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書由孟競璧 著 ,中醫古籍出版社2007年出版發行。 內容提要 砭石療法是中華民族以她的非凡睿智在石器時代濟世救人,它為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貢獻,是中國古代第一大發明。從公元前500年到秦漢時代,古代醫家集古代醫學之大成所撰寫的《內經》一書記載,以砭石為首的針、灸、藥、導引按蹺五大支柱構筑了輝煌的中醫學殿堂。古代針學者在《靈樞·九針十二原第一》假借權威黃帝之令“萬民有疾,勿用砭石,以微針傳于后世,必明法令,終而不滅,先立針經”之后,醫家逐漸放棄砭術而不研究砭石療法,使之逐漸退出醫學界。到東漢時代,華佗精通針、灸、藥、發明麻沸散,酒服麻醉下,開展外科手術,在導引術指引下,創立了保健體操——五禽戲,惟獨沒提到砭石療法。正發東漢學者服虔稱:“季世復無佳石,故以鐵代之耳。”說明砭石療法已失傳兩千年了。 孟老收集近年來砭術治療的病種進行歸納和總結,采用中醫經絡、經筋理論和現代理論作為指導,對各種疾病的理、法、方、穴術加以論證,這本書可以促進砭石療法的振興與推廣,使砭石在二十一世紀重新煥發光彩,為人類健康事業做出貢獻。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砭石發展簡史 1.1 砭石的再發現 1.2 砭石的由來及有關文獻研究 1.3 砭石治療過程中發現了經脈 1.4 長沙馬王堆出土的《帛書》陰陽十一脈循行路線示意圖 1.5 《砭經》評議 1.5.1 《砭經》作者的研究 1.5.2 砭術的失傳論述 1.5.3 對《砭經》內容的探討 附件:《砭經》原文 砭術述略 砭道人述 跋採藥老人 1.6 古代“砭石”文字多樣性的考證 1.7 近幾年發掘出土的砭石及其用途的考證 1.8 20世紀是繼失復砭的時代 1.8.1 砭石佳石的探索 1.8.2 泗濱浮石砭具的發現和物理特性檢測 1.8.3 泗濱浮石的成因 1.8.4 有關泗濱浮石的其他問題 第二章 中醫理論指導砭石療法 2.1 中醫學的哲學真諦 2.1.1 中醫學的整體衡動觀 2.1.2 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 2.1.3 陰陽學說在祖國醫學上的應用 2.1.4 五行學說的基本內容 2.1.4.1 五行學說在祖國醫學上的應用 2.2 經絡總論 2.2.1 經絡的生成與古代的經絡觀察 2.2.1.1 經絡的生成 2.2.1.2 經絡、經絡理論和經絡學說 2.2.2 中醫的經絡系統與已知結構的關系 2.3 經絡各論 2.3.1 十二經脈 2.3.1.1 十二經脈循行的方向和次序 2.3.1.2 經脈的分布概況 2.3.1.3 經脈的表里和流注關系 2.3.2 奇經八脈 2.3.2.1 督脈 2.3.2.2 任脈 2.3.2.3 沖脈 2.3.2.4 帶脈 2.3.2.5 陰蹺、陽蹺 2.3.2.6 陰維、陽維 2.3.3 十四經脈循行路線 2.3.3.1 肺,手太陽之脈 2.3.3.2 大腸,手陽明之脈 2.3.3.3 胃,足陽明之脈 2.3.3.4 脾足太陰之脈 2.3.3.5 心,手少陽之脈 2.3.3.6 小腸,手太陽之脈 2.3.3.7 膀胱,足太陽之脈 2.3.3.8 腎,足少陰經之脈 2.3.3.9 心主,手厥陰心包絡之脈 2.3.3.10 三焦,手少陽之脈 2.3.3.11 膽,足少陽之脈 2.3.3.12 肝,足厥陰之脈 2.3.3.13 任脈 2.3.3.14 督脈 2.3.3.15 足六條經脈的循行路線顯像照片 2.3.3.16 十二皮部 2.4 經絡的病證 2.4.1 十二經脈的是動病和所生病 第三章 穴位篇 3.1 腧穴概說 3.1.1 穴位的命名 3.1.1.1 象形的穴名 3.1.2 穴位的分類、演變與發展 3.1.3 定穴法(審穴法) 3.2 經絡腧穴各論 3.2.1 手太陰肺經穴 3.2.2 手陽明大腸經穴 …… 第四章 砭具的制作和砭術的技法 第五章 砭石治療篇 第六章 砭石治療臟腑經絡病證 第七章 經筋 第八章 砭石治療經筋疾病(動動系統疾病篇) 第九章 用現代科學理論指導砭石療法 第十章 砭術保健 |
|
來自: johnney908 > 《精彩書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