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食后即吐案(胃大部分切除術后) 香港患者,女性,五十余歲,六七年前,因胃及十二指腸球部潰瘍,行胃大部分切除術,術后進食量減少,常食后即吐,每隔二十余天或一個月,則發作一次,每次持續四五天。尤以飽食為甚。如是六七年不已,曾服中西藥,效不顯。經親友介紹來黃師門診。刻診:主訴如前,中等身材,無消瘦,精神尚可,食欲如常,腹軟,胃脘無壓痛。舌苔薄白,質淡紅。脈弦稍細。二便調。擬吳茱萸湯治之。處方: 吳茱萸二十克(清水煮泡片刻,撈出,與各藥同煎) 黨參三十克 每日一劑,復渣再煎,日服兩次。服藥半月后,未有嘔吐,如是每診開上方十余劑以鞏固療效。月余復診一次,數月來未再發。遂停藥,至今已年余,飲食如常。
(二)嗜睡心悸案(高山反應)
澳門患者趙某,女性,63歲,有高血壓、糖尿病史。2011年8月初,曾往西藏旅游,高山反應?;貋砗篌w倦乏力,嗜睡,反應遲鈍。據稱在澳門西醫診查:血壓高160/100mmHg。血糖高、左心肥大、腦萎縮。經西藥治療效不顯。2011年9月30日來診?,F癥體倦嗜睡,行動遲緩,夜睡不寐,心悸心慌,下肢微腫,味覺遲鈍。平素業余愛好唱粵曲,現覺唱曲時常走調,氣不順暢。舌稍胖,苔白稍厚,脈沉而細。擬麻黃附子細辛湯合苓桂術甘湯。處方: 麻黃十二克(先煎) 茯苓三十克 安桂芯三克(沖)高麗參十克(另燉) 四劑。10月4日復診。精神暢旺,余無特殊。續以前方,麻黃用18克。七劑。 10月12日復診。諸證悉除,嗜睡,動作遲緩均已改善。又復能參加曲藝社活動,唱功大進。再以七劑,以鞏固療效。 按:論中281條曰“少陰之為病,脈微細但欲寐?!贝松訇庩栁⒅C,以麻黃附子細辛湯振奮沉陽。苓桂術甘湯原治:“傷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滿,氣上沖胸,起則頭眩,脈沉緊,發汗則動經,身為振振搖者。”現配合麻附細辛湯一以治悸,二以制約麻黃。麻黃一藥,黃師認為可振奮沉陽。今年五月在京召開的“首屆(中日韓)經方學術會議”中,南京中醫藥大學黃煌教授的專題講座為:“麻黃類方的應用”,繼而是黃仕沛老師的:“古今錄驗續命湯小議及在臨床上的運用”,都是討論麻黃的。黃煌教授開場第一句話是說:“不會用麻黃不算是一個好醫生”。8月份在廣州召開的“首屆國際經方班暨第十期全國經方臨床運用(疑難?。└呒壯行薨唷鄙?,李賽美教授主持黃仕沛老師的講座時說:“通過今年的經方班,可能會興起一股麻黃熱”。可見麻黃是一味潛力很大的藥物,應引起臨床中醫的重視。 (三)心悸脈遲案(病竇綜合征) 鄧某,男性,64歲,近1年反復出現心悸不適,氣短,上下樓梯出現氣促,間有頭暈、胸悶,汗出較多,冷汗為主,肢端發涼。2011年6月,外院行動態心電圖:竇性心動過緩,心率50-55次/分。未排除病竇綜合征。建議行心臟起搏器植入術?;颊呶窇质中g,故求診于黃師,希望中醫治療可取效??淘\:面色晄白,氣短,聲低,肢冷,脈細遲緩 。師謂此肢冷、汗出桂枝加附子湯證也,脈微細,麻黃附子細辛湯證也,當兩方合用,處方如下: 生龍牡各三十克(先)桂枝三十克 炙甘草三十克 大棗十五克 患者堅持服藥近兩月,心悸及胸悶癥狀已明顯減輕,無明顯汗出、肢冷及頭暈,心率維持在55-60次/分。繼續服藥,現心率維持在60-70次/分。 按:此例患者有明顯汗出、肢冷,正合桂枝加附子湯的方證,《傷寒論》20條“太陽病,發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但仲景第22條:“太陽病,下之后,脈促胸滿者,桂枝去芍藥湯主之。若微惡寒者,去芍藥方中,加附子湯主之。”黃師遵仲圣之訓,每去芍藥,實即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矣。但為何汗出明顯的患者,仍用峻汗的麻黃,而汗出卻能止???師言:患者心悸,肢冷,脈遲緩,正是陽微不振故與麻黃細辛附子湯。姜佐景在《經方實驗錄》中指出汗出有“病汗”、“藥汗”的不同,非麻黃證服麻黃亦不得汗出。此患者并非《傷寒論》35條“太陽病,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的麻黃湯證,而是“脈微細,但欲寐”的少陰病,故用麻黃而不忌汗出。 (四)亡陽驚狂案(急性額葉、顳葉腔隙性腦梗塞?)
