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爾沁 既豁爾赤,哈薩爾屬民四千戶,以善制弓箭著稱,十五世紀二十年代由奎蒙克塔斯哈喇率領(lǐng)南下拱衛(wèi)博迪汗者為嫩江科爾沁,留在呼倫貝爾原地者為阿魯科爾沁。 喀喇沁 喀喇沁是個古老部落,元代生息于稱海(今蒙古國科布多)。北元時屬永謝布萬戶,由達延汗孫巴雅斯哈勒領(lǐng)有,南移獨石口邊外。 土爾扈特 也稱陶日古特,原為林木中百姓,十三世紀六十年代隨阿里不哥起兵反對忽必烈稱帝,失敗后越過阿爾泰山到額爾齊斯河和準噶爾盆地北緣游牧。 巴林 也稱白仁,元代大將伯顏出自巴林,曾領(lǐng)兵伐宋。 巴魯喇斯 十三世紀初,巴魯喇斯大部隨察和臺西遷,成為察哈臺汗國屬民。十四世紀帖木爾建立了帖木爾帝國,成為成吉思汗后又一遼闊帝國。 孛爾只斤 自帖木真稱蒙古汗國大汗到額哲孔果爾降后金,蒙古大汗39人,其中也先出自綽羅斯氏,其余均出自孛爾之斤。薩囊撤臣創(chuàng)作│《蒙古源流》。還有尹湛納希、僧格林沁、賀興格、哈諾墨拉、咱雅班智達、裕謙。還有反清英雄陶格陶乎,獨貴龍領(lǐng)袖旺丹尼瑪。 泰亦赤兀惕 意即“善戰(zhàn)”。 兀良哈 最早分布于肯特山、鄂嫩河一帶。 弘吉喇 著名人士有步魯合答,云南萬戶府達魯花赤。按陳,被封河西王。 亦乞烈 著名人士孛徒受封千戶長。 客烈亦惕 扎喇亦爾 蔑爾乞惕 為漠北強部。著名人士脫脫,曾任右丞相,修遼、金、宋史。 蒙郭勒津 最早在鄂爾渾河、色楞格河一帶。蒙古汗國時期生息與阿爾泰山以北地區(qū),后后南遷新疆博爾塔拉,又東遷河套。北元時其首領(lǐng)火篩娶滿都海哈屯生女為妻,獲塔布囊稱號。明末蒙郭勒津在山西大同以北,后成為土默特組成部分。 巴雅兀惕 也稱伯岳吾、巴雅特、巴尤兀德。土默特萬戶、喀爾喀萬戶均有巴雅兀惕鄂托克。 阿速特 最早游牧于里海以北,元武宗時成為侍衛(wèi)親軍。北元時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曾被衛(wèi)拉特亦不拉統(tǒng)率,達延汗驅(qū)逐亦不喇后,該部活動區(qū)域在張家口以北,隸屬永謝布。另一部游牧于克魯倫河、呼倫湖一帶,與科爾沁關(guān)系密切。十五世紀20年代,該部隨奎蒙克塔斯哈喇入居嫩江。阿速特著名人士有阿魯臺。 許兀慎 著名人士有博爾忽。 斡亦喇惕 即林木中百姓。1260年忽必烈稱帝,其弟阿里不哥起兵反對,主要軍事力量來自斡亦喇惕。失敗后離開八河流域,逐步遷移到杭愛山以西、唐努嶺之南的烏布蘇諾爾、扎布干和空奎河一帶。以后又逐步進入天山以南。 翁牛特 合赤溫后裔的屬民、別勒古臺后裔的屬民、斡赤斤后裔的屬民,在搠河一帶游牧,由于這三部分經(jīng)常在一起活動,被外界視為一體。 兀濟葉特 原為肯特山一帶的游牧部眾。元代有一部分兀濟葉特人隨斡赤斤到達嫩江一帶生息。留在肯特山的兀濟葉特人,北元時期屬于哈拉哈萬戶。打來孫庫登汗東遷時,兀濟葉特隨往。林丹汗時期,兩萬兀濟葉特騎兵是林丹汗抵抗后金的中流砥柱。清朝立國后,兀濟葉特的部號消失,成為散居各地的兀濟葉特氏。 明安 衛(wèi)拉特蒙古有一個明安部落,從那里分出許多支系。北元時期,哈薩爾一個后裔車根率一部分人到陰山一帶,因其部明安姓氏較多,因而稱茂明安。茂名安的一支隨喀喇沁部東遷,成為喀喇沁各旗居民。 永謝布 達延汗擊敗衛(wèi)拉特后,把永謝布、阿速特、喀喇沁編為一部,稱永謝布萬戶。后永謝布、阿速特二部被巴爾斯博羅特之子吞并,被吞并的永謝布分兩部分,一部入青海,被衛(wèi)拉特攻滅,另一部融入土默特之中。 綽羅斯 原居葉尼塞河上游,為林木中百姓。 杜爾伯特 也作朵爾邊,即四。成吉思汗十一世祖都洼鎖豁爾的四個兒子共同建立的氏族,稱朵爾邊。原在哈拉哈河下游一帶,后東越大興安嶺移牧嫩江中游。