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乳腺增生(轉載) 發表者:趙東奇 102人已訪問 一、什么是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是發生于乳腺的一種良性疾病,是婦科常見病之一。表現為乳房內有條索狀,大小不等的圓形結節,一般質地較軟或中度,伴有壓痛,邊界清楚,與周圍組織不粘連,活動度好,常隨月經周期或情緒而發生變化,腫物的大小短期內無增大的趨勢,一般發生于30-50歲婦女多見。 二、乳腺增生有何癥狀 患者感到乳房的脹痛、刺痛或隱痛,尤以月經前期更為明顯,表現在月經周期前一周左右乳房脹痛,并隨乳房的活動或上肢運動而加劇。可以單側乳房發病,也可以雙側乳房發病,一般月經來潮后癥狀緩解或消失。同時伴有情緒憂郁、煩躁易怒。 體查時,增生部位的皮膚溫度可略高于正常皮膚,乳房觸痛明顯,伴有乳房腫脹,乳內可觸及片狀、顆粒狀結節,質地較硬,經前癥狀加重。 三、發病原因 1.發病的原因與卵巢機能失調有關,由于激素分泌比例失調發生了乳腺增生,所以多見于青春期和絕經期的婦女,故常伴有月經不調的癥狀,也是經前癥狀加重的原因。 2.乳腺增生屬于祖國醫學中說的“乳癘”、“乳核”的范圍,病勢緩慢,纏綿日久,多因肝氣郁滯、氣滯血瘀、經脈滯塞不通;肝郁氣滯,橫犯脾胃,影響了胃氣主降功能,影響了脾的運化,脾虛濕盛,凝集成痰核。所以說情緒的變化、急躁易怒、生氣著急、生活不規律、過勞都是造成發病的原因。 四、乳腺增生的治療與預防 乳腺增生癥是婦女的常見病,多發病,屬于良性病變。雖然有人認為乳腺良性疾患可增加癌變的危險性,但一般乳腺增生癌變的幾率很低。據國外相關資料報道,乳腺單純增生癌變的幾率為1%以下,囊性增生癌變的幾率為2-4%,因此得了乳腺增生后積極治療和調養,是不可怕的。 1.治療: ①調理月經。月經先后不定期,血量多或少,白帶多色黃或色白,痛經應根據不同的表現給與辨證施治。 ②疏肝理氣,活血化瘀。多因情緒憂郁、煩躁易怒,工作壓力大、緊張等,造成了肝郁氣滯、血瘀不通,久之形成結節,所以中醫常用疏肝活血的藥物,像柴胡、郁金、丹參等。 ③健脾化濕,軟堅散結。脾不健運,水濕停滯,水積成飲,飲積成痰,痰積成核,形成乳腺癤結,中醫用中藥在健脾同時用生牡蠣、浙貝、昆布等藥,起到消散結節的作用。 2.預防: ①調節情緒,樂觀向上。平和心態很重要,“心不病則神不病,神不病則人不病”。 ③每年的體檢、女同志一定進行乳腺的檢查。如有問題應做進一步檢查。特別有家族史的更要定期做乳腺檢查。 ④患上乳腺增生的人,應半年做一次復查,每次洗澡后可對著鏡子自查。 附:乳腺增生病 中醫辯證:氣血不足,肝氣郁結,經脈淤阻,氣血凝結而致。 治法:舒肝理氣,活血化淤,軟堅散結。 方名:加味瓜蔞湯 處方:當歸12克 瓜蔞30克 乳香3克 沒藥3克 甘草3克 橘核15克 荔枝核15克 水煎服,每日一劑。一個月為一療程,效果不明顯時加昆布,海藻各15克,經期暫停藥。 臨床效果:加味瓜蔞湯治療乳腺增生100例,年齡最小者為17歲,最大者為五十歲,以24歲至45歲者最多。病程最短為一周,最長者為五年。腫塊情況:雙側乳腺發病者19例,單發于左側者68例,單發右側者13例,臨床主要表現為乳腺腫塊,多數伴有脹痛或刺痛等癥狀(注意診斷乳腺增生病應除外纖維腺瘤,乳癌等疾病)。治療服中藥時間最短者為15天,最長者40天。近期臨床治愈90例(腫塊完全消失),占90%,顯效10例(腫塊消失約1/2)占10%,全部有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