2011年3月14日入院,入院前1周,無明顯誘因下,出現氣促癥狀加重,上下樓梯為甚,故前來住院。入院時見患者面色黧黑無澤,氣短,活動后稍氣促,可平臥,言語清晰,對答切題,無明顯浮腫,無心悸、胸悶痛、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等情況,無小便減少,無咯粉紅色泡沫痰。舌淡胖暗,苔白厚水滑。T:36.2℃,P:102次/分,R:22次/分,BP:153/92mmHg。叩診呈過清音,雙肺呼吸音減弱,未聞及干濕啰音,心界向左下擴大,心率102次/分,律整,各瓣膜聽診區未聞及病理性雜音。 因患者1周前曾外出郊游,考慮其心肺功能差,戶外活動加重心肺的負擔,引起勞力性呼吸困難加重。入院后予解痙平喘及控制血壓、逆轉心肌重構等治療。當日下午15:30,患者無明顯誘因下出現氣促,冷汗淋漓,四肢逆冷。P:105次/分,R:28次/分,BP:150/90mmHg,叩診呈過清音,雙肺呼吸音減弱,雙肺可聞及大量干啰音,雙下肺濕啰音,心界向左下擴大,心率105次/分,律整,各瓣膜聽診區未聞及病理性雜音??紤]存在嚴重支氣管痙攣,予地塞米松靜推解痙,無創呼吸機輔助通氣改善肺功能。處理后,癥狀20分鐘左右明顯緩解。發作時,適黃師查房,見患者冷汗淋漓,氣促,四肢逆冷,舌淡胖暗,苔白厚水滑,考慮為陽氣暴脫,予四逆湯回陽,五味子、山萸肉斂腎,處方如下: 附子二十四克 干姜二十克 炙甘草三十克 五味子十五克 山萸肉二十克 兩劑。 2011年3月14日晨,患者開始出現明顯認知障礙,表情呆滯,近事遺忘,誘導后可記起大部分事情,但對答欠切題,二便自遺,間有到處走動。T:36.6℃,P:91次/分,R:22次/分,BP:130/82mmHg,叩診呈過清音,雙肺呼吸音減弱,未聞及干濕啰音,心界向左下擴大,心率91次/分,律整,各瓣膜聽診區未聞及病理性雜音。患者出現認知改變,考慮:“1.肺性腦病,2.急性腦卒中”引起,目前診斷尚不能明確,注意監測血氧及二氧化碳潴留情況。 電告黃師,黃師認為,此亦亡其陽后之兆。與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處方如下: 附子四十五克(先煎)生姜三十克 遠志十五克 一劑后?;颊呷暂^煩躁,間有淫穢語言及動作,徹夜訴頭痛不適。
根據輔助檢查結果,患者雖有嚴重心肺功能不全,但并不支持存在肺性腦病引起精神異??赡???紤]存在急性額葉、顳葉腔隙性腦梗塞可能。頭痛明顯,應為陽藥運行,陰邪化去的反應,故在原方基礎上加川芎九克,并加大附子、桂枝的用量。處方如下: 生龍牡各六十克(先煎) 桂枝六十克 炙甘草二十克 大棗二十克 附子六十克(先煎)生姜三十克 遠志十五克 川芎九克 一劑后,患者基本可安睡,但仍表情呆滯,睡眠顛倒。患者繼續服藥至2011年3月18日,轉上級醫院完善頭顱CT等檢查以明確診斷。轉院前,數日間,患者未曾服用任何鎮靜藥物,但已無頭痛,無再次出現煩躁,無淫穢語言及動作。 按:此案先有陽脫之兆,繼后出現狂言不避親疏廉恥,到處走動,正與傷寒論中112條合。論曰:“傷寒脈浮,醫以火迫劫之,亡陽必驚狂,臥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主之。”