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曉棟 十一將近,不想出遠門的,多數會在周邊省份找個地方躲幾天。對于上海人來說,浙江山清水秀美食豐富,歷來是一大去處。 說起浙江的旅游城市,大家都會先想到杭州,城市里有那么大一個湖,旁邊有那么多山,也算是地利占盡——只可惜人太多,十一這種時候,每人往西湖里扔塊石頭,水就能漫上靈隱寺了。如果你們一定要去,吃東西方面可以參考杭州專題。 接下來受青睞的就是寧波、舟山這些地方,海鮮是永遠的誘惑,吃飽喝足去拜拜菩薩也是一種消遣——人還是多,多到菩薩都要拜你們了:讓本座清靜一下吧! 再次的選擇便是紹興,蕩蕩烏篷吮吮螺螄喝喝黃酒也不錯——但是不要以為那里就清靜了,紹興體量有限,到時候烏篷船變成碰碰船,你就能體會到了。 有這么個城市,論旅游一直不是優先考慮的選擇,那就是溫州。即便雁蕩山和楠溪江的景色很美,即便沒有大批游客蜂擁,但是人們對溫州的印象一直是“商人的集中營”,不會把它列進旅游城市的名單里。 雁蕩山及楠溪江景色 這些年,溫州人開始慌了。電商橫行的年代,傳統貿易大受打擊,轉頭看看其它城市,因為旅游業搞得早,現在門庭若市,自己守著大好河山卻鮮有問津,心里肯定是不舒服的。于是,旅游業開始被擺上了重頭,有的地方甚至停掉了制造業,開始全力發展旅游業。 甌江江心嶼,前英國領事館 對于上海人來說,以前是溫州人開著浙C來炒高房價,現在該輪到滬A滬B滬C滬D滬E滬F...(看我們多有氣勢)殺去溫州炒高他們的物價了——這一點,浙A人民深有體會。今年十一長假,正是去溫州的好機會,游客還不會很多,天氣也合適,那邊又剛剛開漁,各路蝦兵蟹將魚嘍啰都上了岸,游山玩水吃吃東西,上海的消費,到那里便可以當一回土豪了。 先說說交通。上海到溫州,高鐵均速4小時,動車均速4個半小時,飛機1小時,自駕8到9小時(因為有了杭州灣跨海大橋,路程縮短了很多)。 游山玩水的項目,網上都能查到,也可以到那里找旅行團。不過關于美食,不論是事先做功課,還是到當地去尋覓,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我先大家一步,到溫州去考察了一番。因為有了地頭蛇帶路,總體來說,這次去溫州,基本吃到了所有的特色美食。不得不承認,甌菜雖然多年來獨居一隅,但是隨著旅游業的發展,將來也有機會引領一股風潮。以下這些東西,到了溫州是必吃的。 江蟹生 到了溫州,生腌的東西就可以放開吃了,因為這里不像上海,做生腌是需要偷偷摸摸的。據說,江蟹生要用甌江里的梭子蟹,這點我不相信,因為甌江的水質就像二十多年前的黃浦江,螃蟹只有成了精才能活下去。現在我們吃到的梭子蟹,是海里的,現在正是開漁季,梭子蟹又正肥,殺過去吃正好。另外,蝦蛄生味道也不錯,但不算是當季的。 血蚶 跟江蟹生一樣,又是一道在上海近乎絕跡的生食,蚶肉鮮紅欲滴,脆爽鮮極,讓人停不下來。這種吃法在上海受到打壓,是因為1988年由啟東毛蚶引發的甲肝,30萬人中招,那時候,家里沒人得病的,出門都不好意思見人。這場甲肝大爆發,也催生了板藍根的崛起,事實證明,這玩意兒對預防、治療甲肝毛用也沒有。 