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點符號用法之附錄A、B標點符號用法
General rules for punctuation 附錄A (規范性附錄) 標點符號用法的補充規則 A.1 圖或表的短語式說明文字,中間可用逗號,但末尾不用句號。即使有時說明文字較長,前面的語段已出現句號,最后結尾處仍不用句號。 示例1:進行中的學生方隊 示例2:經過治理,本市市容市貌煥然一新。這是某區街道一景 A.2 使用問號應以句子表示疑問語氣為依據,而并不根據句子中包含有疑問詞。當含有疑問詞的語段充當某種句子成分,而句子并不表示疑問語氣時,句末不用問號。 示例1:他們的行為舉止、審美趣味,甚至讀什么書,坐什么車,都在媒體掌握之中。 示例2:誰也不見,什么也不吃,哪兒也不去。 示例3:我也不知道他究竟躲到什么地方去了。 A.3 用頓號表示較長、較多或較復雜的并列成分之間的停頓時,最后一個成分前可用“以及(及)”進行連接,“以及(及)”之前應用逗號。 示例:壓力過大、工作時間過工、作息不規律,以及忽視營養均衡等,均會導致健康狀況的下降。 A.4 A.4.1 示例:〔對于〕表示人,事物,行為之間的相互對待關系。(誤) 示例:〔對于〕表示人、事物、行為之間的相互對待關系。(正) A.4.2. 示例:2010、03、02(誤) 2010-03-02(正) A.5 分項列舉的各項有一項或多項已包含句號時,各項的末尾不能再分號。 示例:本市先后建立三大農業生產體系:一是建立甘蔗生產服務體系。成立糖業服務公司,主要給農民提供機耕等服務;二是建立蠶桑生產服務體系。……;三是建立熱作服務體系。……。(誤) 本市先后建立起三大農業生產體系:一是建立甘蔗生產服務體系。成立糖業服務公司,主要給農民提供機耕等服務。二是建立蠶桑生產服務體系。……。三是建立熱作服務體系。(正) A.6 A.6.1 示例1:酈道元《水經注》記載:“沼西際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提示性話語) 示例2:據《蘇州府志》載,蘇州城內大小園林約有150多座,可算名副其實的園林之城。(非提示性話語) A.6.2 示例:艾滋病有三個傳播途徑:血液傳播,性傳播和母嬰傳播,日常接觸是不會傳播艾滋病的。(誤) 艾滋病有三個傳播途徑:血液傳播,性傳播和母嬰傳播。日常接觸是不會傳播艾滋病的。(正) A.6.3 示例2:這事你得拿主意,光說“不知道”怎么行?(無停頓) A.7 “叢刊”“文庫”“系列”“書系”等作為系列著作的選題名,宜用引號標引。當“叢刊”等為選題名的一部分時,放在引號之內,反之則放在引號之外。 示例1:“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 示例2:“中國哲學典籍文庫” 示例3:“20世紀心理學通覽”叢書 A.8 括號可分為句內括號和句外括號。句內括號用于注釋句子里的某些詞語,即本身就是句子的一部分,應緊跟在被注釋的詞語之后。句外括號則用于注釋句子、句群或段落,即本身結構獨立,不屬于前面的句子、句群或段落,應位于所注釋語段的句末點號之后。 示例:標點符號是輔助文字記錄語言的符號,是書面語的有機組成部分,用來表示語句的停頓、語氣以及標示某些成分(主要是是詞語)的特定性質和作用。(數學符號、貨幣符號、校勘符號等特殊領域的專門符號不屬于標點符號。) A.9 A.9.1 A.9.2 示例:含有鐵質的食物有豬肝、大豆、油菜、菠菜……等。(誤) A.10 不應使用文字下加直線或波浪線等形式表示著重。文字下加直線為專名號形式(4.16);文字下加浪紋線是特殊書名號(A.13.6)。著重號的形式統一為相應項目下加小圓點。 