此處“亡陽”二字,不作名詞解,應作動詞解。是醫以火迫發汗,劫奪其陽,而出現驚狂,臥起不安。故以龍骨、牡蠣鎮攝浮陽,桂枝湯溫通其陽,芍藥之寒,恐更損其陽,仲景例必去之。蜀漆乃常山之苗,為劫痰之品,后世“痰迷心竅”之說恐源于此乎?常山本院藥房未備,故黃師改用遠志以代之。更重用附子以復其陽。此方與防已地黃湯、風引湯,均有狂妄之象,一陰一陽,恰成對偶。 (五)小便失禁案(腰椎間盤突出) 羅某,男性,73歲,既往有椎間盤突出病史。2011年6月外出買早餐時,不慎跌倒,其后出現腰部疼痛,活動受限,小便失禁,完全不能控制,苦不堪言,并見雙下肢乏力。當時即到廣東省中醫院查骨盆片:未見骨折,故未再就診。2月來上述癥狀未見好轉,故2011年8月18日來我院住院。入院時,稍走近便能聞到尿味,小便失禁,完全不能控制,并見其面色晦滯,雙目無神,汗出,以頭部為主(平素汗出較多),行走蹣跚,需兩人摻扶,幾乎不能舉步,苔白厚膩,脈弦滑略數。發熱,T:38.5℃,無惡寒,無咳嗽咯痰,心率:87次/分,律齊。查體:雙下肢肌力4級,肌張力正常,痛觸覺未見異常,提睪反射減弱。入院當日下午,即請黃師查房,予續命湯,處方如下: 麻黃十八克(先) 桂枝十五克 川芎九克
麻黃十八克(先) 桂枝十五克 石膏九十克 四劑后,已無發熱。CT檢查,提示L3/4、L4/5椎間盤突出。建議患者及家屬行MR檢查,患者及家屬拒絕。故暫以改善癥狀為主,重新予續命湯,麻黃加至二十克,三劑,服藥后,心率未見加快,但出現小便點滴難出,予插尿管,麻黃加至23g,此時患者自覺下肢活動較前有力。五劑后(9月3日)患者小便可自行排出,而且已能自行控制,無遺尿現象,厚膩舌苔已經褪盡,并可拄拐杖床邊短距離活動,予帶藥出院。 出院后第二天,患者再次出現小便失禁,行走亦較前困難,幾乎回到入院前的狀態。患者未就診,一直服用中藥,但上述癥狀未見絲毫好轉,并再次出現發熱,T:38℃左右。2011年9月8日來診,小便完全不能控制,輪椅代步,發熱,汗出,頭部汗出為主,便秘,但無明顯腹脹,苔白厚膩,脈弦滑略數。血常規:未見異常。先予大青龍湯退熱,處方如下: 麻黃三十克(先) 桂枝三十克 石膏九十克 三劑,并囑溫覆,患者服藥后汗出無明顯增加,小便失禁,但行走困難癥狀較前改善。服藥三劑后,第4天(9月11日)上午已無發熱,因正值中秋,停藥2天。
麻黃三十克(先) 桂枝三十克 川芎九克 大黃十五克(后) 三劑后,復診時自訴小便雖仍失禁,但較前好轉,仍有1/3左右時間是失禁的,可自己扶拐杖蹣跚行走,舌苔仍白厚膩,脈弦滑,心率:80次/分,律齊。麻黃加至三十三克。 四劑后,患者再次復診時,訴9月16日小便已可自行控制,行走時只需稍借助拐杖,白膩舌苔亦較前消褪。2011年9月19日查MR與此前CT相仿,排除占位的可能。繼續服藥。 按:《金匱要略》“古今錄驗”續命湯原治:“中風痱,身體不能自收持,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處,或拘急不得轉側。”而此證雖非風痱,但有雙下肢痿弱,并有明顯之跌仆誘因,料為脊髓挫傷所致。與《黃仕沛經方亦步亦趨錄》“續命湯通腑案”有異曲同工之妙。 (六)口舌潰爛,不寐而煩,咽喉不利案(鼻咽癌放化療后) 楊某,中年男性,2011年6月初確診為“鼻咽癌”,6月中旬接受化療,約兩周前化療完成。8月22日開始接受放射治療,現仍進行中。9月初逐漸出現口腔潰瘍,咽喉干痛,飲食難進,胃脘脹滿,嘔吐。曾用西藥治療,效果不顯。9月27日經友人介紹請黃師診治??淘\患者咽痛、咽干、口干,口腔雙側頰側潰瘍,舌面潰瘍,吞咽障礙,飲食難進,胃脘脹滿,時有嘔吐,不寐而煩。唇舌紅色如染,舌干瘦,無苔。 黃連六克 黨參三十克 甘草三十克 七劑。10月4日再診,諸癥悉除,唇舌紅已退,如常色,口腔及舌痛潰瘍己愈,唯余咽仍有少痛,已能進食粥、面條之類。除昨晚一點醒來,個多小時后才再入睡外,幾天來睡得很好。 按:鼻咽癌放化療后副作用常見口腔潰瘍,吞咽障礙。此證唇舌色鮮紅,干瘦無苔,陰枯液竭,非甘草瀉心之干姜所宜。故以黃連阿膠湯合麥門冬湯,兩方顧三面(咽喉不利、不寐而煩、口舌潰爛)。欲養真陰非重用生地、麥冬不足以為功。黃連、黃芩直折其火,苦以化燥,只宜輕用,誠如吳鞠通謂:“必大隊甘寒以監之,但令清熱化陰,不令化燥?!敝赜酶什菀嗄莛B液,更合甘草瀉心湯意以愈口瘡。半夏重用尤覺巧妙。一以降逆止嘔;二以利咽喉;三以取內經半夏秫米湯覆杯則臥意。然時下藥肆之法夏已經炮制過度,藥性所剩無多,重用無虞。 (七)結節性紅斑案 伍某,女性,35歲,2011年3月底,患者在無明顯誘因下出現發熱,體溫最高39℃,雙下肢出現散在紅斑硬結,直徑1~2Cm。以伸側為主,有壓痛及膚溫增高,并伴有明顯關節疼痛。4月2日,在我市某三甲醫院住院,查血常規:NE:76.3%,胸片:右肺中葉感染。CRP:40mg/L,ESR:51mm/L,RP、ANCA四型均為陰性。診斷為:“1.結節性紅斑,2.右肺中葉感染”。予抗感染治療,并使用激素。治療后體溫明顯下降。4月12日停用激素,出院。 其父母曾因復發性口腔潰瘍請黃師診治,以甘草瀉心湯治療,皆愈。故4月15日前來就診。當時仍有低熱,咳嗽,痰稠,雙下肢散在暗紅色的斑塊硬結,疼痛不可觸摸,伴關節疼痛。黃師認為此歷節痛,風寒濕熱雜至。當予桂枝芍藥知母湯合木防已湯。處方如下: 桂枝十五克 白術三十克 甘草三十克 四劑。4月19日復診,已無發熱,咳嗽減少,紅斑結節疼痛有所減輕,唯難以入睡。仍守原方,麻黃減至十二克,桂枝加至二十克,附子增至二十五克。處方如下: 桂枝二十克 甘草三十克 繼續守方治療,患者已無發熱,結節紅斑逐步消退,壓之尚余輕痛。其間患者無明顯心悸,睡眠亦改善,麻黃遂最大量加至十八克。至5月20日復診時,結節、疼痛已微,仍遺留褐色斑塊。原方去苡仁,加桃仁、丹皮。 按:《金匱要略》治風濕相搏之桂枝附子湯、白術附子湯、甘草附子湯。稱之為風濕三方。更有麻杏苡甘湯、麻黃加術湯等方,各有側重。而桂枝芍藥知母湯又是諸方之綜合化裁而成。方中有芍藥知母能清蘊熱又可制燥,使久服而能任藥。今用赤芍更能涼血散血。故魏念庭曰:“此方乃通治風寒濕邪之法,非專為瘦人而設也。” 臨床運用此方,吾師喜與木防己湯合用。按木防己湯出自痰飲篇:“膈間支飲,其人喘滿,心下痞堅,面色黧黑,其脈沉緊,得之數十日,醫吐之、下之不愈。木防己湯主之?!贝朔皆沃э嫛蔷贤▍s常去人參以之治痹?!稖夭l辨》有加減木防己湯?!秴蔷贤ㄡt案》痹門共十五案,其中用本方竟占六案。