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草書筆法 33 講(下)(21——33)

     鴻墨軒3dec 2015-09-21

    第二十一講 草書的幾種筆法


     
        【導讀】漢字的書寫過程,實際上是點畫線條組合的過程:草書的行筆較快,如果點畫的表現力不強或點畫的書寫不正確,草書就缺乏氣勢和神采,或誤筆成錯字別字。所以,學習草書尤其要把點畫線條寫好。
     
        漢字的書寫過程,實際上是點畫線條組合的過程:草書的行筆較快,如果點畫的表現力不強或點畫的書寫不正確,草書就缺乏氣勢和神采,或誤筆成錯字別字。所以,學習草書尤其要把點畫線條寫好。

        寫好點畫線條的方法稱為“筆法”,是正確表現點畫線條的起、行、止的方法。鋼筆草書的主要筆法大致可歸納為落筆、行筆、收筆和提按、導送、使轉六個方面:落筆、鋼筆書寫的落筆與毛筆一樣,主要有順落和逆路兩種。這種順逆從方向來講都是斜向的,順落以輕快的右點刀:姑。而逆落以輕快的左點開始。加上鋼筆書寫的線條較細,順筆和逆筆的起筆形態,看上去差別不是很大,但有本質的區別;用順落筆一是筆畫的斤頭與前面筆畫無呼應或呼應不明顯,二是相對獨立的字中的首筆。逆落筆,在草書個性用特別多,草書的字間呼應及連筆明顯,字內的呼應和連筆出相當明顯。一個筆畫的開頭大多由別處引筆或連筆而來,非逆落無以表現出自然的呼應和連貫。因此,鋼筆草書中要能熟練地運用逆落運筆。

        行筆、鋼筆書寫無所謂中鋒行筆,但筆畫勁健挺拔不板滯是共同要求,只是不同字體要求的行筆速度不問。草書運筆速度要比楷書、行書快,所以,筆畫的書寫要胸有成竹,行筆最忌猶豫不決。

        收筆、草書的收筆有三種情況。一是實收,手法如寫楷書筆畫,行筆到末端輕頓后即凹筆內收。二是串收,就是筆網到末端自然提筆離開紙面,顯得十分干脆:三是收筆連寫F一筆,就是上一筆畫寫完后引筆連續寫廠一筆。兩個筆畫之間因引筆過程中留下的較紉的非筆兇性質的線條,即“牽絲”。

        提按、盡管鋼筆字內線條粗細反差不大,伯是在行筆過程中必定前有落筆,中有行筆,后有收筆,在一個筆而中醫筆尖對紙的壓力的大小產生變化,壓力大處稱為按,壓力小處相對稱為提。絕個是寫字時筆尖的垂直忽上忽下。強調提按是為了筆畫能生動活潑,不致行筆平拖晰線條僵直。

        導送、導送是指寫字過程中對每一筆畫都要將筆尖迫送到底后,才可將筆收起離升紙面,保證每個筆畫的沉著穩健。這需要書寫者有靈活自然的運指和遠腕技巧,導送的動作有一定的微妙性。運用得好,線條既穩健又靈巧;運用得不好。線條板滯,點畫缺乏呼應連貫性。草書中的字送既要做到沉著。更要做到痛快。使轉。即在寫字過程中縱橫揮運,回環牽結,使點畫沉著痛快刷相互之間義氣勢不斷、變化復出,這在毛筆草書中分講究,因為草書是以使轉為形質。鋼筆草書中也講究使轉,較好地運用使轉,能使草字氣韻生動。

        由于草書寫得較快,點畫容易草率、浮滑、不周到。所以初學時,一定要注意筆畫的周到完善。行筆沉穩,養成習慣,將草書看成一種持殊形態的楷書,從規范地寫為主過渡到較快地寫為主,最忌將寫草寫誤為潦草寫字。

     
    第二十二講 草書筆法的特點

     
        【導讀】章草保留了隸書的某些特點,波挑鮮明,筆畫勾連呈波形,字形方,字字獨立,今草在章草的基礎上脫去隸書波挑的痕跡,進一步革化,上下字之筆畫牽連相通,氣勢連貫,偏旁部首做了簡化和互借,書寫更加簡便,變章草“古質”為“今妍”。
     
        章草保留了隸書的某些特點,波挑鮮明,筆畫勾連呈波形,字形方,字字獨立,今草在章草的基礎上脫去隸書波挑的痕跡,進一步革化,上下字之問筆畫牽連相通,氣勢連貫,偏旁部首做了簡化和互借,書寫更加簡便,變章草“古質”為“今妍”。狂草在今草的基礎上更加縱,筆畫中相對因素(如粗細、長短、方圓等)對比極其強烈,抒情性加強,筆勢連綿環繞,字形變化多端,出人意料,是藝術性極強的書體。


     
    第二十三講 草書筆法簡介

     
        【導讀】筆法是表現的基礎和形式,在每一幅作品中,他都必須被豐富的體現出來,這一種豐富是和作者的思想聯系在一起的。臨古人的就必須窺探古人的思想,你寫自己的就必須有自己的思想。我們絕對不能在臨寫中簡化古人的筆法。
     
        筆法是表現的基礎和形式,在每一幅作品中,他都必須被豐富的體現出來,這一種豐富是和作者的思想聯系在一起的。臨古人的就必須窺探古人的思想,你寫自己的就必須有自己的思想。我們絕對不能在臨寫中簡化古人的筆法。什么是筆法,筆法是控制毛筆以完成理想線條的方法,它是在長期書寫實踐中形成的,它是書法的基礎。

        筆法的主要內容:筆法是提、按、使、轉的綜合運用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人們根據對經典書法家的書寫習慣和作品特征分析及體會,對筆法給予了自己認為最明白的新命名,從而使筆法的稱謂層出不窮。

        從筆鋒的運動方向分:平移、擺動、提按、使轉;甲骨文中的平移筆法隸書中的擺動和提按行書中的使轉從筆鋒的運動特點來分:中鋒,側鋒,偏鋒從線條的性質分:裹鋒、鋪毫從線條的形態分:內擫、外拓;方筆、圓筆從作品風格來說:帖學筆法、碑學筆法從書體特從筆法的形象效果講:調鋒殺紙,逆勢澀進,屋漏痕,錐劃沙,折釵股,印印泥。

    學習筆法應注意的問題

        1、筆法是綜合運用各項技巧的過程,更是塑造線條、表達情感的手段。

        2、中鋒用筆是書法線條具有審美價值的主要手段,因而成為書法最基本的技巧。

        3、對中鋒用筆要全面理解。聚攏筆鋒書寫是中鋒用筆,毛筆由聚到散、由散到聚的調整書寫過程也是中鋒用筆。

        4、對使轉的認識和運用是初學者的重點和難點。

        為什么要講求筆法的豐富表現:為了追求章法的表現效果;為了形成字組,體現一定得表現目的;為了打破原有的節奏,體現不同的表現形式。豐富表現的方法:改變提按使轉的方向、力量、速度、頻率;改變入筆的方向,形成逆入、搭入、切入;改變收筆的方向,形成回收、頓收、放收;改變行筆過程中控筆節奏,比如加強提按,改變擰轉方向,使線條中段呈現不同的表現形式。分析筆法豐富表現的作用:可以了解古人塑造在章法的思想;可以建立學習筆法的正確思想,明白筆法的運用是根據具體情況來變化的,不是僵死的教條;為以后的創作打基礎。