鮸魚 鮸魚又叫大米魚,長相略忠厚,卻是食肉的,浙江海域盛產,多到吃不完,于是,溫州人便想著法兒把地換吃法。我這次吃到的,有鮸魚魚餅、鮸魚膠凍、鮸魚魚膠。 比較特色的做法是敲魚(菜肴的起源略殘暴,卻與佛家有關),把鮸魚肉敲成蟬翼般的薄片,燙熟后配上其它食材食用。因為搭配敲魚的通常有火腿絲、雞絲、香菇絲,所有這道菜被稱為“三絲敲魚”,又因為敲完的魚肉薄而透明,也被稱為“玻璃敲魚”。 鮸魚在溫州最家常的做法是魚丸湯,從大街小巷到高檔酒樓,都能吃到。這里的魚丸不是圓的,而是不規則塊狀,叫做“魚疙瘩”更合適,湯頭也不濃,屬于典型的輕食,來了溫州一定要嘗一下。 野生黃魚 在溫州,一桌宴席的高潮是大黃魚上桌,黃魚的規格決定了整桌菜的規格。不過,精致一點的地方,還會做黃魚飯,這可比上海的黃魚面高檔多了。個人認為,黃魚肉拌飯,更勝于下面條,當魚肉完全在米飯中拌碎,整碗飯的味道,就充滿了莫名的鮮味。原來,黃魚的最高境界居然是“大隱隱于飯”。
酒燉蝤蠓 酒燉是甌菜的招牌烹飪法,蝤蠓就是青蟹,肉質豐厚肥美,滲進了酒味后,滋味更上一層。我是邊喝酒邊吃的這道菜,幾杯酒入喉,幾塊酒燉蟹下肚,有一種“傀俄若玉山之將崩”的古之醉意。“蝤蠓”這個名字,也是頗有古風,上古神獸有饕餮、梼杌、麒麟、鳳凰、赑屃、睚眥、蚣蝮、狴犴、狻猊、貔貅,跟“蝤蠓”這個詞的結構都是一類的,可惜我們都吃不到,只能委屈了青蟹。 溫州鴨舌 溫州鴨舌是溫州從商精神的體現——“不以善小而不為”。我總感覺鴨子在中國最適合養在安徽,宰完后,鴨子兵分三路:脖子運到武漢,身體運到南京做鹽水鴨,舌頭運到溫州來,自己還能留下些做徽菜里的餛飩鴨子。 溫州有個品牌叫“鄉巴佬”,后來改作“鄉吧佬”,做鹵的雞腿雞翅之類,口味與溫州鴨舌類似,看來是一脈的。早幾年,大學里的溫州同學還會成箱地寄來我家,現在他們自己都到上海來混了,“鄉吧佬”只能偶爾在網上買幾包解解饞了。 糯米飯 溫州人有一個特色早飯,是糯米飯配豆漿。糯米飯和豆漿都有鮮甜之分,能生出四種配法,一般人是咸飯配甜漿,或者甜飯配咸漿,喜歡甜食的人就爽了——甜飯配甜漿,一大清早就能膩死自己!記得:人在吃,秤在看! 豬臟粉 溫州宵夜的頭牌,當屬豬臟粉。豬臟粉其實也蠻單一的,就是豬腸配豬血來下米粉,要是加點錢,就能加一份圈子(直腸)在里面,不像我們上海的現炒豬下水面那么豐富(參見:盧灣面館考古)。不過,豬臟粉勝在腸子料理得干凈,燒得也香,豬血讓口感有了更多的層次,路過了,總忍不住吃上一碗。 豬頭爿 這東西,十年前我在溫州平陽吃到過,是那一帶深夜唯一的吃食。剔走了豬頭肉、挖掉了豬腦的豬頭對劈開,鹵水里燒過,吃的時候慢慢地啃豬頭上殘留的肉。整個豬頭爿的精華是豬眼睛,嫩而又有嚼頭,一泡汁水鮮美無比,不過即便是本地人,也有不吃的,于是就便宜了我。 前年我一個朋友騎摩托出去玩路過溫州,想起我的描述去找豬頭爿,結果在平陽沒找到,一路摸到瑞安才尋到一家,成了我朋友圈子里第二個吃過此物的人,十分得意。這次來溫州,想想市區也不會有豬頭爿,就沒有刻意去找,你們如果過來玩,深入鄉下看見的話,替我多吃幾枚豬眼睛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