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壺有緣的人大多數是受惠于壺,是壺滋養了他的人生;而有的人卻用他的才華與智慧升華了壺,晚清名仕潘仕成家傳素嗜飲茶,其又酷愛紫砂,便在宜興'私家定制'專屬紫砂壺。 ▲清 潘壺 《陽羨砂壺圖考》記載:潘仕成,字德畬,廣東番禹人,祖籍福建蒲田。先世以鹽賈起家,累官至兩廣鹽運使。潘氏嗜茶,在宜興訂制形制固定的專屬紫砂壺,一為自用,一為饋贈。潘氏訂制的紫砂壺形制固定,所用印款均為陽文篆字“潘”印。由于潘氏聲名遠播,世人乃將此一形制紫砂壺稱為“潘壺”。 ▲清·道光·邵景南制 朱泥梨式潘壺 雅艷油潤,造形近似潘仕成壺式,在梨形的基礎上多一圈線足,三彎流飽滿,執把圓弧有力。蓋內“水平”楷書印記,壺底“留佩”二字行書刻款。制作嚴謹,非高手而不能為。 潘壺的形制為“扁柿(仿鼓)”、“扁球(掇球)”與“梨形(線瓢)”的變異修整,發展至今大體可分為高、中、低三種形制,相對固定。分別為高潘、矮潘、中潘。其容量通常在200cc以內,以適應南方功夫茶沖泡。 壺腹作扁柿形者,曰“矮潘”:器身稍高,近扁球形曰“中潘”:器身高,近梨形者,是為“高潘”。 ▲清乾隆 “大清乾隆年制”款矮潘壺 ▲潘壺(中潘) ▲潘壺(高潘) 專家分析,燒制潘壺所用紫砂泥料,以朱泥為主,也有紫泥與段泥,由當時宜興的名匠制作,胎壁較薄,成陶后茶壺透氣性好,熱淋變色率高,易掌握沖泡時間,養壺后更顯高貴迷人,是茶具中的上品。 “宜興潘壺多陪嫁,神韻高貴最迷人”潘仕成成名后,祖籍莆田一地,因以潘氏為榮,在女兒出嫁時必以一潘壺為嫁妝,希望在夫家相夫教子,能像潘仕成般的榮華富貴。所以多要求為宜興紫砂潘壺,絕少用土產的汕頭壺。 作者:范澤洪 編號:1645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