    臨習的要求

        先從單個字開始,但必須明白這樣變化的前因后果,選取一段反復練習,爛熟于心,根據古人變化的思想,自己反其行而變之。明白了古人如何變化的思想,掌握了筆法變化的基本規律,就可以根據這些思想和規律,按照不同的章法要求重新來組合這些字,改變原有的節奏、大小、奇側,自己來進行編排。加入自己的思想大膽變化,在其中尋找自己欣賞的變化應用到創作中去透過刀鋒看筆鋒,通過墨跡本理解碑刻本,這種做法是正確的。學書應學其規律,無論是用筆還是結體,都必須遵循變化協調的規律。用筆,我們要找出它的多樣變化。如方圓、藏露、提按、轉折、快慢、虛實。同時,又要把這些對立因素協調起來。轉就是在筆鋒向前走的同時,還要有一個相對垂直于紙面的轉動,這個轉動的目的就是要調整筆鋒,使它處于中鋒的狀態;使就是在寫諸如折等一類筆畫時,通過提筆、轉鋒等動作使筆鋒處于中鋒狀態。這兩類筆法地運用就是米芾說的八面出鋒。

        體會中鋒用筆,使轉中的捻管調鋒和翻折調鋒及提按調鋒。

        真書的使轉是隱藏在點畫中的,點畫是顯露的,所以點畫是形質;而草書的使轉是顯露于點畫之外的,所以使轉是形質,點畫是相對隱藏的。草訣歌云:“長短分知去”,“知”和“去”的分別就在于最后一筆使轉的長短上,因此,草乖使轉,不能成字。

        轉筆可能運用到手指叫捻管,可能用到腕叫用腕,可能用到肘叫運肘,這些動作依據筆鋒的運轉形態而定,有時候單獨用,有時候綜合用。直線條中的轉從發筆開始收筆結束,它是調整筆鋒時期永遠保證中鋒的一個動作。

        注意收筆處,體會放收、頓收、回收的不同表現注意側鋒入紙之后的轉鋒動作要快,不要在線條開始部位留下較多的彎鉤,注意折之后中鋒的調整。切,筆由空中以側鋒入紙。之后的動作就實提和轉。翻,筆在前行的過程中提起,用毛筆的另外的面重新入紙,調整成中鋒前行。切忌將提、按、使、轉割裂開去看、去用。絞,如在寫橫折處有的用絞法,在橫向豎過渡處提筆絞圈,頓,提筆中鋒下行,效果圓渾.翻,如在寫橫折處,在橫向豎過渡處提筆,然后翻筆轉換筆鋒,切入,頓繼續中鋒下行,效果棱角分明。魏晉時期已經在追求中鋒了,但中側并用,相互轉換,極盡妍麗之勢。中鋒取勢,側鋒取妍就是那時候的真實寫照。要對行筆中間的控制和用筆進行練習,還需要對原帖筆法進行揣摩,體會他如何控制筆。對結構不要從平整的角度去改造,而是要發現其動態美---動感,體會他的造字方法和思想。注意字的取勢和方向,注意書寫過程的節奏變化,注意線條的節奏變化。

        側鋒:側鋒在行草書中的應用無處不在,如果不懂得側鋒的使用就無法交代清楚筆法,但是骨骼還需要中鋒來建立,中側并用,中鋒為主,這樣的作品就像一個英俊少年再穿上一套漂亮的外衣,會有一種玉樹臨風的感覺。

        飛白:一副行草作品如果能加強飛白的對比應用,無疑符合現代人的審美需求,而飛白則需要通過提,按,使,翻轉,絞轉,捻轉,節奏,墨法等技法的綜合熟練的應用才能出現具有審美需求的飛白,如果是我們通常使用的一甩而出而出現的飛白,那就應該屬于虛筆或者敗筆,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習氣。


     
    第二十四講 關于草書筆法的欣賞與再探索

     
        【導讀】天下草書多是轉折起伏、氣勢跌宕、于無羈無絆中抒己情懷,或如春蚓秋蛇,或如高山墜石,或如錐劃沙、折釵股、屋漏痕,這是通常的,也是草書基本風格的大體氣象。但是基于草書的品類和各人所呈現出的風格,也是各有千秋的。
     
        天下草書多是轉折起伏、氣勢跌宕、于無羈無絆中抒己情懷,或如春蚓秋蛇,或如高山墜石,或如錐劃沙、折釵股、屋漏痕,這是通常的,也是草書基本風格的大體氣象。但是基于草書的品類和各人所呈現出的風格,也是各有千秋的。狂草隨時隨地的書寫,都是各有不同的,更不必說書家與書家間各自的風貌了,有的似大江波瀾、排山倒海,有的是野鶩驚飛、風揚蒿草,有的是大氣渾然、風物壯觀;而今草就多有珠圓玉潤、玉樹臨風、儒雅閑靜或風流倜儻;章草則又是古雅有致而時流稚拙遺風,尤其是在每個字的最后一筆,可以說是隸書古韻未脫,真個是古風之閃現;如果諸方家容行書于草為伍,就更是風范雜多,氣象萬千了。

        書法作品所呈現的風格是于通篇章法布局有很大關系的,尤其是草書,但它們萬變也是由筆法來表現的。

        以今草來說,它的體式可以說是較直接地從行書演化過來的,有很多的行書筆勢乃至個別楷書的形式還時常地出現在某些作品當中,所以要求草書作者還是要寫好行楷書的,基礎還是要打得牢固些,這在歷史上的諸多草書名家中是顯而易見的,如王羲之、米芾、蔡襄、鮮于樞、康里巙等好多人的帖子就是這樣。

        如在大家比較熟悉的《草訣百韻歌》帖中的方筆就運用的較多,《智永真草千字文》中的草書字也是用了較多方筆的,草書之形式,行書之方筆顯而易見,當然也得說明一點,行書未必就只是方筆,圓筆也是用的,如文征明就在好多的帖子中方筆圓筆兼用,他的行草書沒有行書和草書的界線,卻實現了他個人的書寫風范,并且寫得很美。我想,這應該是歸功于他的楷書功夫吧。

        我們所說的方筆就是如顏、柳、歐體及其他人楷書中的常規用筆,多是在入筆時截筆直下或藏鋒入筆,或側鋒虛筆直入與收筆回鋒或猝然收筆與折筆所形成的用筆字形,它在楷書與行書中是最常用的。

        我們所說的圓筆是指在一個字中或字與字中,每一筆與每一筆之間沒有明顯的界定,所形成的筆勢圓轉的字形,這種用筆在草書或小篆及金文中是常用的,尤其在狂草中是決對拋不開的一種用筆。

        草書中較多的運用方筆,能給人以一種規矩、方整、俊秀、清雅之美,可以說是不失為今草書中的一枝奇葩。但不足之處,在通篇中容易給人以單擺浮擱,上下字間缺少聯系,有類于集字的那種行氣不足的感覺,這是草書家所忌的。

