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橋毛尖
雙橋毛尖產于湖北省大悟縣的雙橋。成茶外形條索細緊、顯毫,色澤翠綠,滋味醇厚,湯色黃綠明亮,香氣清高持久,葉底嫩綠勻齊。 車云山毛尖
車云山毛尖產于湖北省隨縣北部的車云山,是湖北省傳統名茶之一。
漁洋毛尖
漁洋毛尖產于湖北省五峰縣境內的漁洋關鎮,古時該地因魚蝦肥美、牛羊肥壯而得名。境內峰巒起伏,峻嶺連綿,云霧繚繞,溪河縱橫,林木茂盛。年降雨量超過1600mm,由泥質巖與片頁巖發育而成的酸性土壤肥沃深厚,富硒含鋅,有機質含量豐富。茶園分布在海拔360~800m的群山之中,晝夜溫差大,所產鮮葉內質極為優異,是生產名優茶的上乘原料。漁洋毛尖的品質特征為:外形圓直,形似筆尖,色澤翠綠,披霜顯毫,清香持久,滋味鮮醇爽口,湯色嫩綠明亮,葉底嫩綠勻整。 周打鐵茶
周打鐵茶產于江西豐城榮塘鄉,品質優異,外形條索緊結,稍彎曲,色澤油潤;香氣純正、持久;湯色黃綠明亮,滋味醇和,飲后清涼爽口,葉底嫩綠。 光州
光州EGuangzhou] 舊州名。南朝梁置,治所在光城(今光山)。唐移治定城(今潢川),轄今淮河以南、竹竿河以東地方。1913年改潢川縣。陸羽《茶經·八之出》:“淮南以光州上。”注:“生光山縣黃頭港者,與峽州同。”清乾隆《光山縣志》:“宋時光州所產片茶,有東首、淺山、薄側等名,又于光山、固始并置茶場,則昔時亦產茶處也。”光城州產茶在唐時較為有名。 魯山
魯山[Lushan Mountain] 山名。位于山東中部今青州、萊蕪兩市間,主峰在沂源縣北。春秋時為齊、魯兩國山界故名。清康熙《顏神鎮志》:“魯山,在鎮東南六十里,……絕頂產美茶,味甲天下。” 昆崳山
昆崳山[Kunyu Mountain] 山名。原名姑余山,因麻姑曾在此修道成仙,故名。位于山東東部。清光緒《文登縣志·土產》:“昆崳山產茶,土人不諳制法,西商購去裝至江南制造。元初設茶場提舉。”此地至遲在元時已種茶。 承天雪龍
承天雪龍產于浙江省泰順,原名銀劍,因其清香持久,甘醇爽味,白毫披身,狀似雪龍,1985年在泰順承天氡泉召開的泰順名茶品評會上,被專家們命名為“承天雪龍”。獲’91中國杭州國際茶文化節《名茶新秀》獎杯,取得農業部《名茶品質鑒定認可證書》,現被正式列為浙江省地方名茶。 裕泰翠劍
裕泰翠劍產于湖北咸寧。品質特征:裕泰翠劍為2003年吳裕泰茶葉公司首次推出的湖北名茶,產茶區水域資源豐富,塘堰成群,礦泉和地下水縱橫交錯,土壤為花崗巖分化的黃紅壤,有機質豐富,是茶葉生長的理想地帶。裕泰翠劍外形扁平挺直尖削似劍,色澤翠綠芽峰顯露,香氣清鮮持久,滋味醇厚甘爽。 綠玉蘭茶
綠玉蘭茶,產于安徽省歙縣科學技術實驗站、歙縣黃山花型名茶技術開發部。是由歙縣茶葉專家黃山綠牡丹發明人汪芳生的又一創新綠茶品種。 綠玉蘭茶,色澤翠綠,形似玉蘭花。沖泡后花朵徐徐舒展,猶如一枝枝玉蘭花懸立于杯中,湯色明亮,葉底錢綠,香氣青幽如玉蘭,滋味鮮醇回甜。 女觀山
女觀山[Nnguan Mountain] 山名。位于今湖北宜都,長江南岸。陸羽《茶經》引《夷陵圖經》:“黃牛、荊門、女觀、望州等山,茶茗出焉。”其地產茶在唐以前即有名。巴山[Bashan MountainD 亦稱“金字山”。山名。位于今湖北巴東縣南部。巴東真香茶重要產地。明代陳耀文《天中記》:“茶生其間為絕品。”明代曹學儉《名勝志》也載:“山產茶,色微白,即所謂巴東真香茗也。” 趙封山
趙封山[Zhaofeng Mountain] 山名。位于河南鞏義東南部。明嘉靖《鞏縣志·山川》:“趙封山,在縣南四十里,宋朝種茶株于此,封其山,禁樵采,故云。” 蓮塘山
蓮塘山[Liantang Mountain] 即“連塘山”。 鐘山(3)
