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書的演化及草書的行書簡述:
草書由隸書逐漸演化出來之書體。早期隸書經過歷代書家不斷書寫創作,為了簡便,快速,節省了隸書許多筆畫符號,成了書信中最常用的書體,名為章草。大抵一字之中,筆筆獨立,字字區別,捺及橫畫收筆多帶隸書波碟筆意,并且體勢統一。歷代章草名家以漢代張芝,吳國皇象,西晉索靖較為著名。
草書的使轉不像楷書,把提、按交代得清清楚楚,草書的提、按在快速的行筆使轉中,在瞬間內化,而不是簡化,如果把筆頭里面的動作都簡化了,寫出來的線條就沒有內涵、不豐富,就像一個人"腹有詩書氣自華"。你曾經臨過什么帖,寫過多少種字體,都能在你的筆下流溢出來。
現代草書快速入門精選帖之二欣賞:




















草書雖變化萬端,但寫草書者多有楷行基礎,所以先學認行草再學認草書不失為一可行之法。《王羲之書訣百韻歌》對初學者來說是本入門好書。
寫草書的人都知道草書是充滿節奏的。當你聽音樂時,有起伏,有高低低音起伏。你可以說“此時沉默勝于聲音”,也可以說“騎兵點劍配槍”。我們都知道真相,但寫作時很難把握,因為在寫作過程中有很多東西需要注意。我們不僅要考慮詞的大小和密度,還要考慮行與行之間的空間、詞與行之間的空間、詞的結構和行的質量,所以節奏感不是人體不能在某些詞中積累的東西。
王羲之草書特點及草書的需要之法簡述:
王羲之的今草使轉靈動,點畫放縱,筆勢流暢遒逸。雖然王羲之筆勢的連屬飛移多體現在一字之內,但其所呈現的,是神采上的貫通,而非形式上的連屬,即是唐太宗所謂的'狀若斷而還連’。這樣,章草書體字字獨立的形態與今草書體流暢縱逸的筆勢,這看似不協調的兩端,在王羲之的今草書中得到了融匯貫通,別出新貌。
草書之需要法,一是指草書本身的書寫規律,再是指草書應以正書為基礎。東坡說:[書法備于正書,溢而為行草。未能正書,而能草書,猶未嘗莊語,而輒放言,無是道也。]這里的[正書]應指楷書。因為書法發展到楷書,各種筆法已具備,今草書法是從楷書演變過來的,所以將楷書當作草書基礎是合理合法的。但是,如果說篆書、隸書同樣是草書的基礎,也應當是合乎理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