        書譜中的字,孫過庭也用了一些方筆,方折圓轉相映成趣,入筆藏鋒、截筆、虛入,出筆氣勢回環往復,筆意上下貫串,筆式則是提按翻轉跌宕生姿。

        一般說,草書中的方筆和圓筆并用,今草中是比較多見的,尤其是筆劃較少的字,如一、二、三、七、九、已、乙、丁、口、仁、日等字,基本上是一筆筆地寫來,似乎就是草書中方筆的天下了,甚至很難說寫出來的字是行書、楷書或者是草書,這如果是沒有習學楷書時對用筆的深入探求,便會捉襟見肘,更大程度上的暴露習書者臨池的淺顯;更有些字,如北、西、半、寸、又、此、之、先等字寫時與行書字架無異,月、雨、言、古等字縱是行、草字架皆有體式,有時也多從行書之式,卻是顯得靈動多變呢,更何況它是方筆圓筆呢;有些字為防與它字相混,而只能是以行書字架書草,方筆則是多多用之,如象、固、必等字。這些個用筆處于圓轉蜿蜒的草書字幅中就顯得方圓有致了,也就更能體現出我國藝術所主倡的剛柔相濟了。

        草書中的圓轉,是諸書家所認同的,也更是常用的,尤其是運用到狂草書中,它能更好地使上下字有所聯系,縈繞迂回,曲折婉轉,使之氣勢跌宕,有繞梁三日之韻味;有一筆書之、一揮而就之瀟灑;有一氣呵成之氣象;有一瀉千里之雄渾。

        而能使氣脈貫串于通篇的是圓轉用筆在發揮作用,字與字之間的牽連引帶是聯系通篇的線索,也是字與字之間的過渡,甚而是幾字如同一字,在橫無行縱無列的章法中甚至是通篇有如一字,在一揮而就間就達到了一個完美的布局,在這其中,渡筆卻是不可不探究的。

        渡筆就是在用筆時兩筆間的過渡,是上一筆與下一筆之間及上一字之末筆與下一字的首筆兩者間的連帶關系,它又可分為虛渡與實渡的兩種筆形。

        虛渡也可稱之為空渡,是指在上一筆形結束后將筆上提空中轉筆蓄勢后再落筆書寫下一筆形,形成筆與筆或字與字形體之間的空間,它是在書寫時筆形雖斷,筆意卻是相連的一種用筆的過渡關系。

        實渡則是筆與筆間、字與字間形體的相互貫通,筆形相連沒有界線的過渡式用筆。

        二者相互運用于草書,章草、今草、行草書中虛渡多一些,在字與字間形成一定量的空間,使布局空靈清新、松散有致,一如美女簪花、儒士風流,境界則如空中翔燕、浮云裊裊,筆意卻是花垂清露、風帶幽香,也多為性情幽雅之人所常用,使觀者心性閑適之情油然而生。

        實渡筆法似乎被狂草書者用到了極致,它能使所書之字行環環相扣、波瀾疊起,甚而是勢如破竹、大海狂波,有如風起云涌,壯似群龍鬧海、虎嘯丘山,又何止是顛張狂素,意氣風發,縱書者與觀者大刀闊斧之性情中人皆喜之再三了。當然也可能是如藤蘿纏繞,意氣綿綿;以千絲萬縷,表傷懷情緒,詠嘆悲秋,感遇春歸之士當借之以為詩了。

        純粹的渡筆宜輕,即在正當筆劃之際行筆實一些,感牽絲縈帶之時走筆當是虛一些,這樣能得主次分明,如畫山水之云霧,以山林樓宇之功來反襯浮云來往縹緲之幻境,而不至主次肴雜,但做大事不避小節之舉也是為偉哉。

        草書筆速,言者不盡相同,有說草書不草的,求筆致精美,意態清閑,淡然世事,自不必說其人行筆速緩,篇章如花如玉、漫若煙霞,縱是春蚓秋蛇,也無妄動舉止之嫌,況是蝶飛花落、秋水橫波如畫呢。此意合與草書,真應享得動中靜者之美譽。

        有走筆如虎步龍行的,大氣凜然,壯士屹立,揮刀舞劍,雖舉止法度之中,然虺虺如帶風雨;有起筆便豁然開朗,意氣飛揚,一舉一止間無不漫爛翩翩,更不計行筆之快慢是為何物,唯氣韻之使然,后心境之曠達;有飛筆如兔起鶻落、電掣風狂,求筆勢之奔瀉,如萬馬之馳騁,有駕長車之氣概,有鼓雷霆之絕響;此為快者,行筆快,心亦快哉。

        做草書應隨書者當時之心境,所書文章之文風,如以雷霆萬鈞之筆勢書閑云野鶴之文章,或反過來說,用玉樹著花之美筆書鏗鏘有力之章節皆是不能達預期之值,更何況以書家之筆來為俗人俗句揮毫呢。

        做長篇大作,隨心意之舒展,用筆也能流暢;心境曠達,筆勢亦為之開張,心思郁結,筆力凝重;心悶憤慨,筆代殺伐;心胸恬淡,筆意縹緲;唯不知心懷叵測者,筆間是否流出奇詭之態。

        書古人篇章,當熟讀該文,解古賢當時之胸臆,以古人心意為書,高人也多有不知是古人為我,或是我為古人之境界,如斯者,加之臨池之功自能達書之絕妙高品了。

        書自作詩文,自然是最好的,抒自家心意。即興所為之舉,詞句陸離,筆法婆娑,生機盎然,滿紙文氣流風,或雄奇偉岸,或清新怡然,或質樸淳厚,或婉約麗質,或漫爛舒展,最起碼也是自得其樂或說樂在其中吧。草書之美在于章法中行氣的縈繞迂回,回還往復,上下呼應之中在于筆勢行走,其勢重比山崩石裂,海翻云涌,大河奔流,飛沙斷樹,雷震崖開;其勢輕則如薄云彌天,清風拂草,水上浮毛,蜻蜓點水或蝶舞花間。

        草書用筆的質,古賢們也多有所云。今以我個人書寫時所領悟做說。

        如屋漏痕,屋漏痕筆跡潤澤,用墨多兌以水,用紙宜滲化性好之生紙,筆速宜慢,筆跡外滲有如屋墻漏雨之痕而得名。屋漏痕隸書多有之,筆意古雅,做草書多在首筆或剛醮墨的頭幾字中有此形跡,與后來筆中墨份漸少所形成的飛白筆跡相映照,干濕對比而別有洞天,滿紙濕跡而筆墨淋漓,求異趣者更間以濃淡,走筆快慢有變則筆下更是氣象萬千。

        求屋漏痕,以留筆(見注)也可出其形跡,但多于隸書中,篆行楷書也有之,草書似乎絕少有以留筆出此筆意的。如折釵股,折釵股筆跡干凈利落,質剛硬而有韌性,狀似飛白而形跡不脫,運筆流暢中求力度充滿,飛白處則是力度之瀉露,形是如折鋼條,質則是如鋼綻裂。求折釵股筆意,墨不宜濃,稍兌水以使運筆流暢,紙宜半生,紙質須平滑細膩,再以中長鋒狼毫在稍快速行筆時,筆鋒已形成扁平狀,做圓轉之際,筆毛由于是受拋物原理的影響,使毫端輕度上提所造成筆跡中有與筆跡平行的中空,其跡有如折釵股,而為之名。在正常行筆時也時有出現,尤其是在折筆后,由于筆鋒受到了影響,也會有這種筆質。

        再如錐劃沙,錐劃沙多是運筆疾快,或用紙較粗,或筆上水份較少,錐劃沙筆跡多偏細,有如錐子劃沙而得名,這種筆意干裂秋風,質松形毛,縹縹緲若云浮,疾行去如飛鳥,慢慢來似朽枝,糾結處比干草枯藤,滿紙則似曠漠千里,與濕筆之屋漏痕相匹配,干濕相得益彰,一紙得春秋邅變,寒暑更迭之效。