示例:下面對本文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誤) 下面對本文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正) A.11 浪紋線連接號用于標示數值范圍時,在不引起歧義的情況下,前一數值附加符號或計量單位可省略。 示例:5公斤~100公斤(正) 5~100公斤(正) A.12 當并列短語構成的標題中已用間隔號開時,不應再用“和”類連詞。 示例:《水星·火星和金星》(誤) 《水星·火星和金星》(正) A.13 A.13.1 示例1:下學期本中心將開設《現代企業財務管理》《市場營銷》兩門課程。 示例2:明天將召開《關于“兩保兩掛”的多視覺理論思考》課題立項會。 示例3:本市將向70歲以上(含70歲)老年人頒發《敬老證》。 示例4:本校共獲得《最佳印象》《自我審美》《卡拉OK》等六個獎杯。 示例5:《閃光》牌電池經久耐用。 示例6:《文史雜志社》編輯力量比較雄厚。 示例7:本市將召開《全國食用天然色素應用研討會》。 示例8:本報將于今年暑假舉行《墨寶杯》書法大賽。 A.13.2 示例1:2008年重陽聯歡晚會受到觀眾的稱贊和好評。 示例2:本臺將重播《2008年重陽聯歡晚會》。 示例3:“雪域明珠——中國西藏文化展”隆重開幕。 示例4:《大地飛歌藝術展》是一部大型現代藝術作品。 A.13.3 示例:《我們》雜志 A.13.4 示例1:《琵琶行(并序)》 示例2:《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試行)》 示例3:《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組織條例(草案)》 示例4:《百科知識》(彩圖本) 示例5:《人民日報》(海外版) A.13.5 示例1:《日記何罪!》 示例2:《如何做到同工又同酬?》 A.13.6 A.14 分隔號又稱正斜線號,須與反斜線號“\”相區別(后者主要是用于編寫計算機程序的專門符號)。使用分隔號時,緊貼著分隔號的前后通常不用點號。 附錄B (資料性附錄) 標點符號若干用法的說明 B.1 B.1.1 逗號和頓號都表示停頓,但逗號表示的停頓長,頓號表示的停頓短。并列詞語之間的停頓一般用頓號,但當并列詞語較長或其后有語氣詞時,為了表示稍長一點的停頓,也可用逗號。 示例1:我喜歡吃的水果有蘋果、桃子、香蕉和菠蘿。 示例2:我們需要了解全局和局部的統一,必然和偶然的統一,本質和現象的統一。 示例3:看游記最難弄清位置和方向,前啊,后啊,左啊,右啊,看了半天,還是不明白。 B.1.2 并列成分之間用頓號,末尾的并列成分之后用“等”“等等”之類詞語時,“等”類詞前不用頓號或其他點號;并列成分之間用逗號,末尾的并列成分之后用“等”類詞時,“等”類詞前應用逗號。 示例1:現代生物學、物理學、化學、數學等基礎學科的發展,帶動了醫學科學的進步。 示例2:寫文章前要想好:文章主題是什么,用哪些材料,哪些詳寫,哪些略寫,等等。 B.1.3 當復句的表述不復雜、層次不多,相連的分句語氣比較緊湊、分句內部也沒有使用逗號表示停頓時,分句間的停頓多用逗號。當用逗號不易分清多重復句內部的層次(如分句內部已有逗號),而用句號又可能割裂前后關系的地方,應用分號表示停頓。 示例1:她拿起鑰匙,開了箱上的鎖,又開了首飾盒上的鎖,往老地方放錢。 示例2:縱比,即以一事物的各個發展階段作比;橫比,則以此事物與彼事物相比。 B.1.4 句內點號中,頓號表示的停頓最短、層次最低,通常只能表示并列詞語之間的停頓;分號表示的停頓最長、層次最高,可以用來表示復句的第一層分句之間的停頓;逗號介于兩者之間,既可表示并列詞語之間的停頓,也可表示復句中分句之間的停頓。若分句內部已用逗號,分句之間就應用分號(見B.1.3示例2)。用分號隔開的幾個并列分句不能由逗號統領或總結。 示例1:有的學會烤煙,自己做挺講究的紙煙和雪茄;有的學會蔬菜加工,做的番茄醬能吃到冬天;有的學會蔬菜腌漬、窖藏,使秋菜接上春菜。 