其他如痰飲門、寒濕門、中風門等皆有用之。均去人參而重用石膏。如《痰飲門·趙案》吳氏謂:“石膏少用萬不見效”。該案“前后共用石膏百斤之多”。吳氏治痹是活用了仲景此方。 黃師用木防己湯合桂枝芍藥知母湯也取防己利濕而清熱,與石膏配合知母、芍藥更能清內郁之熱,制溫藥之燥也。 (八)脈散亂失神案(心衰、房顫、頻發室早) 容某,女性,86歲。2011年中秋節前,因上腹部疼痛,大便不通,住進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最后診斷:“1.淋巴腫瘤,2.小腸梗阻”。十月中旬,行小腸部分切除手術。因是黃師老領導,10月30日黃師往醫院探望她,手術創口未全愈合,仍置引流。據說術后因真菌性腸炎曾腹瀉,后愈。當時雖于空調病房,但不斷煽扇,仍呼悶熱,舌紅干無苔,唇紅焦干裂,口干渴。因她平時不愛服中藥。故黃師只告知她現氣陰兩傷,飲些花旗參水以益氣養陰。豈料11月1日下午,患者突然胸悶氣促,血壓升高。經請內科會診:急性心衰,心房纖顫,頻發性室早搏。經搶救渡過。11月4日家屬來訴,經此次發病后,每況愈下,幾天來精神萎靡,不欲飲食,不欲言語。希望黃師往診予以中藥。黃師遂于11月5日早晨往探視之。平素人頗樂觀,愛講幽默笑話,現聲音低微,閉目懶言,口唇干焦開裂,舌干光紅,舌中央僅扁豆大一小片白苔焦干。脈散亂至數難辨,參伍不調,結代頻仍。即電告其女兒,此真陰元陽虧損,元氣渙散。不可大意,即處炙甘草湯: 生地六十克 麥冬三十克 高麗參十克(另燉、兌藥) 桂枝十克 大棗十五克 麻仁十五克 炙甘草三十克 生姜三片 以水七碗,煎至三碗,放半枝花雕酒入內,再煎至大半碗,溫服。復渣放三碗水再煎至大半碗。早晚各服一次。配兩劑。 當晚黃師電詢其女兒,飲藥尚稱順利。并囑購桂枝十克備用,視次日情況加入。 次日清晨,黃師往視之,精神好轉,脈雖結代但已無散亂之象,已能數至數,口仍干,昨晚泄瀉五次,量不多。囑加昨日所購桂枝,如昨日法煎藥。 11月7日清晨再往視,脈象已緩,一分鐘僅停搏一次。精神繼續好轉,已稍多說話,昨晚泄瀉三次,量不多??谌愿桑揭褵o干裂,舌淡紅無苔。護工訴說昨日創口棉墊已無滲液。仍取復脈湯意去地黃、麻仁。處方: 茯苓三十克 桂枝十五克 麥冬十五克 花旗參三十克 高麗參十克(另燉)五味子十五克 阿膠十五克(溶化兌服) 兩劑。不用放酒同煎,余如前法。當晚八時半,其女兒來電稱:今天飲藥順利,精神比昨日好多了,還坐輪椅推她下樓曬太陽,并與來探訪朋友談話。謝謝黃師救其毋親云云。
(九)小兒喘息案 干姜三克 石膏六十克(包)
四劑?;純悍谝粍┧幒螅斖黼S即出現煩躁不安,夜間不能入睡。服藥四劑后癥狀未見明顯改善,1月18日復診??淘\,喘息,喉中痰鳴,腹脹,大便少,聽診情況基本同前。黃師認為,此患兒雖有喘息,但雙肺未聞及明顯干羅音,無明顯支氣管痙攣,故非麻黃、白芍所能治之喘,且患兒服藥后煩躁不安,恐不能耐藥,故不可再用小青龍湯。喉中痰鳴,雙肺滿布痰鳴音,考慮患兒喘息為痰液阻塞大氣道引起,加之腹脹,大便少,此應為結胸之證。以大陷胸丸合葶藶大棗瀉肺湯。處方: 葶藶子三十克(包) 北杏10克 甘草十克