        其實,就筆跡的形質而言,水份很大的濕筆,筆形上略有更張,但不要過份模糊,是屋漏痕跡;水份適中,行筆稍快,形跡俱全,偶出飛白多為折釵股;水份干,行筆快,飛白松且毛,形跡儼然如脫落,細者如錐劃沙,粗者如噴薄霧。

        就筆形來說,提按以使墨跡粗細,執筆當如運手,運筆中或粗轉細,或細演化為粗,可視文章段落大意;或整體偏細,如細云彌天;或整體偏粗,恍似壯夫結陣;或按后疾提行筆,如高山墜石,氣勢磅礴;粗細筆轉換,方圓筆相間,快慢筆速迭起,蜿蜒如山溪流轉,漫爛如花間一葉,或霍霍如巨龍游天,或轟轟然似千車齊奔;用筆之式達筆勢之美,有的大氣充盈,千軍萬馬似烏云壓來;也有那如花圃群蝶,攜香而去;也多有如松間琴韻,繞于身際,林泉美景,久在眼前。

        一切技藝皆有人始創,有人繼承,有人發展,也有人做說。始創者未必高藝,然為后世所宗;繼承者能使斯技流傳后世,功不可沒;能發展者左右逢源、兼收并蓄,能修葺基業昌盛門庭光耀宗祖,也當立位于宗師左右;做說者以文字為諸家傳授,歸納諸家之藝,尋其規則,也不至于祖藝淹滅,作以為律,配以口訣,為后世啟蒙,然其后世有以此說詞為樊籬者,來約束有創新者,就為之下了。

        能從古人出來,能有所發展才是好樣的。學技藝能旁敲側擊,以他山石攻玉,以他家技藝入此門中;能推己及彼,探古圣賢當時之心態與己對照,反思自己;能舉一反三,管窺全豹,以一點聯想同類乃至同一范疇問題,發現問題然后才能去解決問題,在不斷地解決問題中加強深度來完善學術。

        歷史上的書家就有傳張旭從吳道子學畫、蘇軾從文同學畫、吳昌碩從任伯年學畫之說,他們都是從畫中得到了筆法溶于書中,他們都成了歷史上書壇的偉人,筆者自身也是畫國畫的,并具有三十年的畫史了,我個人認為中國畫中的筆法要遠比書法中的筆法多得太多了,為什么不能拿來用呢。

        國畫筆法,隨機生發,可說是鮮活有趣,甚至是生機盎然;書家多是理性化的用筆,多是講究筆中出處的,功力雖深卻不能活脫,狂草書還好一些,尚能有一些生發性用筆,如能百尺竿頭再進又有什么不好呢。是思維的懶惰抑或是囿于環境的束縛。

        諸般技藝總得先有人做,至于技巧與效果,實用是好的,藝術中,美的也是好的,好的被言者總結加以推廣。昔年的新的,今日也舊了,今日的新的,是須要創的,我輩不能再創一些好的技巧傳于后世嗎。

        字之始創業者,開紀事之先河,摒結繩之瑣細,供后世書家揮翰舞墨,圣者王羲之將書立楷,創今草書,揮狂草字,后者有張芝、張旭、懷素、孫過庭、祝枝山等等人,我不信我輩不能以己之作為,來博古人千年的會心一笑的,以己之大業為后世所敬仰,以我們的努力來為華夏書藝添上一筆吧。


     
    第二十五講 草書的筆法與形式

     
        【導讀】所有的學科最基礎的學習、掌握,都離不開模仿。尤其是書法。那么,我們所講的筆法也必須走臨摹的途徑。這是書法這門古老的藝術幾千年的傳承和自身模式系統的特定。
     
        極理性--即表現對傳統作品筆法章法的解讀、感受--深度地感受--思考--判斷--總結--找出經典--模擬--深度模擬--錘煉。

        極浪漫詩性--即創作主體的天賦--才情--性情--情感爆發力--藝術地轉化。當然,才情也有先天與后天之分。

        所謂浪漫詩性:是指生命在遭遇苦難時,依然堅定信念,不會被壓垮反而能夠使境由心轉,以樂觀的態度泰然處之。就像電影《芙蓉鎮》里的秦瘋子,被誣陷錯打成右派去鄉鎮掃大街,還跳華爾茲舞,還滿懷熱情地去談戀愛。還有《上尉的曼陀鈴》,在充滿戰爭硝煙的日子里,還熱愛生活、愛好音樂、向往愛情。在艱難的境遇里活出人生的燦爛,這是大智慧、大境界。

        我們今天能夠看到的筆法、結體、章法、包括墨法等等,都是我們從閱讀經典的書法作品和進行理論總結時得來的。筆法--能改變作品的氣韻;墨法--能增加作品的氣勢;章法,我們稱為形式--能決定作品的氣象。這其中有共性的東西,也有極個性的。共性的是基本的筆法、字法、墨法,個性的是此書法家與彼書法家在用筆、結字、墨法不同的那一點。能夠成為一個不被歷史網眼漏掉的書法家,大都有其不同與他人的那一點。其實這一點也是最能體現這個書法天賦才情的一點。僅有共性,那是誰都能"操練"一下的技術范圍,而不能用才情來衡量或評判。

        所有的學科最基礎的學習、掌握,都離不開模仿。尤其是書法。那么,我們所講的筆法也必須走臨摹的途徑。這是書法這門古老的藝術幾千年的傳承和自身模式系統的特定。一個書法家從技法--藝術--道,是一個漫長錘煉達到漸變的生命與藝術互為修行過程。

        在草書中,確切地說狂草書的臨摹是很困難的,對于狂草的臨摹,只能是在技法和形式上的努力追尋,而很難做到神采的模仿。當然所有的神都需要形的承載。但是僅有形,未必就能有神采的很好表現。就像我們大家都來畫一根線,這根線索表現出來的起、止、行和筆法生發出來的氣韻,也一定有所不同。這似乎是一個很復雜而又難以言說的問題。因為我們無法尋繹到古代狂草書家當時書寫時的真實狀態。所以,邱振中先生在他的著作中發出這種天問"神居何方?"

        對于我們解讀以往的傳統,古代的書法家則永遠是個謎;而對于未來人,當下的我們也會留下太多太多的謎?對于歷史的認知和解讀,雖然會隨著考古的新發現對那些曾經模糊的問題會越來越清晰,但是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標準、揀選和解讀。當然,還依然會有難以探索的謎困惑著我們。

        從書法與個體生命的關系來看,每一個書家每一次的精心創作都是生命中的唯一。每一次創作、每一個點畫的筆法書寫結構,章法都是這一特定時間的心情、筆、墨、紙的具體情況決定的,這一筆、這一個字、這一行字都是根據上下或左右的結構形態的情形限制而決定如何即興書寫的。當然草書的結字也是有規則的,但那只是共性的草書法則而非一件真正精彩的狂草書,狂草的創作在字法上雖也依據章法規則,但在具體的作品中它是即興的,根據創作當時的環境、心情、工具即興發揮的,它可以在用筆、線條、結構規則的基礎上展開想象進行變異或變體,這種想象能力和詭譎的應變能力正是草書書家最珍貴的素質,也是必須具備的天賦。

