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高芬”是一個電影用語,指在電影中可以推展劇情的物件、人物、或目標。這里引用別人所講 可以說是一種旁敲側擊,一種敲門磚,一種手段,通常人們稱之為“別致的玩意兒”(gimmick)(注:英文里也可以做“魔術的機關/花招”) 舉幾個例子,例如在《低俗小說》中老大手提箱中的東西,或者是《黑客帝國》系列中的母體,甚至《臥虎藏龍》中的青冥劍,《海賊王》里的one piece,甚至《來自星星的你》里,都教授最終能否留在地球和二千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都是麥格芬。這些東西或者重要或者不重要,甚至有些作品到最后都不一定會交代,但它對電影中的這些角色很重要,可以推動情節(jié)的發(fā)展,這便是麥高芬。
那么小說中的麥高芬是什么?
凡是引起讀者興趣,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讓故事中人物趨之若鶩,為其行動的物品、人物甚至是思想,都可以稱之為麥高芬。 同樣舉例說明,《哈利波特與……》里的這個……就是麥高芬,《西游記》里師徒四人去取的經書也是,《鹿鼎記》里的四十二章經、《倚天》里的屠龍刀和倚天劍,《射雕》《神雕》里的九陰九陽,這些全部都是。再說網文中大家所熟知的,《誅仙》中的天書,斗破中的各種異火,這些全都算是麥高芬。
麥高芬對于一本小說的意義?
第一點,也是最最重要的一點,推動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讓整個故事里的人物全部都動起來。拿金老的《鹿鼎記》為例,上至康熙,下至洪安通和吳三桂,所有人都對四十二章經趨之若鶩,每個人為了得到四十二章經做出了許多事情,然后這些事情碰撞在一起,便是沖突,便形成了整個故事。
還拿金老的書來說,《倚天屠龍記》中大體可以分成三個勢力,明教一方,少林武當?shù)让T正派一方,元朝的朝廷一方。三個勢力最初爭奪的東西是什么?沒錯,倚天劍和屠龍刀。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明面上是討伐魔教,可真正的目標卻直指金毛獅王身上的屠龍刀,事后趙敏為代表的朝廷搶走的也正是倚天和屠龍。
再談《誅仙》,天書的重要性似乎沒有如倚天屠龍那么重要,可它也的的確確推動著情節(jié)的發(fā)展,每一個大劇情都會出現(xiàn)一部天書,主角張小凡更是閱讀了其中的絕大部分,作為讀者的我們更是不經意的記著天書出現(xiàn)了哪幾部,以及天書的重要性。
所以,當一部小說擁有一個足夠優(yōu)秀和誘人的麥高芬時,它的存在,可以很好的推動劇情發(fā)展,讓劇情一步一步走上高潮。
第二點,可以讓故事正常結尾,不爛尾。
當小寶集齊四十二章經時,鹿鼎記的故事就已經開始結束,倚天劍屠龍刀相撞而斷,倚天屠龍記的故事也將要結束。所以一個好的麥高芬,可以讓故事正常的結尾,而不被讀者稱作爛尾。那么有人就要說了,《誅仙》有天書這么出色的麥高芬,為什么還被廣大讀者說成爛尾?其原因,恰恰在天書上。
《誅仙》到結束,都沒有和天書掛上關系。匆匆的結尾中,前期占了極大比重的天書沒有出現(xiàn)和交代,這在無形中加大了讀者對結局失望的情緒。
那么書中有一個足夠優(yōu)秀的麥高芬,自然可以寫出一個正常并且優(yōu)秀的結尾。
第三點,吸引讀者。
一個博眼球的麥高芬還是很吸引讀者的。例如倚天劍和屠龍刀,例如說天書。這些都對讀者有著一個很棒的凝聚力,像是磁鐵一樣吸引著讀者,讀者特別希望作者揭開他的真面目,希望知道這些東西為什么吸引著書中的角色。
該如何去設計麥高芬?
踏雪只知道,麥高芬的設計應該和構思同時,在寫大綱和細綱之前,麥高芬可以很好的把整個故事有序的串聯(lián)起來,在寫作的過程中不斷的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讓書中的人物不停歇的動起來,將故事趨于高潮。
俗套一些的麥高芬可以是一座寶藏,一場謀反,一個極其珍貴的寶物(武功秘籍?),一個從頭到尾不停出現(xiàn)的神秘背影。新奇一些的……踏雪自己也正在糾結于這個問題。
沒有麥高芬小說就不能活了么?
當然不是……甚至很多電影動漫都沒有麥高芬,踏雪今天把麥高芬拿出來談,就是給大家拓寬一個寫作的思路,沒有也不是不可以,但是有了,豈不是更好一些?
另外大家閑時不妨去多看看電影、動漫和輕小說,都可以極好的擴充思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