三劑?;純悍幒螅谝惶齑蟊闳?,溏便。第二天大便6次,喘息癥狀明顯減輕。1月21日早晨其喘息癥狀又復明顯。再來復診,查血常規:WBC:9.4*109/L,余未見異常。聽診:雙肺呼吸音粗,痰鳴音較前有所減少,未聞及干羅音。無明顯感染征象,癥狀本已明顯改善,痰鳴音減少,雖今晨癥狀有所加重,仍考慮原治療有效,得瀉止后服,繼以葶藶大棗瀉肺湯合千金葦莖湯、小陷胸湯。處方: 葶藶子四十五克(包) 大棗十克
四劑。1月25日復診,患兒咳嗽及喘息癥狀明顯減輕,無腹瀉,精神明顯好轉,常面帶笑容,查血常規:WBC:9.4*109/L,余未見異常。胸片:未見異常。仍以原方加減,稍佐通腑。處方: 葶藶子四十五克(包) 葦莖三十克 石膏六十克(包) 芒硝三克(沖) 三劑。1月28日再診,患兒高熱,精神萎靡,但家屬訴其痰鳴已明顯減少,予葶歷大棗瀉肺湯會桂枝茯苓丸加減,處方如下: 葶藶子四十五克(包) 云苓十五克 赤芍十克 桃仁十克 丹皮六克 桂枝六克 甘草六克 大棗十克 芒硝三克(沖)
按:兒科主訴不清,舌脈難查,素有啞科之稱。開始時見患兒咳喘明顯,故以小青龍湯試治之。而后,一則見其不能耐藥,二則借助西醫聽診,發現其無明顯支氣管痙攣,始思其并非“咳逆倚息不得臥”的小青龍湯證。
仲景大陷胸丸與大陷胸湯同樣都是為“此為水結在胸脅也”的結胸之證而設。雖大陷胸丸未明言方證,但兩方證應相同,皆是“心下因硬”,“從心下至少腹,硬滿而痛不可近”的心下滿痛之證?;純焊姑?、便結,慮其為結胸之證,又因其年幼,恐甘遂藥力太猛,故予大陷胸丸治之。葶藶大棗瀉肺湯出自[金匱要略][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肺癰,喘不得臥,葶藶大棗瀉肺湯主之?!贝朔脚c皂莢丸一樣能直搗痰巢,治療大量痰濁膠結于內之證。故最終兩方合用而取效。
對于這樣一個5個月大的幼兒,竟用如此大的藥量,主要考慮小兒喂服中藥困難,一碗中藥往往只能飲一小部分,其余都浪費掉了,因此適當加大藥物劑量,以達到增加真正能喂服的藥量的目的。 (十)麻杏苡甘湯治扁平龐案
患者鐘某,女性,30歲,工作時常接觸酒精等化學物品。2010年雙手手指及掌背開始出現米粒大的扁平隆起丘疹,起初僅2-3粒,表面光滑,呈淺褐色,無滲液,顆粒較大的會有疼痛感。后來顆粒逐漸增多,增加至10-20粒?;颊呓洺W约河眉舻肚谐鹫?。2011年6月曾在廣東省中醫院行激光治療。經過上述處理后丘疹仍反復長出。2011年11月11日,患者經同鄉介紹求治于黃師。 刻診:雙手手指及掌背散在有近20粒比皮膚顏色稍深的扁平隆起丘疹,多是米粒大小,最大直徑約3mm。予麻杏苡甘湯。處方如下: 麻黃十二克
七劑并予生薏苡仁五百克磨粉,每次二十克口服,每日3次。11月25日,即服藥后第14天復診。薏苡仁粉尚未做好,丘疹已開始脫落。繼續服上方湯藥七劑,并囑加服薏苡仁粉以鞏固療效。一周后丘疹僅剩2-3粒。2012年1月,其同鄉來診時詢悉鐘某之丘疹已全脫落,未復有新的丘疹長出。
