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上周三關于“麻辣教師”的話題,在中小學校園引發了熱議。不少學生和家長對“麻辣教師”表達了由衷的喜愛,更有校長和教育專家們指出:學生們喜歡麻辣教師,表面上是喜歡他們的幽默,其實更是喜歡他們的智慧、平等意識和尊重學生的個性。棠湖中學行政辦主任熊波說,學生們稱呼夏迎春老師為‘春哥’,折射出夏老師與學生的那種平等關系,而不是傳統的居高臨下的師生關系。“學生們具有了與以往不同的個性特點,老師們需要根據目前學生特點的變化,對自身的教學風格、語言特點等進行相應的改變,構建一種新型的、不同于以往的師生關系。” 校長:構建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 銀都小學校長朱祥烈表示,麻辣教師具有的親和力、幽默感和民主意識,是作為現代教師的要素之一,是一種新潮、現代、時尚,是教育藝術性的特質。他說:“麻辣教師之所以能得到學生的喜愛,是因為他們尊重學生,平等地對待學生,蹲下身子與學生對話。所以,新型師生關系,應該是一種民主、平等和尊重的關系。”現代教師除了專業素養外,更多的是教育人文素養的修煉,要讓這些素養自覺地為教育和教學服務,不是為了嘩眾取寵,不是為了博得學生的好感。不過他也提醒說:“教師的幽默和親和力也要把握好度,如果過度會讓學生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產生負面的影響。” 芳草小學校長黃潤清坦承,學校也很喜歡麻辣教師,他們能夠通過自己的語言,引起學生對教學和課程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當然,語言幽默風趣只是教師基本素質的一個方面,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學生個性特點的變化,老師首先需要能夠適應這樣的變化,并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黃潤清表示,新型的師生關系,包括了師生之間的民主、平等和相互尊重和包容的特點。 老師:從多方面進行教育改革 北大附中成都實驗學校龔紹富老師認為,大家都在說“現在的學生不好教了”,是因為很多老師沒有根據現在學生的特點,調整自己的教學模式。他舉例說:“比如現在的學生很活躍,自主表達意識很強,所以課堂上氣氛就顯得很活潑,老師就應該根據這些特點選擇更恰當的課堂組織教學方法,以前那種靠老師的威嚴進行教學的方法可能就不會受到學生的歡迎”。另外,以前大家還在討論作文可不可以使用網絡語言,但現在大家都覺得學生使用網絡語言很正常了;以前大家都在討論學生該不該上網,但現在大家覺得學生不會使用網絡來幫助學習反而不好(當然上網成癮也不好)。所以學生變了,社會大環境變了,老師也應該做出調整。他認為,“要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是一個很龐大復雜的工程,需要從教育理念、教學模式、課程設置、考試體制等多方面進行變革。” 棠湖中學的麻辣教師夏迎春則認為,隨著社會的發展,現在的學生自主性和平等意識越來越強,他們期盼平等的對話和交流,他們最討厭“必須”的語氣,他們不喜歡灌輸式的教學,希望自己探索。而人們熱捧麻辣教師,其實是折射出人們對教育改革的期盼。 學生:喜歡不擺架子的老師 在學生眼里,每個人都能說出自己喜歡哪個老師、喜歡哪類老師,并且都能說出喜歡的理由。說到麻辣教師夏迎春,有的學生說,夏老師不擺架子,語言很幽默風趣;有的學生說,“我喜歡喊他春哥,但就不敢喊其他老師喊‘哥’”;有的學生說,“夏老師很民主,從不罵我們,遇到我們犯錯了,總是很善意地指出來,讓自己去體會和改正”;還有的學生說,“在他面前我們感覺是平等的,啥子話都可以跟他說。” 家長:師生之間首先是平等 光亞學校學生家長陳意涵認為,“師生之間首先是平等的,相互尊重的,學生要尊敬老師,老師更應該尊重學生,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進行教育。” 陳意涵的孩子在光亞學校讀IB國際課程,他告訴記者,IB課程的設置很人性化、個性化,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來選擇課程,選擇自己喜歡的老師,老師也很懂得尊重學生的個性,課堂教學也很活潑多樣,學生學得也很愉快輕松。他認為,“其實只要觀念轉變了,平等尊重的師生關系自然建立起來了。” 專家:最重要的是師生“互動” 西南民族大學民族研究院王啟濤教授告訴記者,他應邀在央視百家講壇講課,該講壇策劃人告訴他,講壇面對的是各種層次、各種教育程度的觀眾,百家講壇的目的首先就是要讓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能聽懂,“這跟老師講課是一個道理,所以我后來提倡老師首先要具備豐富的學術知識、很強的表達能力和親和力,要讓學生增加聽課的興趣,喜歡上老師,喜歡老師的科目。” 王啟濤教授認為,新型的師生關系包含的內容很多,最重要的是師生之間在教學、情感上的“互動”。一個教師教學水平再高,但表達能力不行,沒有親和力,學生就不會對你的教學感興趣,他們就會逃課。 本報記者 彭世軍 打開客戶端體驗更多精彩 噠噠 | 點擊閱讀更多趣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