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薄伽教藏殿,必要看華嚴寺石塔幢,它立于薄伽教藏殿的月臺中央,前為磚門,后依大殿臺階。資料稱,塔幢為遼代大康二年(1076年)所立,高五尺,有基座、幢身、幢剎。基座及幢身為八面,面各有字。所刻經文為“佛頂尊勝陀羅尼經”。此幢,與石塔相類, 也有稱其為華嚴寺石塔、華嚴寺普同塔。并稱立于大雄寶殿前。種種記載都不很準確。 其實,這通經幢,或稱石塔為遼壽昌元年( 1095年)所立,幢柱上有詳細的文字記錄。所謂大康二年經幢,仍然是一個謎。 第一部分:磚門 ![]() 磚砌拱門 ,為仿木斗拱建筑。未查到它的建筑年代。待考。 ![]() ![]() ![]() ![]() 第二部分:殿前鼓亭古樹 ![]() ![]() ![]() ![]() ![]() 第三部分:經幢 ![]() 此前我在編錄中華古塔通覽·山西卷時,對這通經幢是熟悉的。但所用的資料,因沒有現場考察,很難辨其偽。此前將它稱為華嚴寺普同塔或石塔,并指其立在大雄寶殿前。現場才知道它的確切位置。華嚴寺遼大康二年的經幢,應該就是它了。但我對自己的判斷并不自信,因幢身文字分明有“建塔記”字樣,年代也非大康二年。另外需要說明的是,有博友拍的一通經幢,并稱之為大康二年經幢,從圖片資料看,幢體較新,應當是新制,又非遼代舊物。總之,現在還不能明確地說,所拍的這座石塔就是大康二年遼代經幢。對我來說,華嚴寺的石塔(普同塔)和遼大康二年經幢,仍是一個謎。所以此篇標題稱塔幢者,是因不能確證也。這個態度是老實的。 且說這通經幢保存得相對完整。幢身上的經文還能夠辨認。幢上部所雕的佛像雖有所損,但基本保持原貌。且幢剎也保留著。這很難得。 ![]() ![]() ![]() ![]() ![]() ![]() ![]() ![]() ![]() ![]() |
|
來自: 安東老王 > 《14秦晉黃河行(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