按:黃師曾用苡仁粉治療扁平疣多例屢屢驗。其心得曾發表在國醫大師鄧鐵濤主審的《中醫簡便廉驗治法》一書中。以往單用苡仁粉通常是在20-30天丘疹自行脫落,此例服后第14天內丘疹便自行脫落,較以往所見為快,是否丘疹較細小加之與麻杏苡甘湯合用而效果增強?有待觀察更多病例以證之。薏苡仁性味甘淡微寒,多以為此品平淡無奇,只注重其利水滲濕之效,而忽略其他功效?!督饏T要略》除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治風濕外;試觀治胸痹之薏苡附子散、治腸癰之薏苡附子敗醬散、《千金》葦莖湯之治肺癰,皆非用作利水滲濕。而胸痹為胸陽不運,血脈痹阻,腸癰、肺癰條文中均注明“其身甲錯”、“胸中甲錯”?!凹族e”者肌若魚鱗之錯也,仲景均視為瘀血之證。胸痹、腸癰、肺癰均非一般之疾,古人均委薏苡仁以重任,可知本藥非一般平淡之品可比。扁平疣雖非大病但也是氣血結聚而成。黃師用此法治扁平疣,患者初服時往往信疑參半,至龐體自然脫落后才嘖嘖稱奇。本例未來得及薏苡粉磨粉,故先以復方湯劑治之。并無陽氣不足之附子證,未與附子合用,而麻黃有破癥堅積聚的功效,故選用麻杏苡甘湯。竟效更速。 (十一)持續發熱不退案
黃師澳洲墨爾本友人2012年1月12日來電訴及其女兒十六歲。此前發熱不退,初則37.5℃,一周后升至39.5℃度以上。據云,經西醫檢查,排除肺炎、心肌炎、白血病等。也曾血液培養,找不出病源,西醫說只作對癥治療。發熱持續四周后方退。中途也曾服中藥(不詳)。一周后又復發熱。現在已第六天,上午如常人,六天來下午四點起先惡寒繼則發熱39℃。頭痛無汗(平時也很少汗出),口不渴,舌苔黃,稍紅。大便基本如常今天未下。黃師處以: 柴胡四十五克 大棗十二克 石膏六十克 溫覆取汗、啜熱稀粥、三小時后復渣再服如前法。
1月22日(除夕),來電訴說配藥不方便,斷斷續續只服了三劑,且澳洲藥肆不肯多配麻黃,只能配六克、服藥后無汗出,但發熱已減至37.5℃。無奈去麻黃再服三劑。
1月27日(年初五)來電,初一、初二藥店關門,配不到藥,發熱又略有升高,每于發熱之前必先惡寒。初三起服藥,至今三天來已無發熱。藥后無汗出。囑按上方再服三劑。
1月29日(年初七)晚來電,再配三劑已經服完。已無發熱。食欲二便如常,問是否再服幾劑以鞏固?黃師曰:初三至今已五天未再發熱。料邪己退胃氣來復。唯慎風寒,多食粥。不用服藥了。
按:本案持續發熱一月,一周后又復發熱。乃瘥后勞復。而惡寒后發熱,無汗。是仍有在表之邪。仲景開章明義第3條所謂:“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者,名曰傷寒。”第394條曰:“傷寒瘥已后,更發熱者,小柴胡湯主之。脈浮者以汗解之,脈沉實者,以下解之。”故以小柴胡合葛根湯欲發其汗。奈何麻黃難覓。僅以小柴胡加石膏湯而愈。 (十二)喘滿不能平臥,心下痞堅案
陶某,私塾國學老師,梅州人,在東莞辦學,楊森榮師兄之友。八月份起,胸脅痛脹,咳嗽氣喘,不能平臥。請某醫自詡為火神派者,用人參、附子、干姜及除痰之品數月,病情日益加重,后辭館返梅州人民醫院治療;右胸隆起,抽出血性胸積液,初步診斷為:肺癌,但胸積液病理檢查未發現癌細胞。遂于2011年12月23日轉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腫瘤科。最后診斷為放線菌感染。
2012年1月3日,經森榮師兄介紹邀黃師往診。胸痛無發熱,右胸乳下一個瘺管,滲血色液體少量,右胸較左胸隆起,隆起處硬結。氣喘不能平臥,病床靠背呈45°,氧氣不能停片刻,杵狀指,下肢微腫,腹部痞滿,唇色稍暗,舌苔厚白而干,口渴不欲飲,脈弦緊滑數,左脈雙弦。予木防己湯合甘草干姜湯,處方: 防己二十四克 干姜十克 四劑。
