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莘農主任醫師專職從事針灸的教學與臨床已近三十載(1979年),譽滿國內外。他較完美的把理論運用于實踐,入深理于淺出,寄變幻于平凡。我隨程老學習以來,感受頗深,點滴所得,不敢私藏,故簡錄程老經驗于后,以與同道共享。 認證不移 用穴靈活 程老認為,為了提高療效,應注重認證準確,在基本功上鍛煉,不要追求虛招。治病的方法要能使人容易理解,容易掌握。如果玩得眼花繚亂,結果誰也弄不清,那就不好了。臨證時,辨證要認真仔細,寧愿多花一點時間,把好治療的第一關。認準了證就要敢于堅持守法,不要一天一改穴,三天一變方,要看到疾病也有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尤其是一些慢性病,更要注意這個問題。 取穴準確 強調骨度 程老認為取穴的準確性是很重要的,所有穴位的尺寸都要記憶準確。程老認為骨度不但是一種體表尺寸,而且與內在的經脈長度,內臟大小等有關,因此強調骨度與穴位的關系極為重要。以骨度量取的穴位準確性較大,因為骨度本身就有穴位尺寸的含義。如程老取列缺穴,即按高骨后陷中下五分,搖患者之手有隙處即是此穴。如足三里穴為循脛骨粗隆前緣向下,模至最凹處,旁開一指即是此穴。如豐隆穴在外踝尖與脛骨粗隆最高處連線的二分之一處即是,如此等等。這樣取穴方便可靠,適宜臨床操作。 按體位取穴 順次序用針 程老認為在進行辨證取穴之時,還得注意病者的體位,選用不同的穴位采用不同的體位。這樣,既便于用針,又不使病人感到疲倦。如取腹、面部的穴位,則取仰臥位;取背、頸部的穴位,則取俯臥位,若有必要腹部同時取穴時,則以一面為留針穴,另一面為點刺穴。程老認為針刺用穴之時,應按一定的次序,從頭到腳,或從腳到頭,這樣既可以因順手而加快針刺速度,又可避免因忙亂而遺漏穴位或發生差錯,對患者來說也容易精力集中,配合治療。所以在書寫病歷中的針刺處方時,一定要按用針次序書寫,尤其是用穴較多的時候,更應注意這一問題。當然這種次序不是絕對的,若從腹部疾患來說,則以先四肢穴后胸腹穴為好。 重視民間醫生經驗 程老不但很重視向古人學習,也很注重向民間吸取經驗。他雖然理論和臨床經驗都較豐富,但只要看到民間醫生的某種方法確有其特點,就主動把別人的方法用在自己的實踐中,使療效不斷提高。 重視指力 注重針感 程老認為運針的指力,對療效有直接影響。要有《內經》所說的“手如握虎”之力,才能“伏如橫弩,起如發機”,才能針達病所,氣通乾坤。有時同樣一些穴位,別人治不好,他卻能很快取得療效,這其中與指力有很大關系。所以程老經常要別人從他手中抽他握住的針,以試驗他握針的力量。 程老認為得氣之時病者有針感,醫生手下也應有得氣感。針感以直接刺激的感覺為主,所以有時有針感但不一定得氣,此時,可停針待氣,若為了單純追求針感而反復提插,結果雖然有某種針感,但卻可能打亂氣機的正常運行,療效往往不佳。另外,醫生若不細心體會針下情況,而以追問病人的感覺為主,這樣,心中無底,療效很難保證。 因人用針 因病取穴 程老認為辨證論治不但要運用在認證取穴上,而且要運用在針法上。對于怕針者,或初次來診者,手法宜輕,進針宜淺,穴位宜少。因為他們對針的感覺敏銳,怕痛,所以醫生決不可草莽從事,否則病人要么不能堅持治療,要么不能很好配合治療,從而影響療效。另外,針灸方法的使用也要因病而異,單獨或配合進行。一般治療風寒濕痹的病癥多針、灸同時使用。面癱的病人,癱側用灸,健側用針。面肌痙攣的病人,痙攣側用補法,健側用瀉法。腹部疼痛的病人,先針遠端穴,待疼痛緩解后,再針腹部的局部穴,如此等等。 手法精煉 療效驚人 程老的針刺手法看來樸實無華,但它卻是長期來千錘百煉、融各種手法于一爐之作。動作輕快利索,迅速準確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如進針這一動作,就把點穴、押指、穿皮、送針幾個動作融合在一起,用一只手在1~2秒鐘內完成。它將中國的傳統進針法與日本常用的管針進針法的優點結合在一起,使用時很得病人的好評。另外,如針百會穴也只是持針按指一個動作,不消半秒鐘,就輕巧的將針送入。針刺一位病人,從針第一個穴位,到最后一穴得氣,一般不超過5分鐘,而實踐證明療效很好。如胡光琪腰痛一星期,他人扶持仍疼痛難行,經針百會、大椎、腰陽關、腎俞、命門、次髎等穴,當場疼痛消失,笑逐顏開,自行走回。另外,中風失語經針刺后竟能歌唱說話者,被斷為不治之癥的腦外傷性面癱病,經針刺后,竟五官端正如常人者不可盡言。 講求實效 不務虛名 程老認為療效的好壞,要以客觀表現為主,如面癱者要通量尺寸進行對比,中風偏癱除量肢體活動角度以外,還要看病人的活動能力是否提高,胃痛病要看疼痛發作次數及程度,還要看飲食、消化情況是否改善等。特別要注意的是,有些病人出于感激心情而說“好一點”,實際上并不一定有效。在記錄病歷時千萬不要把這種“好一點”寫上去。程老認為假若這也算有效的話,那就是面子療效,是不可信的。所以程老遇見這種情況,就只在病歷上寫一個針刺日期。有時有些病證治療有些困難,把握性不大,程老也如實向病人說清,從來沒有自以為是的虛榮心。每天國內群眾和外賓慕名而來的絡繹不絕,可見名氣之大,但有時為了方便病人,他還是主動給病人介紹當地有能力的醫生,建議他們到當地治療,并把自己的看法和用穴情況如實記錄下來,供其他醫生參考,很得群眾贊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