示例2:動物吃植物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把整個植物吃掉,如原生動物;有的是把植物的大部分吃掉,如鼠類;有的是吃掉植物的要害部位,如鳥類吃掉植物的嫩芽。(誤) 動物吃植物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把整個植物吃掉,如原生動物;有的是把植物的大部分吃掉,如鼠類;有的是吃掉植物的要害部位,如鳥類吃掉植物的嫩芽。(正) B.1.5 位于引文之前的“說”“道”后用冒號。位于引文之后的“說”“道”分兩種情況:處于句末時,其后用句號;“說”“道”后還有其他成分時,其后用逗號。插在話語中間的“說”“道”類詞語后只能用逗號表示停頓。 示例1:他說:“晚上就來家里吃飯吧。” 示例2:“我真的很期待。”他說。 示例3:“我有件事忘了說……”他說,表情有點為難。 示例4:“現在請皇上脫下衣服,”兩個騙子說,“好讓我們為您換上新衣。” B.1.6 各種點中與都表示說話時的停頓。句號、問號、嘆號都表示句子完結,停頓最長。分號用于復句的分句之間,停頓長度介于句末點號和逗號之間,而短于冒號。逗號表示一句話中間的停頓,又短于分號。頓號用于并列詞語之間,停頓最短。通常情況下,各種點號表示的停頓由長到短為:句號=問號=嘆號>冒號(指涵蓋范圍為一句話的冒號)>分號>逗號>頓號。 B.1.7 破折號用于表示比較重要的解釋說明,這種補充是正文的一部分,可與前后文連續;而括號表示比較一般的解釋說明,只是注釋而非正文,可不與前后文連續。 示例1:在今年——農歷虎年,必須取得比去年更大的成績。 示例2:哈雷在牛頓思想的啟發下,終于認出了他所關注的彗星(該星后人稱為哈雷彗星)。 B.1.8 “題為……”“以……為題”中的“題”,如果是詩文、圖書、報告或其他作品可作為篇名、書名看待時,可用書名號;如果是寫作、科研、辯論、談話的主題,非特定作品的標題,應用引號。即“題為……”“以……為題”中的“題”應根據其類別分別按書名號和引號的用法處理。 示例1:有篇題為《柳宗元的詩》的文章,全文才2 000字,引文不實卻達11處之多。 示例2:今天一個以“地球·人口·資源·環境”為題的大型宣傳活動在此間舉行。 示例3:《我的老師》寫于1956年9月,是作者應《教師報》之約而寫的。 示例4:“我的老師”這類題目,同學們也許都寫過。 B.2 B.2.1 當引文完整且獨立使用,或雖不獨立使用但帶有問號或嘆號時,引號內句末點號應保留。除此之外,引號內不用句末點號。當引文處于句子停頓處(包括句末尾)且引號內未使用點號時,引號外應使用點號,當引文位于非停頓處或者引號內已使用句末點號時,引號外不用點號。 示例1:“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他最喜歡這兩句詩。 示例2:書價上漲令許多讀者難以接受,有些人甚至發出“還買得起書嗎?”的疑問。 示例3:他以“條件還不成熟,準備還不充分”為由,否決了我們的提議。 示例4:你這樣“明日復明日”地要拖到什么時候? 示例5:司馬遷為了完成《史記》的寫作,使之“藏之名山”,忍受了人間最大的侮辱。 示例6:在施工中要始終堅持“把質量當生命”。 示例7:“言之無文,行而不遠”這句話,說明了文采的重要。 示例8:俗話說:“墻頭一根草,風吹兩邊倒。”用這句話來形容此輩再恰當不過。 B.2.2 括號內行文末尾需要時可用問號、嘆號和省略號。除此之外,句內括號行文末尾通常不用標點符號。句外括號行文末尾是否用句號由括號內的語段結構決定:若語段較長、內容復雜,應用句號。句內括號外是否用點號取決于括號所處位置:若句內括號處于句子停頓處,應用點號。句外括號外通常不用點號。 示例1:如果不采取(但應如何采取呢?)十分具體的控制措施,事態將進一步擴大。 