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陽羨砂壺圖考》記載,潘仕成字德畬,為清道光廣東番禺人。

潘仕成像
先世以鹽賈起家,累官至 兩廣鹽運使。由于潘氏家傳素嗜飲茶,便在宜興訂制專屬紫砂壺,一則自用,一則往還饋贈。潘氏訂制的紫砂壺形制固定,且慣于將印款落于蓋沿之上,壺底及他處 反而不落款,所用印款均為陽文篆字“潘”印。由于潘氏聲名遠播,世人乃將此一形制紫砂壺稱為潘壺。

高潘
潘仕成祖籍福建蒲田,用朱泥小壺喝茶的習慣應源于此,因而所有正宗由潘仕所設計訂制的潘壺均應是朱泥(或者紅泥)小壺!一般是三款,分標為高潘、矮潘、中潘。

矮潘
壺腹作扁柿形者,曰“矮潘”;器身稍高,近扁球形曰“中潘”;器身高,近梨形者,是為“高潘”。

中潘
潘壺一般為閩南人家泡工夫茶用,但據當地鄉人表示,潘仕成 祖籍莆田一地,因以潘氏為榮,在女兒出嫁時必以一潘壺為嫁妝,希望在夫家相夫教子,能像潘仕成般的榮華富貴。所以多要求為宜興紫砂潘壺,絕少用土產的汕頭壺。

通常這種隨嫁的紫砂壺潘壺并不一定用作泡茶,也有置於梳妝臺裝發油之用,且女主人百年之後,多作為陪葬物,以示對娘家養育的感念之意。

矮潘
潘氏祖傳素嗜飲茶,宜興訂制砂壺一則自用,一則饋贈親友,有高、中、低三種形制,相對固定。“線瓢壺”屬高潘壺,壺身如梨,高腳如銅器,高虛蓋與身相接貫氣,蓋板寬厚,壓住壺口,適應廣東烏龍茶的沖泡。圓球形的壺鈕,一彎向上仰展的嘴,壺把稍瘦,下部有垂耳,與高身壺之嘴相平衡。潘壺蓋唇較高,上有一篆書“潘”字小方章作記號,亦有用竹刀刻“潘”字為記。所見潘壺傳器,朱泥、紅泥、紫泥皆備,大小神韻一致,由多位陶工制作,款式流傳至今,有的也有所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