        那么,對于學習草書、狂草者有沒有可供依循的方法呢?我想如果我們進行深度的感受、分析、思考、判斷、總結還是能找到一些有效的方法的,我們是否可以分作兩個步驟來分析學習,先學基本的共性的字法和點畫,然后,再訓練自己對于形式的整體把握,同時我們還要放棄以往其它書體中,頓挫,一波三折慢動作的分解,要用一種輕松自然而流暢的書寫動作來完成狂草連綿起伏的點畫及線條的優美組合。因此它又需要手指、手腕,準確的動作和精微的控制能力,以及臂膀的揮運、心靈的放松、速度的提升。


     
    第二十六講 何為草書使轉筆法

     
        【導讀】它的線條多為圓弧形,加上游絲牽引其間,所以寫出來圓圈較多,加上行筆流暢舒展,一筆甚至可以寫好幾個字,有時寫下來就圈圈相套,一氣呵成。
     
        書的主要筆法是使轉,因此在書寫時點畫隨筆法的曲轉而運動。它的線條多為圓弧形,加上游絲牽引其間,所以寫出來圓圈較多,加上行筆流暢舒展,一筆甚至可以寫好幾個字,有時寫下來就圈圈相套,一氣呵成。


     
    第二十七講 掌握行草書筆法技巧

     
        【導讀】行書練習最好的方法就是臨貼,其實臨哪本貼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碑貼,顏、歐、柳、趙都可以,但在購買碑貼的時候盡量購買質量較好的字貼。
     
        要想寫好字,寫字又快又漂亮,等你你把楷書學好了,就可以開始練習行書了。

        行書是介于楷、草間的一種書體。寫的比較放縱流動,近于草書的稱行草;寫的比較端正平穩,近于楷書的稱行楷。

        在書寫過程中,筆毫(硬筆書法就是筆尖)的使轉,在點畫的各種形態上都表現得較為明顯,這種筆毫的運動往往在點畫之間,字與字之間留下了相互牽連,細若游絲的痕跡,這就是牽絲。

        行書是楷書的快寫,是楷書的流動。經過對幾組楷書與行書個字的分析,就會發現楷書與行書書寫時,點畫的寫法,用筆需遵循的準則,如中鋒,鋪毫,逆入平出,提按起主,藏鋒等都是一致的,只是行書書寫時比較舒展,流動。

        楷書結構的排列正好是中間階段。它是從隸書演變過來的,如果把楷書寫得平正偏扁,加波磔筆法即是隸書。將書寫得簡便流動一些即是行書,行書再寫得簡便草化即是今草。如果從隸書開始,就難以掌握楷書的筆法,因為楷書的筆法要比隸書豐富復雜。可見,練好楷書基本功可以作為練寫各體的基礎。

        有了楷書的功底,掌握了楷書的間架結構和筆法,再寫魏碑、隸書和行書、草書。乃至篆書,就可以事半功倍。楷書又可以使魏碑、隸書的結體筆法得以豐富和變化,如諸遂良的楷書;楷書滲人行書、草書筆法可以增加靈動,如趙孟頫的某些楷書碑字。

        行書練習最好的方法就是臨貼,其實臨哪本貼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碑貼,顏、歐、柳、趙都可以,但在購買碑貼的時候盡量購買質量較好的字貼。

        行書的用筆有以下幾個特點:

        1、點畫以露鋒入紙的寫法居多;

        2、以歟側代替平整;

        3、以簡省的筆畫代替繁復的點畫;

        4、以勾、挑、牽絲來加強點畫的呼應;

        5、以圓轉代替方折。


     
    第二十八講 草書的用筆與基本筆法

     
        【導讀】由于草書的氣勢體現在一整篇上,對每個字的位置和重心都不一定要對直和平穩,只要氣勢到了,上下有所呼應,整個看起來渾然一體也就可以了。
     
        古人曾這樣概括草書“匆匆不暇草書”。今人對這句話也有多種理解,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人認為這是在匆匆忙忙的速度下而書寫草書,有人則認為是匆匆忙忙是寫不了草書的。我以為,對于掌握草書特有書寫規律而言,是要認真仔細鉆研,而不可匆匆不暇的。而一旦掌握了這種規律,成竹在胸時,在書寫的時候總的節奏應該是匆匆不暇的,這樣才便于體現草書特有的飛動氣勢,尤其是狂草。

        古人這句話,對于我們分析草書的點畫特點,加深理解點畫的處理內涵,是大有好處的。狂草的點畫猶如天馬行空,又如飛花散雪,某些點畫則如枯藤老樹,瀉瀑鳴泉,其神韻無窮。

        宋代姜夔《讀書譜》中有這樣一段話:“'古人作草’如今人作真,何嘗茍且。其相連處,特是引帶。嘗考其字,是點畫處皆重,非點畫處,偶相引帶,其筆皆輕。雖復變化多端,未嘗亂其法度。張顛懷素,最號野逸,而不失此法。”

        這里很清楚地說明了草書的點畫和引帶游絲的關系。今草和狂草都不例外。孫過庭關于草書的點畫也有很精辟的見解:“草以使轉為形質,點畫為性情。”(孫過庭《書譜》。)

        在草書中,沒有筆直的豎畫和橫畫,在轉角時圓筆較多,鉤畫筆變化較多,撇和捺都可以處理成點。點畫相連也可以處理為堅畫和橫畫。

        現將孫過庭《書譜》中的一些字作為例字加以講解。孫過庭草書直接取法王羲之,而且是墨跡本,便于我們體會了解點、畫和筆法動用及其變化。

        1、刪繁就簡,點畫相代

        在諸種書體中,楷書是最規范、最標準的書體,行書則比楷書自由,增加了筆畫之間相連的游絲,但都省減了楷書中繁復和點畫,而草書更為省減、簡練,它的一畫可以代替四個點,一筆可以成一個字,可見其省略的程度,而且,草書可以用一點代替一畫,也可以用一畫代替幾點。在點畫那一節中,我們已經作過介紹。

        2、圓轉連綿,一氣呵成

        書的主要筆法是使轉,因此在書寫時點畫隨筆法的曲轉而運動。它的線條多為圓弧形,加上游絲牽引其間,所以寫出來圓圈較多,加上行筆流暢舒展,一筆甚至可以寫好幾個字,有時寫下來就圈圈相套,一氣呵成。

        3、氣勢貫通,挪騰變化

        由于草書的氣勢體現在一整篇上,對每個字的位置和重心都不一定要對直和平穩,只要氣勢到了,上下有所呼應,整個看起來渾然一體也就可以了。因此,有時字的挪騰很厲害,并不是上下對齊,而且字的形態也是千姿百態,變化多端。有些字單獨看是傾斜的,重心似乎不穩,但從整篇看則是均衡、穩定的。因此,草書從欣賞到創作,尤其是大草,都要從整篇出發,照顧全局。


     
    第二十九講 草書的用墨和用筆

     
        【導讀】掌握草書的用筆,首先要熟悉草書的結構。孫過庭說“草以使轉為形質,點畫為性情”。所謂使轉,其實就是筆法,結構決定了筆法,筆法反過來影響結構。
     
        1、草書的用墨

        書法的用墨是一個重要的方面。對于行草書,特別對草書而言,尤為重要。草書豐富的筆法就決定了與用墨的質量如何關系甚大,如果不講究用墨,草書的豐富筆法則很難得以表現,寫出黑乎乎的一片,就破壞了它的韻味。

