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長度與寬度
“你無法延長生命的長度,卻可以把握它的寬度;無法預知生命的外延,卻可以豐富它的內涵;無法把握生命的量,卻可以提升它的質。”法國文學家托馬斯·布朗爵士這段富有哲理的名言,幾百年來,引發了多少人對生命價值的思考,給予多少人以人生的啟迪。 是啊,人的生命有兩方面屬性:長度與寬度。長度是指一個人的壽命,寬度是指一個人生命的價值。唐朝詩人杜甫在《曲江》詩中有“人生七十古來稀”之句,說明在古代社會,七十歲已經是稀有的高壽了。即使在生活、醫療條件大為改善的今天,“人生在世屈指算,最多三萬六千天”,而真正活到三萬六千天的又有幾人!即便活到百歲高齡,在歲月長河中,也是“百年世事三更夢,萬里江山一局棋!” 幾千年來,多少帝王將相殫精竭慮尋求各種仙方秘術,妄想萬歲萬萬歲。然而,人的生命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神龜雖壽,猶有竟時。螣蛇乘霧,終為土灰。”時間老人對于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富貴也好貧賤也罷,總免不那個自然規律。那么,一個人怎樣才能延長自己的生命,讓自己活的更有價值呢?最好的方法莫過于珍惜光陰,用知識,用能力,用奉獻拓展生命的寬度。 2006年,我到享有“華夏第一村”美譽的江蘇華西村培訓學習,聆聽過吳仁寶老書記的報告,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吳老書記工作近六十年,平均每天工作十二小時以上,節假日難得休息,一般人六十歲退休,而吳老書記六十歲后又多干了二十多年,實際工齡超過了120年。如果按照普通人平均一生工作35年計算,吳仁寶相當于活了三輩子,而他辛勤締造的“華夏第一村”奇跡,他獲得的中國最杰出農民企業家和農民思想家稱號,是難以用人的壽命簡單累加的。 正是由于生生不息的人們懂得對生命價值的追求,重視生命價值的實現,所以,古往今來,無數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科學家、文學家和仁人志士們,他們在與一般人同樣的生命中,卻建立了不朽的功勛,他們有如蒼穹中耀眼的群星:三皇五帝將原始部落帶進了人類文明,周文王制定《周禮》,奠定周朝八百年統治基礎,秦始皇統一中國,李世民開創大唐盛世,孫中山推翻了封建帝制,毛澤東帶領人民建立了新中國,鄧小平領導億萬人民改革開放,奔向小康。孔夫子創建了儒家學說,成為幾千年來中國人民的思想明燈……,他們不僅拓展了生命的寬度,挖掘了豐富的生命內涵,而且成為推動社會前進的動力。他們是人類的典范,雖死猶生,永遠活在人民的心中! 蘇聯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部著名的小說中寫道:“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至于因為虛度年華而痛悔,也不至于因為過去的碌碌無為而羞愧;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事業而斗爭。’” 誠然,由于每個人所處的時代、環境、機遇不同和文化、歷練、能力方面的差異,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生當為人杰,死亦為鬼雄”,但是一個人,只要他有只爭朝夕、昂揚向上的精神,有百折不撓、堅韌不拔的毅力,勤奮學習,勇于創新,樂于奉獻,他就無愧于自己的人生,他就是一個高尚的人,就是一個脫離低級趣味的人。即使有些人英年早逝,但也名垂青史,千古流芳。相反,那些昏昏噩噩,紙醉金迷,不思進取,甚至作惡多端、禍害人民的人,如同行尸走肉、造糞機器,他們揮霍生命、褻瀆人生,這樣的人生再長也毫無意義。 曇花一現,在其一瞬之燦爛;流星一閃,在其一倏之壯觀。歲月永恒,人生苦短。衡量人生的價值和意義,不在于生命的長短,而在于他生命的寬度。愿我們每一個生活在地球上的人,自強不息,積極進取,奉獻社會,造福人民,讓有限的生命放射出無限的光華。這不僅是自我成長、自我完善、自我發展的需要,更是國家富強、民族興旺、社會進步的需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