1月8日,復往視之,自訴服藥后好多了,氣稍順,精神很好,并謂以前方藥也有人參且用三十克,未嘗有此效。從昨天開始可停幾小時吸氧,晚上不用吸氧。昨天已可在病房內短時間行走。腹部痞脹沒有了,脈仍滑數,左脈雙弦現象沒有了。舌苔黃膩(可能是染色),較前潤,口淡泛清水,不欲飲,痰多易咯,食欲二便如常。仍以上方加重劑量: 防己三十克 甘草二十克 吳茱萸六克 石膏一百五十克(布包煎) 高麗參十五克隔日服用。
《金匱要略》痰飲篇曰:“膈間支飲,其人喘滿,心下痞堅,面色黧黑,其脈沉緊,得之數十日,醫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湯主之。”此方以常理殊難喻之?!饵S仕沛經方亦步亦趨錄》中略曾述及。投此方唯賴方證相應。陶先生之癥狀與仲景所述甚似;唇色暗、杵狀指猶如“面色黧黑”也。鞠通先生曾以此方治一人,前后用石膏逾百斤。陶先生問:“何以高麗參以往用三十克無效,而現十五克而取效?”師曰:“非參之功,無參亦不可?!备什莞山獪珵橹巍胺勿敉孪涯豢日?,其人不渴,必遺尿,小便數,所以然者,以上虛不能制下故也,此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睆驮\病人訴口淡泛清水更加吳茱萸一味。關于“脈雙弦”。嘗讀《金匱要略》痰飲篇有:“脈雙弦者寒也,皆大下后善虛,脈偏弦者飲也。”何謂脈雙弦?眾說不一,大多謂雙手脈弦者,但雙手脈弦不足為異,何以仲景獨于此處提及“脈雙弦”?想雙弦者,必非指兩手寸口脈弦也。此病人1月3日所診為左手寸口明顯脈呈雙峰弦緊,似有兩動脈并行。為我從未有見過如此之脈,按之良久,深以為奇。診畢曾電告森榮。蓋金匱脈弦為寒飲。雙弦為正氣復虛。但復診時患者之脈未見雙弦矣。徐彬《金匱要略論注》曰:“又有一手兩條脈,亦曰雙弦,此乃元氣不壯之人,往往多見此脈,亦屬虛邊。愚概溫補中氣,兼化痰,應手而愈?!毙焓现^多見此脈,吾卻平生僅見此例。故記錄之備考。放線菌感染為頑固之病,尤其是肺部病灶硬結,影響肺功能不全,又痿管延久不愈。西醫已施用大劑量青霉素。我意中醫按方證隨而治之外,扶正卻病又為可用武之地也。
1月15日,一周來精神很好,可在病房走廊上稍事走動。白天間斷吸氧,自上周始夜間已不用吸氧,唯血氧濃度仍在80%上下。氣仍短,咳泡痰色白,以往胸膈痞滿之現象已除。上周訴說之口淡泛清水,自加吳茱萸后亦已無。舌剝苔,稍白厚,舌面濕潤。脈滑數。擬肺痿麥門冬湯合甘草干姜湯: 麥冬九十克 干姜二十克 七劑。1月21日,情況穩定,泡痰不多,春節決定留院繼續治療,仍守上方: 麥冬一百二十克 炙甘草二十克
七劑。1月29日(年初七)。痰白無泡不多。初三已拔除氧管,無異常,淮備一周后出院。脈仍滑數(100次/1分鐘),氣短。是肺氣仍不充也。蓋右肺纖維化,肺功能未全代償。右胸痿管仍滲液。與大劑黃芪以生?。?/p>
北芪一百二十克 大棗二十克 角刺二十四克 再服七劑。 |
|
來自: johnney908 > 《讀醫札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