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的神,實由厥陰之臟所主。足厥陰肝、手厥陰心包,是引起神志異常最常見的兩臟?,F代醫學認為,腦從胚胎外胚層演生而來(最上,似天),神經支配一切萬物,所以符合神在天的“天神引萬物”。在人體中,只有三個臟腑好鬧脾氣,產生上逆癥:肝氣上逆(頭暈)、胃氣上逆(惡心、嘔吐)、肺氣上逆(咳嗽),但只有肝,才上達頭頂。所以,肝最常引起神志改變。肝為木臟,上達巔頂(頭),修長上達之勢讓你嘆服。神,腦之居,中醫也早有認識。王清任認為“靈機記性在腦不在心”。李時珍認為“腦為元神之腑”。只是神志異常,中醫多由心包或肝所代。如葉天士《外感溫熱篇》:“溫邪上受,首先犯肺,逆傳心包?!?溫熱病后期熱入營血,又可熱影響肝主血而產生熱極生風?!端貑枴づe痛論》說:“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說明神、情志與氣的關系。胚胎演化出的三胚層,外胚層演化出腦(主神);中胚層演化出腎與主生殖的性腺(主精);內胚層演化出消化腺體(主氣),如肝、胰等,與三才相應,中、內、外三胚層,分別對應中醫三寶“精、氣、神”。太陰主氣、少陰主精、厥陰主神,基本上與胚胎演化出的三胚層相對應,此外在中醫脈診浮、中、沉的劃分中,浮對應上焦心肺、沉對應肝腎、中對應胃腸。疏泄,木之升拔向上、向外的生長之勢,正如肝氣之性烈上承。如果這種泄疏功能過亢,就會產生“急躁易怒,頭暈、頭脹、頭痛,而紅目赤、耳鳴”之肝系病象(所謂怒發沖冠)。主要病機是,肝疏泄過亢,肝氣上逆,使“氣行血也行”,造成了頭部過余“腦充血”。有些剛學中醫的人,對“心煩躁”的心火,“易怒”的肝火,弄不明白:為什么都是火,一個是心煩,一個是肝怒?其實,心火、肝火均是臟氣有余,正所謂“氣有余便是火”的劉河間觀點?!盁弊?,火字旁,心主“火”主神志。所以煩躁,多表示心火亢,影響的是心主 “神”志,如心煩意亂,而不說肝煩意亂。心煩躁,強調的是神志內容。而肝“易怒”,重點強調的是一種性格,而不是神志。疏泄不及,據考證:林黛玉死于肺癆,因于傷感。病因是“肝泄疏不及”,抑郁過度。肝郁之病,郁郁少歡。使木在上難有上達之勢,致葉少養而枯;在下根須難保吸水之量,木失水助而終有焦竭。疏泄不及,還可致“木郁氣聚”而化火,引發少陽膽火,并而上達以克金。故致咳嗽、咳痰、咳血。久病肝腎雙耗,體力衰敗,可致癆蟲乘虛侵肺。正所謂“邪之所湊,其氣必虛”。肺被蟲侵,肺金質弱,更無力制約肝木之郁火暗煎,使“木侮金”而肺絕,咳血而亡。黛玉之死,始于肝郁疏泄不暢,木郁而克肺致肺弱,再癆蟲乘虛入肺,致咳血而亡。肝風內動影響神“諸風掉眩,皆屬于肝”。《內經》的話再明白不過,不需要化驗單,不需要B超、CT、兩對半(肝功),只要有“風”動之癥,如抽動、眩暈之癥,就是肝系病。再加上前述的“木”類要素,就是“肝病大全”。產生“風”動癥的原因很多,如熱極生風、肝陽化風、血虛生風、陰虛生風、血瘀生風、痰濕生風、寒極生風……病因不同,產生的風有別。在此,需要討論的是,風是什么?風是標象,是一種“善行數變”,是“風勝則動”,是“風者,百病之長也”。因為風為春季主氣,與木之萌生新綠有關系,所以才與肝“聯而帶之”。 |
|
來自: johnney908 > 《解深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