鐘山(3) EZhongshan Mountain] 山名。在今河南信陽東南部。唐時淮南有名的茶葉產地之一。 襄州
襄州[Xiangzhou] 舊州名。西魏置,唐時其地相當今湖北襄陽、谷城、老河口、南漳、宜城等地。陸羽《茶經·八之出》:“山南以峽州上,襄州、荊州次。”注日:“襄州生南鄣縣山谷。”為湖北省早期重要茶葉產地。 蘄州
蘄州[Qizhou] 舊州名。北周置,唐時其地相當于今湖北長江以北、巴水以東地方。陸羽《茶經·八之出》注日:“蘄州生黃梅縣山谷……并與荊州、梁州同也。”唐代李肇《國史補》列“蘄州蘄門團黃”為名茶。清順治《黃梅縣志·山川·紫云山》:“按山路縈數十里,望之若削筆,及造其巔,坦夷寬曠,東西環拱,內有平田五十余畝,峰頂僧人每年植茶,名紫云茶。”其地種茶,相傳已久。 峽州
峽州[Xiazhou] 亦稱“硤州”。舊州名。隋廢州改夷陵郡,唐改峽州。其地相當今湖北宜昌、遠安、宜都等市縣。陸羽《茶經·八之出》:“山南,以峽州上。”注日:“峽州生遠安、宜都、夷陵三縣山谷。”五代毛文錫《茶譜》云,峽州“有小江園、明月寮、碧澗寮、茱萸寮之名”。《新唐書·地理志》:“峽州夷陵郡,……土貢苧、葛、箭竹、柑、茶。”《太平寰宇記》亦言“峽州土產茶”。唐宋時峽州出茶,其地一直是湖北重要產茶區。 阿里山茶
產于嘉義縣阿里山山脈,高深山區,海拔1000~2300公尺間,常年有云霧滋潤,溫度低,生長期長。茶葉無污染,山泉灌溉茶樹,甘醇美味,分布于阿里山鄉,梅山鄉,竹崎鄉,中埔鄉,番路鄉一帶高海拔區域。 特色:經年傍晚云霧籠罩,至次日拂曉時分始消散,具有高海拔之特性,甜水流暢,桂花香味,高山冷泉味較重,有果香。桂花香味有特色,其金萱茶是全省最好的茶區。 杉林溪茶
產于臺灣,一年只采收三次,海拔1800公尺,以龍鳳峽最具代表性,其次豬高寮,羊仔灣,獅頭湖,番仔田一帶,鄰近有杉林溪風景區為鄰。 特色:因常年云霧籠罩,溫度寒冷冬季霜頻繁其生長期長,又終年生長杉樹間,故其味道有苦中帶甘之口感,冷礦味中有杉味,味中甘醇順暢入口,烘焙后帶有蛋黃味。 河西園茶
河西園茶產于湖南省長沙市郊。長沙市郊的湘江之濱、岳麓山麓,與長島桔子洲相望,海拔45米,東南群山環抱,西北江水相依,土壤肥沃,氣候溫和,是一個宜茶的天然環境。相傳唐宋時代,岳麓山寺僧侶從安化帶來茶籽,在寺周辟地種茶,每年春末夏初,采制茶葉款待游客。清咸豐年間,當地開始引種桔樹,以后茶、桔面積逐漸擴大,自岳麓山以至回龍洲、白沙洲等沿湘江一帶約30公里,普遍種植了茶樹和桔樹。桔園與茶園相連,桔樹與茶蓬相間,故曰:“園茶”。現在,園茶除主銷長沙、武漢一帶外,部分遠銷香港、澳門等地,供應湘籍同胞。 覆船山
覆船山[Fuchuan Mountain] 即“玉泉山”。 堆藍山
堆藍山[Duilan Mountain] 即“玉泉山”。 玉泉山
玉泉山[Yuquan Mountain] 亦稱“堆藍山”、“覆船山”。山名。在今湖北當陽城西。山上有玉泉寺。李白《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詩序:“荊州玉泉寺近清溪諸山……其水邊處處有茗草羅生,枝葉如碧玉。”清同治《當陽縣志·物產》:“惟玉泉仙人掌茶不常見。”后瀕于絕滅。1981年恢復“仙人掌茶”生產。 巴東(1)
巴東(1)[Badong] 縣名。南朝梁置,隋改巴東縣。在湖北西南部。光緒《巴東縣志》:“巴東產真香茶,舊亦稱著海內。”現為重要產茶區之一。 金字山
金字山[Jinzi Mountain] 即“巴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