示例2:3分鐘過去了(僅僅才3分鐘!),從眼前穿梭而過的出租車竟達32輛! 示例3:她介紹時用了一連串比喻(有的狀如樹枝,有的貌似星海……),非常形象。 示例4:科技協作合同(包括科研、試制、成果推廣等)根據上級主管部門或有關部門的計劃簽訂。 示例5:應把夏朝看作原始公社向奴隸制國家過渡時期。(龍山文化遺址里,也有俯身葬。俯身者很可能就是奴隸。) 示例6:問:你對你不喜歡的上司是什么態度? 示例7:古漢語(特別是上古漢語),對于我說,有著常人無法想象的吸引力。 示例8:由于這種推斷尚未經過實踐的考驗,我們只能把它作為假設(或假說)提出來。 示例9:人際交往過程就是使用語詞傳達意義的過程。(嚴格說,這里的“語詞”就為語詞指號。) B.2.3 破折號之前通常不用點號;但根據句子結構和行文需要,有時也可分別使用句內點號或句末點號。破折號之后通常不會緊跟著使用其他點號;但當破折號表示語音的停頓或延長時,根據語氣表達的需要,其后可緊接問號或嘆號。 示例1:小妹說:“我們現在工作得挺好,老板對我不錯,工資也挺高。——我能抽支煙嗎?”(表示話題的轉折) 示例2:我不是自然主義者,我主張文學高于現實,能夠稍稍居高臨下地去看現實,因為文學的任務不僅在于反映現實。光描寫存在的事物還不夠,還必須記住我們所希望的和可能產生的事物。必須使現象典型化。應該把微小而有代表性的事物寫成重大的和典型的事物。——這就是文學的任務。(表示對前幾句話的總結) 示例3:“是他——?”石一川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示例4:“我終于考上大學啦!我終于考上啦——!”金石開興奮得快要暈過去了。 B.2.4 省略號之前通常不用點號。以下兩種情況例外:省略號前的句子表示強烈語氣、句末使用問號或嘆號時;省略號前不用點號就無法標示停頓或表明結構關系時。省略號之后通常也不用點號,但當句末表達強烈的語氣或感情時,可在省略號后用問號或嘆號;當省略號后還有別的話、省略的文字和后面的話不連續且有停頓時,應在省略號后用點號;當表示特定格式的成分虛缺時,省略號后可用點號。 示例1:想起這些,我就覺得一輩子都對不起你。你對梁家的好,我感激不盡!…… 示例2:他進來了,……一身軍裝,一張樸實的臉,站在我們面前顯得很高大,很年輕。 示例3:這,這是……? 示例4:動物界的規矩比人類還多,野駱駝、野豬、黃羊……,直至塔里木兔、跳鼠,都是各行其路,決不混淆。 示例5:大火被漸漸撲滅,但一片片油污又旋即出現在遇難船旁……。清污船迅速趕來,并施放圍欄以控制油污。 示例6:如果……,那么……。 B.3 B.3.1 B.3.2 B.3.3 示例1:總之,語言的社會功能有三點:1.傳遞信息,交流思想;2.確定關系,調節關系;3.組織生活,組織生產。 示例2:本課一共講解三個要點:A.生理停頓;B.邏輯停頓;C.語法停頓。 B.3.4 示例1:受教育者應履行以下義務:(一)遵守法律、法規;(二)努力學習,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三)遵守所在學校或其他教育機構的制度。 示例2:科學家很重視下面幾種才能:(1)想象力;(2)直覺的理解力;(3)數學能力。 B.3.5 示例:3 B.3.6 示例:第一課 B.3.7 示例:語言的社會功能共有三點:一是傳遞信息;二是確定關系;三是組織生活。 B.3.8 示例:一、…… B.4 文章標題的末尾通常不用標點符號,但有時根據需要可用問號、嘆號或省略號。 示例1:看看電腦會有多聰明,讓它下盤圍棋吧 示例2:猛龍過江:本店特色名菜 示例3:嚴防“電腦黃毒”危害少年 示例4:回家的感覺真好 ——訪大賽歸來的本市運動員 示例5:里海是湖,還是海? 示例6:人體也是污染源! 示例7:和平協議簽署之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