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五行是陰陽與五行學說的統稱。 陰陽學說是對立統一論,產生于商周期,最早記載在《周語》中,五行學說則是中國古代的唯物論,最早見于《尚書》中的《甘誓》與《洪范》。陰陽五行是從太極上發展而來的。太極生兩儀,兩儀代表陰陽,陰陽生四象,四象分別代表木火金水四行,四象生滅交替之地為土,一共五行。陰陽中太陽產生火,少陽產生木,太陰產生水,少陰產生金,火木水金的生滅交替產生土,一共五行,用此陰陽與五行解釋萬物生滅交替之象,五行是一種象征與隱喻,借現實中木、火、土、金、水的特征對天地萬物歸類。比如: 木:代表曲直,則是具有生長、升發、條達舒暢等作用或性質的事物,均歸屬于木。同時木代表春季、東方、長方形、樹木。 火:代表炎上,凡具有溫熱、升騰作用的事物,均歸屬于火,火還代表著夏季、南方、三角形、光、熱。 金:代表從革,凡具有變革、收斂等作用的事物,均歸屬于金,金還代表秋季、西方、正方形、金屬。 水:代表潤下,凡具有寒涼、滋潤、向下運動的事物,均歸屬于水,水還代表冬季、北方、波浪形、魚、江河湖海等。 土:代表稼穡,具有生化、承載、收納作用的事物,均歸屬于土,土代表季末、中央方位,山領土地。 后來陰陽五行常說續繼發展,認為只有五行代表萬象太籠統,于是發展到每一行都有陰陽之分,即陽火、陰火、陽土、陰土。 五行相生克 五行間存在著相生關系,相生即代表其中一行會孕育出另外一行: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代表其中一行會克制另外一行: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
|