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茶類終結者 正當春茶上市這一段時間,從福建浙江貴州,不同產茶地方,收到不同的茶。綠茶,白茶,巖茶,觀音。拆包的時候,興奮帶有期待。 這是千里之外的茶香傳到面前,跨越的路程,飛躍的山川,不能以數字來計算。茶友這么熱情,葉兒這么辛苦,怎么能辜負好意。照片曬茶,邀約茶友一起品新茶,這自是人間四月最美哉的事情。我會毫不吝嗇的拿出所有新春茶,茶過三類后,總有人催促,來泡普洱。來泡普洱,這些新茶體感不好需要普洱化解一下。 早前的他們,也是從綠茶,或是觀音過渡來的。還能記得,那時的他們說著,觀音香啊,清冽甘甜。綠茶鮮呀,爽口提神。紅茶甜呀,濃郁滑爽。這些詞,在此刻的他們嘴中,再也不會說出了。 當我在思索為什么我們從多類茶中,會停留在普洱上的時候,身邊的茶友也同樣有這樣的疑問。從前我們熱衷于品嘗,討論不同茶類的口感,執著于新春收集茶品。近則在茶桌前,遠就在屏幕后,討論新茶帶來的美好口感與感覺。一路交流,身在云南的我,明顯的感覺到,從前茶友只與我交流當地的茶,從他們身上我能學習到不同茶類的知識特點。我們互換茶品,沖泡,品飲,交流。慢慢的,話題從當地的茶類轉到普洱茶。我發現接觸不到茶類的信息。有的只是茶樣。 從交流到品飲,茶友對普洱茶態度的轉變,由嘗試到專注,再到排他,最后到提出終結論。所有茶人,喝茶到最后,只會停留在普洱上。普洱是所有喝茶人最終的歸宿。 普洱終結,這是一個頗具爭議的話題。有人力挺,也有人吐槽。中國六大茶類至今,發展經歷的多少個春秋,是歷史的積淀。說深了是茶文化,說淺了是生活方式。從正常的角度想,每個家庭至少都有一袋綠茶,不管是蒸酶茶還是碧螺春,這是家用接待茶。也會有一些禮品茶,當季花茶,應季鐵觀音,云南普洱茶。從大部分家庭來看,不管是何種茶類都具有品飲的意義。茶,于他們是飯后休憩時光的必備。 從小眾角度來看,一個資深茶客在家里,是有著多種茶類的,齊全的茶臺與茶具,多樣的茶葉種類,茶是愛好,更是習慣,是圈子。固有的口感已經不足以滿足味蕾的需求。這時候發現普洱茶,有著多變的口感與韻味,年份地域的差異,讓人摸不著規律,也許是不可預見性,讓茶客們著迷,而停留在普洱茶上。 從養生角度來看,一個茶客,喝茶豈止是愛好,也是生活一部分,試想茶若是對自己身體無益,反而有害?這就回到一開始的體感了。不知道現在有多少茶客能喝到體感,最簡單的胃疼,頭暈,這并不僅僅只是茶醉,也是身體感知茶葉的一部分。茶是養生的一個點。生態則是養生的一個重點,茶客鐘情于普洱,換個方式想,也是鐘情云南的好生態嘛。 從喝,到品,到感知,都注定普洱當選茶類終結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