        市場上供應的墨汁含膠重,一般用來寫字都要加水后才好用。加水的多少要依宣紙的品種、滲水性能而定。生宣紙滲水較快,可加少量清水適量使用;熟宣紙滲水較少,則可少加些水。特凈皮、棉料等安徽宣紙紙質優良,涸滲效果也較其他紙要好,加水比例也要適量掌握為宜。現在的墨汁因系工廠生產,含有較多的膠質,在使用時顯然不如墨錠。墨錠研墨后的效果比墨汁更佳,墨色層次更豐富。如胡開文、曹素功及安徽的一些著名作坊生產的油煙、松煙墨錠均可使用。

        草書的書寫速度較其他書體要快一些,而且運動感更強,加上筆法的多種運用,唯有使用較好的墨方能方便筆法的運用,適量加水后的墨較為潤澤,書寫時也不滯筆。反之,如果使用含膠重的墨寫草字,一是筆拉不開,粘連得厲害,二是寫幾畫墨就干了,很難控制好筆鋒,也會影響創作或書寫時的情緒。

        好的墨因為層次豐富,墨彩紛呈。尤其作草書時更便于寫出濃淡、干濕、潤燥、枯澀、淋漓等各種不同效果,更能使作品錦上添花。而有些低劣的墨汁烏而不亮,稍一兌些顏色就又灰又無層次變化,在選用時一定要認真區別。使用北京出品的中華墨汁或一得閣墨汁較好。

        另外,在創作濃淡墨色對比較強烈的作品時,可使用宿墨,即放過一段時間的墨。這種墨的水和膠質沉積物逐漸分離開來,使用時用較硬的筆去蘸寫,就可產生十分豐富的墨色變化。

        可以說,墨的使用也是學習書法的一個重要內容。許多青年朋友學寫字往往只把注意力放在執筆、間架結構和臨摹等方面而忽視了墨的運用。紙墨相發才能創作出高水平的作品,這是我們學習草書時要引起注意的一個問題。

        2、草書的用筆

        掌握草書的用筆,首先要熟悉草書的結構。孫過庭說“草以使轉為形質,點畫為性情”。所謂使轉,其實就是筆法,結構決定了筆法,筆法反過來影響結構。

        上面點畫一節中,其實說的就是筆法,怎樣取勢、怎樣入筆怎樣收筆,都講得十分清楚。但用筆則要根據點畫形狀去體會、熟悉。例如寫點,起筆露鋒,向下輕轉形成一個小弧度,即一個小圈,收筆時有的點藏鋒收,有的點出鋒收,根據字的需要而定。

        寫畫的過程基本和點相同,要完成一個起行、轉、收的過程,但其輕重、急緩和方向則和寫點不同。而且有些豎畫和橫畫與上下筆相連帶,就減少了以上所說的基本動作,但都要注意使轉的方法。

        草書的行筆切忌平涂直抹,線條過分均勻光滑,或書寫速度一味求快而忽略了應有的轉折、頓挫,形成上面所說的平勻光滑的線條,顯得字跡油滑、輕飄。反之,又要防止行筆過慢,線條臃腫肥大,顯得肉乎乎的。這兩種毛病,都使線條的質量不高,沒有力度和變化,是草書行筆的大忌。

        還要注意的是筆畫的轉折處,有的是圓轉,即轉角是圓的;有的是方轉,即轉角是方的;方圓并用的也有,如外方內圓或內方外圓,這就看對筆的掌握熟練程度了。方圓兼施是較好的,一篇字中不可全是圓轉,可適當摻些方轉,以增加骨力。

        總之,草書的筆法是最豐富的,中鋒、側鋒、方筆、圓筆、藏筆、露筆、按筆、提筆、挫筆、攪轉、翻筆等,是諸種書體中最集筆法大成的。因此,草書的筆法又是學習的關鍵,“草乘使轉,不能成字”。這一方面說的是結構規律,一方面也說明了草書的筆法之重要,如果筆法不正確,也就不成其為草書了。


     
    第三十講 草書的六種筆法

     
        【導讀】漢字的書寫過程,實際上是點畫線條組合的過程:草書的行筆較快,如果點畫的表現力不強或點廁的書寫不正確,草書就缺乏氣勢和神采,或誤筆成錯字別字。
     
        漢字的書寫過程,實際上是點畫線條組合的過程:草書的行筆較快,如果點畫的表現力不強或點廁的書寫不正確,草書就缺乏氣勢和神采,或誤筆成錯字別字。所以,學習草書尤其要把點畫線條寫好。

        寫好點畫線條的方法稱為“筆法”,是正確表現點畫線條的起、行、止的方法。鋼筆草書的主要筆法大致叮歸納為落筆、行筆、收筆和提按、導送、使轉六個方面。

        落筆。鋼筆書寫的落筆與毛筆一樣,主要有順落和逆路兩種。這種順逆從方向來講都是斜向的,順落以輕快的右點刀:姑。

        而逆落以輕快的左點開始。加上鋼筆書寫的線條較細,順筆和逆筆的起筆形態,看上去差別不足很大。但有本質的區別;用順落筆一是筆畫的斤頭與前面筆畫無呼應或呼應不明顯,二是相對獨立的字中的首筆。逆落筆,在草書個性用特別多,草書的字間呼應及連筆明顯,字內的呼應和連筆出相當明顯。一個筆畫的開頭大多由別處引筆或連筆而來,非逆落無以表現出自然的呼應和連貫。因此,鋼筆草書中要能熟練地運用逆落運筆。

        行筆、鋼筆書寫無所謂中鋒行筆,但筆畫勁健挺拔不板滯是共同要求,只是不同字體要求的行筆速度不問。草書運筆速度要比楷書、行書快,所以,筆畫的書寫要胸有成竹,行筆最忌猶豫不決。

        收筆。草書的收筆有三種情況。一是實收,手法如寫楷書筆畫,行筆到末端輕頓后即凹筆內收。二是串收,就是筆網到末端自然提筆離開紙面,顯得十分干脆:三是收筆連寫F一筆,就是上一筆畫寫完后引筆連續寫廠一筆。兩個筆畫之間因引筆過程中留下的較紉的非筆兇性質的線條,即“牽絲”。

        提按。盡管鋼筆字內線條粗細反差不大,伯是在行筆過程中必定前有落筆,中有行筆,后有收筆,在一個筆而中醫筆尖對紙的壓力的大小產生變化,壓力大處稱為按,壓力小處相對稱為提。絕個是寫字時筆尖的垂直忽上忽下。強調提按是為了筆畫能生動活潑,不致行筆平拖晰線條僵直。

        導送。導送是指寫字過程中對每一筆畫都要將筆尖迫送到底后,才可將筆收起離升紙面,保證每個筆畫的沉著穩健。這需要書寫者有靈活自然的運指和遠腕技巧,導送的動作有一定的微妙件。運用得好,線條既穩健又靈巧;運用得個好。線條板滯,點畫缺乏呼應連貫性。草書中的字送既要做到沉著。更要做到痛快。使轉。即在寫字過程中縱橫揮運,回環牽結,使點畫沉著痛快刷相互之間義氣勢不斷、變化復出,這在毛筆草書中L分講究,因為草書是以使轉為形質。鋼筆草書中也講究使轉,較好地運用使轉,能使草字氣韻生動。

