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等三部門發布《關于深入推進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有序擴大城鎮學位供給。要優化完善區域內義務教育基本辦學條件標準,新建、改擴建必要的義務教育學校,滿足城鎮學生入學需求,避免產生新的大班額現象。鼓勵各地建設九年一貫制學校。 進入新時代,城鎮化加速,農村中小學校生源銳減,鄉村中小學生數減少,教育教學質量和社會效益每況愈下,造成的影響是鄉村中小學家長都想把子女送到規模大條件較好、設備設施較為齊備、師資素質相對較高、管理較好的城鎮學校去讀書。為了回應人民群眾對美好教育的向往,國家政策鼓勵和支持建設的九年一貫制學校就應運而生。 早在2001年《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就明確指出:“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實行九年一貫制。”此后的2012年《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也指出:“鼓勵各地探索建立區域內小學和初中對口招生制度,讓小學畢業生直接升入對口初中。支持初中與高中分設辦學,推進九年一貫制學校建設。”2013年《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也強調“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試行學區制和九年一貫對口招生”。近日,教育部等三部門發布《關于深入推進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工作的意見》,鼓勵各地建設九年一貫制學校。 九年一貫制學校有著中小學分段設置不可比擬的優勢。它有利于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可以彌補分散辦學的不足,集中辦學優勢,合理利用教育資源,比如教師調劑、減少運動場地的重復建設,實驗儀器、圖書資料、網絡資源、多媒體等設施都可以發揮更大的效益,減少重復投資,提高教學資源利用率;有利于教師隊伍建設,可以減少管理人員,把更多的編制留給教學一線教師,任課教師可以實行優勢互補,打破中小學的界限,優化配置;中小學教師可以通過互相聽課、集體教研,在教學方法上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可以緩解家長擇校上初中的現狀,為家長和孩子減輕了不少負擔。 九年一貫制學校雖然優勢明顯,但由于九年一貫制是個新生事物,面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九年一貫制學校,年級跨度大,教師融合、管理難度加大。小學在整體推進素質教育方面比初中放得開,初中由于受升學率的影響較大,學科成績在考核中的分量相對重些,一貫制后,這種不同依然存在,因此,九年一貫制學校很難用同一把尺子衡量老師教學情況,而尺子不統一,也會對教師管理帶來不少麻煩。二是教學常規不統一。一般如言,小學與初中相比,到校遲,放學早,每節課少5分鐘;小學生年齡小,自理能力差,管理難度大;中學生在校寄宿,時間跨度大,管理強度大。三是職稱晉升壁壘。小學高級職稱崗位少,小學部老師意見較大;中小學職稱評聘與課程開設矛盾突顯,職稱雖然統一,但資格壁壘仍在,一貫制后,小學資格在中學任教卻不能晉級,職稱評聘的瓶頸難以突破。 建設九年一貫制學校,就要加強九年一貫制學校管理的研究,積極探索有效解決九年一貫制學校學生身心發展、教育教學內容、教育教學方式差異較大的矛盾的解決辦法,創新九年一貫制學校的辦學模式和育人模式。 首先,要研究九年一貫制學校的宏觀管理。九年一貫制學校的管理,既要面對剛剛啟蒙入學的小學一年級的幼童,又要負責九年級學生的中考,還要協調好學生全面發展與考試競爭的矛盾。比如研究教育目標、教師隊伍素質、教育場館場地同質化、學校工作以中考為重點,以中考成績衡量辦學成績等的解決辦法。 其次,要研究九年一貫制學校的常規管理。九年一貫制學校的常規管理,既不同于初中也不同于小學的常規管理,在校務會建設方面,要建立適應九年一貫制辦學的校務會班子,按照“統一領導、分工負責、全程管理、責權結合”的原則,確保學校管理機制的正常運行 ,同時要建立統一的、兼顧中小學師生特點的規章制度和作息時間安排,確保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 此外還要研究九年一貫制學校教師資格和職稱晉升的一貫性。中小學職稱已經統一,但在評聘過程中卻受制于教師資格,九年一貫制學校的教師配備,不可避免地存在教學資格學段不符現象,要研究解決這類教師的資格融通,確保九年一貫制學校教師的有序交流。 隨著九年一貫制辦學模式實踐和管理研究的不斷深入,九年一貫制學校所特有的優勢一定能夠得以開發,并必將轉化為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的優勢,九年一貫制學校的路也必將越走越寬,體現出強大生命力。(平江縣三市中學 余民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