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stina的回答(11票)】: 看了看題主列的小說,揣測題主的意思似乎是最近改編自網絡文學的影視劇越來越多? 我是《最美的時光》編劇之一,該出品公司也制作了《千山暮雪》,據信后面陸續還會有改編自知名不知名網絡作者的電視劇推出。 我說說我能想到的原因: 一, 改變自網絡作品,有原讀者群做觀眾基礎。這個我想不需要多說了。據說最近最美的時光又成了云端書城下載榜第一(今早上朋友告訴我的);網絡作品和影視劇互相拉動,可見一斑。 以前當然也有很多改編自文學作品的影視劇,我揣測,那個時候的影視劇改編多半基于傳統紙媒作品,說白了就是還算嚴肅文學(僅就分類而言,不代表文學價值),讀者群不像網絡作品,相對較為分散;如今的網絡作品讀者非常集中,就是青年女性群體,和電視劇觀眾群有很大重合,且容易形成話題傳播效應。大漠謠我記得是被于正拍了?桐華還有一部作品呢在改編中;總之,步步驚心和甄嬛傳的大賣鼓勵了很多人。風險大和風險小之間,花錢的人一定選擇風險小的那一個。 二, 網絡作品的主題最適合做國產電視劇:愛情,家庭,且相對不容易觸犯到任何人。古言,現言,都市夢幻,晉江和起點的首頁可以算是如今流行愛情模式的風向標,從最早的穿越到后來的種田到現在的重生,以及一直有的豪門,充分滿足了愛情需求極度需要被滿足的中國女性。我扯遠點:從這兩個網站就可以看到中國女性的集體心理創傷多么深,對完美愛情的追求既childish到簡直變態的地步,又讓人感同身受,無法忽略。我國女性真的很需要表達自己。這一點,我估計紙媒作品關注的不多。我哥哥曾經是《小說月報》的長期訂戶,《收獲》《鐘山》等也基本見一本買一本,相對晉江起點那種粉紅夢幻,幼稚可笑又真摯溫柔的女性表達,傳統紙媒所表達的主題(大部分)是多么的僵死和男性化,不言而喻。當然也有王安憶方方鐵凝等女性作家,但她們的作品改成電視劇也是文學化大制作,不會是現在這種專職造夢風格愛情劇。 三,網絡作品便宜。我知道晉江一位作者,寫的非常棒,不在題主列出的作品之下,但因為是新晉作者,其代表作改編權可以說是被影視公司撿了個大便宜,而作者也很高興——這是一筆一次性到帳的收入,數額不錯,后面還能拍片提升名氣,雙贏。晉江起點應該有很多這類作者,絕對有天賦,不努著勁寫有所謂傳世價值的東西,就是寫愛情。我還知道有幾個作者文筆相當老到,絕對文學筆法寫流行愛情——小說月報我看不下去,這些作者我追著看。 四, 改編比原創容易——這一點其實我個人不贊同,不過老板們大概這么想。 作為一個不看電視但是參與了若干改編劇本的人,暫時只能想到這么多,試著回答一下,謝謝。 【姚垚的回答(0票)】: 這個取決與人們對于影視作品的需求、人們的文化審美的變化、文學作者的金錢化驅動以及網絡文學的風靡。 這個問題答得完全就是一個大坑,簡單說兩句吧。 首先是人們多影視作品的需求。很多優秀的影視劇作品能夠給人們帶來消遣,但是由于好片低產、爛片橫行,傳統影視文學(寫劇本->拍電影)的優秀作品數量已經難以滿足人們的需求。而在此時,大量的投資者與導演看上了已經成品的文學作品。這些文學作品有著很高的閱讀量,大量的讀者群,相比之下拍攝風險小了很多,即使拍的很爛(比如小時代)都難以阻止其讀者(粉絲)對其的期待。這些作品為影視帶來了票房和收視率的保障,因此大量的文學作品變成了熒幕上的影視作品。 其次是人們文化審美的變化,在生活水平逐漸提高的時代,伴隨著高速發展的是社會賦予人們的壓力。人們追求著金錢與地位,卻又忍受著這其中帶來的壓抑。網絡文學(穿越文、YY文)等文學體制帶給人們可以回避社會的壓力的代入感,讓人為之癡迷。文化審美的變異,使大量的讀者去追尋一些能夠讓自己輕松的文字。 然后是文學作者的金錢話驅動,作家尤其是沒有很高名望的作家,其收入并不算太高。而影視的需求為他們提供了一個開口,將自己的文字變成劇本,然后出售,改善自己的生存狀況。而擁有大量讀者(粉絲)的作者,更加的希望更進一步獲取利益,將自己的文字變成影視作品能夠帶來更多的收益。 最后是網絡文學的風靡。網絡文學的起源無從考證,大量有著寫作能力的人,苦于沒有寫作機會,多半放棄了寫作這條道路。網絡文學帶給了他們一個開口,平時上班,回家寫書,這樣的作家不在少數。正因為此,更多的優秀網絡文章也隨之產生。 綜上所述吧,小說變成影視作品是社會與時代的原因,也是文化發展的一種必然。 【TaoLin的回答(0票)】: 以前也很多啊。。尤其是一些歷史劇,還有再前的一些趙寶剛青春劇系列。大概是最近的原作品比較為人熟知吧 【FranklinYan的回答(0票)】: 拜托,由暢銷小說改編成影視作品是幾乎從電影誕生開始就有的傳統好么! 舉個例子,今年上映的《了不起的蓋茨比》,當年小說剛出版就被作為默片搬上銀幕。 至于為什么?保險唄!你作為投資商,投資一個已經擁有大量讀者的小說改編劇本的風險明顯小于投資一個前景不明朗的原創劇本(各種電影翻拍、重啟、續集也是一個道理)。 原文地址:知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