        由于草書寫得較快,點畫容易草率、浮滑、不周到。所以初學時,一定要注意筆畫的周到完善。行筆沉穩,養成習慣,將草書看成一種持殊形態的楷書,從規范地寫為主過渡到較快地寫為主,最忌將寫草寫誤為潦草寫字。




    第三十一講 硬筆草書寫法的一般規律

     
        【導讀】這里講的草書一般規律,指的是今草。草書作為一種與楷書、行書、隸書等其它字體有別的相對獨立的字體,在筆畫形態、用筆方法、部首使用及結構上都有其自身的一些規律。
     
        這里講的草書一般規律,指的是今草。草書作為一種與楷書、行書、隸書等其它字體有別的相對獨立的字體,在筆畫形態、用筆方法、部首使用及結構上都有其自身的一些規律。

        一、行筆增速,變斷為連

        草書的行筆,與楷書、行書比較,要快速一些。所謂“楷立、行走、草奔”的說法,把草書的書寫,比喻為奔跑。這樣就改變了漢字楷書的一些運筆方法,通過變直為弧,變方為圓、牽絲引帶等方法,增強了筆畫之間的呼應關系,加快了草書的運筆節奏。

        二、以簡代繁、簡化字形

        有的草字,實際上是連筆的簡化字,而現行的簡化字,有許多都是從古代草體字中演變而來的。在現行的簡化字中,如“時、會、書、與、車、樂”等字,都體現草書的簡化筆法。

        三、偏旁多用,以符代部

        在草書中,偏旁多由字符代替,而同一字符往往能代替二、三種以至十多種楷書部首,這就為草書的識讀和書寫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四、改變筆順、方便連寫

        草書與楷書相比,草書書寫方便、快捷,筆順發生了一些變化。如“禾、手、年、米、平、果”等字,先橫后豎改為先豎后橫;

        五、體勢多變、斜正相生

        由于草書具有行筆增速、以簡代繁、以符代部和改變筆順等特點,其結構也隨著發生了一些變化。大體有以下幾種情況:

        1、一個字有多種寫法:這是草書一個比較顯著的特點。比如“年、終”字的草寫。

        2、減省筆畫,隨勢生形:在草書中,絕大部分字的筆畫都有所減少。有的是筆省意存,如“地、秋、收、冬”有的是筆省形變,如“天、雨、水”。

        3、筆畫連寫,成新的體勢:草書由于筆畫連寫,字形較之楷書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可能說,已經遠離了楷書的結構,如果不加上楷書注釋,人們就很難認識。因此,這部分字需要重新識記。


     
    第三十二講 草書偏旁部首寫法

     
        【導讀】草書結體為求簡約,其偏旁都用符號代替,使草書點畫的形態產生極大的變化,與楷、行書的結字有相當差距,這是草書結字的特點。但草書還應受草法約定俗成的規矩制約,草法是有嚴格規則的,絕對不能信手畫符,隨心所欲。
     
        一、簡約為本

        若以楷書的結構點畫為標準,則草書的首要特點是簡約,筆畫省而又省、簡而又簡。孫過庭曰:“草以使轉為形質,點畫為性情。,’也即是草書的結體以使轉為主,字之體勢一筆而成,“草乖使轉,不能成字。”其使轉忌橫平豎直,有棱有角,所以草書點畫線條的運動多呈圓弧形,這是行筆速度快而流暢所必然產生的用筆法。草書連綿常數字為一筆,線條牽連不斷,有時兩三字連在一起,難以斷字,形態變化極為強烈,各種俯仰、疏密、向背、迎讓,參差的對比可以夸張到驚人的地步。問題不在是否連綿,在于連的過程中在轉折等處是否有斷的意思,貴在能似斷似連,故明末清初大書家王鐸的草書雖常十數字連綿不斷,而因其筆筆有交代而仍為后世所重。

        二、偏旁等都用特定的符號代替

        草書結體為求簡約,其偏旁都用符號代替,使草書點畫的形態產生極大的變化,與楷、行書的結字有相當差距,這是草書結字的特點。但草書還應受草法約定俗成的規矩制約,草法是有嚴格規則的,絕對不能信手畫符,隨心所欲,俗語說:“草書脫格,神仙不識。”草法不能脫格,這“格”就是規矩。戈守智《漢溪書法通解》中說:“草書不難于狂逸,難于狂逸中不違筆意也。”所以,歷來書家都指出,寫草書要有扎實的楷書基本功。趙構《翰墨志》中說:“前人多能正書而后草書,蓋二法不可不兼有。正則端雅莊重,結密得體,若大臣冠劍,儼立廟堂草則騰蛟起鳳,振迅筆力,穎脫豪舉,終不失真。”未有楷法不立而能疾筆狂走者,還是孫過庭說得好:“圖真不悟,習草將迷。”

        三、求整體平衡不求對稱

        一般楷、行、隸書的結體都求平正、勻稱、協調,以對立統一的法則,使結字能有疏密,長短、窄闊、伸縮、奇正、俯仰、向背等變化,使結字能長短合度,四面停勻。但是草書的結構它遵循的不是勻稱的原則,而是取決于書寫者內心情緒的變化。一般草書都置乎正、對稱于不顧,追求著不平衡的美,因為在不平衡、不勻稱中使字更具有動蕩感,動蕩是草書的關鍵,尤其是大草,即使某一字失勢,.傾側失去重心,也可利用腕力在以下幾個字中將字勢向另一側傾側,使整個結構得以平衡。所以草書結體并不是不要平衡,而是追求整體效果的不失重心。漢字是由各種不同的點畫連貫交接而成,書法是將漢字點畫的組合排列,長短輕重各盡其變化之能事,使藝術形象瑰麗多姿,耐人尋味,惟一應遵守的法則是字的重心的平衡。凡能在結構上守住重心,則構思不論如何獨特,組合如何險峻,都是符合結構美原則的,變化與平衡是有矛盾的,但結構之藝術性也就產生在這矛盾之中。

        結構要變化,但要避免落入專重結構的俗套。任何把書法藝術納入固定模式中,把書法曲解成毫無感情的零件裝配,都是舍本求末,會走向死胡同。王羲之早已告誡我們:“若平直相似,狀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齊平,便不是書,但得其點畫耳。”另一方面,故作驚險,實涉詭異,看似奔放,實屬庸俗,以及那些字態扭捏,裝腔作勢地忽大忽小,大幅度地挪動點畫,比例嚴重失調的狂怪之作,則違理失情,不合自然,也是不可取的。變而失態,與拘謹刻板都是不可取的,都是對“變化”和“平衡”的曲解。若以各人風格而論,孫過庭的雋拔剛斷,米南宮的恣肆奇崛,趙孟順的妍麗勻正,懷素狂草的發瘋動氣,用筆的氣質有極大的差異,而結構的變化總能寓險絕于平正之中,平中有奇,奇不納怪,其結構是因用筆而生,所以又稱“用筆生結構”。用筆而生的結構其變化是活的,因為是從腕的圓心運動中來,故能不失重心,絕無機械硬裝;因從中鋒用筆中來,故能不失規矩,點畫線條的內質良好;因從筆勢、筆意的變化而來,姿態各異,秉性各具,能得書法藝術的精神。

