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專業的東西雖然枯燥,但它與性命攸關,所以無論有多難,也要耐住性子搞懂它,明白了才不怕它,才能理解什么是個體化的治療方案。再說,這個版本已經是在征詢不下50位病友后修改的,她們覺得能看懂的版本。如果還不能明白的,可以期待我們即將推出的卡通版本。總之乳腺癌的分類、分級、分型、分期、復發危險度,一文全讀懂。病人懂了更能配合治療,治療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一、關于分類 乳腺癌病理組織形態較為復雜,類型眾多,而且往往在同一塊癌組織中,甚至同一張切片內可有兩種以上類型同時存在。每種類型乳腺癌綜合治療方法及預后不同,臨床制定治療方案亦需結合病理類型及組織學分級。 1.非浸潤性癌 ①導管內癌(癌細胞未突破導管壁基底膜) ②小葉原位癌(癌細胞未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 ③導管內乳頭狀癌 ④乳頭濕疹樣乳腺癌。 這些類型屬早期,預后較好。 2.早期浸潤性癌 ①早期浸潤性導管癌(癌細胞突破管壁基底膜,開始向間質浸潤) ②早期浸潤性小葉癌(癌細胞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開始向間質浸潤,但仍局限于小葉內)。 這些類型仍屬早期,預后較好。 3.浸潤性癌 ⑴. 浸潤性特殊癌:乳頭狀癌、髓樣癌(伴大量淋巴細胞浸潤)、小管癌(高分化腺癌)、腺樣囊性癌、粘液腺癌、大汗腺樣癌、鱗狀細胞癌等。 此型分化一般較高,預后尚好。 ⑵.浸潤性非特殊癌:包括浸潤性導管癌(臨床上最為常見類型)、浸潤性小葉癌、硬癌、髓樣癌(無大量淋巴細胞浸潤)、單純癌、腺癌等。 此型是乳腺癌中最常見的類型,占80%,判斷預后需結合其它因素。 其它罕見癌 ...... 二、關于分級 乳腺癌的分化程度與預后(治療后的整體效果)有十分密切的關系,分化程度臨床上通過組織學分級來評價,主要從以下3個方面進行: 1.腺管形成 ①有多數明顯腺管為1分。 ②有中度分化腺管為2分。 ③細胞呈實性片塊或條索狀生長為3分。 2.細胞核大小、形狀 ①細胞核大小、形狀及染色質一致為1分。 ②細胞核中度不規則為2分。 ③細胞核明顯多形性為3分。 3.染色質增多及核分裂相(×400) ①1/10HPF為1分。 ②2~3/10HPF為2分。 ③>3/10HPF為3分。 *HPF 指顯微鏡的高倍(x400)視野 上述3項指標所得分數相加 3~5分為I級(分化好), 6~7分為Ⅱ級(中分化), 8~9分為Ⅲ級(分化差)。 同樣病情條件下, 分化好,預后好; 分化差,預后差。 三、關于分型 分子分型(以基因、分子為基礎的新分類) 臨床傳統的風險評估指標是依據腫瘤的解剖病理分期來定的, 即TNM分期(包括腫瘤大小、淋巴結轉移數目、遠處轉移情況)。但乳腺癌是一種異質性腫瘤,其在組織形態、免疫表型、生物學行為及治療反應上存在著極大的差異,傳統病理TNM分期相同的患者對臨床治療的反應及預后可能會有很大差別。 近年來,基于DNA微陣列技術和多基因RT-PCR定量檢測的方法對乳腺癌進行分子分型來預測其對治療的反應及復發轉移的風險,基因芯片技術開辟了醫學精準治療的時代,但由于技術復雜,在不能普遍臨床開展的情況下,可以用免疫組織化學法來暫時頂替。 臨床上按免疫組織化學法檢測結果可將乳腺癌劃分為4類: Luminal A 型 Luminal B 型 HER-2 Over-express 型 Triple Negative(三陰)型 如下圖所示 其中,ER(雌激素受體)/PR(孕激素受體)陽性 對應內分泌治療; Her-2(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陽性 對應靶向治療。 上述兩種治療的不良反應遠小于化療,也更精準有效。 四、關于分期 1.TNM分期 根據腫瘤大小(簡稱T),淋巴結是否轉移及轉移數目(簡稱N),及是否有遠處器官轉移(簡稱M)等,三者綜合分析決定乳癌的分期。TNM這種分期是臨床上較成熟的風險評估指標。 原發腫瘤(T): Tx 原發腫瘤情況不詳(已被切除)。 T0 原發腫瘤未捫及。 Tis 原位癌(包括小葉原位癌及導管內癌),Paget病局限于乳頭,乳房內未捫及塊物。 T1 腫瘤最大徑小于等于50px。 T2 腫瘤最大徑大于50px,小于等于5crn。 T3 腫瘤最大徑大于125px。 T4 腫瘤任何大小,直接侵犯胸壁和皮膚(包括炎性乳癌)。 區域淋巴結(N): N0 區域淋巴結未捫及。 Nx 區域淋巴結情況不詳(曾經手術已切除)。 N1 同側腋淋巴結有腫大,可以活動。 N2 同側腋淋巴結腫大,互相融合,或與其他組織粘連。 N3 同側內乳淋巴結有轉移、同側鎖骨下、上淋巴結轉移。 遠處轉移(M)分期: Mx 有無遠處轉移不詳,沒有做相關的檢查。 M0 無遠處轉移。 M1 遠處轉移。 2.臨床分期 根據不同的TNM分期可以組成臨床不同分期,也是臨床醫生向患者說明病情最常用的分期。 五、關于復發風險 在手術后,根據年齡、腫瘤大小、激素受體狀態、腫瘤細胞分級、脈管瘤栓、HER2狀態、淋巴結狀態綜合評價,分為低、中、高危復發風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