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濟大學副校長伍江給魔都提意見了。 有媒體報道,這位一向直言敢言的權威學者,在幾天前的一次論壇上,對于目前城市規劃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再度“發炮”。 伍江校長所陳述兩點,尤為精彩。 ——[城市的發展猶如一個人的生命,不斷變化固然是常態,但在這個變化過程中,人體的細胞雖然日夜更迭,可是整體的形貌不會大變。同理,城市在不斷更新中,其精神氣質不應該斷裂。] ——[在城市規劃中,不應該把人忘記。一個城市需要有城市的肌理,而更具人性化的城市,才是可持續發展的根源所在。] 要給伍江校長點個贊 必須的 雖然表面上看,這只是一次學術爭鳴,但我們更傾向于相信,有著市人大代表、市政府決策咨詢特聘專家身份,曾擔任城市規劃管理局副局長的伍江校長,所表達的觀點正代表著幾十年來,城市規劃層的集體清醒和共識。 所以,與其說是“炮轟”,倒不如說是激勵與鞭策,是在城市高速發展過程中掌舵者對方向的堅守。 對于我們,也是價值的點撥。 建筑可以復制效仿,區域可以擴散延展,但城市的價值核心不會動,也不能動。打造一個新城,也許需要10年20年,但塑造一條城市文脈,怎能沒有百年之功。 看看我們身邊,即便一個又一個的城市副中心不斷崛起,即便軌交、環線建設不斷壓低著城市外圍的生活成本,即便硬件資源不斷外溢看似在抹平內外的差距,但是,升值最快的土地,沒有離開市中心,最值錢的不動產沒有離開市中心,人們置業投資的終極理想也不會離開市中心。
百年前的上海,以獨一無二的海派文化特質成為國際大都會,今天,在邁向建設國際中心城市的道路上,上海又何必學紐約。 上 海 走 自 己 的 路 上世紀90年代,黃浦江東岸的陸家嘴,拉開了全面改革開放的序幕。 2002年,上海市委、市政府為了重塑黃浦江兩岸功能,宣布實施黃浦江兩岸綜合開發。 2010年,盧浦大橋到南浦大橋間,世博盛會輝映黃浦江畔。 2011年,盧灣區撤并入黃浦區,黃浦濱江與上海文脈,從此相融相生。 此后至今,外灘金融集聚帶建設、濱江一體化建設陸續落地展開,至此以外灘陸家嘴為東部原點,世博濱江(黃浦盧灣濱江)板塊為南部原點,一條黃金走廊貫通浦江岸線。 為什么是黃浦江?不妨摘錄2002年解放日報社所組織的一次大型座談系列報道《再說黃浦江》———座城市的靈魂是什么?文化底蘊……未來的浦江風景線,不僅要具有經濟功能,更要體現出上海的文化品位、文化功能和文化地位。惟有充盈文化,才能無愧于“世紀精品”,否則只能是商品。 當時的報道中出現了伍江的一段話:黃浦江可以比塞納河更美,比泰晤士河更美,因為它有自身的唯一性。 唯一性在哪里?就在認同的記憶中。現在的黃浦江開發決不是白紙作畫,尊重歷史,就是要把歷史融入今天和明天的發展之中。 將近20年過去,全世界都看到,上海已在成功路上。 黃浦江不孤單,有了盧灣的加入,她開始融匯新天地的風情、老廠房的故事、石庫門的韻味,流淌百年上海的風情曼妙;
黃浦江不內向,從最佳城市實踐區一直貫通外灘金融集聚帶,濱江發展帶實現財富聚合優勢互補,陸家嘴、外灘之外,上海在濱江有了新的形象代言。 人文盧灣的濱江、世博盛會的濱江、國際金融的濱江,在黃浦濱江南段集于一體,這段無比稀缺的黃金岸線,標記著對上海濱江最高價值的憧憬,并率先讓歷史照進未來。 黃金岸線,發現制高點 彌足珍貴之地,誰能掌握? 一座史詩級大型綜合體將拔地而起,宏偉巨制,足以比肩超越任何一個國際化城市中心活動區(CAZ)——未來的大型企業總部和國際機構集聚地、國際性旅游會展目的地、文化創意產業基地和國際文化創意公益交流中心,更包括濱江唯一南向一線江景科技定制奢宅。 綠 地 黃 浦 濱 江 來了!
【體量規模】總面積約31.48萬方,涵蓋商業約7萬方,辦公約13.55萬方,住宅約1.88萬方 想要站在歷史之上 了解宏大未來? 撥打以下號碼也許會探得更多信息: 021-5680777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