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支持優質中學向下延伸辦小學、優質小學向上延伸辦中學,擴成為九年一貫制學校;鼓勵優秀教師跨校兼職制度,多勞多得、優勞優酬;鼓勵優質學校參與舉辦民辦中小學,鼓勵民辦教育機構與公辦中小學合作開展教學研究和師資培訓……日前,北京市發布《關于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打出教改組合拳,提出一系列具有創新性的重要舉措。 北京市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意見》是指導今后一個時期北京市義務教育發展的一個宏觀指導性文件,具有方向性、統領性,明確了到2020年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總體目標。 九年一貫制 《意見》原文: “鼓勵、支持各區縣與學校深化名校辦分校、集團化辦學、城鄉一體化辦學、學區制管理、教育聯盟、校際聯盟等改革試點工作,以強帶弱、以城帶鄉,積極探索以多種形式擴大和延伸優質教育資源?!?/SPAN> “鼓勵、支持優質中小學通過接管周邊相對薄弱學校或改擴建的方式辦成九年一貫制學校?!?/SPAN> 政策解讀: 北京市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北京鼓勵和支持優質小學或中學通過接管周邊其他學校或通過改擴建辦成九年一貫制學校。今后,學區制管理將繼續深化并成為常態,同時,將有更多的教育集團、九年一貫制學校,教育集團校之間的合作將更加密切,城鄉一體化學校建設將繼續深化,探索更多城區優質教育資源向郊區縣輸出的機制,許多優質中小學將通過直接接收或合并其他學校成為九年一貫制學校,同時,還有優質中學向下延伸辦小學成為九年一貫制學校,和優質小學向上延伸辦中學成為九年一貫制學校。 專家觀點: 北京教科院副院長桑錦龍認為,九年一貫制實現了小學到初中的平穩銜接,同時又對學校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下一步需要在教師管理、教育質量科學評價等方面開展深入探索。 減負 《意見》原文: “規范教學管理,嚴格執行課程計劃,依據課程標準教學,注重因材施教。” “規范學生作業和教輔材料,科學確定作業形式與內容,提高針對性和實效性,市、區縣有關單位、部門不統一推薦教輔材料?!?/SPAN> “規范考試測試,減少教育行政部門主導的統一測試,不得組織以選拔生源為目的考試測試?!?/SPAN> “規范評價評選,切實扭轉單純以學生學業考試成績和學校升學率評價中小學教育質量的傾向,減少教育行政部門、教學研究和教育科研部門等對學校的考核評比。” 政策解讀: 北京市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方面,除了要通過中考中招的調整和義務教育階段入學規則的完善來傳遞減負的理念外,主要還是從四個規范做起,即規范教學管理、規范作業和教輔、規范考試測試、規范評價評選。四個方面都有一些具體的要求,比如科學確定作業形式與內容,提高作業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市、區縣不統一推薦教輔材料。減少教育行政部門主導的統一測試,不得組織以選拔生源為目的考試、測試,探索多樣化的考查、考試方式和結果呈現形式。切實扭轉單純以學生學業考試成績和學校升學率評價中小學教育質量的傾向,減少教育行政部門、教科研部門等對學校的考核評比。 專家觀點: 北京教育學院副院長鐘祖榮表示,減負的責任不僅在學校和教育主管部門,家長和社會也應承擔相應責任。 師資流動 《意見》原文: “促進校長教師合理流動。引導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在城鄉間、校際間合理流動,并逐步實現制度化和常態化。” “探索建立優秀教師跨校兼職制度,鼓勵教師多勞多得、優績優酬?!?/SPAN> “積極推進義務教育教師隊伍“區管校用”改革,強化區縣教育行政部門對教師的統籌管理?!?/SPAN> 政策解讀: 北京市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2011年,北京市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學校干部教師向普通學校流動的意見》。《意見》指出,為均衡配置學校師資力量,北京市將采取措施促進校長教師合理流動,使教師在城鄉間、校際間的交流成為常態。 在教師管理方面,北京市將積極推進“區管校用”改革,強化區縣教育行政部門對教師的統籌管理,積極探索建立優秀教師跨校兼職制度,鼓勵教師多勞多得、優勞優酬。 為適應中小學教育教學改革的需要,北京市還將建立教師績效工資逐步提高的機制,重點向承擔教育教學改革任務重、做出突出成績的一線教師、骨干教師傾斜。 專家觀點: 門頭溝區教委主任李永生表示,去年,門頭溝區1400余名教師全員競聘上崗,實現了干部教師合理流動。改革措施對于擴大校長辦學自主權,激發辦學活力起到了積極作用,教師通過在學校之間的流動,實現了合理配置和優化。“只有激發學校和教師的內驅力,才能徹底改變以往‘等救濟’和‘守攤子’的情況?!? 名校辦民校 《意見》原文: “引導優質學校參與舉辦民辦中小學,重點在遠郊區縣規劃建設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民辦中小學,引導個性化教育需求由公辦學校向民辦學校合理轉移?!?/SPAN> “在公辦學校學位不足、入學矛盾比較突出的地區,由政府向符合條件的民辦學校購買義務教育學位,補貼辦學成本。” “鼓勵有資質、信譽好的民辦教育機構通過委托管理、購買服務等合作方式,面向有需求的公辦中小學輸出先進的管理經驗和優質課程,或與公辦中小學合作開展教學研究和師資培訓,幫助公辦中小學提高辦學質量。” 政策解讀: 北京市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北京在引進優質民辦教育機構促進中小學發展方面,目前有一些初步探索,比如2014年啟動的引進民辦教育機構參與小學英語教學改革、引進民辦教育機構參與中學學科教學改革、引進民辦教育機構參與郊區縣辦學,今后,要看試點效果決定是否進一步推開,特別是要開展委托辦學試點。鼓勵中小學與優質的民辦教育機構(比如像學大教育、新東方教育、好未來等)進行多種形式的合作,引進先進的教學理念、先進的師資、先進的課程等等。 專家觀點: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管理學院院長鮑傳友:在北京市嚴格執行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劃片入學的政策后,優質的民辦學校將迎來新的發展契機。名校辦民校一方面解決優質學位的供給問題,另一方面也讓公辦學校的資源增值了。 (文章來源:現代教育報 文/李繼君 文章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謝謝合作!圖片來源網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