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TNM國際分期法 2006-10-17 16:04 乳腺癌TNM國際分期法 目前常用的臨床分期是按1959年國際抗癌聯盟建議,并于1978年經修改的TNM國際分期法。 乳腺癌的臨床分期是對乳腺癌患者已發展到何種程度作出的判定,對指導治療及判斷預后具有重大意義。 它取決于以下三個方面的表現: 1、癌腫本身的生長情況,包括腫瘤的大小和它的浸潤范圍,以“T”(Tumor)字表示; 2、區域淋巴結的轉移程度,以“N”(Node)表示; 3、遠位臟器有無血行轉移,以“M”(Metastasis)表示。 如果在T、N、M三個字母下面再附加0、1、2、3等數字以表示其變化的程度,就可以清楚地表示出某一具體乳腺癌目前的臨床情況。這是國際抗癌協會所通過的臨床分期法,簡稱為TNM分期法。腫瘤的組織學表現不影響臨床分期的劃分。 T——代表原發腫瘤的情況。大多數癌腫的T可分為四級,即T1、T2、T3、T4.分級的標準一是腫塊大小,二是局部浸潤表現。某些癌腫還有另外兩種分級,即T1S代表原位癌T表示未捫及原發癌灶。 N——代表區域淋巴結的情況。臨床上亦分為四類,即N0、N1、N2和N3.為了說明日后病理檢查有無淋巴結轉移,如證實有轉移,則在N上加“+”,如無轉移,則在N上加“—”。如臨床上未能觸及的淋巴結中已有轉移,則為N0+,已觸及的淋巴結中未見癌細胞轉移,則以N1—表示。臨床醫師對自己觸及的淋巴結,也可以在N后面附加a或b來代表自己對有無癌轉移的判斷,如N M——代表遠處組織的血行轉移。M0表示無遠位組織血行轉移,M1則表示已有遠處組織的轉移。 1)原發腫瘤(T)分期: Tx 原發腫瘤情況不詳(已被切除)。 T0 原發腫瘤未捫及。 Tis 原位癌(包括小葉原位癌及導管內癌),Paget病局限于乳頭,乳房內未捫及塊物。 T1 腫瘤最大徑小于 T T1b 腫瘤最大徑0.5~1cm. T T2 腫瘤最大徑2~5crn. T3 腫瘤最大徑超過 T4 腫瘤任何大小,直接侵犯胸壁或皮膚(胸部包括肋骨、肋間肌、前鋸肌、但不包括胸肌)。 T T4b 乳房表面皮膚水腫(包括橘皮樣水腫),皮膚潰瘍或腫瘤周圍皮膚有衛星結節,但不超過同側乳房。 T T4d 炎性乳腺癌。 2)區域淋巴結(N)分期: N0 區域淋巴結未捫及。 Nx 區域淋巴結情況不詳(以往已切除)。 N1 同側腋淋巴結有腫大,可以活動。 N2 同側腋淋巴結腫大,互相融合,或與其他組織粘連。 N3 同側內乳淋巴結有轉移。 3)遠處轉移(M)分期: Mx 有無遠處轉移不詳。 M0 無遠處轉移。 M1 遠處轉移(包括同側鎖骨上淋巴結轉移)。 4)臨床分期:根據以上不同的TNM可以組成臨床不同分期。 0期 TisN I期 T1N Ⅱa期 T0N Ⅱb期 T2N Ⅲa期 T0N Ⅲb期 T4,任何N,M0;任何T,N Ⅳ期 任何T,任何N,M1 在此分期中,Tis在臨床上只能有paget病限于乳頭者,其他原位癌均不能作臨床診斷,而N3(內乳淋巴結的轉移)在臨床亦是不能觸及的。 總的說來,癌腫不大(小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