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和王獻之書法之比較
近幾年來,本人用了比較多的時間研習二王的手札,與此同時,也研讀了一些關于他們書法的評價觀點。然而,或許是由于這些評騭言論的措辭過于晦澀,或追求華麗和新奇,而其含義又沒有明確定義,致使讀者不明不白,總是覺得不過癮。下面略表本人的學習體會,與同道分享。
1、王羲之筆法嚴謹而又豐富,動作復雜而又微妙,這是其內在的情感修養決
定的,一般的學習者難以企及。正如孫過庭《書譜》中稱:“子敬已下,莫不鼓努為力,標置成體,豈徒功用不侔,亦乃神情懸隔者也。”
2、王獻之筆法自然流暢,簡潔明了,因勢利導,爛漫自然。在顯示其過人稟賦的同時,表現出其基于右軍書法體系這一捷徑而變得嫻熟流便,因而在筆法的嚴謹、豐富和微妙上有所缺失,其審美內涵趨少。順便指出,之后的米芾、趙孟頫、董其昌等也大都基于二王而進一步簡化筆法,使得其書更趨簡便,特點明確,符號化味道加強,藝術品味降低。
3、王羲之書作的氣息如同游絲幽魂,鋒杪之間,觸犯毫厘,則花容失色。相對而言,王獻之則款款而行,游離偏頗,亦有幾分顏貌。
4、所謂“右軍用筆內擫而收斂,故森嚴而有法度。大令用筆外拓而開廓,故散朗而多姿?!保ㄔ?pou,2)的說法并不盡然。其實,父子二人兩種筆法兼用?;蚴浅鲇谧非罅鲿匙匀坏娘L格,子敬使用外拓較多。
在這里,我想說的是,要真正學習好王羲之的書法,除了刻苦訓練之外,必須得多讀好書,培養豐富細膩的情感。否則就無法撲捉其作品中的氣息,而離開原帖則無法另行創作此等風雅的作品。相對而言,學習王獻之可以在熟練程度上下工夫。當然,沒有過人的潛質和流暢的思維,根本學不到二王書法的精髓。
本人和叢文俊教授曾就孫過庭《書譜》關于描寫王羲之不同書作的情感背景進行探討,叢老師似乎并不贊同所謂書法能夠“達其情性,形其哀樂”這一說法,從而認為孫過庭所謂“寫《樂毅》則情多佛鬱,書《畫贊》則意涉瑰奇,《黃庭經》則怡懌虛無,《太師箴》又縱橫爭折。暨乎蘭亭興集,思逸神超;私門誡誓,情拘志慘?!钡恼f法也只是悠悠之言。對此,本人只能保留自己的觀點。
以示其然,下面列示幾件臨習及轉換習作,望同道批評指正。
2012年5月26日
鄭小平于廣西大學


臨摹王獻之手札幾種

下:王羲之書意臨,上:仿王獻之風格戲作

臨摹王羲之草書


臨摹王羲之行草書手札數種

臨摹王獻之手札

斗方四種習作

行書斗方


行書橫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