長 一、生了孩子,你就不能“退貨”。 教育孩子是人類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它比任何工作都難。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永不退休的班主任。無論你面對的一個什么樣的孩子,你都沒辦法反悔或者“退貨”和“換貨”。 家長是一項職業,需要有家庭教育專業素質和敬業態度。做家長,是一門藝術,需要懂得愛的技巧。做家長,是一份責任,需要有強烈的家庭責任感。做家長,需要有毅力,需要持之以恒的堅持。做家長需要智慧,需要不斷地學習和修煉。孩子的命運掌握在家長的手上。任何事業的成功也無法彌補你教育孩子的失敗!把天才培養成庸才,是對家庭和人類最大的犯罪。無論父母事業上多么成功,也抵不了教育孩子的失敗。由于大多數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我們大概連改錯的機會也沒有,連補償的機會也沒有,所以我們只有把這個唯一的孩子教育成功了,這幾乎就是家庭最重要的成功,也是你一生最重要的成功。 農民種莊稼,光靠愛,不行,只有懂種莊稼之道才有好收成;教育孩子,僅有愛,不夠,只有懂孩子的成長規律才有好未來。 中國最需要學習的不是孩子,而是孩子的家長。 二、別錯過孩子發展的關鍵期 發展的關鍵期:是指人類的某種行為、技能和知識的掌握,在某個時期發展最快,最容易受影響。如果在發展關鍵期對孩子施以正確的教育和開發,他學習起來既快又好,往往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旦錯過關鍵期,學習就需要花費幾倍的努力才能彌補,甚至將永遠無法彌補。 1、你了解多少孩子發展的關鍵期?比如: 秩序規范關鍵期(2.5—6歲)。兒童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期,這一時期形成的性格、行為、習慣往往到長大也不會改變。“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語言發展關鍵期(3—6歲)。 想像力發展關鍵期(2—8歲)。 文化敏感期(6—10歲):這個時期的許多孩子,非常好奇,愛動腦筋,問題特別多。應該滿足孩子的求知欲望。 黃金閱讀期(8—14歲):如果錯過了這一時期的科學閱讀指導和大量閱讀,將會給孩子的成長造成難以彌補的缺憾。 獨立關鍵期(12—15歲):這一段抓不好,孩子將永遠長不大。 2、人的成長是一段由浪漫——精確——綜合,由粉紅到天藍的彩色階梯。如果沒有浪漫階段的充分發展,精確階段是沒有結果的。 3、重新認識母性之愛和父性之愛。 母性之愛和父性之愛,孩子都需要,只是每一階段分工不同、主次不同。 母性之愛:德行禮儀、品格氣質。母親在孩子的嬰幼、少兒階段影響巨大。 父性之愛:方向性引領和理性作為。偉大的父親,一定是孩子的引路人、思想的奠基人。 孩子成長,需要的母性之愛呈遞減趨勢,父性之愛呈遞增趨勢。 中小學銜接階段是孩子成長的浪漫階段的結束和精確階段的開始;是由母愛為主向父愛為主的過渡期。這一時期,母性之愛應該適當減少,父性之愛應該適當增加。 三、暢占亭給家長的“10條建議” 1、(說給父親)下班的路應該是回家的路。 孩子讀初中之后,更需要父親的關懷。作為父親,必須意識到自己肩上的教育責任,一定要記住:下班的路應該是回家的路。 與父母一起吃飯,孩子更優秀。據研究機構調查:與父母一起進晚餐的初中生,能獲得較好的營養,較高的學業成績,很少出現抽煙、喝酒、吸毒、打架、提早性行為等。 不要在孩子吃飯和睡覺時進行教育;不要把和孩子交談,都變成對孩子的教育。 2、 父母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 父母改變,孩子改變。孩子的問題大多是父母教育不當造成的。孩子“生病”,父母一定要“吃藥”。好父母就是一所好學校。父母是孩子的最好的“范本”。身教重于言教。做父母的,要與孩子一起成長。 3、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 把孩子當人,了解孩子的成長規律。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說:“兒童不是尚未長成的大人,兒童期有其自身的內在價值”。 孩子進入初中之后,極易將自己封閉起來,做父母的,一定要理解孩子,找到與孩子溝通的語言密碼,但要注意惜“言”如金。 成熟的父母,應該學習兒童教育學、心理學,多看一些家教書刊,了解孩子不同成長階段的特點和規律,經常與孩子溝通,明白孩子在想什么,在做什么。 4、一定要管孩子,關鍵是怎么管。 教育的最基本的目的是培養“正常的人”。“一只手”、“一只眼”和“一根筋”教育均不可取。 換一種思路教育孩子。 努力豐富自己的家庭教育方法和方式。不斷學習提升自己的能力。不做“人云亦云”,“鸚鵡學舌”的家長。 5、做一個懂愛會愛的家長。 不少父母愛得糊涂,愛得錯位,有時又愛得過分。不要培養“超級嬰兒”和“寵物”。 愛是一門藝術。愛需要表達,也需要行動。有時一個擁抱勝過千言萬語。 愛要適度,不要讓你的愛泛濫成災。溺愛的結果是傷害。 6、不能當眾批評孩子。 7、不要完全把孩子交給長輩或保姆。 8、在孩子面前多夸老師。 學會用賞識的眼光看老師。家長和老師是同一戰壕的戰友,一定要與老師結成同盟軍。如果家長在孩子面前總是絮叨訴說老師的“不是”,批評老師,甚至與老師爭吵,只會增加孩子對老師的排斥心理。久而久之,受害的是孩子,吃虧的是家長。 9、性教育,晚講不如早講。 青春期指以生殖器官發育成熟、第二性征發育為標志的初次有繁殖能力的時期。青春期是個體由兒童向成年人過渡的時期。一般來說,女孩子的青春期比男孩子早,大約從10-12歲開始,而男孩子則從12-14歲才開始。 為孩子選擇一本青春期教育書。 不要把孩子正常的異性交往當作早戀。 10、千萬別錯過孩子的黃金閱讀期。 10—14歲,是人的一生最重要的黃金閱讀期。如果錯過了這一時期的科學閱讀指導和大量有效的閱讀,將會給孩子的成長造成難以彌補的缺憾。 一個人閱讀史就是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一本好書就是一輪太陽。讓孩子書包里多點“太陽”。 閱讀是分階梯的。為孩子選擇適合他們年齡階段的圖書,非常重要。一本不適合孩子年齡階段的書,哪怕它再經典,也只能敗壞孩子的閱讀胃口。 “沒有一艘船能像一本書,也沒一匹駿馬,能像一頁跳躍著的詩行那樣,把人帶往遠方。在這書本里最窮的人也能走,不必為通行稅傷神,這是何等節儉的車,承載著人的靈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