哈薩爾后裔愛納嘎率部來到嫩江中游與朵爾邊同牧一地,清廷統(tǒng)轄該地后將二部合一。另外斡赤斤后裔諾顏臺明末率部移牧陰山北,他的四個兒子共同建立的部落也叫杜爾伯特(四子)。元臣孛罕后裔博羅納哈勒,率一部分衛(wèi)拉特人移牧西北,成為四衛(wèi)拉特之一,也稱杜爾伯特。 磨里克 原居吐魯番。十五世紀移哈密外巴里坤。明成化年間入河套,癿加斯蘭成為永謝布領(lǐng)主,用立滿都古勒,自為太師。后來磨克里內(nèi)訌,癿加斯蘭被部下殺害,同部人亦布喇率少數(shù)乜里克人入居青海,留于河套的永謝布成為達延汗右翼三萬戶。 察哈爾 突厥語親軍的意思。主要是元順帝退出大都后,跟隨出關(guān)的宮廷近衛(wèi)軍和眷屬。達延汗把強盛的察哈爾作為六個萬戶之一,并以察哈爾為統(tǒng)治中心。清廷征服察哈爾后,為了徹底改變林丹汗親軍的面貌,從各地征集兵丁到察哈爾駐防,從而出現(xiàn)了反映異地名、異族名的新姓氏。 布兀日其 也作包日出德。布爾尼反清被打敗后,組織和領(lǐng)導這一事件的首領(lǐng)除了砍頭外,將一部分孛爾只斤貴族削去爵號,分發(fā)各旗為奴或?qū)倜瘛2钾H掌湟鉃椤跋骶簟薄?/span> 敖漢 拖雷長子蒙哥,人稱“兀干王”,他的一支親軍很有名,稱兀干王親軍。這支親軍的番號逐漸成為這部分人的名號。十六世紀隸屬察哈爾,先在義州西大康堡,后移老哈河。 亦魯特 成吉思汗時所轄百姓按十進制編伍,編排過程中剩下的幾戶百姓,不足十戶,就把他們暫放一邊待編。亦魯特意為“多余”。 莫勒圖特 是經(jīng)常與科爾沁在一起活動的群體。 烏審 北元時期,烏審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為達延汗曾孫諾木塔尼的侍從,后來成為伊盟烏審旗,一部分成為土默特萬戶的組成部分。 達拉特 也做打郎。北元時為鄂爾多斯一萬戶。達延汗初年由太師亦布喇親領(lǐng),達延汗驅(qū)逐亦布喇后,由巴爾斯博羅特之子袞必里克承領(lǐng)。 杭錦 源自康里。北元時為鄂爾多斯諸部之一。 扎魯特 也做朱日兀德。 鄂爾多斯 “鄂爾多”即宮殿,“鄂爾多斯楚德”既護為宮殿的人。達延汗時被編為鄂爾多斯萬戶。 克什克騰 克什克也做卻薛,意既“值班”,克什克騰意既“值班人”。蒙古汗國時,克什克騰是護衛(wèi)值勤部隊,分班輪流值勤。護衛(wèi)軍成員來自萬戶長、千戶長的子弟,任務繁重,待遇很高。這一制度一直延續(xù)到北元末。達延汗時,克什克騰隸屬察哈爾萬戶,是親軍中的護衛(wèi)軍。克什克騰對北元汗忠貞不二,1634年額哲孔果爾降清后,才由成吉思汗后裔沙拉勒答率領(lǐng)降清,成為漠南最后一個降清的部落。 烏珠穆沁 先祖為衛(wèi)拉特,即林木中百姓。在元代,一支衛(wèi)拉特人南遷到今新疆北部的一座山立足,這座山生產(chǎn)野葡萄,當?shù)匕堰@座山叫烏珠穆山(烏珠穆即葡萄),這個部落的人被稱為烏珠穆沁。北元時,成吉思汗后裔翁袞都拉爾承領(lǐng)這個部落的人。達延汗時,烏珠穆沁東移,初屬察哈爾,后移哈拉哈萬戶境內(nèi)。 哈拉哈 北元時期把哈拉哈河兩岸的眾多游牧民劃為一萬戶,轄十二鄂托克。西岸七個鄂托克歸格壘森扎領(lǐng)有,東岸五個鄂托克歸阿勒楚博羅特領(lǐng)有。十六世紀中葉,打來孫庫登汗從今錫林郭勒東遷遼邊外,東岸五鄂托克隨行,成為后來的哈拉哈五部。 巴爾虎 是林木中百姓的一支,原居貝加爾湖東面。著名人士俺木海,初事成吉思汗為炮手,成吉思汗九年歲木華梨出征,隨任炮手達魯花赤。蒙哥汗二年升都元帥,次年隨旭烈兀西征。 速勒都思 原是泰亦赤兀的奴隸,后歸附帖木真,以驍勇善戰(zhàn)出名。著名人士有赤老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