        草書之解構與組合源于書寫者的藝術構思,心的律動和情的宣泄,一句話,藝術來源于思想,思想則受著傳統哲理,倫理道德觀、社會環境、個人經歷等的規約和影響,同時也需要有豐富的想像力。中國最古老極深奧的哲學之作《易經》則深刻地闡述了八卦,而八卦就是對線的解構和組合,由八個三線形進而組合成六十四個六線形,這六十四個組合由最基本的兩根線條所組成,一是完整的橫線,一是中間截分為二的橫線。而萬物之本則是一根單線。老子在《道德經》中說:“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也即是萬物由一而生,——切以一為開始,書法藝術的結體也是建立在一根單線上,大畫家石濤說:“一畫者,眾有之本,萬象之根。”正闡說了同樣的道理。一畫決定著漢字的產生和結構,逐漸演變成為書法藝術。一畫之解構可以分析出用筆逆進,順進,波折、平直,回鋒、出鋒,斷與連等,一畫之變化可以有重有輕,有燥有潤、有粗有細,有柔有剛,有強有弱,有瘦有肥……靠著一畫的變化,即可形成不同的風格,當然,一畫的組合更是千變萬化,就成了字的結體。書法中有“一拓直下”和“非一拓直下”之分,也就靠著這一組合產生出兩大派別,區別僅在一畫之中。以此來看待草書藝術,那種狂態的抒情意識,激越外露、筆走龍蛇的氣勢,是將線的變化發展到最高峰,是人將自身的狂態借助于線作最奔放的表演,狂草書家可將一根線的解構和組合的變化發揮到極端,達到了非理性的、不計工拙的地步。藝術創作的實質在于作者精神力量的釋放,而這種釋放,九九歸一,在書法中靠的是萬物之始的一根線。


     
    第三十三講 草書的用墨與用筆

     
        【導讀】書法的用墨是一個重要的方面。對于行草書,特別對草書而言,尤為重要。草書豐富的筆法就決定了與用墨的質量如何關系甚大,如果不講究用墨,草書的豐富筆法則很難得以表現,寫出黑乎乎的一片,就破壞了它的韻味。
     
        1、草書的用墨

        書法的用墨是一個重要的方面。對于行草書,特別對草書而言,尤為重要。草書豐富的筆法就決定了與用墨的質量如何關系甚大,如果不講究用墨,草書的豐富筆法則很難得以表現,寫出黑乎乎的一片,就破壞了它的韻味。

        市場上供應的墨汁含膠重,一般用來寫字都要加水后才好用。加水的多少要依宣紙的品種、滲水性能而定。生宣紙滲水較快,可加少量清水適量使用;熟宣紙滲水較少,則可少加些水。特凈皮、棉料等安徽宣紙紙質優良,涸滲效果也較其他紙要好,加水比例也要適量掌握為宜。現在的墨汁因系工廠生產,含有較多的膠質,在使用時顯然不如墨錠。墨錠研墨后的效果比墨汁更佳,墨色層次更豐富。如胡開文、曹素功及安徽的一些著名作坊生產的油煙、松煙墨錠均可使用。

        草書的書寫速度較其他書體要快一些,而且運動感更強,加上筆法的多種運用,唯有使用較好的墨方能方便筆法的運用,適量加水后的墨較為潤澤,書寫時也不滯筆。反之,如果使用含膠重的墨寫草字,一是筆拉不開,粘連得厲害,二是寫幾畫墨就干了,很難控制好筆鋒,也會影響創作或書寫時的情緒。

        好的墨因為層次豐富,墨彩紛呈。尤其作草書時更便于寫出濃淡、干濕、潤燥、枯澀、淋漓等各種不同效果,更能使作品錦上添花。而有些低劣的墨汁烏而不亮,稍一兌些顏色就又灰又無層次變化,在選用時一定要認真區別。使用北京出品的中華墨汁或一得閣墨汁較好。

        另外,在創作濃淡墨色對比較強烈的作品時,可使用宿墨,即放過一段時間的墨。這種墨的水和膠質沉積物逐漸分離開來,使用時用較硬的筆去蘸寫,就可產生十分豐富的墨色變化。

        可以說,墨的使用也是學習書法的一個重要內容。許多青年朋友學寫字往往只把注意力放在執筆、間架結構和臨摹等方面而忽視了墨的運用。紙墨相發才能創作出高水平的作品,這是我們學習草書時要引起注意的一個問題。

        2、草書的用筆

        掌握草書的用筆,首先要熟悉草書的結構。孫過庭說“草以使轉為形質,點畫為性情”。所謂使轉,其實就是筆法,結構決定了筆法,筆法反過來影響結構。

        但用筆則要根據點畫形狀去體會、熟悉。例如寫點,起筆露鋒,向下輕轉形成一個小弧度,即一個小圈,收筆時有的點藏鋒收,有的點出鋒收,根據字的需要而定。

        寫畫的過程基本和點相同,要完成一個起行、轉、收的過程,但其輕重、急緩和方向則和寫點不同。而且有些豎畫和橫畫與上下筆相連帶,就減少了以上所說的基本動作,但都要注意使轉的方法。

        草書的行筆切忌平涂直抹,線條過分均勻光滑,或書寫速度一味求快而忽略了應有的轉折、頓挫,形成上面所說的平勻光滑的線條,顯得字跡油滑、輕飄。反之,又要防止行筆過慢,線條臃腫肥大,顯得肉乎乎的。這兩種毛病,都使線條的質量不高,沒有力度和變化,是草書行筆的大忌。

        還要注意的是筆畫的轉折處,有的是圓轉,即轉角是圓的;有的是方轉,即轉角是方的;方圓并用的也有,如外方內圓或內方外圓,這就看對筆的掌握熟練程度了。方圓兼施是較好的,一篇字中不可全是圓轉,可適當摻些方轉,以增加骨力。

        總之,草書的筆法是最豐富的,中鋒、側鋒、方筆、圓筆、藏筆、露筆、按筆、提筆、挫筆、攪轉、翻筆等,是諸種書體中最集筆法大成的。因此,草書的筆法又是學習的關鍵,“草乘使轉,不能成字”。這一方面說的是結構規律,一方面也說明了草書的筆法之重要,如果筆法不正確,也就不成其為草書了。

        要真正掌握草書豐富多變的筆法,就要嚴格按照草書的結構特點去琢磨筆法,切不可粗率了事,以為越草越好,結果把手練壞了。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看女人与善牲交| 国产曰批视频免费观看完| 日本免费最新高清不卡视频| A级毛片100部免费看| 18禁男女爽爽爽午夜网站免费| 人妻丝袜AV中文系列先锋影音| 欧美孕妇变态孕交粗暴| 中文字幕无码AV激情不卡 |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偷国产偷亚洲清高| 欧美成本人视频免费播放| 无码高潮少妇毛多水多水免费| 亚洲日韩性欧美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一在线观看|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系列| 日本中文字幕亚洲乱码| 欧洲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久久不见久久见免费视频观看| 视频一区视频二区制服丝袜| 影音先锋2020色资源网| 国产精品免费视频不卡| 色窝窝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人网站 | 色噜噜噜亚洲男人的天堂| 午夜无码A级毛片免费视频| 在线观看国产成人AV天堂| 亚洲AV日韩AV不卡在线观看| 夜夜影院未满十八勿进| 国产资源精品中文字幕| 无码AV动漫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99国精品午夜福利视频不卡99 |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AV免费| 亚洲精品日韩在线丰满|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亚洲区|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A| 国产精品中文字幕免费| 老熟妇高潮一区二区三区| 四虎亚洲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不卡一区不卡二区|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主页| 爱情岛亚洲论坛成人网站| 中国熟妇毛多多裸交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